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4歲,想給孩子報個美術課,可其他媽媽說,不要太早報沒用,希望大家給些建議?

U-TOUR景丹老師


現在幾乎每個家長都會給孩子選擇報名一些課外興趣班,這幾年趨勢寶寶上課的年齡越來越小,從幼兒園小學起,孩子週末就不閒著除了文化課開小灶,樂器美術舞蹈樂高機器人五花八門,整個教育培訓行業都給帶火了,這其實反應了大多數中國家長的一種心態問題,別人家都報了自家孩子不能閒著啊,不然以後要低人一頭。

拿我大外甥舉個例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期間報名了美術,游泳,鋼琴,主持人,羽毛球,英語,奧數,一週除了在學校上課就是在興趣班,經常他媽沒時間去接,我偶爾去接他放學。有時候問他是不是真的想學,孩子都是沉默不說話,只有拿手機玩遊戲的時候才有勁。

他媽的意思班裡成績好的小朋友每個人都報了好幾個興趣班,自家孩子現在不學以後肯定不如別人家的,這就是特別典型的案例。

我個人認為,孩子還好固然需要家長的主動引導,但需要有個度,4歲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知道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比如孩子喜歡的可以去多加引導,有家長說小孩子知道什麼,可能就一時的熱度,你說的沒錯,所以這時候才真正需要家長的干預。比如孩子吵著要學畫畫,因為他看到同學去學了,這時候你要告訴他別的小朋友是週末去學的,那麼你週末就不可以睡懶覺哦,小孩子自己會比較下這個事要不要去幹。如果他決定要去學,家長需要鼓勵引導他堅持下去。大多數孩子學習新技能都是堅持不下去,其中不單單是小孩子貪玩,家長的角色也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幫忙帶,比較寵愛孩子。

所以,總結下給你的意見,一是問問寶寶是不是喜歡畫畫,可以去上一次試教課。二是自己能否堅持送孩子去學,如果單純是想帶孩子去玩,那大可不必考慮這麼久。


我是巨蟹爸爸,服務於母嬰群體,提供在線交流育兒社群及平臺,為準備懷孕、懷孕期以及0-3歲的嬰幼兒父母提供育兒知識與本地生活服務等內容。


巨蟹爸爸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孩子學不學跟別的家長說與否都沒啥個關係,如家裡有條件 孩子感興趣為什麼不報?至少不會一有時間就看電視。拿我孩子說 她剛開始說想學跳舞我就給她報了,等學了半年就說太累不去我也就不勉強 誰知半年後她又說要學 這次我就沒那麼容易應她了 吊了她好久 等她一直保證會好好堅持才答應報名,現在每次上課都很積極。孩子還小 善變,每個孩子對自己的興趣認知也有個過程。



姐姐晴妹妹朗


1. 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如果你有足夠時間,知道怎麼陪孩子玩,那麼你就是最好的興趣班。

如果時間少,平時和孩子玩法不多,你可以選擇興趣班。

六歲以下選擇興趣班要以激發興趣為主題,而不是那種強化訓練班。

2.激發孩子的興趣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你,依賴你給他的環境、你跟他的互動。你“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讓孩子對某些東西非常著迷。

在潛移默化間鼓勵孩子,可能你就在他心中種下了興趣的種子。

3.引導孩子的興趣

關鍵是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4.幫助孩子堅持一項興趣

當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想再去那個興趣班了”,你不要著急,也不用強迫,首先幫助孩子找到癥結在哪裡,幫他整理頭緒——這樣做,也是教他一種思維方法,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處理。

你先問問孩子,“為什麼呢,是什麼讓你覺得不舒服?”有時候孩子回答不上來,你就要調用平時觀察到的細節,是哪一次上課回來就消沉了,是哪一項作業總是完不成,還是上哪個老師的課總是不樂意,再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問題。

孩子有可能因為不適應某個老師的上課風格,或是在班裡跟小朋友發生衝突,或是覺得任務太難受到挫折,都有可能產生迴避的想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支持孩子堅持下去,是孩子學習的外部動機,你還要促進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因為如果孩子學習有內在動機,他是出於內心的需要而做這件事,他對學習的熱愛就不會消失。

內在動機是怎麼來的?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論就是答案。他們認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如果這三樣得到滿足,內在動機就提高了。

歸屬感,也叫關係需求,指人感覺到自己與別人有關聯,在意別人,也希望受到別人在意,體驗到來自其他人的關愛、理解和支持。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無論結果如何,都能感受到你的愛、尊重和接納。要是孩子學一樣東西,學得好,你就又誇又獎勵,學得不好,你就嫌棄責罵,那麼他對這種興趣班肯定提不起興趣。

自主感,就是讓孩子感到這件事可以由自己決定。選擇興趣班之前,就跟孩子討論。但是,給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並不是說由著孩子,而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有可以選擇決定的感覺。

說到自主感,有個媽媽講了她女兒學英語的故事,我覺得挺典型的。她說:寶寶上幼兒園小班,學校有英語課。一開始以興趣為主,寶寶挺有熱情的。後來老師開始強制家長每天要監督孩子學習半小時,且21天打卡拍照,寶寶的學習興趣下降,後來根本就不想學了。

我猜測,寶寶學習興趣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打卡這個儀式成了家長和老師的事,寶寶自己並沒有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樂趣,她反而覺得,學習英語是為了讓爸爸媽媽打卡給老師看,變成了她被動完成的任務。她的內在動機被破壞了。

最後說勝任感。勝任感至關重要,是指人們相信自己能勝任一件事情,認為自己“能做到”。當我驚訝地對女兒說“這樣你也會”時, 她可能獲得一種勝任感,覺得“我好厲害,都讓爸爸吃驚了呢”,由此更加有信心。孩子和大人一樣,對一樣東西能力越高,就會越感興趣。

不要輕易地放棄。痛苦的堅持期,是常有的事情,幾乎所有的技能學習都不可避免地碰到。有時候你“強硬”一點,推孩子往前走一段,孩子反而會比以前更加喜歡這項學習。

當然了,如果堅持到孩子和你都非常痛苦,孩子一直提不起興趣,我覺得放棄也沒關係。畢竟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有那麼多領域可以開拓探索。你也不用擔心前面的學費白花、精力白費。

我們養孩子,要面向未來,看得遠一點。要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未來世界的人,知識技能興趣班只是成長大樹上的一個枝椏,好奇、毅力、共情、自主、創造等等品格和能力,才是大樹的根。


北京爸爸


4歲就報班,確實有些早啊。現在孩子本身學業負擔就重,也只有幼兒園階段可以輕鬆愉快的度過一個童年了,給孩子多留點時間吧。

況且4歲恐怕是剛會握筆不久吧,連基本的簡單的字寫起來都很困難呢,你讓他學畫畫?

學手工的話幼兒園課程完全夠用,這個年齡有基本的美學認知和動手能力就不錯了。

另外,這個年齡段孩子興趣偏好還不是太明顯,等孩子大一點有明顯的興趣偏好了再報班也不遲,畢竟是給孩子報班,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味按照大人的意願,孩子自己不喜歡反而會牴觸,那報班有什麼意義呢。



玫藍橘


我覺的現在家長最大的悲哀就是瞎操心,喜歡安排孩子做他不一定想做的事情!觀察寶寶的興趣愛好,針對興趣愛好去報個班!不信大家去看每年畢業的學生,工作的時候有多少是不對口的!


棉依商貿


4歲孩子的美術課,應該要找合適的老師,個人認為讓孩子仿照一幅畫去畫,去填色,老師幫忙修改的這種不用去,4歲正是開發大腦,喜歡動手的時候,應該以各式手工製作,自已動手創作為主


w靜784


四歲可以報啊,四歲的孩子溝通認知能力都已經完全沒問題。


宣之愛董老師


我就是四歲開始學畫畫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a000abf8c2f1a3b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