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多寶最大自然村落、泥土芬香中的長衝灣劉村

印象鄱陽湖北部灣的多寶鄉團子口村委長衝灣劉村。人口近1500左右,“大沔池的磚,糰子口的瓦,糰子口的泥巴頂呱呱,不拿現錢來我不賒”。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們都昌流傳甚廣的一首民謠。說的是農家做屋蓋房就離不了要買大沔池的磚和糰子口的瓦來使用。因為大沔池的磚和糰子口的瓦質量有保證,信譽好,深得廣大鄱陽湖區人民的肯定與信任。當我們一行迎著寒風,站在糰子口大壩上眺望鄱陽湖的時候,蒼茫空闊的鄱陽湖上,荒湖灘上牛羊散落,州荒泥裸,湖草萋萋,一派悲壯蒼涼的氣象。糰子口村對面那歷經了數十年風雨的糰子口窯廠,像極了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既無神又無奈而無助地看著面前的鄱陽湖,茫然地喘息著,慨嘆這世道的變遷。是啊,窯廠當年的輝煌已不能再有了。只有那孑然傲立了幾十年的煙囪,披一身蒼涼坦然地面對無盡的風雨和刀冰劍霜。曾幾何時糰子口人,搬遷到縣城的南坡灣定居下來了,只剩畜牧牲口(魚、豬、羊、雞場)代之而另定居下來的是幾十部巨大的風機,然而近幾年國家政策較好、扶貧力度大、建設新農村、村民們陸續返回村裡建民房達上百幢、以便返鄉居住之所`更好地留住鄉愁!風機高高地佇立在糰子口村的四周,日夜不停地轉動著自己的手臂,迎接來自鄱陽湖上狂風惡雨的考驗,將清潔乾淨的綠色動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湖區的千家萬戶,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一片光明的前途。與時俱進的後人已經深深體會到了犧牲生態帶來的利益總是短暫的,不長遠的。他們只有充分地保護環境,才能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強大的後勁與動力。做好生態文化這篇大文章,就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做起。生態、生態,所指的不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狀態麼?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已經深深意識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