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信佛為什麼要燒香、拜佛像?

聞觀1


“宋 符 仲 信 富 而 好 施 。年 三 十 五 ,病 忽 危 頓 。自 言 至 冥 ,遇 故 舊 數 人 呼 曰 :“ 恩 公何為至此?”相與拜求一吏。吏曰:“此人本合飢寒,以心好施濟,故能白手起 家。壽本五十九,以不燒香 ,睡起遲,今皆削盡 。”數人曰:“二事小過,何至如 是?吏曰:”不燒香即無敬天地之心,睡起晚即有多淫之意,何謂小過?眾驚顧 曰:“厚德如符公,尚以此減削,人可自恣哉!”未幾卒。夫人生最難得者在壽。 而冥中所奪者亦在壽。”

不燒香即無敬天地之心,你從上門當中可以看出來。燒香代表我們的恭敬之心,它也是培養我們恭敬心的一個過程。

拜佛的道理也是這樣。低下頭,斷的是我們傲慢的心。一個謙虛恭敬的人,在哪裡不受歡迎呢?

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燒香拜佛看似形式,其實也是我們內心恭敬謙虛的體現。所謂誠於中,形於內。


自己學佛修行十多年。一直戰戰兢兢,如臨薄冰,如臨深淵。一直都在燒香拜佛,一直都在懺悔改過。得到了很多佛法裡面兒的很多好處,過的逍遙自在。處處都能心想事成,我想這一切都是學習佛法得到的。

所以學佛呢,一定要從燒香拜佛開始。但是大多數的人就止於燒香拜佛。開始就是停止,這是不對的。除了燒香拜佛,應該多學習和多聽法師講經。明白佛經的道理,真的按照佛經的道理去做。一門深入,長時薰脩,持戒唸佛,發願求生,南無阿彌陀佛。


用戶53048445015


對於慧根特別深厚的人來說,可以不用燒香,不用拜佛,因為佛陀肯定是反對給自己塑像,給自己燒香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信眾來說,燒香拜佛還是有必要的,佛教終極目標是度人出苦海,一般人執著於各種表象,看不到事物的終極真理,於是佛像就表現是三十二種好,讓信眾們看到佛的像好之後,再慢慢根據佛的方法來修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學佛之人必須明白的是,對於一心向佛的來說,燒香拜佛都是沒有必要的,燒香拜佛是方便法,究竟法就是金剛經所說“弱見所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們信仰某種東西,心中總想有個寄託,這個時候形象思維總是最快的,所以雖然早期佛教不主張塑像,但隨著佛教的發展,為了讓信眾們更直觀的感受的佛法,於是就有了大量的壁畫和塑像。

佛像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壁畫也是反應不同的佛教故事,佛性一般比較莊嚴,讓人看了心生敬畏,有了莊嚴心,學佛才能鄭重,拜了佛像也是在向佛向自己表示,自己有學佛的決心。

關於燒香拜佛,不能絕對化,就如同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化方法。有些人說燒香拜佛那是不理解佛的真諦,這樣說有些偏激,佛法也分究竟法和方便法,燒香拜佛就屬於方便法,讓人先從感性上認識佛教,再最終達到佛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目的。佛渡人出苦海,燒香拜佛只是一種法門而已,不可偏執一端。




昭烈名臣


學佛信佛者燒香拜佛,都是有法義的。拜佛像有三義,一是禮敬諸佛。二是淨心正念。三是觀像參修。這個很好理解,就不多說了。說一下燒香的意義。

“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在佛教裡,燒香略說有四義。



一者,信香。香又稱佛使,是佛的使者。在佛與燒香人之間傳遞信息。燒香能將人的信心、誠心、清淨心、平等心通於佛,“以能通信,故云佛使”。也就是說通過燒香,可以使自已的心與佛對上頻率,從而相應交感;

二者,薰香。香能薰遍法界。香氣順風逆風,能香遍一切處。“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燻一切”。薰有漏種子為無漏種子,轉識成智。



三者,染香。法界即自心,自心為淨香所薰染,一香而一切皆香,心香遍一切處,從而可以遠離垢染。

四者,喻香。以香的淨染離垢,普燻法界之德,喻五分法身;又以“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喻萬事萬物皆是中道,般若實相。



燒香拜佛都是表法的,如人飲水,冷曖自知。只有如法勝解實行,才能知道其中三昧。執於表象,流於世俗,道聽途說,只能是妄語。


那邊仍是孤獨


首先,燒香、拜佛是世人的自發性行為,而不是一定要去這種事。

再者,學佛和信佛在某些方面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作為求取真正的知識,以期能早日和佛一樣,脫出輪迴,永享極樂。而後者則是將佛作為一種信仰,所以才會有燒香和頂禮膜拜這種虔誠的行為。

佛教宗門眾多,每一宗都有自己獨特的修行之法,但卻從來沒有一門是靠著燒香和拜佛像而成就成果的。這一點,一定要弄明白,莫要把學佛和信佛混為一談。

另外,如果是隻是單單作為信徒,燒香、拜佛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過當今有很多人假冒修行之士,今天串東廟,明天去西寺,整天冒充修行者詐取錢財,如是遇到這種人,大家一定要小心。


圍爐說野話


跪拜對增強人體能量場有很大幫助,強大的人體能量場可以幫助人開發"自性"。眾生平等,擁有平等的自性,自性就是佛性,只要清除覆蓋在自性上的汙垢,人人都可以成佛。


人身難得,人擁有很多其他動物沒有的能力,難免會沾染上傲慢之氣,而傲慢之氣堵塞人體場能量接收通道,使人難以獲得能量加持。跪拜是消除傲慢之氣最好方法。我的第一次跪拜經歷很有說服力。
青州雲門山,這是平生第一次跪拜的地方,在此之前,對跪拜很反感,參觀寺廟也就是拍拍照,看看風景。

一些人爬到臺階上,做出戲弄菩薩的姿勢拍照,當時不假思索,虔誠跪在沙土地上,那些人先是驚愕,接著跳下臺階,頭也不回的走了。這一跪對我的震撼要遠大於對那些人,自大狂妄在跪下的剎那消失得無影無蹤,內心寧靜清澈。
歷經千年,傷痕累累,仍以慈悲的目光俯視眾生。


能量加持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佛、菩薩,神仙是不需要你供奉燒香的,如果你燒香他就幫你,你不燒香他就不幫你,那不是菩薩,那是魔鬼。

其實燒香、禮佛是一種態度。

拜佛為什麼能靈驗?

我常對人說,你說你沒有錢,但是銀行裡那麼多錢,你為什麼不去拿?因為你拿不起來。其實我們需要的東西人世間從來不曾少過,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拿了太多的不需要的東西,讓你沒有力量拿起來你需要的。

過沙漠,你因為揹負了太多的黃金而沒有力氣多裝一桶水,於是你痛苦。

禮佛,不過就是讓你反思,然後放下你不需要的,然後自然就能夠拿起你需要的東西,你就幸福了。

很多人來跟我傾訴他們的故事,把一些不好的情緒吐槽給我。而我會用聽到的故事安慰鼓勵他們。當下一個人來找我傾訴的時候,我會把之前聽到的故事講給新來的人聽,再收穫他們的故事。我因此結緣很多人,我想所謂的寺廟,大抵也是如此吧。

所以燒香拜佛,不過就是一種舍吧,目的只為得。


補充一下這個香。

最早祭祀是通過在鼎裡面烹煮食物或者燒烤食物的。發出香味。後來慢慢發展成同時燃燒香草來看煙霧升騰來祭祀。

後來漢武帝時期,有人從西域帶來香料,漢武帝迷戀,從而推廣了香。

所以這個香,是後來才有的。佛都出現多少年了,漢武帝時期才用香來祭拜。所以吧,我覺得用肘子什麼的祭祀也一樣。畢竟之前都是這麼祭拜的。


五傷先生


大家好,我是海天玄宇。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偏頗之處,希望大家本著最善意的意願交流。學佛和信佛為什麼要燒香、拜佛像?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試想如果是佛祖在你跟前,你是拜佛祖本人還是去拜寺廟裡的神像?

你學佛信佛,那麼佛祖有說在他之前有眾多成就佛的功德的人,那麼這些成就者燒香、拜佛像嗎?你學佛信佛的目的是什麼?你燒香、拜佛像的目的又是什麼?

有人說:我乞求父母健康長壽,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富貴榮華,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子孫滿堂,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不再受惡人的騷擾,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好吃好喝好玩,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高官厚祿,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美好姻緣,帥哥靚女,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世界和平,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智慧,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慈悲,我說對。

有人說:我乞求往生極樂,我說對。

...... ......

有人說:蓮花美而不妖,好。我說好。

有人說:淤泥好而生蓮,好。 我說好。

有人說:大糞好,我說好。

有人說:鮮花好,我說好。

徒弟曰:“雨季蚊蟲叮咬,不忍殺害。”

師曰:“焚香。”

徒弟曰:“紀念祖師的時候到了。”

師曰:“焚香,沐浴,拜佛像。

焚香是為了讓自己清潔、莊重,拜佛像是為了自己立志去勇猛精進。

儀式說法多,裝神弄鬼多。達摩東來不帶香,肉身裝藏是楞伽。

不信,你去北極和南極燒香拜佛效果更好。”

海天說:修佛學佛信佛不在燒香和拜佛,在於你的善念、正欲、善言、善行、善智慧、善慈悲。


海天玄宇


學佛的核心在於“聞思修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燒香磕頭屬於外在表現形式,用來表法,從根本上說,甚至並不需要燒香磕頭。

首先說一下,目前很多初學佛者或不學佛者,對燒香磕頭的一些錯誤理解,產生這些誤區有它的歷史原因,也和一些寺廟的錯誤引導有直接關係。有的寺廟賣各種各樣的香,例如保佑身體健康666元一支,保佑升官發財888元一隻,保佑高考得中99元9等等,給人兩種錯覺,一是認為越貴的香,作用可能會越大,第二種認為升官發財,身體健康等等是靠和佛菩薩交換來的,我許願供養多少錢,你幫我達成什麼心願,這也一些影視劇的影響有關係。

對於這種現象,這種心理,用一句大德的話來回復:如果升官發財,是靠佛菩薩保佑來的話,那麼佛菩薩都變成了貪官汙吏。

那麼燒香,磕頭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大概以下幾種。

1、感恩老師。我們跟佛屬於師生關係,佛陀給我們開始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燒香頂禮用來感恩老師。

2、香也叫戒定真香,燒香是為了提醒我們自己嚴守紀律,保持清淨心。

3、是我們和佛菩薩溝通的訊號。大家都看到長城的烽火臺,古代有戰爭發生就會點燃烽火臺,我們的香爐就相當於一個烽火臺,用來與佛菩薩進行溝通。

4、懺悔罪業。頂禮佛菩薩是為了清淨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的一切罪業。

5、積累福報。佛菩薩是功德田,經常頂禮佛像會增加我們的福報資糧,以清淨心來觀佛像和佛無二無別。

6、表法。表法也叫表演佛法,是為了度化不學佛的人,給他們做一個好的榜樣。

大概有以上幾種原因,實際上燒香和磕頭含義並不完全一樣,這裡就籠統的統一來說明,希望能對初學者有幫助。

最後再強調一下,學佛的根本在於好好聞思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和言行,而不在於燒香磕頭等外在的的行為,雖然行持善法也是需要的,但希望大家不要本末倒置。





智悲佛學


學佛信佛為什麼要燒香,拜佛像?

每一部佛經的開端都有香贊,具體如下。

香贊

爐香乍熱 法界蒙燻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其實古代的香都是天然材料製作的,有的還有中藥成分在裡面。我們看古裝電視劇裡面幾乎每個房間都有香爐的。燃香是古代的傳統,主要目的是為了提神,或者安神,或者療病,或者祛除異味,或者消毒。香的製作工藝和成分不同,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那麼供佛的香幾乎都是檀香,有提神的作用。

香贊中的法界,並不是神話故事裡面的神仙居住的場所。法,方法,辦法,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所以,法界僅僅是指我們的大腦而已。香點燃了。使我們的大腦提神了。那麼諸佛海會悉遙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所有的精神頭都被檀香給吸引上來了。還是有了精氣神的意思。

歸根結底,燃香,除了使我們對佛菩薩起到恭敬的表現方法以外,就是使我們提起精氣神而已。

而拜佛,就是恭敬智慧。佛就是宇宙中最高智慧的符號。拜佛就是恭敬智慧。同時可以使我們有一顆謙卑的心。有了謙卑的心,就不再傲慢了。





神學老羅怡康齋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就是要捨棄凡夫的品質,成就佛的品質。但是我們如何學佛呢,修行的根本是在內心,但心無形無相,所以我們需要藉助外在的環境、身語的行為來觸動內心。比如說唸佛、拜佛、燒香、誦經,我們要藉助這些形式來修正我們的心。



我們為什麼要燒香拜佛呢,就是藉助這個形式來修行。世人理解的燒香、拜佛就是去求佛菩薩保佑,求佛菩薩賜予我們好處。其實這只是燒香拜佛的表層,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借相修心。佛教中有“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之門,正契合了大眾的心理需求,但是僅僅停留在求現實利益的階段,並非是佛法的核心。去寺裡燒香拜佛的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佛法的內涵,只是有些樸素的信心,都只是燒香拜佛而已,這種“拜拜的佛教”並不是佛法的本意,只是由於滿足了民間求保佑的心理而廣泛存在。當然僅僅是燒香拜佛也會積累福報。燒香拜佛是佛教的一部分,但佛法絕不僅僅是燒香拜佛,真正功能是化導人心,是讓我們脫離輪迴。

有很多人說燒香拜佛是迷信,也有道理,迷迷糊糊的信就是迷信,明白了就不是迷信。同樣是燒香、拜佛,有人就是迷信,有人就是智信,迷不迷是看自己的心,而不是外在的東西。從“迷”到“覺”,需要聞思,需要修行。真正的佛法也講燒香拜佛,但燒香拜佛不一定等於真正的佛法,關鍵是懂得其中的內涵。



我們拜佛是為了表達我們對於佛的恭敬,為了降伏我們的慢心,在拜的時候內心要憶念佛陀的功德、恩德,隨佛發起大願。身心合一殷重禮拜,這是大善業。燒香拜佛不是為了供養神靈,而是禮敬覺者、降伏傲慢;仰望聖賢,莊嚴內心。佛陀不是神靈,而是導師,種種禮拜供養並不是為了膜拜偶像,而有其深刻的內涵——禮佛,是為了降伏自我的驕慢;燒香,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恭敬,提醒自己以戒定真香供養三寶。



修行是修內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為了啟發我們的內心。譬如一張照片,它只是一張紙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親人,一見到內心就會生起親切溫暖的感覺。我們也是透過由禮敬佛陀的儀式來啟發內心的佛性。譬如國旗只是一塊紅布,那麼印上五星之後,通過莊嚴的升旗儀式能夠策發我們的愛國心、自豪感等。禮拜佛像,不是拜木石,而是恭敬、尊重它所代表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