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竹子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用戶15307412112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人生的失意,工作上的不成功,但是,卻有沒有思考過原因?




竹子大家都知道竹子,卻不太瞭解它是如何成長的吧。竹子用四年的時間,僅僅長了三釐米。也就是竹筍。而在這四年之後,竹子就會以每天三十釐米的速度瘋狂的成長,而僅僅只需要六個周,它就可以長到15米。這就是山竹。而前面的四年,雖然他沒有長高,但是根莖卻在土壤裡面延伸了很遠,將根莖扎的很深。


這就是竹子的品質。而在這竹子品質中,我們卻可以學到很多。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被優待,總想著付出了之後就能得到回報,殊不知,你覺得你努力了而別人覺得不值得給你回報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除去周扒皮的可能性,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你覺得你付出的,可能在別人眼裡真的分量很輕。不是因為看不起你,而是因為,你能拿得出來的最大的本事,還不如人家隨便搞搞。所以說,人和人的積累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老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為什麼說狗肉上不了席面。



現在很多的人都覺得,我付出了就要當時看到回報,急於求成,卻不知道,根基不穩早晚會摔跤。就像竹子一樣,外面看起來高大粗壯,但是根基不穩,可能一陣風,一場雨,就連根拔出來了。在粗壯也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人是需要儲備的,而有多少人,就是因為沒有熬過那三釐米,沒有那四年的打底子,導致了最後無奈敗退的結局。



人啊,厚積才能勃發,而這沒有什麼懶可以偷的。你的價值,往往就在於,你有多少的內涵,沒有內涵的人永遠無法登大雅之堂,到死,也就是那個高度而已,


北漂海濤哥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把竹子的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我就借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一個我自己的真實故事,也是與竹子有關的。

在我兩三歲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當時都準備放棄的那種感覺。我奶奶不知道在那裡聽說有一個土醫生能用土辦法治好我的病。當時我奶奶背上我翻越了幾座大山(大家都知道四川那邊的大山什麼樣)去求醫問藥,這次看過醫生後說來也是奇怪沒過多久我的病居然好啦,所以說我的命也算是撿回來的吧!病好了之後,大人看見我們三合院邊上的竹子長的很是茂盛,所以就把我的小名改為現在的:竹青。

我這輩子就算和竹子搭上緣分啦!!長輩也是希望我能茁壯成長,四季常青!感恩!



耙耳朵日記


一直以來,竹子一直為文人墨客所鍾愛,他們愛它的堅貞不屈、折服於它的凜凜氣節,他們寫下的無數詠歎竹子的詩篇,讓人頂禮膜拜。



《新竹》

【清】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這首詩頗有哲理。



《庭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

這是唐代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句雖短,詩意甚高。詩面寫竹,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那裡都可以清高自立。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是一首題畫詩,其中描寫竹子堅勁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腳下的土地,不管風吹雨打,依然堅挺,這樣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嚮往吧。



《竹》

【宋】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喜歡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卻說:寧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沒竹子。沒有肉只會讓人消瘦,但沒有竹子卻令人俗氣。瘦了還可以長胖,可俗氣卻沒有辦法醫治。

這麼愛吃肉的蘇軾,為了竹子,都可以放棄肉,看來,竹子高潔的品質也是深深感動了他呀。



《詠竹》

【宋】王安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讚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詩的頭兩句讚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不僅是詠竹,更是詩人自身品格的抒發與吶喊。



《詠竹》

【宋】徐庭筠

不論臺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

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雲去也無心。

葛陂始與龍俱化,嶰谷聊同鳳一吟。

月朗風清良夜永,可憐王子獨知音。

喜歡竹子,從來不是因為它創造的陰涼,而是還沒有破土而出,就已經有氣節了,及至長大後伸展到高處,也無心誇耀。在月朗風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詠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在白居易看來,竹子不用製作成樂器,也不用製成釣魚竿。待到花草全部凋零後,下雪時來欣賞它,別有風致。在詩人看來,竹子有著出塵的風致,他物無可比擬。



《詠竹》

【宋】楊萬里

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

在凜凜的冰霜中,竹子那渾身雪白修長的身軀體現出它的氣節。不需要用優美的文字來描述它,在月光的輝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傳神,它的韻味。



《庭竹》

【南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睡輕起,蕭颯雨聲回。

作者偶然將山僧院旁的竹子移到家附近,自從有了這些竹子,好風整日吹,幽鳥時不時的來這裡。每當有月亮的時候,映襯著竹子就引起我的詩興,作者還時常喝酒吟唱。即使在睡夢中,也能聽到雨打竹的聲音,竹子真的成為了作者的好伴侶。



《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這是一首吟詠竹子的五言律詩,但它與一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名為詠竹而實有所指,意在託物言志,以竹之勁節挺秀,抒寫一己之宏願。這首詩不但寫出了竹子的勁直瀟灑,也寫出了竹的幽雅幽雅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