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向哪個行業發展好?

小周同學錄


2020經過了這一波疫情之後,相信國家和我們個人都很受傷,不管是從大局或小處著眼,2020之後的發展趨勢一定會重新洗牌。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講,今年疫情的發生,最重要的不足體現在藥品物資供給的不足,我們國家從來不缺的就是團結,善良,齊心合力,但是對於突發的公共事件往往會因反映不足而措手不及,造成更大的損傷,因此2020以後,國家肯定會加大政府信息的披露度,公共衛生的建設,生物製藥的研發和製造,以及應對突發事件更快地快速外理和反映的機制等等。而相對於個人而言,2020之後,所有經歷過宅家的人們,對於自媒體,外賣,網購,必備物資的貯存,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同時對於個人的飲食消費,公共衛生都有更多的認識。雖然疫情所帶來的痛苦都將過去,但歷史會記住這一切,並且教會我們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大是大非,慘痛經歷中走向更光明的一面,這就是2020以後必然而終將面對的發展趨勢。


漳州小車教練


1、移動互聯網行業

2、互聯網行業

3、旅遊業

4、教育和培訓行業

5、手機行業

6、直銷業

7、心裡諮詢

8、農業

9、健康保健

介紹1、近幾年來移動互聯網不斷壯大,突飛猛進,這個職業類型非常多,有很好的發展。

介紹2、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互聯網服務行業也成為了一個非常賺錢的行業,一個普通的員工工資也能達到11-15萬,有經驗就才華就更高了。

介紹3、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對娛樂活動要求也特別高,所以旅遊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火。

介紹 4、教育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我們知道日本國家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島國,但也是世界上發達國家之一。我國近十多二十年來我們國家也是發展了這個問題,大大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所以教育和培訓行業肯定是未來發展最好的。

介紹5、近幾年來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都是位居世界第一,手機業發展也非常迅猛。

介紹6、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導致許多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裡問題,也因此心裡諮詢師這個行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介紹7、直銷商屬於最近幾年比較新興的行業,非常具有潛力,而且風險比較低,如果想個人創業,直銷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介紹8、我國是個農業大國,我們知道我國是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對農業也是重視的,農業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所以農業也是個非常好的行業。

介紹9、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身體健康也是非常重視的,對健康也是非常捨得的,所以健康保健也是個很好的行業。


天不生我阿鵬


我有7年的電商和新零售一線從業經驗,我僅僅從電商領域解析一下2020年電商領域的發展趨勢,電商大致已經經歷了搜索電商時代(人根據關鍵詞搜索來進行找取貨品)、社交電商時代(基於社交關係進行產品分享、轉發,貨主動找到人)、內容電商時代(直播電商、圖文電商,通過內容驅動產品成交)、新零售時代(利用新大數據技術,線上線下融合,加上現代化的物流配送技術,更加精準地預測、服務消費者,強調線上線下融合,洞悉消費,精準滿足)。那麼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搜索電商是以淘寶、百度、京東為代表的,在這幾個平臺上目前隨著搜索流量成本的增加僅剩下一些類目頭部商家在掙扎徘徊;社交電商以拼多多為代表,包括雲集、貝店、斑馬會員(環球捕手)和後起之秀愛庫存,目前好像日子都不太好過,資本方急於變現,平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幾乎是每一個平臺都面臨的囧態,在平臺上掙錢的商家也是掙得很辛苦;直播電商造就了辛巴、李佳琪、薇婭、張大奕等一批富可敵國的明星帶貨主播,目前發展勢頭正旺,2020年隨著5G的普及,也會更加旺盛,會有更多的中小主播脫穎而出,打破目前寡頭格局是必然的趨勢;新零售更多是大品牌大商家的天下,但是好像消費者的線上線下同步消費的習慣尚未成熟,依然需要不少時間來教育市場,中小商家通過社群來維護客戶,實現社群和IP的打造已經算是較好的新零售轉變了。所以2020年在電商領域的趨勢是:1、天貓、京東、唯品會傳統電商平臺必然走品牌化路線,藉助品牌轉型是比較好選擇;2、社交電商以產品供應鏈為驅動,要有匹配的供應鏈才能更好地運營出效果;3、直播電商、社群電商是廣大中小商家不錯的選擇,可以大膽試錯,小心求證。


新零售匠人


2020年的發展趨勢是存儲,我個人認為,簡而言之,存儲如何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圍繞著數據的產生、存放、保護、優化、利用,直至數據成為資產,滿足數據對存儲提出的要求。

相關的關鍵詞有十個:分佈式存儲、雲存儲、容器存儲、全閃存、AI存儲、區塊鏈存儲、邊緣存儲、量子存儲、生物存儲或基因存儲等等。

鑑往事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過去十年(2010-2019)存儲發生了什麼事件?

2010年:EMC收購Isilon,22.5億美元 ;

2010年:惠普收購3Par,23.5億美元 ;

2011年:戴爾收購Compellent,9.6億美元 ;

2011年:希捷收購三星硬盤,13.75億美元 ;

2011年:西部數據收購日立GST,48億美元 ;

2012年:VMware提出SDDC(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和SDS(軟件定義存儲)的概念,之後推出SDS產品 – Virtual SAN的預覽版 ;

2013年:Avago收購LSI,66億美元 ;

2014年:閃迪收購Fusion-io,11億美元 ;

2015年:戴爾收購EMC,630億美元 ;

2015年:西部數據收購閃迪,160億美元 ;

2016年:IBM收購對象存儲,約13億美元 ;

2016年:HCI(超融合)概念提出者Nutanix上市;

2016年:博通收購博科,59億美元 ;

2016年:OpenText收購Dell EMC企業內容部門(包括Documentum等),16.2億美元 ;

2017年:HPE收購Nimble Storage,10.9億美元 ;

2018年:微軟收購混合雲數據存儲公司Avere Systems ;

2019年: AWS收購E8 Storage,估計在5000萬美元至6000萬美元之間 ;

2019年: 谷歌收購存儲企業Elastifile, 2億美元 ;

2019年: IBM收購 RedHat, 340億美元,RedHat有兩款開源存儲產品:Ceph和Gluster。

站在企業存儲系統的角度,有幾件事值得注意:HCI、SDDC、SDS的相聚出現、戴爾收購EMC、西部數據收購閃迪、HPE收購3Par和Nimble Storage,以及雲計算廠商微軟、AWS和谷歌的收購。這些事件體現了全球存儲發展的幾大趨勢:分佈式、雲化、閃存化、智能等。

1、分佈式存儲

軟件定義存儲,為雲而生。軟件定義存儲就是將硬件的可操控成分按需求,分階段的,通過編程接口或者以服務的方式逐步暴露給前端應用,分階段地滿足應用對資源的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靈活調用。軟件定義存儲其實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標,它分成不同階段:抽象、池化和自動化。目前,軟件定義存儲最顯著的特徵是呈現分佈式,根據近年來IDC的報告,軟件定義存儲按照訪問方式,分為三類:分佈式塊存儲、分佈式文件存儲、分佈式對象存儲。未來十年,分佈式存儲的相對市場份額將不斷增長,預計將超過集中存儲的市場份額,然而兩者將長期並存。

戴爾收購的Compellent、HP收購的3Par,實現了塊級虛擬化,將硬盤和RAID解耦;VMware Virtual SAN(現命名為vSAN)、Nutanix有別於以往的專用存儲,將文件系統軟件與服務器解耦,體現了分佈式存儲征程中的不同階段

回顧一下Gartner 在2015年7月發佈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彼時處於曲線的最高點,也即階段二(過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四、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被市場廣泛認可,但迄今離佔據市場主流份額還需一段時間。好消息是,分佈式存儲發展非常迅猛,遠超平均值。

2、雲化 (含容器、超融合、混合雲)

據報道,全球雲存儲市場2017年為307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889.1億美元,CAGR為23.7%;中國雲存儲市場2017年規模為88.6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1.8%,2018年同比增長率將上升至72.8%,市場規模為158.5億元人民幣。

Gartner在2019年的報告中顯示:到2024年,40%的企業將實施至少一種混合雲存儲方式,高於2019年的10% 。

上述提到的雲存儲主要是以AWS S3、EBS、阿里雲塊存儲、OSS為代表的公有云存儲。在本篇文章裡,雲化的概念更廣泛,包括了公有云和私有云。

雲的特點包括彈性靈活、按需交付、按用付費等,除了眾所周知的公有云之外,還要看到私有云。AWS CEO Andy Jessy在AWS 2019 re:Invent大會上分享瞭如下消息:公有云的總支出只佔到總IT支出的3% 。也就是說,全球IT支出總,私有云仍佔絕大多數。我曾在2017年看到一篇文章提到:預計到2040年,公有云大約佔整個IT開支的1/3和1/2之間。如果真是如此,也就是說即使二十年後,私有云仍佔半壁江山。

1)私有云的雲化對接

存儲如何更好的服務私有云,成為企業級存儲的一個重要課題。除了存儲自身的池化、自動化之外,向上提供API,方便私有云管理平臺按需驅動存儲資源的創建、調整、優化甚至回收,將逐漸成為必備配置。雲化對接包含兩大塊,一是對接開源的雲管理平臺,例如OpenStack的塊接口Cinder、文件接口Manila、對象接口Swift和幾乎成為標準的AWS S3接口;二是對接商業的雲管理平臺,首當其衝的是能夠被主流Hypervisor識別,如VMware ESXi、Microsoft Hyper-V。國內存儲廠商中,浪潮的AS13000在雲化對接中做得更齊全。

容器對接也可以視為雲化對接的一部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用戶,包括互聯網、金融、電信等行業,開始部署容器技術。因此存儲支持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接口也將逐漸成為企業級存儲的必備配置。

超融合可以視為私有云的一種部署形態,當計算資源池和存儲資源池在初次採購以及後續擴容的過程中,計算和存儲的比例比較適中,也即,不會出現少量計算資源需要搭配大量存儲空間;也不會出現大量計算資源需要搭配很少的存儲空間,此時超融合是不錯的選擇。

2)公私相互滲透

在雲計算領域,開始出現To C和To B的融合。

早期公有云的用戶主要是一些C端,或者小B的用戶,隨著雲計算的深入和普及,雲巨頭開始希望吸引大B用戶。但是,出於隱私保護、安全性、政府合規、管理、兼容性、慣性、遷移成本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原有大B用戶遷移到公有云的進展比預期要緩慢。

因此,雲巨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通過構建混合雲或者私有云的方式來瓜分B端IT市場的大蛋糕。AWS收購E8和推出Outposts,微軟收購混合雲數據存儲公司Avere,阿里雲推出混合雲存儲方案,騰訊雲、金山雲、京東雲也不甘人後。

另外,因為成本、空間、能耗等因素,逐漸有更多用戶希望To B的存儲廠商,能夠支持將歷史數據備份或歸檔到公有云存儲上。

3、閃存化

根據IDC 在2019年12月31日的報道:“2019前三個季度,中國企業級全閃存存儲陣列市場同比增長超過60%。IDC預測, 2019年全閃存存儲市場仍將達到近50%的增長”。

據報道,閃存顆粒價格逐年下降(按照30%~40%的降幅),如下圖所示。

國內的長江存儲或將加速閃存顆粒下降趨勢;

當全閃存相比機械盤價格差距不大時,更多用戶願意為延時縮短而買單(目前和15k轉,10k轉的機械盤價格相差不多;7.2k轉的機械盤當下價格還有一些優勢);

機械硬盤逐漸退化成類似磁帶地位的介質。

而且在當前的大背景下,因為機械硬盤的核心技術欠缺的原因,大力發展和推進閃存落地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大的存儲廠商中,華為和浪潮都推出了自己的NVMe閃存盤。

閃存化的過程中,必然催生全閃存陣列的發展,其中的相關技術NVMe Over Fabric(簡稱NVMe-oF)藉助RDMA等超低延時的傳輸協議,可遠程訪問SSD,解決了下一代數據中心在橫向擴展 (Scale-out) 時所遭遇的性能、功能、容量三者之間難以取捨的權衡問題。

4、智能

這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存儲的智能化;二是存儲如何為智能應用進行優化,也即AI存儲應該如何優化。

1)存儲智能化

存儲智能化所希望達到的就是能夠根據業務負載、運維管理等的歷史記錄,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再據此動態地調整存儲資源池,做到物盡其用;以及提供預警信息和執行動作,做到防患於未然。然而這個道路非常漫長,因為廠商需要在安全性穩定性和性價比(也即動態調整存儲資源)之間做取捨;另外要想取得根據負載自動調整存儲,其實不亞於將AI算法植入存儲系統之中,難度不小。目前,存儲廠商中,做得比較好的有HPE的Infosight和浪潮的InView。

2)AI存儲

Gartner報告顯示,到2022年,企業高管中將有半數以上會規劃AI技術的部署,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的時候僅有4% 。

根據IDC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AI基礎架構市場銷售額和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176%和129% 。

AI所需存儲,可以分為準備、訓練、推理和歸檔等階段,每個階段的IO特徵不一樣,對於存儲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在推理階段,IO的特徵是讀寫混合,並且要求存儲的延時低,能快速響應。

#FormatImgID_4#

國內的AI公司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細分場景,通過AI訓練導出的模型,銷售給最終用戶。為了增加營收,降低部署難度,有不少AI公司將模型以及所需的軟硬件打包,以一體機的方式銷售。其中的存儲系統多采用OEM或者轉售的方式,因為AI公司的主業是它的算法以及針對場景不斷優化,自研存儲納入到一體機裡,性價比不高。

總結而言,過去的這些年,解決了數據的存放、保護和優化,尤其是在數字宇宙迅猛膨脹的過程中,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存放。

下一個十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分佈式、全閃存等迎來市場的高速發展。除此以外,還有區塊鏈存儲、邊緣存儲、量子存儲、生物存儲或基因存儲,下面探討下這些新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

(二)知來者

2019年12月27日,在2019國際超級計算產業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提到: “智慧時代,計算力就是生產力,計算力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甚至是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數” 。

“從全球GDP與服務器出貨量的分佈來看,全球GDP排名前四的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服務器採購量同樣排名前四。數字經濟在整個國家GDP的佔比越高,這個國家的經濟就越發達”。

“同樣,在企業領域,10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個企業,埃克森美孚、中石油、沃爾瑪、中移動、中國工商銀行等,都是來自能源、金融、通信等傳統領域。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TOP10企業,清一色都是互聯網企業,比如google、微軟、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只有一家來自傳統行業的沃爾瑪。全球市值TOP級的企業也是計算力消耗最大的,市值排名和服務器採購量排名基本一致”。

王院士還剖析了計算的演變歷史,“從計算發展的形態來看,雲計算、智慧計算和科學計算三大典型計算場景已經成為主流信息化形態。其中,科學計算主要用來完成宇宙探索、石油勘探、海洋開發、工業仿真、基因測序等前沿科技領域;雲計算已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水電煤’ ”。

其中智慧計算包括了AI計算、大數據、雲計算和邊緣計算。

有計算,就會有存儲,只是或多或少,或快或慢,或過渡或長期保存的區別。

第一篇“鑑往事”裡,我們討論了AI存儲、分佈式存儲,未來在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的場景下,是不是會催生出邊緣存儲、量子存儲出需求? 例如有別於雲存儲,邊緣存儲應該具有功耗較低、佔用空間較小,延時低的特徵。

華中科技大學謝長生教授在2019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分享了“Long Data”也即長期存儲的挑戰的應對。他提到,國際上有個研究課題How preserve information for 100 years?就是如何保存信息一百年。

我想,這種需求,也許會催生出生物存儲,或基因存儲?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或者異想天開。2019年7月,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他們用基於生物小分子的存儲系統累計存儲了超過10萬比特的數字圖像信息,從中獲得圖像的準確率可達98%以上。

一百年太久,只看十年。

個人認為,未來十年,第一篇“鑑往事”裡提到的分佈式、雲化、閃存化、智能仍然會延續。與此同時,將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將伴隨著數字化轉型逐漸顯現出來,背後的原因是:數據即資產、數據即權力。無論做為企業,還是政府,當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的時候,不會輕易的分享數據,或者說將這一權利拱手相讓。如何促進數據共享呢?

物理學家張首晟曾提到:“人工智能現在碰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因為如果 AI 要非常大的進步,它必然要需要很大的數據,但是現在的數據提供方都沒有足夠的激勵機制提供極大量的數據”。如何激勵數據提供方(也即用戶和組織)提供數據,尤其是隱私數據(數據越隱私,價值可能越大)呢?

如何在激勵數據提供方分享數據的同時,又能保護隱私呢?

答案就是區塊鏈和存儲的結合。

張首晟在文章《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中自己回答到:“一旦有了區塊鏈之後,如果創造數據能被價值化、共識化,就會形成一個大的數據市場,使得人工智能也能夠更往前進一步”

區塊鏈解決了數據確權、激勵分享、數據資產交易和流轉等問題。但區塊鏈要發展,區塊鏈基礎設施要先行,尤其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區塊鏈存儲。區塊鏈存儲中,比較重要的一類是公鏈存儲,它是跨越全球的存儲池 + Token激勵機制。我們可以把它視為去中心化的雲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去中心化的雲存儲。它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但已經逐漸向我們走來。

2018年7月,Gartner在其技術成熟度曲線中,將區塊鏈存儲(Distributed Storage in Blockchain)列入科技誕生的促動期 (Technology Trigger),並預計2023~2028年左右,進入到成熟應用的技術階段,將有大量主流用戶開始接納。

#FormatImgID_5#

最後總結一下:下一個十年,存儲發展趨勢的七個關鍵詞是:分佈式、雲存儲、容器存儲、全閃存、AI存儲、區塊鏈存儲、邊緣存儲。量子存儲、生物存儲和基因存儲可能還為時尚早。





崑山落戶漢堡


此次疫情給經濟和市場帶來的影響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我認為,此次疫情對經濟和企業影響有限,不宜盲目誇大。

首先,全球歷史經驗來看,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的疫情的影響往往集中在短期,不會形成持久影響力;換句話說,改變經濟的節奏,不改變經濟的趨勢。我們可以看看全球近20年來的十大主要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的疫情,包括1994年印度的肺鼠疫、2003年中國SARS、2006年中國禽流感、2009年美國甲流、2012年和2015年的中東呼吸綜合症等等。短期影響的確比較明顯,但沒有一個疫情改變當地和全球經濟趨勢,而且,後續在政策幫助下一般都會出現明顯反彈。

其次,與SARS期間相比,我國政府控制疫情經驗、力度和時效性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當前的醫療和科技水平也與SARS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次防控疫情,非常及時,措施又比較全面,透明度大幅提升。雖然當前仍面臨返城潮的挑戰,但總體風險可控。且目前對該病毒的研究似乎在許多國家都出現明顯進展,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製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

最後,此次疫情發生期間是在春節,這個時段本來是工業和建築業的淡季,因此只要疫情後續控制得當,對於大部分的工業影響非常有限。當然負面影響主要在於服務業和消費,而這些只是暫時受到影響,而不會缺席。

資本市場的波動是對經濟波動的映射,立足經濟衝擊的判斷,我認為此次疫情對市場影響有限,中國各行業都會好起來的。


做一個幽默的阿松


首先,得破解發展趨勢問題。我可以從以下邏輯給你分享以下2020年行業趨勢。

行業趨勢看什麼?得從創新的源頭看,也就是我們說的科技。那麼2020年的科技往哪個方向發展?AI產業帶動的智能終端(含汽車、音響、玩具等硬件)、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雲服務等;5G產業帶動的:直播以及直播電商、AR+、沉浸式體驗、無縫互動遊戲等;這是兩個我相信跟我們很多普通大眾還能夠得到幾個大趨勢。

由於這些技術都相對前沿,那麼前沿意味著什麼?機會和風險並存,作為普通大眾,我們就要確保在現有的基礎上逐級抬升,這樣相對來說是安全的,不能直接越級跨入到其他未知行業,這樣的風險是奇高的。

那麼,我建議的是什麼?是移動互聯網,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社交媒體。這個行業為什麼是重點推薦呢?
  1. 社交媒體大家都日常用,都相對比價熟悉,也是平時離不開的應用。
  2. 目前社交平臺基本上開放了電商版塊,也就是說可以通過社交來變現。
  3. 今天社交媒體給到了個人能力彰顯的機會,將自己的個人能力變現的可能。
  4. 網上從事工作受區域疫情等的影響較小
  5. 做這方面的工作,一則你有工資收入保障,二則你也有機會通過學習可以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所以,我建議你重點考慮社交電商、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而且入手也很容易,通過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變成知識,藉助知識付費平臺或者活動發佈平臺,召集你的粉絲來參與到社群中,通過電商的方式變現。這是一條長久的路,但也是你的自由之路。

很高興能夠看到你的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取實在的落地技巧。


楓影說


一是手機行業,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5.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4.6億,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售量全球第一。多個第一的背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顛覆性的改變,是移動互聯市場的巨大商機和誘惑。"移動互聯網來了,而且是以壓倒性的優勢來了"。騰訊董事局**馬化騰在央視專題片《指尖上的商機——商機無限》裡這樣說。

從9月2日-6日晚間,**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指尖上的商機》專題片,用5集的體量,全面展示移動互聯網給你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正如馬化騰所說"這中間有多大的鴻溝,就孕育著多大商機,甚至是一次洗牌機會。"

馬雲說,新的商業生態一定會像獅子一樣。

2013年8月份,中國手機上網用戶達10億,遠超PC上網用戶。

中國一個為何成手機大國,那是因為移動互聯網以壓倒性的優勢來了!人們對手機的配置要求不斷升級。

2012年是一個智能手機的普及期。

2013至2014年是一個智能機升級期.

現在10億手機用戶,至少80%用戶需要更新換代手機。中國將成為全球手機用戶最強國。同時也是移動互聯網最強國!無限的手機市場需求,也成為了未來最賺錢的一個職業。

二是旅遊行業,未來趨勢:數據表明,近3年來,中國在線旅遊行業複合增長率超過3成,使得傳統旅行社越來越看重在線旅遊市場的力量。國際知名諮詢研究機構艾瑞諮詢數據表明,2011~2013年,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分別達到1313.9億元、1708.6億元和2204.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8.5%、30.0%和29.0%,其增幅要高於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水平。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會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因此可以明確的是,市場對於旅遊體驗師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艾瑞諮詢預測,到2017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650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20%。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會更加註重網絡平臺的口碑營銷模式,旅遊體驗師由此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河南平凡哥


談這個問題的人多半是杞人憂天。空談誤國。

談發展趨勢是什麼人談的?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一個生意人。有必要關心這個問題嗎?就是真的坐在趨勢上、風口上,真的就能像豬一樣飛起來嗎?不要好高騖遠。客觀一點,理性一點,接地氣一點。

360行,行行出狀元。

一大堆人說發展趨勢的。是不是除了發展趨勢的行業,其他的行業都沒人幹了?有的行業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萎縮,最終被新的商業系統所替換掉。但有幾個真正被淘汰掉的行業?更多的是轉型升級。

不管在哪個行業,不管是朝陽的還是夕陽的。只要我們能夠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較踏實地的、去做、去幹你也可以成功。

有本事把一個夕陽產業幹成一個趨勢行業,那才叫牛B。

不要氣餒,一切皆有可能,你所在的行業就是趨勢行業。



小舒叔


以前的非典讓人們走向了電子商務,新型冠狀病毒過後,人們會更加少的走向街面,實體店估計更加難做,而是更多的時間在線上。店商將更大幅度的轉型到線上,不再受房租的束縛!

還有人們的保險意識將得到加強,對保險的需求將加大,同時,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將有大的市場需求!大健康將蓄積更大的發展能量!

覺得電子商務吧!因為今年新型肺炎之後對人類消費習慣和認知衝擊後,人們習慣了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但是在近20年的培養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後,人們不只是習慣,而是對移動互聯網產生的依賴。


待續143825497


2020年隨著5G的應用未來智能化肯定是大趨勢,那麼與智能化相關的行業肯定發現空間很大。

第一個,我覺得是智能汽車,因為汽車這個行業容量太大了,市場空間巨大。目前主流汽車廠家都在發力智能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參與進來了。可見是塊肥肉。未來將會誕生幾家優秀的公司。 這裡不但有主機廠,也還有系統供應商,而且系統供應商更容易出現好公司。

第二個,智能機器人也是個很大的行業,未來將有很多的替代人工,目前已經有許多先進的製造工廠無人化運作了。

第三個,只能家居,把整個家庭的電器設備都聯通,這也是個很大的行業,不看世界,光中國就有幾億個家庭,市場空間廣闊。

第四個,智能芯片,任何智能的設備都需要,所以智能芯片的利潤也更高,這個行業門檻也最高。

其它還有許多細分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