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后,一个小学生说:我想写一篇关于人生的文章


一位35岁叫高以翔的大哥哥去世了。妈妈手机里的新闻都说可惜了,尤其是,高以翔哥哥的爸爸也对媒体叔叔阿姨们说“太可惜了”。

为什么一位35岁的人去世了,大人们要说可惜了,而一位100岁的家里老人去世,大人们却说这是喜丧。有个阿姨说,因为一个人的寿数到100岁就到头了,就好比公交车到站了。老人没有提前下车,顺利地坐到了终点站,所以大家办丧事的时候应该快快乐乐的。可是,一位35岁的人,还没有结婚,还没有小孩子, 就像一篇语文作文,写了一半就交卷了,所以老师要说你的开头写的太好了,却提前交卷了,“太可惜了”。

我看了爸爸书架上的一本书。里面有篇文章是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我感觉很有道理,于是便把它抄了下来。

“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雎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1

“浑浑噩噩”的人,即使他们活到了100岁,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说“太可惜了”呢?

他没有与人友善。他没有清清醒醒。他没有在钻入骨灰盒之前为世界多做点贡献。

可是,难道浑浑噩噩的人就没有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吗?他们到美食城吃饭。新闻上说消费对我们的经济是有好处的。这样,他们的人生还是太可惜吗?他们不是为世界做了贡献吗?

如果他们连消费都没有,他们可能还有孩子,他们的孩子可能会考上大学,变成个科学家明星什么的,或者在网上做vlog。总之,他们的孩子没准儿会给社会带来快乐呢。

2

大人们总说我还小,可我也总听说“死人”的事。我不知道,他们死了是不是可惜呢。他们都没有活到100岁。

我的一个远房大伯一年前刚刚从医院出院。他那时64岁,之前住了一年的医院,因为癌症。他出院了,微笑着说他现在都好了,生病了才发现不生病真好。

他是一位成功的专业人士,在当地小有名气,颇受同行尊重。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以及子女,还有几个外孙。

9个月后,他的癌症复发,他再也没能回来享受他的“不生病”。他就这样去了。

同事们、同行们都说“太可惜了”。大家认为,他还没有退休享受过天伦之乐。因此,他的人生是不完满的。

3

另一位被大人们感叹太可惜的是我的表哥。

他去世的时候不到40岁,离婚,无子。

妈妈说他太可惜的原因是他很聪明,工作还好。难道工作好的人死了就是太可惜吗?像高以翔哥哥一样。

听说,表哥高考的分数可以进入北大清华。由于他的家人过于小心翼翼,直接报了一个其他学校。那个学校好像也是一本,可是名气自然可比北大清华差多了。

他去世前大约七八年的时间里,他妈妈不在了,他和嫂子离婚了,他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心梗。

他每天可能要吸两到三包烟。他的工作也要求他隔三差五晚上就要出去喝酒。

在一个寻常出去吃饭喝酒的晚上,他的心梗又犯了,再也没有抢救回来。

我在丧事之间听见大人们说,表哥厨房里的锅已经长满了白毛,两间卧室的床上堆满了衣服,只留下一条他能够躺下睡觉的地方。

4

另外一位例子是我的爷爷,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他在49岁的那一年夏天,天刚亮,决定去楼下遛弯。他看见一个和他一样早起的摊位在卖旧物,便蹲下来仔细看这些商品。

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脑干的血管毫无预兆地爆了,人就这样走了。

他的女儿刚刚开始工作,还没有结婚。

身边的大人都说他太年轻了,太可惜了。

爷爷的工作不怎么好,他是在路边修自行车的,为什么大人们也要说可惜呢。

5

我姐发现我最近总是说这些事,我又不敢和爸妈讲,她就跟我说了点话,听完了,我好像是懂了。以下是我姐说的话:

人生的事,没有完美的。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她说,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到100岁,我们的姥姥姥爷没有。我的爷爷奶奶也没有。

谁也不知道谁哪一天会走。不过,大部分人都活了七八十年呢。跟大多数人比,高以翔和身边那些亲人走的太早,所以大家说太可惜。

没有死,哪有生。谈论死亡是让我们更珍惜今天。你要想过好每一天,就应该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

珍惜今天不是简简单单的好好学习,是不为小困难小挫折烦心,不因周围人的评价而轻视或抬高自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希望完成的事情上。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年纪轻轻,突然不在了,他如果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美好或者他曾经为自己为家人努力过奋斗过,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也许亲人早早去世会让身边的人很难过。可是当大家谈论这些去世的人“太可惜了”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告诉自己和身边人去珍惜今天,努力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