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為什麼對徐階趕盡殺絕?

小幹探


淡墨寫青史,我是青史君,我來解答。

前言:明朝皇帝以及文官集團的現狀

明朝皇帝總有一些特殊的愛好,比如:愛好鬥蛐蛐的朱瞻基;愛好煉丹方術、美色,喜愛猛獸的朱見深;愛好道教,喜歡煉丹方術的朱厚璁;貪圖美色,經常使用春藥,最後死於美色的朱載垕等等。正因為上樑不正,下樑何能正呢?

所以下面的文官集團,愛上了阿諛奉承,相互結黨,相互傾軋,比如:“前天”徐階鬥倒了嚴嵩;“今天”高拱就要聯合張居正、馮保氣走了徐階;“明天”張居正與馮保趕走了高拱。所以說沒有誰對誰趕盡殺絕,只有誰把誰趕下臺,坐上了他的位置。

高拱的仕途“艱難”

高拱出生於官宦世家,受他父親高尚賢的影響和教導,高拱五歲就擅長了對偶,八歲能誦讀前言,可以說天資聰慧家底又好,可偏偏在科舉的道路上蹉跎了十三個年頭,才考中進士,並選為庶吉士(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

幾年後進入到裕王朱載垕府中講學受經,因為皇太子朱載壡已歿二年而新儲未建,而此時只有景王和裕王兩人是新儲君的候選人。裕王時常壓力巨大,全賴高拱經常為他排憂解難,帶來了莫大的心裡安慰。

朝中局勢又時常是文官集團的相互傾軋(內閣首輔嚴嵩和次首輔徐階的矛盾),嚴嵩和徐階因為高拱和裕王的關係密切,紛紛器重看好他。為了拉攏高拱,他們二人紛紛舉薦他為翰林侍講學士。

高拱的首輔之路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景王薨於藩地,裕王的地位確立。高拱升禮部尚書,召入直廬,並以青詞見寵,得賜飛魚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由徐階薦舉,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徐階已經鬥倒了嚴嵩,成為了內閣的首輔,他對今後高拱的仕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年十二月嘉靖帝駕崩,朱載垕繼位,與他患難與共的高拱自然得到了升遷,封高拱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並以文淵閣大學士入值內閣。

高拱受到重用,權力伸到了內閣,這個徐階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倆人的矛盾也與日俱增,他們兩人的矛盾戰爭也愈演愈烈。最後因為京察風波被胡應嘉、歐陽一敬逼退致士。

此事過後不到一年,徐階對穆宗貪圖美色、濫用藥物等一系列荒唐行為不滿,失望上書辭職。因為這些事情,穆宗也對徐階厭惡再加上張齊的上書彈劾,徐階辭職還鄉。

首輔的位置空缺了下來,張居正和太監李英等人,奏請重新啟用高拱,沉寂一年的高拱又重新踏上仕途,這一次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

結語:新的文官集團誕生,總會清剿舊的文官勢力,因此對徐階一派趕盡殺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淡墨青史


整個有明一代,尤其是嘉靖、隆慶年間,黨爭就比較歷害,僅僅短短六年,徐階整倒嚴嵩,高拱又推倒徐階。李春芳又被高拱擊敗,高拱又被張居正轟跑,幾乎一年一變,風水輪流轉。只要,一個首輔倒了,就牽連出一批官員被貶謫,今朝得勢的,來年就有可能被趕下臺。

其實,徐階和高拱結下樑子,還要源於嘉靖未年,由於徐階思想為日後連絡裕王,為今後朝廷更替早做安排.便於嘉靖四十四年把高拱舉薦為內閣大學士.但徐階忽略了高拱要求平等處事的自尊心,仍把高拱當做後生晚輩,由此種下了紛爭的種子。隆慶元年,高拱指使手下言官彈劾徐階,揭發徐階的弟弟和三個兒子橫行鄉里,有憑有據,這激起了受徐階保護的言官的憤怒,他們紛紛把矛頭對準高拱,彈劾一次接著一次,高拱實在撐不下去,高拱只好於隆慶元年的五月間就辭官回鄉了,直到隆慶未年徐階致仕後,才做為顧命大臣重回朝廷。

本來,徐階整垮了嚴嵩,成了當朝首輔,他很看重高拱,就提拔了高拱讓他入閣。徐階本來以為自己這樣做,高拱好歹會感謝自己,結果高拱完全不領情,進閣後處處和徐階作對。

一段時間內,高拱回到老家後積極活動,和一些大臣聯絡,不久徐階自己退休走了,高拱馬上就重新回到內閣了。可能,他覺得徐階的退休生活太愜意了,就開始針對徐階。因為,徐階雖然退休了,但故舊滿朝廷,還有影響力。於是,他就用了一招借刀殺人,讓去當刀子,因為他知道海瑞太正直了,不會因為徐階提拔過他就網開一面。於是,趁著海瑞整頓田制整頓到徐階家的機會,狠狠地修理了徐階,讓他的兒子去充軍。

從此開始,高拱跟徐階的矛盾開始爆發。高拱仗著自己背後有朱載垕,因為入閣此時對他來說,只是遲早的事情。當然,徐階還有另一手棋,那就是張居正。因為,張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徐階的學生,徐階致仕以後,完全就靠張居正幫忙了。

高拱清算“大貪汙犯”徐階的的手段可謂毒辣,他動用了海瑞去清算徐階。海瑞的耿直眾所周知,令人跪喊“海閻王”,差點沒要了徐階的老命,結果硬是讓徐階的兒子去充軍了。徐階送了三萬兩銀子,向張居正求救。高拱得到了消息,張居正也被打壓。但是,高拱居然沒有追究張居正。

張居正,也找到了自己最可靠的盟友馮保。馮保對高拱又是恨之入骨的,因為第一次自己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管御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高拱推薦御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陳洪對你有恩,也就罷了。於是,馮保和張居正密議,達成共識,各取所需,一個要掌印太監的位子,一個要內閣首輔的位置。

這樣一來,最終的批紅蓋章的權力鬥集中到馮保手裡了。這就意味著自己什麼事情都是在請示馮保了。而且,馮保和張居正結成同盟。高拱相當於被排除出權力遊戲了,加上高拱又口無遮攔,結果因為“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言論而被打倒,徹底失去機會,沒有再回到內閣的可能了。

當然,高拱在任時,政績還是非常好的。雖然人緣不大好,但是功績還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在嘉靖45年到萬曆元年的內閣中,因為有了高拱,而變得太平。

所謂的高拱對徐階的趕盡殺絕,也只是黨爭政治罷了。


超凡博弈


趕盡殺絕談不上,想徹底打倒徐階及其勢力才是真的。

一、與徐階智數和高拱的性格有關

徐階“有權略,而陰重不洩”,他其實很腹黑,在大奸臣嚴嵩為首輔時,身為次輔的徐階能與之周旋十數年,也是一個心機極重的陰謀家,《明史》說他“器量深沉”、“任智數”,便是這個意思。

而高拱性格很衝,“性強直”,他對徐階的印象未免不好,在他看來徐階也是如嚴嵩那樣的矇蔽皇帝,“怙寵弄權”,是操弄權術的奸臣。

雖然徐階引高拱入閣,但是大權仍掌握在高拱手中,“然階獨柄國,拱心不平”,“同列高拱、郭樸以階不與共謀,不樂”。

而且高拱當時遭受給事中胡應嘉的彈劾,高拱懷疑是徐階背後指使的,“拱疑階嗾之”,以他的性格當然要報復。

二、與帝位更替時的核心權力爭鬥有關

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徐階畢竟是嘉靖朝的首輔,後來嘉靖病逝,隆慶皇帝繼位,國家核心權力要重新洗牌。

高拱具有一個優勢,“拱初侍穆宗裕邸”,他是隆慶在潛邸的侍講,“侍裕邸九年”,是隆慶皇帝的心腹。

現在隆慶繼位,高拱地位上升,這首輔之位他勢在必得,而徐階便是他最大的障礙。

“階雖為首輔,而拱自以帝舊臣,數與之抗。”

權力的爭鬥是殘酷的,本來高拱就是負氣凌人之人,“拱驟貴,負氣頗忤階”。

在隆慶元年,徐階和高拱的爭鬥已經逐漸白熱化。

不過徐階畢竟年老,深知隆慶皇帝信任高拱,“帝意亦漸移”,徐階也主動請辭乞老,得到容許。

不過徐階在請辭前夜沒讓高拱好過,高拱也被他打倒,“拱遂引疾歸”。

後來高拱復出,開始報復徐階,徐階雖然致仕,但是朝中黨羽門生很多,勢力還是非常大的。

這對想掌控隆慶朝全權,一心要革新政治的高拱來說自然不是不能容許。

“拱之再出,專與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

高拱氣量不夠,“才略自許,負氣凌人”是一方面,他想徹底掌握新朝大權,清除徐階勢力也是一方面。

權力爭鬥中,心狠手辣基本是政治家的標配。


微史春秋


導語:

  • 徐階1503年出生,嘉靖時期進入內閣,成為僅次於嚴嵩的內閣次輔。隆慶皇帝朱載垕上臺後,徐階升任內閣首輔,後被高拱整垮。
  • 高拱,1513年出生,隆慶朝的內閣大學士,萬曆初年內閣首輔,掌握朝中重權,推到前任首輔徐階,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 張居正1525年出生,隆慶時期的內閣大學士,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為了給老師徐階報仇,整垮了高拱,自己取而代之。

我們通過他們的出身年份就可以看得出,這三個人是有年齡差距的。徐階歲數最大,比高拱大了10歲,而張居正年紀最小,比高拱小了12歲。他們入閣的次序其實也是按照年紀來了,明朝中後期,已經出現了嚴重了論資排輩政策。

01高拱是一個能力很強,情商太低的內閣首輔。

高拱是隆慶皇帝朱載垕的心腹,也是帝師,這成分入閣絕對是一件非常順利的事情。徐階作為官場老手,他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提前將高拱提拔進入了內閣,希望高拱能夠成為他的合作伙伴。

階雖為首輔,而拱自以帝舊臣,數與之抗,樸復助之,階漸不能堪。而是時以勤與張居正皆入閣,居正亦侍裕邸講。階草遺詔,獨與居正計,拱心彌不平。會議登極賞軍及請上裁去留大臣事,階悉不從拱議,嫌益深。應嘉掌吏科,佐部院考察,事將竣,忽有所論救。---《明史》

但是高拱這傢伙可不領情,他認為他能夠入閣,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徐階真是多管閒事。而且高拱認為自己的資歷不比徐階差多少,所以應該跟徐階平起平坐。

  1. 當年嚴嵩執掌官場的時候,徐階與之鬥爭了二十多年,早就鍛鍊成了一個頑強不屈的戰士。而高拱一門心思躲在家裡讀書,壓根就沒有得到鍛鍊。
  2. 所以這兩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平起平坐,徐階一味退讓之下,沒想到高拱卻得寸進尺。為了能夠早點成為內閣首輔,高拱找人舉報徐階的兒子在鄉間魚肉鄉民的事情。
  3. 最終徐階無奈之下,只好在退休之前,提前辭職回家養老。等到徐階完全退休以後,沒想到高拱又來了一棍子,他將剛正不阿的海瑞調到了徐階老家那邊做官。

海瑞這傢伙被稱為海閻王,從來都是六親不認。在一番暗示之下,海瑞查到了徐階貪汙鉅款的罪行,結果徐階的兒子硬是被海瑞打發去充軍了。

02高拱對徐階可謂是一點也不手下留情,這是為什麼呢?

高拱是徐階提拔上來的嗎?看著好像是的,因為是徐階提議讓高拱成為內閣大學士。可是在高拱看來,這件事跟徐階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高拱曾經在裕王府做過九年的老師,跟裕王的關係非常好。當裕王成為繼承人的時候,高拱的仕途顯然會一片明朗。

  1. 裕王成為隆慶皇帝以後,自然會提攜自己的老師。而這個時候徐階趁機提拔高拱,不僅是為了討好高拱,更是為了讓隆慶皇帝感到滿意。
  2. 高拱非常討厭徐階的這些政治手段,他認為徐階是一個偽善的小人,所以高拱壓根不領情,彼此之間更加沒有師生情誼。高拱總認為自己完全不比徐階差,應該跟他一樣掌權。
  3. 而且高拱想要徹底掌握首輔大權,當時徐階雖然不得已退休,可是高拱知道,他在朝中根深蒂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既然選擇徐階作為對手,那就不能讓對方有復出的機會。高拱這一招雖然狠毒,卻比較實在。只能說他是一個沒什麼情商的政治家。

高拱是一個喜歡直來直去的人,他做事一點都不拖泥帶水,要跟誰結仇,當天就能夠打響最激烈的戰鬥。這種性格的人,的確可以做成一番事業,但是未必適合在朝中做官。

徐階做了多年內閣首輔,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這樣一個人連嚴嵩都不敢輕易去動,高拱一上臺就要把提攜自己的人給趕下臺,並且是趕盡殺絕。

拱覆上疏曰:“人君隕於非命,不得正終,其名至不美。先帝臨御四十五載,得歲六十有餘。末年抱病,經歲上賓,壽考令終,曾無暴遽。今謂先帝為王金所害,誣以不得正終,天下後世視先帝為何如主?乞下法司改議。”帝復然拱言,命減戍。拱之再出,專與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賴帝仁柔,弗之竟也。階子弟頗橫鄉里。拱以前知府蔡國熙為監司,簿錄其諸子,皆編戍。所以扼階者,無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明史》

不管你升遷是什麼在起作用,至少在表面上看來,是徐階拉了高拱一把。而高拱給大眾的形象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所以才會被眾人所唾棄。

03張居正是徐階留下對付高拱的重量級選手。

誰也想不到,重新復位的高拱,是一個囂張跋扈之人。為此所有人都比較後悔,不過他已經掌握了權力,似乎誰也動不了他了。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衝,懲中官專政,條奏請詘司禮權,還之內閣。又命給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從中擬旨逐之。拱使人報居正,居正陽諾之,而私以語保。保訴於太后,謂拱擅權,不可容。太后頷之。明日,召群臣入,宣兩宮及帝詔。拱意必逐保也,急趨入。比宣詔,則數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騾車出宣武門。居正乃與儀請留拱,弗許。請得乘傳,許之。---《明史》

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選,本來應該輪到馮保了,可是高拱偏偏選中了陳洪,陳洪下臺以後,高拱又選中了猛衝,總之就是輪不到馮保。

為此這個大太監對高拱也是怨聲載道,好在有一個人正在暗處默默注視著這一切,那就是張居正。

  • 張居正知道,要想扳倒高拱,必須要有結盟才行。
    所以張居正選擇了對高拱有仇怨的馮保作為自己的結盟對象。
  • 馮保開始蒐羅高拱的罪證,其中有一句十歲孩子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傳到了太后的耳中。這可是謀逆大罪,在影射年僅十歲的明神宗,太后認為高拱這是要搞廢立了,所以立刻將高拱給拿下了。
  • 高拱下臺以後,張居正如願成為了內閣首輔,統治了大明王朝十年之久。而作為合作伙伴的馮保,也如願得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位。

高拱的能力的確是有,可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這種耿直的性格,早晚會讓他吃大虧。張居正這麼做不僅是為了讓自己得到首輔大臣的位置,也是為了幫自己的老師徐階報仇。

當年徐階花了幾萬兩白銀,四處苦苦哀求,都沒能得到高拱的原諒。這一次張居正對高拱,其實也沒有手下留情的想法。

總結:是非對錯,我們需要細細品味。

明神宗五年,張居正路過高拱老家,兩個人聊了很長時間,似乎是在許久,可是時不時會淚眼婆娑一陣子。

其實大家都很明白,這兩個人是一對政敵,而他們的這種表現,可能是因為他們將過去的種種仇怨都說了出來。

事後高拱用盡人生最後一點力氣,將張居正勾結馮保奪取權力的事情給完全描寫了下來,內容詳實程度,就好像高拱親眼看到了一樣,或許正是張居正親口告訴高拱的。

但是當年你高拱不也是用了類似的辦法,把自己的恩人徐階以及老實宰相李春芳給趕下臺的嗎?所以政治場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有立場不同,所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而已。


江湖小曉生


為了首輔位置:徐階高拱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有名的三個內閣首輔,同時他們之間又是相互替代的關係,徐階鬥倒了嚴嵩當上了首輔,而高拱鬥倒了徐階坐上了首輔,而張居正則是鬥倒了高拱當上了首輔。明朝中後期,朝廷內部鬥爭不斷,再加上宦官弄權,整個明朝的官場變得烏煙瘴氣的,甚至很少有官員去關注民間疾苦,導致大明國力日益衰落。

徐階和高拱結下心結還要源於嘉靖未年,由於徐階思想為日後連絡裕王,為今後朝廷更替早做安排。便於嘉靖四十四年把高拱舉薦為內閣大學士,但徐階忽略了高拱要求平等處事的自尊心,仍把高拱當做後生晚輩,由此種下了紛爭的種子。

隆慶元年,高拱指使手下言官彈劾徐階,揭發徐階的弟弟和三個兒子橫行鄉里,有憑有據,這激起了受徐階保護的言官的憤怒,他們紛紛把矛頭對準高拱,彈劾一次接著一次,高拱實在撐不下去,高拱只好於隆慶元年的五月間就辭官回鄉了,直到隆慶未年徐階致仕後,才做為顧命大臣重回朝廷. 總之最後三個結局除階算是比較好的,善始善終。但成就最大的就是張居正了。


ke006


與其說是高拱對徐階趕盡殺絕,不如說是皇帝縱容太監集團與高、張二位閣老聯合將徐階扳倒更為正確。


明朝黨爭是常態

嘉靖四十五年春,在首輔徐階的大力推薦下,裕王(太子)府出身的吏部尚書郭樸與禮部尚書高拱先後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和文淵閣大學士,自此明帝國的內閣成員中,又增加了有裕王黨背景的高拱。

本來徐階此行為,主要是為了向裕王示好,但示好歸示好,並不代表執政理念上就會完全看裕王一派人的臉色。他在出任首輔後來就曾特地在自己居室掛了這樣一幅條幅。

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

什麼意思呢?就是要革除嚴嵩在位時的弊政,回到舊的體制上來。

此時的大明朝需要的是革新,而不是守舊!雖說幫著隆慶帝任用賢人,但終究不免有些偏向平庸(或者用求穩也可解釋)。

隆慶皇帝對自己的帝國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無法做到像老祖宗朱元璋、朱棣一樣的一心撲在工作上,也無法做到父親一樣數十年不上朝,更做不到武宗皇帝一樣的離經叛道,他會的只有用人!而且隆慶帝比起之前皇帝更為聰明的是,他將權利中心下移,極力避免了皇家捲入到與文官的權利紛爭中,他只是輕飄飄的將自己的老師高拱推出去限制徐階的權利。

隆慶帝這種不作為的工作態度雖然放權給臣子們,讓明朝開啟了一段繼“弘治中興”後的再次發展,但留下的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帝國權利系統內部的派系之爭。

隆慶元年,徐階越發感覺到高拱在內閣對他是一種威脅,而且此人不感恩,喜歡用“文暴力”,經常會讓他這個首輔下不了臺,於是不久之後,設計將高拱排擠出局,高拱見陣勢不對,主動提出辭官,這才讓黨爭的事情告一段落。雖然徐階這次嬴了高拱,但高拱緯並不是省油的燈,他暗中與徐階看不起的滕祥、孟衝、陳洪等太監聯絡緊密,不久後給事中張齊因私人恩怨彈劾他,這些太監趁機在隆慶帝身邊大行誣陷之道,最終在隆慶二年,黯然告退,隆慶帝亦無絲毫挽留之意。

隆慶三年,高拱被提拔為內閣首輔,鑑於之前徐階對他的強勢態度,高拱也不是一個大度的人,他在徐階鄉里安插下天下第一清官——海瑞,讓海瑞這個小官狠狠折騰了徐階一番。雖說徐階受了些羞辱,但作為退休高官,高拱也並未真的做到“趕盡殺絕”,畢竟徐階在當時號稱“名相”,身負天下名望,就連海瑞都對其尊敬不已,高拱也只能玩一些小動作而已。


那麼,真的是高拱對徐階下的黑手,逼徐階辭官歸隱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想讓徐階辭官的,正是隆慶皇帝。

嘉靖帝駕崩後,徐階乾坤獨斷,篡改了嘉靖帝的遺詔,而另行起草了一份新遺詔,在這份新遺詔中,徐階將“大禮儀”之爭中因言獲罪的大臣們全部平反,存者大用,死者優恤。這封詔書頒佈時期,天下一片叫好之聲,許多大臣家屬更是對他感激涕零,徐階得到無數聲望。

但這封詔書的頒佈並沒有經過隆慶帝的同意,所以徐階在無意之中已經犯了忌諱,更何況這封詔書純粹否定了嘉靖帝的一切生平,作為兒子,這是不孝;作為首輔,徐階借詔書為自己攬清名,這是收買人心,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隆慶帝對徐階之恨,已從隆慶元年登基時已萌生,但奈何徐階勢力龐大,就連隆慶帝也不敢輕舉妄動,惟有等待時機。

這也正是隆慶二年,徐階被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因私人恩怨彈劾,就被隆慶帝罷免首輔的主要原因,甚至完全有可能,給事中張齊完全有可能是隆慶帝推出的人物也未可知!

其次,想讓徐階下臺的,更是整個太監集團。

隆慶帝對政事的放手,意味著他與大臣們接觸的時間更少,與內官接觸的更多,所以太監們往往在關鍵時刻能夠左右他的思想及行為方式,尤其是大太監滕祥,更是以唐文宗時期權宦仇士良為偶像,不斷引用仇士良名言來教育宮中太監。

天子不可令閒,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他事,然後吾輩可以得志,慎勿使讀書親近儒臣,彼見前代興亡,心知憂懼則吾輩疏斥矣!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迷龍術”,明朝太監頗為推崇的一套理論。

面對著這樣一群人,徐階保持著傳統士人的風度,並未將其看在眼內,而且對所謂的“內相”們動輒斥責謾罵,逐漸引起太監集團的不滿。於是在給事中張齊彈劾徐階之機,滕祥等一幫太監圍繞在隆慶帝身邊集體誣陷中傷他,不久後徐階想以退為進,上表請辭,但沒想到隆慶帝直接恩准,連挽留一下的意思也沒有,這中間太監集團起到的作用無法估量。

最後,徐階的出局,正是高拱與張居正聯手而為。

高拱與張居正同屬於裕王潛邸派系,不同的是,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而且是得意門生那種學生。本來依照張居正的資歷是很難入閣的,但事急從權徐階在下臺之前推舉了自己學生張居正入閣理政,其意圖不言自明,就是為了牽制高拱的壯大。

然而,高拱也非常看好張居正,他評價張居正“年少聰明,孜孜向學”,他們二人有了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那就是為大明朝動一次手術!這是徐階根本給予不了張居正的,所以徐階讓張居正入閣,不僅沒有起到牽制高拱,二人反而聯合起來極力打壓徐階,以免他東山再起。

其實從最開始張居正儘管以徐階學生自居,但他執政理念是與徐階相反的,之前說了徐階就是一個妥妥的保守派,雖然有創新之舉,但也僅僅限於改良而已。而張居正是改革派的大家,他與徐階儘管是師生關係,但從理念來說,他與高拱的理念更為接近,後來的事實證明,他與高拱相互配合,攜手開啟了長達十多年之久的“隆萬新政”,顯而易見的為大明朝續命多年。正是在這樣得情況下,張居正其實在私下早已和高拱達成合作協議,所謂隆慶帝、太監集團甚至是高拱,都是其手中的棋子。

因而,不難推測出,徐階的落寞退休,張居正也是幕後推手,只有推翻徐階的主政,才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大明的改革才會有機會順理展開。從後來張居正與高拱配合默契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完全可以看出,這是二者蓄謀已久的改革。

所以說,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徐階的下臺已經是註定的,其中不僅僅是人為推動,更重要的是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需要適合發展的新領導,徐階已然不能勝任,因而最終只能慘淡收場。


結語:明朝文官的合作者大多都是一個模式,即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就算聰明如徐階也逃脫不了這個特殊規律,即便當時沒有出現高拱、張居正,也會出現其他人來扮演二人的角色,這既取決於皇帝的態度,更取決於社會發展,還取決於徐階個人的性格,所以說高拱對徐階的態度,代表了大部分當時既得利益者的態度,徐階的下臺,真的不算虧。


望風瑟瑟


高拱為什麼對徐階趕盡殺絕?高拱與徐階同朝為官,作為同僚,他們之間進行的政治鬥爭也是成王敗寇。

這兩個人雖然是政敵,但高拱並沒有對徐階痛下殺手,因此趕盡殺絕並沒有發生,一個等著一個下臺一個等著上位,這是他們之間政治爭取鬥爭的核心!

先來說一下這兩個人的關係。徐階比高拱大10歲,徐階從內閣首輔下臺後,繼任的是高拱,而高拱也是徐階推薦入的內閣。

徐階為什麼會推薦高拱入內閣?這不是給自己墊絆腳石嗎?其實也是為自己。

1566年,嘉慶四十五年,徐階推薦高拱入內閣,拜為文淵閣大學士,裕王繼位後,於1571年成為內閣首輔!

高拱原來在裕王府當裕王的老師,一直在為裕王勢力集團出謀劃策。在皇位繼承人方面,嘉慶皇帝似乎很中意景王,而按照禮制的順位繼承應該是裕王,這讓裕王府上下洪很緊張,尤其是裕王時刻無不戰戰兢兢。

“附中事無大小,裕王必令中使中往問”。

而高拱作為他的老師,出入朝中時刻為裕王聯絡朝中大臣,多方奔走,這也得到了裕王的器重。後來景王死於藩地,嘉慶皇帝確立裕王為繼承人,徐階知道高拱在裕王府的積極表現,以及他是裕王的老師的關係,徐階才會順勢而為推薦他入內閣。

徐階明白嘉慶遲早是要歸天,嘉慶之後裕王會登基為帝,作為裕王老師的高拱自然被提攜,因此徐階推薦高拱入內閣,這不僅為朝廷推薦了人才,也讓裕王也就是後來的隆慶皇帝對他有好感!

從這一點來看,徐階多少有點討好裕王和高拱的意思,真實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前途著想,徐階確實不枉在朝廷混跡幾十年,可謂老奸巨猾!

徐階之所以能成為一代首輔,也是有真才實學,在人才選拔上面他也會本著為國為民去推薦有才能的人。高拱就是其中之一!

高拱,字肅卿,河南新鄭人,出身在官宦之家。高拱在得勢之後,盛氣凌人,才略自許,也自然容不下徐階,特別是他的強烈的抱負心理!

萬曆皇帝時期,明朝國內的土地兼併現象特別嚴重!以至於當時人們為了巴結權貴,尤其是對中舉的舉人,以土地作為賄賂的資源。

土地兼併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土地資源特別緊張,百姓流離失所,自然土地就成為了搶手貨,也因此成為“送人”的最佳選擇!

土地兼併的另外一種形式是大的官僚地主強行圈地,用欺騙或者直接掠奪的方式兼併土地。而一些小的地主為了逃避賦稅,為了討好官僚,他們也會選擇把土地獻給大官僚,而官僚就直接把賦稅嫁接到百姓身上。如此一番操作,成就了許許多多的大地主!

而徐階就是大地主之一!徐階下臺後,從首輔到百姓,身份雖然變化,但是,他畢竟是做過首輔,這也讓他的家族在多年之間兼併了土地24萬畝之多,佃農幾萬人!

而當時在徐階家鄉為官的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海瑞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一心為民,他面對徐階家族的土地兼併,看到百姓的苦難,他一心決定要為民請命,管管這種事!

海瑞不懼權貴,秉公辦案。徐階一看事情不妙,立馬寫信給自己的學生張居正,張居正就寫信給海瑞,希望此事可以通融一番,但是海瑞沒答應,還是懲治了他的家族人。

這件事雖然是海瑞辦案,但是背後確另別有精彩之處!

徐階在於高拱的政治鬥爭中失敗,兩人是政治對手敵人,高拱不放過徐階就是通過海瑞使了一招借刀殺人!

高拱明知道海瑞剛正不阿,做事盡心為民,也只有他才能遇事秉公辦理!而徐階回鄉之後,放眼他的家鄉,也只有他家族土地錢財最多,因此這是利用海瑞懲治徐階,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另外一方面,高拱正好藉機除掉海瑞這個“刺頭”,因為海瑞是個清官,不同流合汙,在高拱眼裡他就不是自己人,這是排除異己!

海瑞查徐階土地兼併的事情,自然會被徐階聯合當地的地主報復,而以徐階在朝中的人脈資源,搞掉海瑞自然是輕而易舉!

在海瑞秉公辦理案件的同時,徐階給張居正寫了信,張居正回過頭就找人罷免了海瑞的官!

高拱這招真事一石二鳥,懲治了徐階,也打擊了異己海瑞!

“性強直自遂,頗快恩仇”—《明史高拱傳》記載,可見高拱是一個很有自我個性的人,他不依附與任何集團勢力,任首輔之後更是囂張跋扈,他自然是不放過昔日的政治對手。

徐階雖然做首輔時有很多作為,但是時過境遷,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件事最後以徐階的失敗而告終,到卻可以看到朝政複雜,政治鬥爭的殘酷,真是高處不勝寒!


南山居史


關於明朝的那點破事可謂是說不盡道不完。談高拱為什麼對徐階趕盡殺絕前,我們要先看一看徐階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對其如此。

高拱,1515年生,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嘉靖二十年,進士。為人還算正直的,和前任首輔大貪逼嚴嵩相比,但做事呢,想法很好,考慮不周到且太過決斷,以至於讓徐階和張居正將其幹倒在地。

嘉靖41年(1562年),高拱、徐階和張居正三人合作‘倒嚴’,嚴嵩一下臺,首輔的位置空了下來,高拱和徐階都有意想當,這個時候張居正還是個臭弟弟呢。偏偏這個時候高拱還很相信張居正,而張居正、徐階和太監馮保早已穿了一條褲子,就這樣高拱傻不拉幾地告訴張居正,張居正再告訴徐階。高拱之前是裕王的講師,是徐階把他引到內閣裡的,這下可把徐階氣得不得了,知恩圖報,天經地義,你這個白眼狼。

雙方矛盾逐漸公開化,這個時候我們的小張依然兩邊吃香,牛逼!就這樣,在嘉靖皇帝去世後,雙方恨不得在朝堂大打出手。高拱說徐階遺詔造假,徐階不屑,你有證據嗎?高拱說我不在場,就這樣像兩個孩子吵架一樣,你一下我一下。這次爭執以高拱落敗,我們高拱兄弟不服,你等著!

1567年三月份,京官大考核。不查不要緊,一查不合格的居然全是南方人。主持京察的吏部尚書就是山西人,沒有一個山西人有問題。這誰能忍?言官馬上出來叭叭叭,於是一個叫胡應嘉的吏部言官跳出來向吏部尚書開炮,指責他京察腐敗,包庇鄉里,打擊異己。但是這個人很笨,這種做法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吏部京察完畢以後,要和本部的言官們商量,言官們都同意了才能頒佈最後結果。也就是說,吏部尚書公佈的這個結果,胡應嘉是同意的。既然之前同意,現在不同意,說明這是他本人居心叵測。就連智商偏低的隆慶皇帝都看出不對勁了,下令處罰胡應嘉。

高拱知道後高興得像個三百斤的胖子。因為胡是徐階的人,馬上拿起自己的小本本,像皇上告狀去。殊不知徐階早有應對,同意讓胡革職。然而暴風雨還在後面,言官平時沒個屁用,一說到懟人,當仁不讓。自己同伴被罰,這能忍?上奏的,私下告黑狀的一大堆,任憑高拱臉皮再厚,也頂不住,無奈請辭,皇上一開始死活不同意,最後還是流著淚說分手。

其實要說趕盡殺絕也沒那麼嚴重。高拱重新上臺後也只是讓徐階的兩個兒子在監獄住了一段時間,徐家家底拔淨而已,畢竟還有條命呢,是吧。



青年論


高拱真沒對徐階下殺手,只不過把徐階的子孫打發去充軍了而已,本身徐階的不肖子孫們就留了辮子給人抓的不能全怪高拱。相比於前幾任的做法,他高肅卿已經很文明瞭。

(高)拱之再出,專與(徐)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賴帝仁柔,弗之竟也。階子弟頗橫鄉里。拱以前知府蔡國熙為監司,簿錄其諸子,皆編戍。所以扼階者,無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明史.高拱傳》

玩政治不是過家家,輸了還可以重來,而是真的要人性命。看看高拱前面幾任的經歷就知道了。

嘉靖二十七年,嚴嵩以與三邊總督曾銑勾結的莫須有的罪名,誣告前任內閣首輔夏言,最終將夏言置於死地。但其實夏言在年初就已經被革職,在政治上再也無法對嚴嵩形成威脅了。

嚴嵩為什麼非要夏言死,因為嘉靖二十一年,嚴嵩已經陷害過一次夏言,導致他被罷官,但嘉靖二十四年,由於皇帝需要制衡嚴嵩,就又一次起用夏言入閣。

至二十四年,帝微覺嵩貪恣,復思言,遣官齎敕召還,盡復少師諸官階。

―《明史.夏言傳》

夏言這次重新入閣之後極力報復,差點把嚴嵩給整垮了,嚴嵩見到夏言如坐針氈,難得逮到了皇帝不滿夏言倡議收復河套這一次機會,趕緊下了殺手。

風水輪流轉,嘉靖四十四年,徐階倒嚴成功,特地把御史林潤寫的彈劾嚴世藩的摺子修改了下,把嚴世藩陷害沈煉,楊繼盛的罪狀刪掉,只寫了嚴世藩侵佔王氣之地,房屋逾制,勾結倭寇,圖謀不軌的罪狀,於是嚴世藩被斬,嚴嵩徹底涼涼。

徐階太瞭解嘉靖了,他知道殺楊繼盛,沈煉本就是嘉靖的意思,嚴嵩不過是執行者而已,再清算楊繼盛這些人的舊賬,等於揭了嘉靖的瘡疤,自負多疑的嘉靖反而會對徐階一幫人心生不滿。而謀反大罪是嘉靖萬萬不會容忍的。殺了嚴世藩,等於除掉了嚴嵩的智囊,嚴嵩就徹底倒臺,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法司黃光升等以讞詞白,階曰:“諸公欲生之乎?”僉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適所以生之也。夫楊、沈之獄,嵩皆巧取上旨。今顯及之,是彰上過也。必如是,諸君且不測,嚴公子騎款段出都門矣。”

―《明史.嚴世藩傳》

果然,嘉靖收到嚴世藩罪狀後大怒,立馬砍了小嚴的腦袋。

贏家全拿,輸家全輸,這就好像政界的江湖規矩,像高拱,徐階這種人,都是帝國政治資深職業玩家,是萬萬不會拿所謂的仁慈對自己的身家性命,政治前途開玩笑的。


每日一段歷史


因為徐階當年在位時,沒有對高拱趕盡殺絕,最終才讓高拱上位了,所以高同志深刻吸取徐階同學的經驗教訓,對這位自己曾經的領導,必須一鍋端,搞倒是不夠的,搞翻是不足的,必須徹底搞死搞臭,誰知道徐階會不會像高拱自己一樣,鹹魚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