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一般要多久才有魚進窩?

喜野釣


野釣想要有好的魚獲,打窩必不可少!打窩如何打?打多久有魚進窩?都是要結合水情魚情來定的。



一、選擇釣位。好的釣位要麼是魚棲息的地方、要麼是魚洄游覓食的魚道。例如河道洄彎、閘口、水庫鏵尖等位置。在好的釣位打窩,快則五分鐘內就有魚進窩,慢則半小時。

二、魚口活躍性。不同季節、不同氣溫、不同氣壓,魚的活躍度不一樣。例如冬天和夏天魚口活躍度不一樣、早晚和中午的魚口活躍度不一樣,雨前和雨後的魚口活躍度不一樣。魚口活躍度決定著魚進窩的時間快慢。像冬天釣鯽魚打窩,最好是頭天下午做窩、次日上午作釣,發窩時間長達5--12小時。而像夏天早上作釣,若用腥餌抽窩,白條可在半分鐘內光臨。


三、窩料味型。釣魚人都知道,無論是窩料餌料,大致都遵循“春腥夏淡秋香冬濃”的原則。當然,味型越濃,誘魚越快。但是也要把握一個度,要考慮作釣的對象魚、魚口活躍度、水的肥瘦等因素。例如水域裡沒有大體型的鯉魚草魚,若用玉米打窩,就沒啥效果。魚口活躍度差、或者水很肥時,若用本味的糧食窩料,效果也不會很好。能針對對象魚和魚的活躍度來打窩,魚進窩就會早一些。

墨海在野釣過程中發現,若釣位選的好、氣溫氣壓適合釣魚、窩料味型也是針對作釣水域的魚來配製的,那麼,打窩之後,通常10~20分鐘就有魚進窩(不考慮白條雜魚,勿槓)。而進窩時間的早晚,和魚的大小有關係。通常大體型的魚比較謹慎、也比較稀有,進窩會比較晚。有時甚至要連續做窩幾天,才會招來大魚進窩,畢竟野生水域大魚少,只能是連續做窩,守著大魚來。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遊釣,一位喜愛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點評和交流!


墨海遊釣


一般來說打窩多久才可以發窩,在於3點比較重要。

一:做釣環境

做釣環境大家都知道,越是大水面,魚兒越難釣,尤其大水庫,做窩最少都要3-5天。甚至於一週,而相對於一些黑坑之類,一把酒米或者拉餌直接就可以釣了。

二:做釣天氣和季節

一般來說,春天和秋天的魚兒比較好釣,打窩發窩相對於冬天來說更快,我曾在5月份的時候在鄉下水庫釣魚,打窩2-3個小時,運氣比較好,接連上魚,個體都很大。至於夏天打窩,那就要適當選擇了,畢竟天氣特別熱的時候,人不舒服,魚肯定也不舒服,所以季節和天氣很重要!

三:目標魚貨

一般來說,打窩釣魚肯定都想釣大魚,但是大魚可遇不可求,多數都是運氣,大毛老師說過一句話:(要想魚上岸,必須糧食換!)這句話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常規野釣,不長期做窩,憑什麼大魚就吃你的鉤?至於鯽魚白條翹嘴之內,那就好多了發窩時間比較快。

做釣環境,做釣季節天氣以及目標魚貨三點都要綜合考慮,以上是釣者小軍個人見解,望見諒!


釣者小軍


打窩後要多久才有魚進窩?這個要看你是在哪裡垂釣了 。
在這裡我分兩種情況分析 :

一.大水域江河湖泊

如果是在江河胡泊這種大水面水域野釣 ,發窩會很慢,可能兩三天你都見不到一條魚進窩子。如果準備駐釣五六天以上的話,可以打重窩!大水面水域,水廣魚稀,大魚來的慢,三四天發窩是常態,但是隻要一發窩, 後面兩天就能叫你釣到手軟 。雖然發窩慢,但是專攻大物,鯉青草都不在話下 。

這種地方野釣,建議選擇深水的區域 ,窩料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 ,不要加小藥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大物往往警惕性很高 。第一次打窩可以打重窩,接下來每天會陸續補窩,但是都不要補的太多,保證窩裡有餌料就可以 。

二 .小水域河流或池塘

小水域垂釣就不要打重窩了!這種水域如果打的窩料太多了,在水底會臭掉,影響水質,魚也不肯吃 。小水面垂釣適當打窩就行,口好的話,進窩時間一般半個小時,口不好就難說了 ,兩三個小時也有可能的 。

窩料的話也是建議糧食餌料,玉米、麥子都可以 。釣餌的話看季節吧,天熱用素餌,天冷用腥餌 。

三. 注意事項:

打窩子其實並沒有確切的發窩時間 。同樣的餌料、同樣的釣位、同樣的天氣發窩快慢仍然可能不一樣 。這也正是釣魚的樂趣所在呀 ~

覺得回答有用的話,不妨鼓勵一下,給個贊! 謝謝大家閱讀!


紅色男爵釣魚俱樂部


打窩之後多長時間魚會進窩,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牽涉到的因素太多了,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接下來我就來概括一下影響魚進窩時間的各種因素。

一、釣點的選擇

釣魚人之所以都要力爭選擇一個好的釣點,就是因為好的釣點周圍魚多,選擇了一個好的釣點打窩之後魚很快就能進窩,甚至有時候不打窩,直接下鉤餌就能釣到魚,其實這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如果選擇的釣點不合適,周圍魚很少,甚至沒有魚,打窩之後就需要等很長的時間才會有魚進窩了。

二、窩料的選擇

窩料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窩料中細粉類的物質越多,誘魚的速度也就越快。例如使用粉餌打窩,窩料在水中就能形成很明顯霧化,這種霧化誘魚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使用玉米、小麥粒等粗顆粒的物質來打窩,發窩的速度就會很慢。

三、做窩的方法

很多釣魚人認為只要一次性把大部分的窩料扔到水裡,然後等著魚進窩就可以了,其實這種做法會導致魚進窩的速度很慢。正確的做法是高頻率,少量多次的將窩料一點一點投入窩點,也就是形成一種窩料源源不斷從水面掉落的狀態,這種狀態對誘魚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讓魚很快進窩。

四、季節影響

夏季水溫高的時候,魚的活躍性強,遊動的範圍比較大,所以夏季釣魚打窩之後魚進窩的速度就會比較快。但是冬季水溫低,魚的活躍性很低,遊動的範圍很小,經常是聚集在一堆不動,所以冬季釣魚打窩之後魚進窩的速度會非常慢。


眼鏡哥說魚


打窩後多久有魚進窩,要看幾個方面。

(一)垂釣季節:夏季,魚的活力大,打窩後很短的時間就會有魚進窩攝食,一般在半小時內。冬季,魚在水底幾乎處於半休眠的狀態,活動範圍很小,進窩時間會很長,有時需要一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是三四個小時以上。

(二)垂釣魚種:白條進窩最快,幾乎餌到魚到。鯽魚其次一般半小時內吧。鯉魚等大點的魚排在最後,有時甚至會在窩邊徘徊,認為沒有危險時再進窩攝食。

(三)垂釣水域:水面小的河流溝叉,和小池塘魚兒入窩會快些,因為面積小,魚兒易於尋找到窩料。大面積的水庫江湖,魚兒入窩就慢些,因為面積大,魚的分佈面積也就變得稀疏。

(四)水域魚情:垂釣水域魚的密度高,那麼進窩就快,魚的密度低進窩就慢。

(五)垂釣天氣:魚兒進窩有時還和天氣有很大關係,氣壓低和氣溫高時魚兒因含氧量過低而無心吃食了,那麼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攝食慾望,所以進窩就慢。小雨微風水中含氧量高,魚兒活躍那麼攝食慾望就強烈,那麼進窩就快。

(六)水域水質:垂釣水域的水質肥,富含浮游生物,魚兒不缺吃的那麼攝食慾望就差,入窩就慢。反之水中餌料匱乏那麼魚兒爭相搶食,入窩就快。

(七)窩料配置:最關鍵的是窩料是不是對魚兒有誘惑力,有時添加過多的香味劑反而容易造成魚兒警惕,不敢進窩攝食。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讓魚兒想吃而吃不飽。才能很好的誘魚和留魚。





釣在北方


魚的密度

魚資源豐富、密度大,自然打窩之後,誘魚、聚魚就容易的多,反之魚的密度下,打窩之後魚進窩的時間則會延長。野外食物匱乏,野生魚與飼養的魚不同,基本處於飢餓狀態,所以對食物的渴求遠大於飼養魚,缺點則是野外水域,水面寬闊,魚缺稀疏,因此打窩之後魚進窩較慢些。農村魚塘,往往水面較小,魚群密度大,所以在這樣水域垂釣,打窩聚魚時間較短。

水溫影響

水溫是影響窩料發窩的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窩料霧化,像常用的紅蟲顆粒,所處的水溫越高,霧化越快,發窩也就越快;水溫越低,霧化越慢,發窩也就越慢。像筆者山東徒駭河野釣,夏季用紅蟲顆粒打窩,半小時至1小時,便發窩聚到魚;而冬季水溫將至5、6℃,顆粒融化就需要較長時間,等到發窩聚魚,少則2個小時,多則4個小時,甚至更多。二是氣溫傳播,水溫越高,窩料揮發的物質分子越活潑,水分子同樣活躍,兩者之間的互動頻繁,氣味傳播的迅速,範圍廣。所以像老壇發酵、酒米這裡主要依靠氣味誘魚的窩料,在夏季發窩迅速,冬季也會延長很多。

魚的活性

魚的活性高,覓食積極,嗅到感興趣的氣味尋味進窩,時間就短;反之魚的活性低,覓食不積極,那麼進窩覓食的時間就會長些。而影響魚活性的因素眾多,比如水溫、溶氧量:當水溫高、溶氧量高時,魚活躍非常,而水溫低、溶氧量低時,魚表現的不善遊動、活性差,自然覓食不積極。還有水質及魚是否有疾病等等因素眾多且複雜,筆者不再詳述。

窩料質量

窩料質量是影響發窩時間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窩料,發窩時間、誘魚快慢、留魚能力存有顯著差異。筆者曾接觸多個品牌的窩料,就在同一個河流,同一天,相距不太遠的釣點,打入了同等質量的窩料,最終的漁獲差距很大,一個連竿爆護,一個魚口零星,窩料質量、聚魚快慢一看便知。

寫在後面

如上所述,影響窩料發窩,魚進窩的因素眾多,因此很難具體量化,但不管如何,條件越是有利於魚,有利於窩料發窩,所用時間越短;條件越是不利魚,不利於窩料發窩,所用時間就越長。


野釣分享


冬天打小窩,15分鐘沒口,換地。夏天半小時換地。

要是打大窩,就是頭天打,第二天釣。夏天一般半小時到一小時發窩。

我們冬天釣先掛蟲下竿,有動作,就抓,一抓口不動了,就打十幾20粒小米。開釣,15分鐘還沒口,換地。如果有口也上魚了,就釣釣到挺口,或者口很慢了,打十幾二十粒小米。大米不超過10粒。繼續。

希望能採納!!!


漁道百科


1、打窩前先得選窩。選不好窩打了也白打。

2、窩料不要打太多。拳頭大的餌團打個五六個就夠了。多了反而起反作用,引起魚的警惕甚至恐懼。就像人一樣,平時都是家常便飯,突然老婆給烤了一頭乳豬端上來,不問清楚怎麼吃?

3、7-10月正常釣魚季節一般也就一小時以內就該開始明顯的上魚量增加了。這裡說7-10月,因為六月前魚在產卵最好別釣魚。11月以後天氣轉涼魚跟人都歇歇吧。

一小時沒有魚的話,就算了吧,肯定哪裡有問題,比如水肥,溶氧低,有人附近捕或電過魚等等。

4、如果以上都注意了,還是釣不到魚。查查黃曆吧……今日忌漁獵。


風帆海


我看了不少釣友回答的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覺就是太複雜了。

關於打窩後須要多長時間魚進入窩裡覓食,無論你在靜水的魚塘、水庫,還是流水的江河,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季節,因為四季氣溫水溫不一樣,氣、水溫決定了魚的攝食,氣溫太高或太低也就是盛夏和寒冬魚進食會差一些,而春秋魚會更活躍,對食物的要求更大一些。

二是密度,比方說你在A塘打窩,此塘魚很多,短時間就會有魚進入窩內。而B塘魚極少,結果就是打窩後半天也無魚進窩。

前幾年釣友小王一行四人到魯班水庫釣魚,到水庫後租船在離岸約三十米的位置一次投下兩千斤幹麥粒做誘餌,用海竿掛玉米粒和煮麥粒垂釣,結果是7天之後大量魚群進窩,最後大獲豐收。最大的草魚三十多斤,鯉魚二十多斤,獲十斤左右的草魚,幾斤重的鯉魚無數……

一般來說,我們來到一個水廣魚稀的水庫釣魚,主要是所選擇的對象魚,如想釣鯽魚,那麼在水草邊,大樹下,進出水口打窩,可能短時間就有小鯽魚進窩。但想釣大個體的鯉草魚,打窩半天甚至一天都無魚進窩。




手機用戶何光明


謝謝分享。釣魚打窩成為了釣魚人必備的一個步驟,同時我們也聽過很多很多有意思的說法,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釣魚打重窩,釣的必須多,要想魚上岸,就得糧食換……

其實種種說法都是圍繞在如何更好的中魚,上魚,釣的多!確實,在如今這種資源難求的環境裡,所有釣魚人都抱著上魚釣多的想法,而選擇去打窩,甚至打重窩!那麼打窩就一定能上魚!這裡我覺得不一定!

作釣打窩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得選擇怎麼打,打哪裡!

我們出發一個水域,在作釣前,千萬不可盲目打窩。我見過太多釣魚人都這樣,初到一個地方,隨便找個亮堂的地方,傢伙事一擺,然後就開始霹靂吧啦各種窩料下水!

其實我真的想去提醒,但是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釣法,所以還是選擇順其自然!

第一:野外作釣我們要慎重選擇打窩,而這個前提必須是,選擇一個好的釣位,而這個釣位,通常要是魚兒習慣遊動的地方,這也是我們所說的“魚道”!

第二:在選擇好釣位,那麼我們就要想好,此次作釣針對魚種,而針對好魚種再投其所好去打窩,這樣往往會更順心!

那麼不同的魚種,該如何打,什麼時候打!

這個就要講究很多了,如我們作釣出發,首先要明確我們能釣多久。在作釣時間較短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適當的隨意一點去打窩,比如不考慮魚種,大小兼顧!

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通用的方法,顆粒加玉米,或者各種穀類的底窩料,然後開個拉餌,正常下竿,而這方法就是目的性不強,但是勝在空手幾率少,小魚大魚都有可能釣到!

而如果選擇針對作釣,如針對魚種個體較大的!那麼我們就要花心思了!

在針對大體型魚類的時候,做窩就不能隨意了,窩料也不能過於隨意!首先你得讓窩子更純粹,這樣能避免小魚進窩鬧窩攪窩!

而做窩時間也要考慮進去,這裡我分享下我自己的經歷!一般我們出發作釣4到5天!那麼這時候我一般都會選擇3天做窩,兩天釣!而打窩也是從頭到尾層層遞減!比如,50斤窩料,第一天30斤,第二天20斤,第三天開始作釣,10斤留著續窩用!

所以,綜合上述,在你選擇好所有條件,打窩過後,魚兒進窩其實有時候會很快,但是有時候也需要一種過程,而這過程就的有一定的時間去磨了!

結語提要:釣魚是一項娛樂,千萬不可盲目信人,盲目做窩。理性釣魚,娛樂為主,這其實才是很好的窩料,釣一方偶遇之旅,豈不美哉!

分享關注走一走,謝謝各位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