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反战的战争片

《1917》,反战的战争片

(早在年初就想看《1917》这部电影,不过国内院线一直没有预告,大概也只能像《爱尔兰人》一样在网上看了。但国内几家比较有影响的视频网站也一直没有消息,倒是我那个同样喜欢电影的儿子竟然在网上找到资源了,而且有两个很陌生的网站都可以看,但明显都是盗版,只能在电脑小屏上看。有一个播放很不流畅,不时就卡了,另一个比较顺畅,就是不停在屏幕上滚动播出网上赌场的广告,图像也很糟蹋摄影技术——奥斯卡最佳摄影很难感受了,标注“高清”,其实相当模糊,连人物特写镜头也像低像素手机照片上传网上,主角眼睛什么颜色都看不清楚,就跟看几十年前老电影未经技术处理就上线一样,图像全都褪色了。电影院怕没指望,合法视频网站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上线,就这么凑合着看了一次劣质的盗版。)


《1917》,反战的战争片


电影《1917》获得了2020年奥斯卡的最佳摄影,最佳混音,最佳视觉效果三项金奖。很多人都是冲着该片“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去看的,这一点我在观影时几乎忘了,也许因为盗版的图像使我无法体验摄影技术的美感,也许因为我对摄影技术完全是外行。


电影《1917》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汤姆·布雷克和威廉·斯科菲尔德需要在八小时之内,赶赴前线,传达将军“停止进攻”的命令,如果信息及时,他们可以挽救即将陷入德军圈套的1600个人性命,而英国作战部队中就有汤姆的哥哥。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让我很有感触。

威廉算是“老兵”了,还曾经获得过一枚勋章,却拿它跟法国士兵换酒喝了。新兵汤姆对此有些很困惑,他说很多人拼了命得到这样的荣誉,把勋章拿给家人。但威廉说,勋章不会让你与众不同,对谁都没有什么用。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威廉当然很清楚,所谓荣誉,都是用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什么样的勋章足以表达生命的价值?

战争是什么?战争首先就是毁灭,是对平民日常生活的极端摧残。两个人来到一个村庄,农家小院几乎被炮火毁成废墟。院子里有一桶刚接的牛奶,主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是发现士兵还是看见头顶的飞机刚刚躲起来了吗?屋里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扔在地上,它的小主人呢?孩子如果长大,20多年后还将经历一次更为残酷的战争,她或者他,能再逃过一劫吗?无论怎样的抚慰,都难以让孩子们被战争伤害的心灵平和下来。那些叫嚣战争的疯子,脑子里恐怕从来没有孩子的影子。


《1917》,反战的战争片


一架迫降的战斗机又冲进这个农家小院,又是一次房倒屋塌。人们安身立命之地被战争践踏,遮风避雨之所被战争摧毁。站在这样的地方,谁还能唱出战争的颂歌?被两个年轻士兵救下来的敌方飞行员竟然让人意外地恩将仇报,杀害了还是少年的汤姆。他杀害的是一个送信人,一个将要制止一场血肉厮杀的信使,他到哪里,哪里就成了战场,简直要把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屠场,把每个人都当成敌人,战争使仇恨倍增,毒害了他的脑袋,他自取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剩下威廉一个人了。他闯进一座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城市,被敌方发现而躲进一个有灯光的小屋,看到一个不安的女人和一个啼哭的婴儿,这是一个家啊,本来应该是一个可以给人安慰的地方,但屋外的炮火随时可能毁掉这份短暂的静谧,昏暗的灯光叫人感到紧张和压抑。女人并不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家人呢?街上除了士兵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女人很无助,也很恐惧,她想让威廉留下,但威廉身负使命,把身上所有的食物都留下,还是在敌兵的追杀下冲出城去。那女人,那孩子,后来呢?

一路波折,威廉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战斗的部队。他在炮火中艰难地把“停止进攻”的命令送到了指挥官的手里,一场战斗中止了。威廉也找到了汤姆的哥哥,汤姆说要带着勋章回家,但他更想看到他哥哥,哪怕一路荆棘,他也执着地要去送信,他的心里不是更牵挂亲人的安危吗?他的哥哥也同样希望看到弟弟,谁不渴望有家有亲人呢?但战争撕碎了他们的梦想。


《1917》,反战的战争片


疲惫的威廉靠着大树坐了下来,掏出两张照片,那一定是他最爱的人。他曾经对汤姆说不想回家,因为战争,他还得回到战场,回家一次就多一次揪心的别离,不知道那是不是最后一次。那种痛,那些起劲鼓噪战争的丧失人性的蠢货永远都无法懂得。威廉又经历一次生死之旅,看着照片,想念着亲爱的人,他该多么渴望和平渴望回家渴望永远靠在爱人的身边啊!

很多人看战争片都比较喜欢又“燃”又“爆”的所谓“血脉喷张”场面,说是看着过瘾。但是,真正的战争,不是摄影机镜头中所谓激动人心的“场面”,而是人与人的血肉拼杀,是生命的祭场。一次战斗之后,多少鲜活的生命再也不能站起来“庆祝胜利”,一场战争之后,多少个家庭再也不能幸福团聚。被歌颂的战争又何曾不是牺牲多少对生活满怀美好愿望的生命?

有人说《1917》很有真实感,的确,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使观众就好像一直跟着威廉在战场上。但这部电影远没有把战争的残酷充分表现出来,我建议各位不妨看看《霍比特人》系列电影的导演彼得·杰克逊也在去年完成的一部同样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他们不会变老》,这部以英国战争博物馆保存当年的战地纪录片和照片为素材的纪录片,真切地还原了参战士兵的种种遭遇。很多士兵不过十六七岁,还是少年,就永远倒在了战场。一场战争让伤亡随处可见,那些再也回不了家,再也不能开怀大笑,更不会庆祝所谓胜利的少年,永远留在异国他乡,再也不会变老。感谢当年和士兵们一起出生入死的摄影师,他们把尸横遍野的战场刻进了历史。


《1917》,反战的战争片


《1917》作为电影片名,不是“世界大战”作为片名,而1917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年,故事的背景可能就有这样一种含义,战争就要结束了。“停止进攻”,换个说法就是“停止战斗”,而某次战斗的终止,或许就是战争的终结。“送信”这一行动,又让我联想到了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所以,看完电影,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叙事主线本身就包含了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

如果一部所谓的战争片就是为了展现所谓的“宏大”“壮美”“热血”,甚至打着和平的旗号,把战争的残酷描绘成壮烈而蔑视死亡,无异于在鼓动人们投身战争,或者是挑逗人们的战争情绪,这样除了扩大战争,对人类的生存何益之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