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本文涉及剧透,建议观看正片后阅读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1917》包揽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多个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项。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即将冲击本年度的最后一个最要奖项——奥斯卡金像奖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1917》更像是一个闯入者的姿态进入我们的眼前,所以在各大媒体报道时均使用了“黑马”“爆冷”等字眼,毕竟影片于1月10日才在北美大范围上映,中国大陆确定引进通知时已经到了1月17日,相比早在戛纳电影节亮相的《好莱坞往事》《寄生虫》,再或者于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播出的《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等作品,我们对《1917》知之甚少。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拿下了10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经过此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后,观众对于《1917》的态度就是“一镜到底”的战争题材,视觉体验肯定会格外突出。但是有不少粉丝向我们反映,影片剧情发展拖沓,战争火爆场面一般

诚然,《1917》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拥有非常多的感官刺激,更像是通过一段个人经历慢慢撕开战争的残酷,这也就导致了它没能满足观众的先前期望。但对于这样一部斩获多个奖项的作品来说,它又是如何获得这么多评委青睐的呢?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

本文就让我们抛开《1917》使用的技术手法,以剧本解析的角度深入探索一下作品的内容,它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角色在其中又是如何成长,导演兼编剧萨姆·门德斯又是如何在满足拍摄限制的框架下,让故事得以完美呈现的。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萨姆·门德斯获得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电影导演

弊端&限制

《1917》的故事概述清晰明了,简而言之就是一战时期的两个传讯兵需要从一个兵营跨过无人战区,将信息传送给另一个兵营,以阻止悲剧的发生。

单从概述来讲,它更像是一部公路片,而影片所要讲述的就是在这一路上发生的一切。但当导演萨姆·门德斯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决定使用“一镜到底”来讲述时,这个故事就在展示上受到限制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的两位主角:布莱克(左)和斯科菲尔德(右)

  • 叙事限制

因为影片采用“一镜到底”拍摄,所以《1917》的故事需要保持单一的线性叙事,必须局限在一段连续不间断的时间线内,故事的时间就是主要角色经历的时间,而地点也必须遵循角色的行进路线,无法进行大跨度的转移。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采用的“一镜到底”,实际上是伪一镜到底,使用片段拼接

  • 戏剧限制

战争题材故事最需要注意的是严肃性,因此在叙事的限制下,《1917》一方面需要保持真实性,另一方面需要充满足够的戏剧点,让故事饱满立体,为主题的展现、角色的成长服务。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的主要戏剧点:飞机坠毁

  • 角色限制

除了画面上看到的信息以外,《1917》几乎是没有办法像其他作品一样,靠着回忆和不同故事线来让观众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我们无法得知角色的前史,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性格又是怎样。

至此,上述三点便是在技术前提下,剧本所受到的限制,《1917》对这类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了影片整体上的优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成片中导演萨姆·门德斯的故事讲的怎样。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的两位主角:布莱克(左)和斯科菲尔德(右)

故事解构

值得一提的是,《1917》是导演萨姆·门德斯第一次担任编剧撰写剧本,在此前他导演了《美国丽人》《革命之路》《007:幽灵党》等一众优秀作品,但仍在采访中表示做不来剧本创作。

影片根据萨姆·门德斯祖父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虽然角色全部都是虚构人物,但传讯兵等重要元素都是历史真实记载,他从一开始创作时,就决定讲述一段8个小时的生死时速事情,因此也定下了故事基调。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

  • 故事框架

德国戏剧理论学家古斯塔夫·弗赖塔格在1863年所著的《戏剧技巧》中提出了弗赖塔格金字塔,他将一出戏的发展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阐述”、“节外生枝”、“高潮”、“回落”、“结局”

我们就将《1917》的剧情按照弗赖塔格金字塔来划分,如下图所示。

* 使用剧本创作技巧来分析只是让我们更容易看清楚故事,而不是创作者真的使用了这种方法。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弗赖塔格金字塔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故事线

  • 故事主体:主角斯科菲尔德的成长与转变

通过上述的故事框架,我们能发现《1917》故事的重点在于主角斯科菲尔德的成长和转变历程,并贯穿了整部影片。

例如,从影片开头的第一个画面我们就能得知斯科菲尔德的一些微妙信息。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影片开头

斯科菲尔德正坐在地上,靠着一棵树闭目养神,接着他听到传令兵和布莱克的对话时睁开了眼睛,等他听到传令兵要布莱克挑选一位同伴去见将军时,他又闭上眼睛假装睡着,直到布莱克伸出手来,他才抓住站起。

而在接到任务之后,斯科菲尔德并没有多少的积极性,甚至布莱克想要调解气氛与他对话时,他都很少参与。布莱克询问他为什么会弄丢自己的奖章,他也闭口不提。

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让斯科菲尔德变得独善其身,他并不怎么喜欢和同伴而行,甚至有些抱怨布莱克为何会将自己带上,但突如其来的德军陷阱,让他开始了改变。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两人逃出地道

在地道中,老鼠误触德军陷阱,斯科菲尔德遭到活埋,布莱克不止将他挖了出来,还把自己的水给他,沿路上不离不弃,手把手的带他逃离崩塌中的地道,斯科菲尔德第一次敞开心扉,开始有了转变。

我们从他和布莱克的对话中得知,他曾经把另一场战役中得到的勋章拿去交换了一瓶酒。而且每当路上出现有食物时,斯科菲尔德却义不容辞地跑到第一位,不管是一开始私藏的火腿三明治,还是农场里的牛奶,他都不肯放过。

这一段全部发生在影片的<strong>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我们能看到斯科菲尔德的性格,并推测出他经历过的事。

荣誉和名声这些东西对于斯科菲尔德来说比不过可以享受的食物或者美景,焦灼的战况甚至让他渐渐放弃了能够活着回家的希望,通过勋章也可以猜测他是上一次战争中少数存活的人,或许在他心里,不愿意提起那段苟且偷生的日子。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1917》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上述剧情发生在故事的前两部分

至此,《1917》来到中间的<strong>高潮部分,布莱克因为拯救失事的敌军飞行员而被杀身亡。

从那一刻起,斯科菲尔德来到“十字路口”,是通向胜利或者失败,还是崩溃或振作,影片此前铺垫的一切都是为了此处服务,斯科菲尔德也开始明白了

生与死之间有着更宏大的意义

当布莱克伤重不治,却在死之前都对家人念念不忘,对于他来说更是当头一棒,他发现了有意义的死去,远远大过于没意义的活着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布莱克去世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影片高潮处,人物内心冲突达到最高点

紧接着<strong>第四阶段,斯科菲尔德在废墟的场景中遇到了一位少女和女婴,直接唤醒了他早就抛之脑后的记忆,那就是还有妻女等着他回家。原本较为自私的他,主动的把自己身上全部的食物给送给了陌生人。

场景的转变通过一场跳水逃亡来展现,紧接着斯科菲尔德遇到了歌唱的军人们,从那一刻起,他明白了,即将步入德军陷阱的1600名军人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像他一样,同样有家人,同样会绝望,最终促使他奋不顾身也完成任务的决心,成为问之无愧的最后一个站着的男人。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唤起斯科菲尔德希望:①少女和女婴;②军人的歌唱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经过上述剧情,影片来到结局部分

  • 主题:绝望与希望
  • 《1917》最打动人心的命题,就是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关联。

    对于将军或者是那些当权者来说,战争的结果莫过于胜利与失败,但对斯科菲尔德这样的小人物来说,战争却是生与死的时刻,因此希望就是活着,绝望就是死亡,而电影也充满了许多用生死来代表希望或绝望的隐喻。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农场外的樱桃树

    例如,两人在途中农场外看到的那棵樱桃树,布莱克告诉斯科菲尔德樱桃被砍掉了以后不等于结束,它的果核掉落在地上腐败之后会长出更多的树苗。

    战争虽然残酷,但那些战死的人不会白白牺牲,而是像那些樱桃一样,用他们的陨落来灌溉土壤,给予那些活着的人勇气和希望,茁壮之后将孕育出更美好的未来。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斯科菲尔德在河流上漂浮时空中飘下了无数的樱桃花瓣

    与此相对的便是,斯科菲尔德在河流上漂浮时空中飘下了无数的樱桃花瓣,但背景却是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当爬过死尸到对岸后,他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而崩溃,但此次远方传来了优美歌声,循着歌声他终于找到了第二军团。

    这一幕虽然安详平和,但刚刚地狱般的经历,让斯科菲尔德被这种温柔的歌声震慑住了,他霎时间也明白了,自己一度以为放弃了的希望,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斯科菲尔德爬过浮尸上岸

    死亡是很可怕的东西,可怕到斯科菲尔德一面想要苟且偷生,一面却又不敢抱着活着回去的希望,原本他以为不要抱着希望就可以让他活着的时候没那么难受,但没想到这却让他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直到他经历过布莱克的死,少女和婴儿的爱之后,他才领悟到希望并不是有或没有的处境,而是你要或者不要的选择。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这段奔跑蕴含了影片蕴含的所有情感

    在斯科菲尔德终于找到麦肯齐上校,并劝说其停止进攻后,麦肯齐上校对他说出了:“希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这也正是《1917》整部影片想要讲述的主题。

    在战事中消耗已久的人们,不管是士兵或是将,都很难继续抱着希望。当生存凌驾于一切,我们该怎么样继续下去?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麦肯齐上校告诉斯科菲尔德:希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讲在最后

    有许多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将高潮聚焦于前线,它们充满了战争火爆场面,可《1917》却不是这样,它更像是披着战争片外衣下的文艺电影,很多时候让我们关注角色的对话和内心。

    但难能可贵的是,萨姆·门德斯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细节,当我们回过头重温时,又能发现其中的用心。如斯科菲尔德遭遇地道塌陷后,第一时间拿出来的是铁盒,在影片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他心中一直存有希望,只是等待着去激发。我们能看到斯科菲尔德的成长,也能看到一战中士兵们在绝望与希望中的抉择。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铁盒中装的是斯科菲尔德妻子照片

    当你抛开《1917》的摄影和剪辑技术外,重新去思考故事,重新去回忆剧情,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能明白它为何能在各种大奖上拿下一席之地。

    《1917》剧本解析:抛开“一镜到底”,它够资格拿奥斯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