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系學生要到學什麼程度才能參加競賽?

yl大愛牛奶


大一肯定是太早了,不過你完全就是當做鍛鍊自己能力,不求拿獎那再早都可以參加。我覺得競賽最重要的是團隊,然後是靠譜的指導老師。對我來說,競賽其實是在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組建自己的小團隊,因為建築學繞不開的就是團隊合作。學生時代,不管是設計課或者建築史之類課程的平時作業,都會有要求團隊完成的作業,這時候一個穩定的小團隊就尤其重要。

我二年級的時候,在老師的建議下就有意識地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包括自己的女朋友和同組的另外兩名同學。大二升大三暑假的時候,我們參加了第一個競賽,獲得了佳作獎。之後三年級,四年級我們又參加了很多競賽,彈無虛發。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每個人也都找到了自己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

高年級時有很多需要小組完成的作業,這時候我們的小團體優勢又體現出來了。經常交完一個團隊作業,都可以聽到xxx和xxx的小組又撕b了,xxx和xxx又鬧掰了,互相指責對方不幹活。而我們由於彼此之間的默契,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從調研到出文本都很順暢,分數自然也不會低。在設計課的時候,即使是單人設計我們也會一起完成基地分析,做基地模型等。

額,好像有點跑題,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阿斗筆記


至少要有五個工程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