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長阪坡陷入土坑,後世兩美術家以圖繪之,生動。你覺得哪幅更佳呢?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連殺曹將數十員,血染徵袍,家喻戶曉,至今傳誦。

羅貫中在該回目中,寫道趙雲在斬了曹軍大將數員之後,一不小心跌入土坑。原文: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後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坂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這段文字,分別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位連環畫大師繪製了精彩的白描畫面。

前圖作者劉錫永,該圖出自他所繪的《長坂坡》,《長坂坡》是60集經典系列連環畫上的第24集。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抽調組織了一批連環畫大師級人物,推出了經典長篇連環畫《三國演義》。其中劉錫永為該系列繪製了《虎牢關》、《長坂坡》、《赤壁大戰》、《二十爭功》,及全集中部分封面。

後圖作者朱光玉,該圖出自他的單本連環畫《趙雲》。朱光玉在上美經典系列《三國演義》中也有作品,是第38集《定軍山》。他的代表作還有《岳飛傳—雙槍陸文龍》、描寫農民起義的《宋景詩》等。

這兩幅趙雲人馬顛入土坑的繪圖,都是線條精準,畫面動感。劉錫永採取正面取筆,表現難度似乎更大。但朱光玉側面中景入畫,筆觸細膩,煙塵俱到。真的不相伯仲,令人難評誰的更佳。

朱光玉畫的趙雲頭盔甲冑,及陷馬坑比劉錫永的細膩,這點上要勝於劉大師。可劉大師的正面設圖,衝擊力上又優於朱大師。難評,難評。

雖一時給不出答案,那就謹藉此向老一代連環畫大師,表達一下深深的敬意吧。感謝你們給上世紀那一代人,帶去的因連環畫而更熟知三國英雄的美好的童年。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風格都差不多,畫的動感都很強!論名氣劉錫永遠遠大於朱光玉。所以,三國中重要的幾個大戰役,如,三英戰呂布,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虎牢關,宏大戰爭場面的場長板坡,赤壁大戰等,都給了劉大師畫,也不可非議的,但從效果來看真不如趙三島畫的宏大戰爭場景,千軍萬馬中的氣勢及動態表現的好。劉大師畫的馬動態及氣勢沒法和陳光鎰相比,畫萬馬軍中還愛用簡筆,不知是為了追求風格,還是為了省事!

二士爭功畫的非常一般,最為平常。

看看朱大師的定山軍,堪稱經典。再看看他在岳飛傳裡畫的,雙槍陸文龍,大破金龍陣。已成為曠世經典!


舊街憶故人


朱光玉和劉錫永這兩幅畫面各具特色不同角度的繪畫各有各的長處都屬小人書一流大畫家真是旗鼓相當的。


高山奇樹


除了服飾、鎧甲制式、和武器嚴重不符合三國時代之外,其他沒啥毛病


HenryNee82995


都畫的有硬傷,這種馬鐙是東晉以後才發明的,不要向我扔臭雞蛋哦。


東方39772241


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一戰成名。

兩張圖的構圖元素和結構各有千秋,都是大師佳作。從我個人來看,我更喜歡第二幅畫。

圖二飛沙走石,尤其是子龍胯下戰馬,後腿奮力蹬出帶起的砂石,更凸顯了當時現場的緊迫和子龍救主急切的心情。




丹青雲夢


說實話,都是一流的。但角度、場面、衝擊力,劉錫永先生稍勝一籌!


春秋190232517


從正面畫,容易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表現出急切的心情,體現一種爆發的張力,但動感不足,適用於希望突出氣勢的情況,通過人物描繪出場景的緊迫感。

從側面畫,容易通過人馬的姿態表現出行為的後果,體現脫困的成果,但想描繪好動機不容易,適用於描繪出成功的場景獲得共鳴。

好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完畢。


編號9527手機用戶


都是我最喜歡的大師級別,不的妄評,只所敬慕和尊敬。


15966155310


第一幅要好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