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下,水產行業的困境與機遇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病毒防治、口罩概念拉昇,餐飲、影視、酒店、等社服板塊重挫,水產海鮮產品是餐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水產活鮮商家反映近一個月損失數十萬元。疫情給餐飲水產業帶來沉重的打擊。原本春節正是每年行業聚集人力物力投入節慶市場,突遭疫情,大多數海鮮還是餐飲渠道消化,但是現在大家都不出門,也不聚餐,餐飲店也消化不了,導致庫存積壓,冷凍海產品尚可保存,活鮮產品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商家承受鉅額虧損!整個水產行業出貨或同期減少三分之二。這些影響正在和即將形成連鎖反應,水產產業也將面臨以下重大影響。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下,水產行業的困境與機遇

01

滯銷:餐飲業的大蕭條導致海鮮市場銷售大幅度下滑

餐飲業是海鮮產業的主要銷售渠道。鑑於目前疫情的傳播,春節期間國內餐飲行業受到致命打擊,大量訂餐取消,庫存產品積壓變質,進而導致海鮮,尤其是鮮活海鮮產品銷售大幅度下滑,甚至滯銷,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大連最大的遼漁批發市場也處於關門狀態,一些漁民原計劃初五出海捕撈,也都推遲到正月十五以後看看遼漁、山東石島批發市場的交易情況,否則即使捕撈到了漁獲也難以銷售只有疫情完全得到控制,餐飲行業重新恢復營業這種狀況才能有所改善。

02

安全:鮮活野生等概念不再是海鮮賣點

以往消費者認為,鮮活、野生的海鮮是新鮮、鮮美、安全的代名詞。經歷了上次非典和這次新冠病毒的衝擊,消費者將更加謹慎對待鮮活和野生海鮮產品。其實從食品安全角度看,野生和冰鮮海產品未必比養殖和加工冷凍產品更加安全,至少在檢疫檢驗方面,加工產品覆蓋面及嚴格程度要高於鮮活產品很多。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下,水產行業的困境與機遇

基於大多數消費者對野生動物的恐慌和對食品安全的苛求,未來海鮮市場野生、鮮活將不再是海鮮的賣點和亮點,安全、便捷、健康、美味才是海鮮的賣點

03

融合:線上線下銷售將更加深度融合

在疫情尚未控制的短時期內,海鮮產品線上銷售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包括所有線下店都將被迫開展網上銷售業務,這將導致一方面更多高質量和高價格產品進入線上渠道,另一方面,線上產品銷售競爭更加激烈。同時對物流、冷鏈、用戶體驗、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待疫情過後,越來越多的海鮮生產商和銷售商在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中積累了經驗和客戶群,一些劣質產品的中間商、生產商和銷售商將失去生存空間,或者轉型成為生產廠家的分倉和服務商。

04

滑坡:2600億小龍蝦市場將大幅滑坡

湖北是中國小龍蝦的主要產地。這一次,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小龍蝦的養殖、加工和銷售將大幅下降。一方面,這對小龍蝦行業來說是一場災難,需要相關部門組織相關的產業鏈公司、農民和經銷商來自救。另一方面,這也是其他海鮮的機會。如何借鑑小龍蝦在加工形式、營銷方式、客戶體驗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使更多的貝類、魚類、蝦類、藻類等海鮮產品成為小龍蝦空白市場的替代品,是眾多海鮮養殖、加工、銷售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好答案,進入小龍蝦空出的廣闊市場,壞答案,機會轉瞬即逝。

05

價格:海產品不漲價應該成為行業共識

近日,中國漁業協會通過網絡的形式召開臨時會長辦公室會議,並迅速做出決議: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水產品絕對不漲價!並將於近期發佈倡議。這體現出了中國漁業協會的責任和擔當,更是中國水產人的責任和擔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有難之時,水產人更應舍小利全大義,克服眼前困難,把最優質、最安全的水產品以最合理的價格供應市場,應對疫情造成的物資短缺和運輸不暢。藉此機會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必將為市場和行業所不容。

06

海參:將再次迎來黃金髮展期

2003年的非典,可以說是海參快速發展的第一年,從這一年開始,海參作為一種補品來提高免疫力逐漸被全國廣大消費者所接受。經過15年的發展,海參產業遭受養殖基地高溫重創,損失A上百億美元。更嚴重的是海參產業已經進入混亂狀態。劣幣驅逐良幣、以次充好、原產地標識不真實、國家標準不執行、添加過多等問題,將海參產業推向崩潰的邊緣。海參的銷售主要是熟人經濟,消費者無法辨別海參的好壞、真假,不敢在現有的渠道中購買,只能依靠關係,尋找熟人。

這次新冠疫情仍是以自身免疫力為主要防護,提升免疫力成為消費者今後健康的主要需求,海參再次迎來銷售的機會。然而,在現有的海參產業中,消費者仍然不瞭解,不敢購買,機會只能看起來像機會,市場仍然是理論上有市場。如何讓海參整個產業鏈可追溯,如何讓消費者一目瞭然的瞭解海參,如何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是海參產業抓住機遇的唯一機會。

07

缺人:人力資源緊缺導致生產困難

海鮮產業本來就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時正常年景外地勞務人員也需要在正月十五之後陸續返回。春節假期的推遲和新型冠狀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本已緊張的勞動力形勢。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正是海產品育苗的關鍵時期。以扇貝、牡蠣產業為例,扇貝苗和牡蠣苗正在育苗室等待繁殖。從3月到4月是北方地區收穫和加工沙眼衣原體的季節,這需要大量的現場加工工人,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受疫情影響,農民工很難按時返回工廠。5月至6月是牡蠣產量最好的收穫季節。如果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牡蠣產卵後只能年底再進行收穫。由於臺筏沒有倒出,當年的牡蠣等貝類無法掛苗,這將直接影響到下一年的產量。勞動密集型的海鮮加工業將面臨更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及時勉強招收到工人,也將在安全防護、工資待遇、醫療保險等方面付出更多的成本。

自古以來,人類無數次面對瘟疫,也無數次戰勝瘟疫。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必將取得這次新冠戰疫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