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整個東北科舉唯一,拿到二甲第一名

王爾烈(1727-1801),別名仲方,字君武,號瑤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慶年間遼寧省遼陽縣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今蘭家鄉風水溝村)人。


  王爾烈是乾隆年間進士,最高官職也只做到大理寺少卿,他既不是身居宰輔的重臣,也不是權重一方的封疆大吏,《清史稿》也沒有他的傳記。但是,王爾烈在東北卻受到傳奇式的尊敬。他被視為東北文人的典型代表,被譽為“關東第一才子”,與全國一流才俊比肩。

  王爾烈能獲此殊榮,原因多多,擇其要者有三。

 ①在科舉考試中,他創造了東北的第一與唯一。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殿試中,王爾烈拿到二甲第一名。一甲只有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也有名目,叫傳臚,這四位,再加上殿試之前全國會試的第一名會元,統稱為“科舉首選”。從順治初到光緒末,每三年一次的“正科”,加上不定期的“恩科”,清朝共開科112場,產生狀元、榜眼、探花、傳臚和會元各112名,總計“首選”560名。而整個東北地區,王爾烈是進入“首選”名單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

  ②王爾烈確實才華橫溢。王爾烈曾被朝廷任命為“纂修官”,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編纂《四庫全書》是乾隆欽定的“國家工程”,“總纂修官”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幾十位纂修官皆為“鴻才碩學”之士。纂修官也叫“分纂官”,負責校閱一定範圍內的圖書,對圖書文字、內容進行校正、增刪,決定棄取,還要“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寫出“提要”。這是編纂工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③為官一世,兩袖清風。王爾烈從走上仕途到古稀致仕,崗位屢更。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不管職掌司法還是管理茶湯,他都秉持祖輩家訓,“盡忠於上,盡誠於事”,“抱誠守真,廉而不劌”,嚴格自律,不貪瀆,不諂媚,不慕榮利,生前連一部詩稿都沒刻過。為官數十載,回鄉時還是“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間草房,半倉農器半倉書”。王爾烈的淵博學識和為官操守贏得一片讚譽。

″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整個東北科舉唯一,拿到二甲第一名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王爾烈以會試第一百零二名的身份參加殿試,果然中了個二甲一名的進士,就是排在狀元、榜眼和探花之後的傳臚。從此,王爾烈真正意義上開始走上仕途,直至正四品大理寺卿。 據說,他本可考中頭名狀元,只因乾隆私下考場,名列第四。主考官便把他同乾隆對換一下名次。後乾隆見王文卷甚佳,即拜王為“侍讀” 。

王爾烈曾隨乾隆皇帝數次出巡江南塞北,留下了無以計數的名詩佳聯。這之中還有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即他主持三江(江蘇、浙江、江西)會試———“主考江南”時的故事。當時,三江是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有許多江南的才子盛氣凌人,往往使考官難堪。王爾烈到三江地區後,以“學而時習之”為題,命眾考生按八股文形式連作三篇,眾考生皆為所難,勉強應試,第一場尚可力成一章,第二場則文不成章,到第三場眾考生自嘆才盡,面面相覷,盡難潑墨。

考試之後,眾考生皆不服氣,便請王爾烈自作三篇以難之,哪知王爾烈文不加點,揮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穎,眾人為之傾倒,驚問翰林之才何得如此之高,真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王爾烈又揮筆寫下一首詩戲曰:“天下才子數三江,三江不如我家鄉。吾鄉才子數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認為王爾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備而作,不足以證其才,於是他寫了一上聯貼在王爾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發之勢試試王翰林的才華和應變能力,聯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爾烈出門望見,命人取筆立對下聯曰:“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此聯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聖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見狀脫口又吟:“江南烏紗氣流暖”,王爾烈應聲而對“塞北錦袍風無寒”。一天,幾個江南才子邀王爾烈到郊外野遊,還想考考他。在一座廟前,出聯道:“萬瓦千磚百日修成十字廟。”這時候在廟前的河中正有一隻小船從橋下搖過。王爾烈見狀對道:“一舟二櫓三人搖過四孔橋。”又一人出聯道:“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王爾烈扭頭看橋旁一叢丁香花開的正盛,脫口而出:“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至此,眾才子對王爾烈的才智與機敏盡皆歎服。

嘉慶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上,嘉慶發現他的老師王爾烈,還是那樣貧困潦倒和寒酸,便非常同情。於是,他產生要為王爾烈找到一個肥缺的想法。不久,這個機會便來臨了。

一日,嘉慶召王爾烈到上書房,說:“朕要過問一下,老愛卿家境如何?”“啟稟聖上:微臣家境,並無改觀,還同先前。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間草房,半倉農器半倉書。”。”那麼,你生活之資何來?“回稟皇上:”生活之資,皆為本人俸祿和掛單售字的收入維持。”嘉慶聽了,長嘆一聲說:“這就難為你了。今有一職,朕念你為官清廉,要你前去受任。字父皇禪位,稱為太上皇,朕即位登極,啟元嘉慶,天下臣民,使用新寶。朕欲御製銅寶”嘉慶銅寶”。安微銅山,為歷朝鑄錢佳所。您老人家在京城待著也是朵著,就到安徽銅山鑄錢去吧。在哪兒住上幾年,也就不會錯了,總比你掛單售字要強。”

當時安徽的銅山,為朝欽御定的制銅寶場所。銅山每年出多少銅,便鑄多少錢。那銅錢既有數,有無數,只憑鑄錢官呈報。嘉慶放王爾烈到安徽銅山,言外之意是讓他多撈一把,以便改善生活和家境。王爾烈領旨,即赴安徽銅山鑄錢。

一晃二年過去,王爾烈任期滿歸京。嘉慶再次召見王爾烈,關切地問:“老愛卿,這回可度餘晚年了吧?”其言外之意:你總算撈到實惠吧,下半輩子也夠過了。王爾烈順手掏處三枚銅錢,交到嘉慶的御案上。嘉慶拿起三枚銅錢有些不解。王爾烈回答說:“這三枚銅錢,是我鑄錢時用的錢樣子,在我手中攥了二年,每天用它檢查鑄錢質量,看是否偷工減料,所以,才被磨得這樣亮薄,還望皇上諒解。”“此外再沒有了嗎?”“此外再也沒有了,只有這三枚御製銅寶。”嘉慶聽了,深為感動,這樣的老臣當今去哪裡找呀!“老愛卿,真可是個老實王也!”嘉慶望著滿頭白髮,年逾花甲的王爾烈,愈加垂憐地說:“已如此年庚,當榮歸故里,頤養天年了。朕念你清廉一生,並授業於我,特賜一千兩白銀,帶回去養家度日吧。”王爾烈叩頭謝恩:“微臣萬謝盛恩,並銘記在心,世代不忘!”王爾烈得到賜給的一千兩白銀,並沒有拿著白銀回遼陽老家,而是在北京買了二百盤驢馱子。

一日,王爾烈帶上二百盤驢馱子,出了北京得勝門直奔山海關而來,這件事情很快地傳遍朝廷。都說王爾烈並不老實,有的甚至說:“這二百盤驢馱子,將有多少金銀珠寶|御製銅錢,算來恐怕朝廷這些老臣中,沒有一個能比得了他。”話越傳越多,當初傳到嘉慶帝耳裡他有些不信,待再聽時確實生氣。心想他當著我和太上皇面裝窮,我要他到安徽銅山管鑄錢爐,他又說只剩下在手裡三枚銅錢,這不明明在欺朕嗎?他想到這裡,立即降下諭旨,把王爾烈的驢馱子全部擋回來,截在午門外聽候差遣。同時,又將滿朝文武百官、五卿六相、四大朝臣,全部帶到午門議事,有意待王爾烈驢馱子到時,當場亮相,也好讓大家看看王爾烈的嘴臉,以便以次效儆天下。

王爾烈的驢馱子被截到午門前,嘉慶帝率文武百官在午門議事,嘉慶將王爾烈喚到跟前,面沉似水,“王愛卿朕來問你:這驢馱子可是你的?”“回稟皇上:馱子是臣下的。”“多少?”“回稟皇上:不多,僅二百盤。”聽到這裡嘉慶愈加生氣:“忘愛卿,你口口聲聲說自己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那麼馱子裡是何物?”“啟奏皇上,這個您不必細問了。”“不細問,更會使你欺君。”“啟奏皇上,臣不敢欺君,只是尊君。”王爾烈越不想告訴皇這個局面,不明真相是不行了,便吩咐家丁把馱子全部打開。諸位朝臣個個目瞪口呆、驚訝不止、面面相覷。嘉慶帝也是大吃一驚。

原來,王爾烈的二百盤驢馱子裡,全是殘磚亂瓦。嘉慶不解的問:“老愛卿,你馱這些廢物意欲何用?”“啟稟皇上:實不相瞞臣賴皇恩,雖為官多年,但家中只有草舍三楹,待我回家時,恐怕連個住處都沒有,臣這才在京城撿些補修皇宮廢棄之物,也好回家蓋個住房,此,餘願足矣!”嘉慶帝同情地說:“老愛卿,何至如此,朕即降旨,為愛卿在遼陽老家修建一座翰林府,不就行了!”王爾烈跪地謝恩。

″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整個東北科舉唯一,拿到二甲第一名

嘉慶當下派人到關東遼陽,為王爾烈修建了翰林府,稱作御賜翰林府,御賜翰林府分兩道宅院,前道宅院十楹,後道宅院十楹,東西兩廂配房,外加門樓偏廈,非常宏闊,待翰林府修建完畢,王爾烈才告老還鄉,他看到宏闊高大的宅院,深感皇家的憐憫。同時,又覺得自己住也是太浪費了,於是他將翰林府前道宅院正廳及兩廂配房,改做了義學學館,即遼陽義學館。後來遼陽義學館,為關東培育出不少進士、翰林,家鄉人稱讚:翰林府出翰林。

″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整個東北科舉唯一,拿到二甲第一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