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貧窮落後,又沒有資源,為什麼大國總想征服它?

無痕連接


首先這個問題就存在問題,不是說所有的大國都想征服它,阿富汗只是對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對象具備一些價值,對於某些大國它是有價值的,因此才發生了三次阿富汗戰爭,第一次是1839年到1919英國和阿富汗之間的戰爭,第二次是1979年蘇聯和阿富汗之間的戰爭,第三次是2001年美國和阿富汗之間的戰爭。

問題中提到阿富汗貧窮落後,又沒有資源,的確如此這個國家除了罌粟找不出更為人所知的經濟來源,但這一點也是大國征服它的原因之一,要不是貧窮落後,要是富強的地區強國,那些大國就不會說打就打了。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位於亞洲的內陸地區,四周都是鄰國,往西就是伊朗,往南就是巴基斯坦。當年的沙皇俄國一直就有南進的戰略,這是俄國著名的彼得大帝的夢想,所以沙皇俄國乃至後來的蘇聯一直盯著阿富汗。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南進,南進為什麼要選擇阿富汗呢?

因為當年的俄國自建國以後一路東進到白令海峽,北面的北冰洋、西面的大西洋、東面的太平洋幾乎是說去就去,就是南面的印度洋沒有出海口,得繞半個地球過去。如果佔領了阿富汗,蘇聯在與美國的爭霸中,可隨時進伊朗到達波斯灣,往南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直接進印度洋。

比蘇聯入侵阿富汗更早的英國入侵阿富汗的原因就很簡單了,俄國有擴張的野心,英國有遏制俄國擴張的想法,阿富汗對於俄國的意義說清楚了,英國入侵阿富汗的目的自然而然就清楚了。

美國入侵阿富汗的目的很簡單,因為這裡很窮,所以適合那些和美國作對的各種武裝盤踞發育,美國要除掉它們就得打阿富汗,而美國打阿富汗的理由也是這麼對外說的,這是其一,但是我們不敢說沒有其二,其二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如同那時候的英國和俄國,那時英國想遏制俄國,今天的美國也想遏制俄羅斯。

根據以上所說的原因,這個問題就很清晰了。


鍋蓋頭司令


阿富汗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3466萬人(2016年),阿富汗被稱之為帝國墳場,歷史上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曾入侵過阿富汗,基本上都以失敗而告終。那麼,阿富汗為何會被世界大國所青睞,以致於都想征服它呢?

銘蘇先生認為,阿富汗之所以成為世界大國的逐鹿場,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處於四戰之地。

阿富汗山地和高原約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四,可以說是一個山地國家。雖然阿富汗多山,但是阿富汗所處的地理位置卻非常特殊,阿富汗處在東亞到西亞,南亞到北亞的交通關鍵點上,可以說是一個四戰之地。歷史上不管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如果繼續往外圍擴張自己的地盤,那麼基本上都要將阿富汗這個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南來的北往的都要佔領這一地區,當地人面對外族入侵已習以為常,這也練就了當地民族彪悍的民風。因為要在這一地區生存下來,必須具備非常強的戰鬥力,只有這樣才能將入侵者趕走。

歷史上征服過阿富汗的各方大神太多了,就簡單分析一下最近三次,大英帝國、蘇聯和美國。

英國總共對阿富汗發起過三次大的戰爭,但是最終英國選擇放棄,因為實在啃不動這塊硬骨頭。英國之所以入侵阿富汗,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皇冠——印度。英國殖民印度以後,印度就成為英國海外主要的財富來源。根據著名經濟學家烏特薩•帕特奈克的最新研究結果,英國在1765年至1938年間從印度總共掠奪了近45萬億美元財富,所以稱印度為英國的皇冠也不為過。但是北方的俄羅斯帝國一直在謀求向南擴張,這就對英國的印度殖民地構成威脅,一旦俄羅斯帝國南下印度,那麼英國將不得不與俄羅斯有一戰。所以,英國為了阻止俄羅斯勢力南下印度,就試圖佔領印度北部的阿富汗,以圖把俄羅斯勢力擋在印度大陸以外。

蘇聯入侵阿富汗持續了長達10年的時間,雖然蘇聯一開始憑藉強大的機械化部隊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是卻陷入阿富汗人民長期的抵抗中,最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蘇聯也不得不撤走。蘇聯當時入侵阿富汗主要是為了打通南下的印度洋的通道,蘇聯是一個大陸國家,但是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所以蘇聯為了尋找出海口可謂是不遺餘力。其實蘇聯很早就介入阿富汗了,但是後來阿明政權不願意聽從蘇聯的指揮,所以蘇聯乾脆直接對阿富汗實行軍事佔領。

美國從2001年開始以反恐的名義發動阿富汗戰爭,一直到現在還未全部撤出,不過美國的阿富汗戰爭成效也比較慘淡。美國雖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打死了本拉登,但是十幾年過去了,塔利班控制的地盤依然很大。所以美國進入阿富汗不只是反恐那麼簡單,佔領阿富汗這個戰略要地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樣就可以對周邊國家構成威懾,達到全球軍事戰略佈局的目的。當然阿富汗待開發的各種礦產資源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誘惑。

第二、阿富汗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絕大部分都未開發。

說阿富汗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這不假,如果說阿富汗沒有資源那就不足信了。實際上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由於貧窮落後,自身有不具備開發能力,導致絕大部分礦產資源未開發。據估測,阿富汗的礦資源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至2014年已發現1400多處礦藏,其中著名礦藏包括哈吉加克鐵礦、艾娜克銅礦、巴米揚煤礦、赫拉特鋰礦、阿姆達利亞油氣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氣田等。隨著阿富汗勘探技術的進步和勘探工作的進一步推進,那麼阿富汗還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礦產資源,這也使阿富汗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開發地區。

綜上,阿富汗這塊土地自古以來之所以成為各方征服的對象,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但是阿富汗又是一個比較難征服的國家,這當然與阿富汗的地形,彪悍的民族,以及周邊其他國家的介入有關。當然,隨著阿富汗礦產資源的不斷髮現,使阿富汗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開發地帶,這也備受各方關注。


銘蘇先生


阿富汗素有“帝國墳場”的稱號,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發動阿富汗戰爭,其中大英帝國損失慘重,蘇聯撤軍兩年後解體,美國陷入游擊戰,損失數萬人,至今看不到結束戰爭的希望。


阿富汗平均海拔1000米,土地貧瘠,西部地區擁有大片沙漠,山地和高原佔總面積的80%,興都庫什山脈從西南到東北,貫穿整個國家。雖然地下蘊含豐富礦藏,但是受到山區地形的影響,開採難度極大,而且運輸成本高,至今也沒有大規模開發。

阿富汗最誘人的是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向西可以進入中東,向南可以影響南亞,進入印度洋,向東進入東亞,北部同樣是中亞國家,再向北則是俄羅斯。



阿富汗山區面積廣闊

雖然是內陸國,但是阿富汗向南可以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進而控制裡海和南方的阿拉伯海,而中東的戰略價值也提高了阿富汗的重要性,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各國入侵阿富汗,主要目的是通過阿富汗控制中東和亞洲中部,並且南下影響印度洋,但是在此之外,各國還有自己的想法。

大英帝國入侵阿富汗

大英帝國成為超級大國之後,在世界建立了大片殖民地,其中非洲殖民地從南到北貫穿整個非洲,中東地區和印度也相繼成為英國殖民地,如果能夠佔領阿富汗,甚至可以以此為基礎,把非洲和亞洲大陸的殖民地連成一片。

1839年,英國正式出兵阿富汗,截止到1919年,英國一共發起三次戰爭,其中第一次戰爭英國損失1.6萬人(軍人4500人,平民12000人),只剩下一名醫生僥倖逃脫。

連續三次戰爭,阿富汗人利用地形頑強抵抗,雖然武器裝備落後,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英國始終沒能徹底降伏阿富汗人,加上一戰的重創,英國實在無力維持在阿富汗的戰爭,與阿富汗簽訂條約,戰爭終止。



蘇聯入侵阿富汗

蘇聯從莫斯科公國時期開始,不斷向外擴張,出海口是俄羅斯擴張的重點,經過數百年戰爭,俄羅斯分別打通了波羅的海和黑海出海口,但是俄羅斯的領土集中在歐洲和亞洲北部,沒有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蘇聯南部與阿富汗接壤,如果能夠佔領阿富汗,憑藉強大的地面裝甲部隊,可以輕鬆南下打通進入印度洋的通道。

1979年,蘇聯派軍隊入侵阿富汗,在損失1.4萬人之後,蘇聯於1989年退出阿富汗戰場,持續10年的戰爭嚴重拖累蘇聯經濟,撤軍兩年之後,蘇聯解體。阿富汗成為蘇聯的墳墓。

美國進攻阿富汗

2001年,美國爆發“911”事件,3000多人喪生,為了剿除恐怖組織和報仇,美國於當年10月7日發動阿富汗戰爭。

2014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結束阿富汗戰爭,美軍損失2200多人,經濟損失3232億美元,美國儘管沒有完全退出阿富汗,仍在剿滅恐怖分子,但是戰爭實際上已經失敗了。

阿富汗沒有成為美國的墳墓,卻埋葬了數不清的美軍士兵,阿富汗複雜的山區地形,美國的裝甲部隊無法展開,山地運輸甚至要靠騾子,加上塔利班的頑強抵抗,美國短時間內無法從阿富汗抽身,損失還會增加。


在阿富汗問題上,英國、蘇聯和美國總體戰略計劃都是一樣的,未來如果有新的超級大國產生,阿富汗也仍然是爭奪的重點。對於阿富汗人來說,優良的地理位置反而成為負擔,而阿富汗國內的亂局也成為各國介入阿富汗的藉口。

阿富汗的局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東,如果中東地區形勢穩定,阿富汗的戰略意義也會有所下降,如果各國都在爭奪中東,阿富汗還會是超級大國的戰略重心,戰亂很難徹底平息。


視野新觀


阿富汗有資源啊,而且中亞這一塊,阿富汗是最好的一塊地方,因為它不缺水。現在這麼倒黴,完全是因為它處在了四戰之地。

這個地方看上去不起眼,彈丸小地,卻是多事之秋,從古到今,一牽到國際局勢的大事就跟阿富汗扯上點關係。

原因很簡單,地點雖小,卻在埂上。阿富汗處在中亞核心區,南下可控印度半島,西去是中東產油區,還可以到達地中海,向北就是蘇聯,往東大家都懂的。

這麼一塊地方,大家當然很重視。其實在中國在古代,跟阿富汗也有過很密切的關係,比如漢朝時,為了對付匈奴,就派張騫去聯絡跟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這個月氏就住在阿富汗,小月月在那裡過得很快樂,不想跟漢朝一起去打仗。

後面,大家都知道陳湯曾經打過匈奴,說了一句名言叫“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被誅的郅支單于其實就是一個恐怖份子,活動區域也包括阿富汗。


到了唐朝,阿富汗在唐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唐朝曾經設了一個修鮮都督府,治所在今天的喀布爾,還有寫鳳都督府,治所在今天的阿富汗巴米揚。當然,安史之亂後,唐朝管不過來。基本就放棄了。

好了,我們說點近的。近代以來,阿富汗跟三個超級大國對抗過,竟然還不落下風,這實在讓人稱奇。

第一次是跟19世紀的英國,那個時候的英國是超級帝國,到處都有殖民地,而且奉行新帝國主義,要強力控制殖民國。

當時,英國三次入侵阿富汗,為什麼入侵呢?主要是要打通非州跟印度殖民地的通道。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止沙俄通過阿富汗染指印度洋。

1839年,英國第一次入侵阿富汗,當時派了三萬兵馬。

多不多?相當多!這一年,正好林則徐在虎門禁菸,第二年,中英就打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當時派了四千人到中國來。

這三萬人一到阿富汗,進軍很順利,阿富汗才一萬多兵馬,而且武器落後,英國很快就佔領了坎大哈跟喀布爾。但是,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阿富汗有個特點,他是部落制的國家,你打服了一個政府沒用的,人家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

這些部落群起反抗,有一個部落把交通要道給控制了,英國人沒辦法,答應一年給3000英鎊買路線。但買通這一家沒用,人家是一百零八個,你全買通得破產。

到了1841年,部落集合搞了一次大起義,雖然武器比較落後,很多都是燒火棍、大刀,但就靠著地形跟英勇把喀布爾收復了。英軍的1.6萬人撤退,最後只逃出了一個,可能還是起義軍故意放走報信的。

到了第二年,英國就玩不轉了,撤出了阿富汗,這一仗,英國死了3萬人,花了1.5億英磅都沒搞掂。

過了三十年,大概上一次的傷好得差不多。在1879年,英國人又入侵阿富汗,失敗告終!又過四十年,英國人再次捲土重來,但同樣失敗告終。從此就沒有來過了,再來也不是主力,而是美國小弟了。

英國經過一戰,二戰的消耗。日不落帝國變成了二流國家。印度殖民地都保不住,何況阿富汗了。

可以說,阿富汗這三次反英戰爭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很簡單,反觀中國的表現,就太讓人失望了。英國人派了一小撮兵就從中國撈走大筆的錢。

英國人走了之後,俄羅斯人來了。

1979年,蘇聯進攻阿富汗,原因不用多說了,就是蘇聯一直想把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扶持了好多位,這些人沒上來臺之前,都跟蘇聯麼麼噠,但一上來就不認恩公,開始擺脫蘇聯這位老大哥,表示要親美。蘇聯完全不能忍啊,乾脆出兵,想把阿富汗打造成蘇聯的衛星國。

一去就捅了大蔞子,阿富汗一下冒出數百個抵抗組織,蘇聯比美國在越南還要慘。前前後後打了近十年,什麼手段都用上了,就是打不垮阿富汗,最後不得不宣佈撤軍。而撤軍不久,蘇聯就直接解體了。

蘇聯人走後,當然是美國人。美國在阿富汗打的是反恐戰爭。這個事情現在還不能說完全結束,影響跟最終的結局如何?我們以後再看。

最後再說一下,阿富汗這個地方雖然是山地國家,而且也比較窮。但人家其實是坐在金碗上。國內的礦藏價值達一萬億美元。更不用說,阿富汗是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現在的一帶一路,大家都懂的。

所以說,只要不打仗,阿富汗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富國。


腦洞歷史觀


朋友你說錯了,阿富汗並不是沒有資源,而是一個具有豐富資源和可開採潛力的國家。

且聽我說:

阿富汗礦藏資源豐富,但基本未開發。據估測,阿富汗的能礦資源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至2014年已發現1400多處礦藏,包括鐵、絡鐵、銅、鉛、鋅、鎳、鋰、鈹、金、銀、白金、鈀、滑石、大理石、重晶石、寶石和半寶石、鹽、煤、鈾、石油和天然氣等。著名礦藏包括哈吉加克鐵礦、艾娜克銅礦、巴米揚煤礦、赫拉特鋰礦、阿姆達利亞油氣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氣田等。 天然氣儲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煤礦儲量約1億噸。鹽儲量3億噸,青金石儲量1300噸,鐵礦儲量17億噸,銅礦石儲量5億噸。因運輸困難和資金缺乏,僅天然氣、煤、鹽、鉻得到少量開採。要知道這些金屬礦物是非常豐富的,阿富汗人口並不算太多,主要是工業太落後,缺乏基礎設施把這些資源運出去。

其次,阿富汗是高山國家,位於中亞實際上,戰略價值十分突出。向北可以摁住世界地理中心島——中亞地區,這裡也是石油、天然氣、棉花的富礦啊。向西可以威懾什葉派大國伊朗,制衡西亞、中東的小霸主。通過一條100多千米的瓦罕走廊聯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帕米爾高原是戰略要地。東南面則是克什米爾。

佔據了阿富汗就等於中部開花,居高臨下地威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西北、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個周邊國家,你能說阿富汗不重要,何況它的資源價值巨大!



多雲sky


為什麼大國總想征服貧窮落後的阿富汗?簡單得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阿富汗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有四戰之地之稱;二是它礦產資源豐富,但大部分未被開採。

在近現代,想要征服阿富汗的大國無一不是鎩羽而歸,這也讓阿富汗因此獲得了“帝國墳場”的稱號。在幾十年前,阿富汗確實被人們看作是既貧窮又沒有資源的國家,唯有戈壁沙漠,但之後這一看法被改變。

阿富汗東南部的地表之下蘊藏著包括金礦、銀礦、銅礦在內的豐富,除此之外,還有珍貴的寶石礦脈。在其北部蘊含著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另外還有煤炭、鉻鐵礦等自然資源。因此,阿富汗並非沒有自然資源。

在蘇阿戰爭爆發之前,阿富汗已經探明擁有上述豐富的資源。只是由於戰爭和技術問題而沒有開採而已,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蘇阿戰爭以及後來的戰爭之所以會爆發,除了戰略及其它原因外,搶佔資源也是其因。

阿富汗是全球幾大戰略要地之一,其東部與中國接壤,南鄰南亞大陸及印度洋,西靠中東產油區,北接中亞俄羅斯。阿富汗雖然自然條件惡劣,發展較落後,但卻因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而受到世界各大國關注。

阿富汗部落眾多,各大勢力犬牙交錯,其宗教勢力具有很強的外滲性,尤其是對巴基斯坦和中亞各國的滲透。阿富汗的各股恐怖勢力也是被大國關注的主要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明顯的地緣政治制高點。

對美國來說,控制阿富汗便可西擊伊朗,東扼中國,北鉗俄羅斯,南壓印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是早有準備的,其智囊團與情報機構已經研究多年。911事件的發生,使美國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發動戰爭。

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藉著打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區的恐怖組織的名義,實際上是為實現控制阿富汗的目的,進而為其全球戰略服務。阿富汗是美國進入中亞地區的橋頭堡,是其中東及中亞戰略的一部分。

隨著一些國家的迅速崛起,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形成巨大沖擊。對美國來說,拿下並控制阿富汗,便會對周邊的幾個大國起到制衡作用。伊朗核問題令美國很頭疼,而伊朗又與阿富汗接壤,控制阿富汗很有必要。

中亞地區是美式民主輸出的主要對象,但一直沒有什麼效果。加之中亞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與其相鄰的阿富汗橋頭堡作用就顯得很重要。但實際上,美國的阿富汗政策並不是很成功,帝國墳場並非浪得虛名。

我們再來看二十多年前的蘇阿戰爭,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十年,將蘇聯拖入深淵。當時蘇聯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就是通過阿富汗打通印度洋出海口,除此之外,就是與美國全面展開霸權之爭,阿富汗就是一部分。

當時的蘇聯正值勃氏執政,國力也達到了空前的強盛。蘇聯便在全球範圍內向美國發起挑戰,阿富汗既是蘇聯的鄰國又有特殊的戰略位置,因此蘇聯絕不能讓其投入西方的懷抱,消滅不受控的阿明政權勢在必行。

但讓蘇聯沒想到的是,阿富汗人不畏強暴,拼命奮起反抗,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數百個抵抗組織,將蘇軍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經過十年的鏖戰,蘇軍在傷亡3.5萬人,耗資400多億美元后,撤出了阿富汗的帝國墳場。

最後再看一下英阿戰爭,英國對阿富汗總共發動了三次戰爭,英軍的三次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英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直接原因是與沙俄爭奪對阿富汗的控制,進而阻止沙俄南下奪取印度洋出海口與控制南亞。

但同樣令大英帝國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阿富汗能三次將它打的頭破血流,以至於屍橫遍野而倉皇逃竄。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成了英國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礙,在第一次英阿戰爭中,英軍總共有三萬人在此喪命。

由此可見,阿富汗的戰略位置有多重要,令數個大國在此競折腰。如今的阿富汗,戰略地位一如既往的重要。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撤離還是沒有時間表,大有長期駐紮下去的可能,基地組織依然與美軍玩貓鼠遊戲。

美國不輕易放手的原因也是眾所周知的,如果西方勢力撤出阿富汗,中東、中亞地區的資源會更加順暢的到達東亞,伊朗的對外合作也更加寬泛,俄羅斯也會通過阿富汗直達印度洋,南亞北上戰略也將變成現實。

綜上所述,大國總想征服阿富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阿富汗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除此之外,資源也可能是當今大國所考慮的另一個原因之一,但不是決定性的。最後在強調一點,阿富汗地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野史也是史


看看下面的地圖就明白為什麼美國會佔領阿富汗,還有前蘇聯為何要佔領阿富汗了。

前蘇聯佔領阿富汗目的是進入中東,以保證戰略通道安全。

美國佔領阿富汗更是設的一個大局。

1,阻斷俄羅斯的中東戰略。

2,擾亂中國的中巴經濟走廊進程。

3,威脅牽制伊朗,

4,以打擊本拉登,塔利班為名,行破壞中俄伊經濟發展之實。

5,離間俄印關係,達到從俄羅斯手裡搶印度軍火貿易的目的。

6,同時搞亂中東,維持高油價,控制美元結算體系,打擊去美元化,增加全球美元需求容量,已達到他印錢換商品的目的,等錢伴隨石油轉移到中東,再用武器換回美元,形成循環,他只用一堆廢紙就換的了自己的財富和強大。

在阿富汗打了18年,想想就知道絕不是為本拉登和塔利班。阿富汗就是美國控制亞洲的一個支點,砸錢再多也在所不惜,伊拉克比阿富汗強大的多得多,也沒用多久就拿下了,南聯盟僅僅72天,阿富汗會用18年,而且還沒完呢。


驛動星期六


說到晚清中國割地賠款、被列強欺負的屈辱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嘆息不已,感慨地說,落後就要捱打,當時中國真的不行,打不過人家。

發出這些嘆息的人,一定不瞭解阿富汗的歷史,當你瞭解以後,你的三觀就會被顛覆,再也不會把捱打的原因僅僅歸咎於落後。

阿富汗是個內陸國家,是中國的西北鄰居,面積只有65萬平方公里,只有中國的15分之一;人口僅僅2700萬左右,只有山東省的四分之一。

阿富汗在近代沒有像樣的工業,可耕地只有國土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農業也不值得一提。國力跟當時的滿清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說它是世界上最弱小的國家,一點都不誇張。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口少、面積小,國力羸弱的國家,在近代和現代卻與三個對手打了五場戰爭;這三個對手都不是泛泛之輩,全都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他們分別十九世紀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20世紀的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

阿富汗跟這三個大國打了五場戰爭,始終不屈不撓。和英國進行的三場戰爭,最終贏得了阿富汗獨立;和前蘇聯的戰爭,把侵略者趕了出去;跟美國的戰爭,進行了將近20年,現在看來,美國人已然深陷泥沼,依舊沒有分出勝負。

阿富汗跟英國發生的三次戰爭:

第一次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國力鼎盛,正在世界各地大搞侵略擴張,佔領印度後,英國圖謀染指阿富汗,以此來遏制沙俄向印度洋擴張。1838年11月,英國軍隊入侵阿富汗,被阿富汗人民擊退。

第二次英阿戰爭是在1878年爆發,到1880年結束,英國依舊沒有達到戰爭目的。

第三次英阿戰爭發生在1919年,這場戰爭的贏家依舊是阿富汗。

阿富汗跟蘇聯的戰爭發生在1979年,蘇聯為了扶植傀儡,大舉入侵阿富汗。戰爭打了十年左右,被阿富汗人民打得暈頭轉向、滿地找牙,不得不灰溜溜撤軍。這場戰爭後來被史學家認為是蘇聯破產、解體的根源之一。

阿富汗跟美國的戰爭發生在2001年10月,到現在已經整整十九年,勝負依舊沒有見分曉。

由此可見,國力強弱在戰爭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人民的意志和決心。一個民族如果能像阿富汗人民那樣不屈不撓,就沒有不能戰勝的對手。

我們在敬佩阿富汗人民堅強意志的同時,心裡自然也會產生一個疑問:

阿富汗一個內陸小國,為什麼會讓那麼多大國感興趣,是什麼原因讓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要征服它、控制它?

阿富汗是個多山國家,境內不是高山就是丘陵,面積佔到國土總面積的五分之四,除了幾條河流,可以用於耕種的面積只有十分之一。所以說,阿富汗的農業勉強可以養活自己的國民,但沒有能力出口創匯。阿富汗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基礎設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幾乎墊底,是個地道的窮國。

阿富汗的自然資源倒是比較豐富,尤其是礦藏,比如銅、鐵、鉛、鋅等等,阿富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還不錯,但阿富汗地形複雜,運輸困難,成本太高,開採出來以後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所以說,如果那些大國要是衝著阿富汗的自然資源去的話,就有點得不償失,戰爭的代價太高大,征服阿富汗的成本太高,沒有個十年二十年,看不到進展。如果為了那點礦藏和石油、天然氣大動干戈,死傷那麼多士兵,花去那麼多軍費,真的有點不值。

因此說,想征服、控制阿富汗的大國不是看上了它的資源,而是在乎它的戰略地位。

阿富汗是西亞的東大門、南亞的北大門和中亞心臟地帶,它是溝通東西方橋樑和交通樞紐,連接東亞、西亞和南亞的紐帶,是北亞通往南亞的必經之路和咽喉。

如果控制了阿富汗,向東可以直達中國,向南能夠染指巴基斯坦,來到印度,稱霸南亞。向西可以登上伊朗高原,中東諸國就盡收眼底,可以依託阿富汗,向中東進軍。

因此有人說,誰控制阿富汗誰就控制了中亞,進而威懾中東、南亞,堪稱扼住了亞歐大陸的咽喉。

由於阿富汗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有稱霸世界野心的國家,不管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野心勃勃的蘇聯,還是不可一世的美國,都把阿富汗當做一塊肥肉,不惜發動戰爭也要得到它。最無辜的是阿富汗人民,不幸成為大國爭霸的犧牲品,常年生活在戰亂中,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歷來現實


阿富汗是中亞地區一個普通的國家,經過連續多年的戰爭,如今的阿富汗已經成為貧窮,落後,與戰爭的代名詞。

從19世紀開始,阿富汗就成為列強爭相爭奪的對象,英國,蘇聯,美國都曾在阿富汗發動過戰爭,由此,阿富汗也有了一個帝國墳場的稱號。


從地圖上就能很明顯的看出,阿富汗是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之上,其地理位置是西接西亞石油產地,東接東亞,南連印度洋,北接中亞俄羅斯,是俄羅斯南下印度洋的必經之地,也是圍堵俄羅斯與種花家勢力南下西拓的關鍵之地。

因此,但凡對世界格局有想法的國家,都會重視阿富汗這個地方,不是因為這裡多富有,而是因為這裡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當然了,阿富汗境內山高林立,金屬礦產還是十分豐富的。


劇探測,阿富汗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包括有金礦,銀礦,鐵礦,銅礦等,同時還有石油與天然氣存在。

但阿富汗境內環境惡劣,山高谷深,並不利於大兵團作戰,反倒是十分適合游擊戰的開展,因此,歷史上的阿富汗,雖多次遭受列強的侵略,但總能給列強帶來頑強的抵抗,造成巨大損失。
阿富汗就是一個倔強的小強,如今的阿富汗,還面臨著戰爭的威脅,想要實現長久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r這史香


一提到阿富汗,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可能就出現兩個詞“塔利班”和“帝國墳場”。無論是其國內的割據勢力,還是外部的大國,都想從阿富汗這個國家獲得些東西。

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連接著東亞的中國,中亞的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南亞的巴基斯坦和西亞的伊朗。阿富汗的國土4/5是山區,國內交通不便,土地貧瘠,也沒有如伊拉克、利比亞一樣豐富的石油資源,它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阿富汗,已經吸引來了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大國競相爭奪,原因何在?

阿富汗可是風水寶地?

從地理上看,阿富汗這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周邊多是高原、山脈、荒漠。其天然的地理格局就是閉塞,各大文明均與其相隔甚遠,所以阿富汗受不到世界上主要文明的輻射,這點決定了其很難成為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家。所以從地理位置及天然環境看,阿富汗絕對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可以用環境惡劣,文化封閉、國家貧瘠來形容。

從地緣上看,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身處東、南、西和中亞的交匯之處,這一地緣格局使其極易捲入各方勢力的衝突之中。

阿富汗的地緣位置大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每一條路都得經過我阿富汗”的氣勢。誰佔據該位置就獲得了向周邊板塊拓展自身影響力的通道,這一點使得阿富汗成為各大勢力的必爭之處。由此可見,阿富汗確實是一塊寶地!

對阿富汗的爭奪,你來我往!

19世紀下半頁開始到20世紀上半頁,英國發動了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戰爭。

英國入侵阿富汗,並不是為了征服阿富汗本身,而是隨著俄羅斯勢力的不斷壯大,英國擔心俄國會借道阿富汗南下印度洋,威脅其印度殖民地的安全。為了阻擋俄羅斯勢力南下,英國當局入侵了無辜的阿富汗,準備將阿富汗變成其抵擋俄國的防線。

20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對峙階段,蘇聯為了打通南下的通道,加強對中東和非洲等地的勢力滲透和擴張,蘇聯開始扶持阿富汗軍人,策劃軍事政變,試圖建立一個聽從蘇聯的阿富汗新政府。1979年蘇聯甚至直接派遣十萬大軍佔領阿富汗。

2001年塔利班發動911襲擊,全球反恐浪潮高漲,美國藉機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對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政府和基地組織進行打擊,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打死了本拉登,但同時也將阿富汗全國人民再次推入了戰爭的災難之中。

阿富汗是弱國之中的強者!

國家弱小就要捱打,貧窮落後就會被侵略,這是鐵的定律。封建社會的中國沒有逃過這個定律,弱小窮困的阿富汗也一樣被捲入了這個定律之中,但這個小國卻用自己的脾氣和身軀一次次狠狠的打了侵略者的耳光。雖然有外援,但阿富汗確實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打敗過”的國家。

英國人發動的三次侵略戰爭均被阿富汗人趕了出去,蘇聯人的十年攻勢也被阿富汗擊退,美國雖然花費了上千億美元,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也打死了本拉登,但美國自己也深陷阿富汗戰爭,至今無法全身而退。為何阿富汗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呢?

據說阿富汗有一部分人是成吉思汗的後人,血液裡奔騰著彪悍的蒙古人血統,所以驍勇善戰。但個人認為,阿富汗善戰,大概只是因為其一直被無辜欺負,一波波征服者帶來的一場場災難讓阿富汗人民不得不努力學習打仗技能,硬生生將這個民族鍛鍊成了彪悍的戰鬥民族,形成了彪悍的民風,再加上有利的地形和嫻熟的游擊戰術,一次次拖垮入侵的“正規軍”,令侵略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從中東小瑞士到滿目瘡痍,阿富汗也曾有輝煌

阿富汗的貧窮落後並不是一如既往的,上世紀時阿富汗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

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約四十年間,阿富汗在查希爾國王的帶領下實行“五年計劃”,加強對外文化交流,不但在短時間內建成了大小工廠發展經濟,也在一步步推進阿富汗的世俗化。

那時,阿富汗不僅有不限於男女的高等院校,也有現代化的國際學校。那時,婦女被鼓勵去掉面紗,走出家門,走進高校,進入職場,甚至可以參加選舉。查希爾國王在位的四十年被認為是阿富汗難得的和平年代,阿富汗一度被稱為是“中東小瑞士”。

但好景不長,1973年查希爾國王赴意大利治病時被自己的堂兄篡位了。隨著查希爾國王的退位,阿富汗的黃金時代結束,此後,阿富汗政權更替不斷,一個又一個政治人物登臺,一方又一方政治勢力對峙,甚至阿富汗的國名都更改過數次,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國家進入了長達十年的軍閥混戰期。

戰爭不但摧毀了阿富汗的國家經濟,殘酷的戰爭環境還催生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組織——塔利班。塔利班曾攻佔阿富汗90%以上的領土,也曾贏得阿富汗民眾的歡呼,但因為塔利班的政教合一,他們在全國實行嚴酷教法,恢復伊斯蘭的傳統生活方式,結束了阿富汗的世俗化進程,讓整個社會嚴重倒退。

除此之外,塔利班發展經濟的做法——製毒,及其輸出的恐怖主義,讓阿富汗從人間淪為煉獄。阿富汗的人民不但要忍受貧窮和欺辱,還要為宗教獻上自己的孩子去做人肉炸彈和恐怖分子。阿富汗,一個愛憎分明的國家,用紀錄片《侶行》中梁紅的話總結下當下的阿富汗:每一個人都是悲慘的,不同的是各有各的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