阪本龍一與音樂

漫談|坂本龍一與音樂

上上個月,2019年12月16日,電影《坂本龍一:終曲》在中國上映。

這部關於日本頂級作曲家坂本龍一的紀錄片,主要按照2012年到2017年的時間順序,剪輯了坂本龍一30年前參與《末代皇帝》等電影以及40年前作為YMO樂隊成員活動的寶貴片段。大多數人對坂本龍一都是知之甚少,而這部影片不止能夠讓我們更好的接觸這位音樂大師,也給了觀眾深入瞭解他的機會。


漫談 | 坂本龍一與音樂

本來這部紀錄片是打算回顧坂本龍一過往的,但是2014年坂本龍一被檢查出喉癌,導演臨時改變拍攝計劃,便有了《坂本龍一:終曲》的誕生。

影片開頭是坂本龍一在一所曾經歷海嘯而廢棄的農業學校探望的畫面。那兒有一架鋼琴,海水曾覆過琴鍵,因為時間久遠,琴鍵損壞,整體走音,鋼琴已沒法用了。坂本龍一對那架鋼琴有個奇妙的比喻:感覺好像鋼琴被淹死後的遺骸。

坂本龍一繞著鋼琴走了一圈,最後坐在凳子上彈奏。他後來談到關於環境問題的時候提及了那架廢棄的鋼琴,他說道:人類工業文明的產物之一,鋼琴,是把自然物質經人類加工的物品。有時它會走音,那是自然物質正在拼命掙扎要回去過去的形態,海浪一瞬間湧上來,讓鋼琴恢復到自然形態。

漫談 | 坂本龍一與音樂

坂本龍一會對一架年久失修的鋼琴如此感興趣,還是源自於對聲音的好奇、敏感與熱愛,尤其是自然音,那些常常被人忽略的聲音。

一個人能對聲音有多好奇?聲音的頭號粉絲非坂本龍一莫屬了,家裡各式各樣的"樂器"——你能看到教授拿著小提琴弓"鋸"大鑔和鑼,也能看到他四處尋覓適合錄雨聲的地方。

他2008年前往北極,將採樣設備放進冰面下汩汩流動的河流,他微笑著對鏡頭說:我在垂釣河流聲。之後回聽採樣音頻時,坂本龍一驚歎的說,這是我聽過最純淨的聲音。那個聲音,是來自地球極寒之地的生命流動。

漫談 | 坂本龍一與音樂


對自我關心,對群體關心,對社會關心,對人類關心,對地球關心,不侷限於個體,這毫無疑問是個值得令人敬佩的人,坂本龍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災區回來的路上,看第一次首相府邸前的抗議,坂本龍一說:有幾座核電站要重啟了,無論我們說什麼,上頭的人好像都聽不見,最終又迴歸沉默,日本人已經沉默四十多年了,又倒回去就沒意思了。

日本民眾反對重啟核電站,他為民眾站臺打氣;他對科技發展有自己的觀點:上世紀七十年代,對科技的態度,不支持也不反對,但始終對科技的不穩定因素保持警惕;他關注環境問題,從1992年的人類保育問題,到不支持戰爭,到生命與自然的關係,用作品表明對人類破壞環境行徑的擔憂,為社會性的問題創作音樂,先後以環境為主題舉辦了《生命》、《奧本海默的詠歎調》等演奏會。

坂本龍一始終有一個對永恆的追求,他說:鋼琴聲不是連續的,聲音在減弱,慢慢消失,但我內心一直嚮往不會消失、持續不斷、不會衰弱的聲音,那是種永恆。

我一直不太明白這份永恆是指什麼,不只是音樂,可能是生命,又可能是?

其實坂本龍一與中國還是挺有緣分的,1986年受貝託魯奇邀請來到中國出演《末代皇帝》,可能是導演看坂本龍一為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譜寫的同名主題曲傳遍全球,額外又邀請他寫了《末代皇帝》的配樂。他的創作能力驚人,在一週內作了四十五首曲子。同年,他憑藉《末代皇帝》的配樂一舉拿下第六十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當坂本龍一談起對中國的印象,他說他記憶中最深刻的聲音是北京大街上自行車來來往往發出的。

他認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人民是最富有活力地,為什麼這麼說?坂本龍一1986年來到北京拍《末代皇帝》時去了西單商場買自行車,他說當時一大早就去排隊,商場門口都已人滿為患。商場門準時打開,大家擁擠著擠進了商場,好不熱鬧。這是他記憶最深刻的畫面。

坂本龍一很喜歡塔可夫斯基,他說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自然音與畫面有著很精妙的搭配。出於喜愛,坂本龍一有時會試著為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再次配樂。

電影《遮蔽的天空》中有段經典的臺詞: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死,人們總以為生命是一口不會乾涸的井,但所有事情都是很有限的,多少個迷人的童年下午,回想起來,還是讓你感到如此深沉的溫柔,也許只有四五次,也許還沒有,你能看到多少次滿月之姿,大概20次,但這卻看起來無窮無盡。坂本龍一嘗試著為這段話作出貼切的曲子,最終這首歌被收錄在他2017年病癒後發佈的專輯《async》。

漫談 | 坂本龍一與音樂


音樂是人類天性喜好的藝術形式,我們往往追隨能夠引起自我共鳴、自我陶醉的音樂,由此誕生了古典、爵士、放克、搖滾、流行、電子和說唱等不同風格的音樂。

世界音樂仍在快速發展,始終有人在研究思考範圍更廣泛,考慮深度更深遠的音樂風格和形式,這類音樂,通常都在探究人類與生命,世界與宇宙,是一種擁有大格局、大胸懷的先鋒音樂。

坂本龍一年輕時是日本知名樂隊YMO的成員,這隻樂隊主打電子與前衛音樂,歌曲具有很強的未來感,曾風靡全球,後來他又為電影配樂,去做些打動人的音樂,再來到現代,坂本龍一對人生和生命有了自己的思考,便開始製作不易使人接受的實驗音樂、先鋒音樂。

如果你對他如今做的先鋒音樂有興趣,不妨聽聽他2017年發佈的專輯《async》。

最後來談談音樂,我認為優秀的音樂人,從來是不拘泥於音樂風格的,是敢於、樂於嘗試更多音樂風格,玩得轉流行和搖滾,玩得轉爵士和古典,不是一種風格玩到死,這隻會讓聽眾聽覺疲勞,自己也逐漸靈感枯竭。

音樂風格能有這麼多類型與以前的音樂人愛玩、好玩有很大的關係,爵士的誕生與古典和非洲音樂有關,搖滾的誕生與節奏布魯斯有關,後續的分支則是與更多音樂風格的融合而產生的。周杰倫的歌曲能長盛不衰,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是他豐富多變的歌曲風格,不斷給人新鮮感。

從前對坂本龍一這位大師瞭解不多,一提到這個名字,只能想到《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只能想到他是《末代皇帝》的配樂師,以為他和很多現代音樂從業者一樣,沒什麼不同。看過這個紀錄片後才知道他不是大多數,他擁有獨立而深邃的對世界和生命的觀念,對社會具有很強的責任感。他不單單會做音樂,他也探索音樂、探索生命,拋去世俗情感,他用發現和認真的態度闡述聲音,用音符表達自我的思考,這些,註定了坂本龍一是位擁有極高藝術造詣和深度思想的大師。

漫談 | 坂本龍一與音樂


最後的最後,以坂本龍一2011年為日本大地震受災群眾演出的視頻作為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