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到底喜歡潘金蓮嗎?

觀國事不語是最高境界


自古英雄沒有不愛美人的,那武松與潘金蓮單單從外形來看,便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只可惜,天意弄人,英雄難配美人啊!

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
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 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這是原著中,武松第一眼見到潘金蓮時,心中之所想。

僅僅這麼一眼,武松已將潘金蓮從上到下,小到神態表情,大到舉止姿態,盡收於眼中。

不但如此,武松還心想潘金蓮是個“暗藏著風情月意”的女人。

熟悉《水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武松是個糙漢子,對待男女方面,武松尤其的粗糙。

武松不像文化人,總是扭捏多情,寄往古今的。

武松很直接,所以,看到潘金蓮,武松下意識地就直白白的將潘金蓮看了個遍。

其實,當時的武松,心中已經埋下了一顆春心種子。

可惜天意弄人,作者更是不放過潘金蓮這個千古奇女子。

我仔細推敲過武松和潘金蓮之間的過往,想明白後,也是直嘆可惜。

在這裡,我要跟大家說說我的看法和觀點,我想會有很多朋友不喜歡,但是我還是要說,朋友們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武松的愛情觀

要弄明白這其中的原委,就要看透武松這個人。

武松這個人其實是典型的鐵漢柔情。

武松從小和武大相依為命,武大對武松很好,長兄為父,武松待這個哥哥就如同自己父親一樣,那是敬重的很。

但是武大生理缺陷,在武松童年時,並不能給武松足夠的庇護,武松常常為了保護自己和哥哥(經常有鄰里欺負身材矮小的武大),與別人大打出手,身形強壯的武松,常常要獨自一人面對好幾個人的圍攻,也經常被打的遍體鱗傷。

武松的童年就是這樣,武松用一雙拳頭保護著自己和哥哥,並且逐漸長大。

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武松,自然而然地對外表現出一種強悍和堅毅。

但外表越是兇狠,內心越是溫暖。

武松的內心其實是一個小孩子,因為武松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武松潛意識裡很渴望有人像母親一樣關心呵護他,因為他沒有體會過母愛。

所以武松的愛情觀不是很健全,武松有一點戀母情結。

後來武松遇到了孫二孃,兩人義結金蘭,孫二孃張青夫婦對待武松關懷備至,武松事孫二孃又像姐姐又像母親,甚至有一些曖昧。

武松是把對姐姐母親配偶這三種形象的感情都傾注到一個人身上了。

這就是武松,武松沒有單純的男女愛情觀,他的愛情觀是畸形的。

潘金蓮的愛情觀

潘金蓮沒有愛情觀,這一點真的很遺憾。

為了描繪這個千古奇女子婦,施耐庵將潘金蓮的七情六慾統統掏走,僅留下男歡女愛那部分。

於是乎,潘金蓮成了一個滿腦子不健康思想的齷齪人兒。

潘金蓮見到武松,又對比自己的丈夫,武松的哥哥武大,越發覺得武松高大威猛,強壯精悍了。

潘金蓮看武松那是越看越喜歡,心中暗暗讚歎不已。

武松懟上潘金蓮

潘金蓮之於武松,只有欲沒有情,這是潘金蓮最後沒能得到武松的最關鍵因素。

武松初見潘金蓮,尚有些心動,及後相處,兩人做一處吃酒,潘金蓮一味兒想去撩那武松,那武松再粗糙,再不曉人事,至此也察覺無遺了。

面對一臉狐狸樣的潘金蓮,武松覺得這女人哪還有點嫂嫂形象,更別提慈母形象,武松與潘金蓮相處時間愈長愈覺得此女叫人作嘔。

後來潘金蓮又去武大郎處吹枕邊風,誣陷武松想要輕薄自己,更是將潘金蓮對武松沒有半點真情的真相展露無遺,此舉兼且要離間武家兄弟二人,武松對此自是更加厭惡。

我認為,如果潘金蓮不是這麼色慾燻心,猴急著往上撩,而是以一個嫂母的形象,對武松關心愛護,噓寒問暖,假以年歲,武松自是一顆心種在潘金蓮身上了。

到那時,自是有的武松煩惱痛苦,可那都是後話,此間歇過不表~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看過《水滸傳》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水滸傳》中武松到底有沒有喜歡過潘金蓮?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武松應該也喜歡過潘金蓮,為什麼呢?因為:第一,潘金蓮長相妖嬈、美豔,身材婀娜,是少見的絕色女子。武松則是相貌堂堂,身材魁偉,肌肉虯勁,哪個女子見了不心動呢?所以,他們認為這兩個人有互相欣賞的可能,由欣賞而產生好感,由好感而喜歡。第二,潘金蓮是武松的嫂子,二人經常有機會見面,為這種互相欣賞演變為互相喜歡提供了大把的機會和可能性。

但我認為,武松沒有喜歡過潘金蓮。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是:第一,武大郎在武松眼裡“長兄如父”,武松是武大郎一手帶大的,名義上是哥哥,實則情同父子,潘金蓮是武大郎的妻子,在武松眼裡就是“長嫂如母”,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深深植根於武松的思想裡,所以,潘金蓮即便是美若天仙,在武松眼裡她也就是個母親一般的存在,而不可能會有任何男女之情,更不可能會有任何邪念。

第二,潘金蓮不符合武松的審美標準。潘金蓮的長相屬於妖嬈、美豔的那種,加上她內心屬於生性風流之人,愛慕長得好、懂風情的男人,因而在眉眼之間就常常會流露出賣弄風情的味道,這種輕佻浮浪的神色,武松入眼即知。武松雖是剽悍勇猛的好漢,但也並非不近女色,只是不喜歡潘金蓮這種水性楊花、輕佻浮浪的女子,他喜歡的是那種溫婉賢惠、顧家持重、知書達理的女子。

武松非但沒有喜歡過潘金蓮,而且對潘金蓮輕佻浮浪的作派極為反感、厭惡,書中寫到武松臨出公差之前,在兄長武大郎家餞別,潘金蓮趁著武大郎不在,心急火燎地撩撥、挑逗武松,先是藉著噓寒問暖捏武松肩胛,武松心下有六七分不快意,接著潘金蓮以撥火為寓,再次撩撥武松,武松就有了八九分焦躁,但沒做聲,潘金蓮誤以為武松心旌搖盪,就要上鉤,便加一把火來撩撥武松,故意倒了一盞酒,自己喝一口,要武松喝了剩下的酒。這一下徹底激怒了武松,武松劈手把酒奪過來潑在地上,警告潘金蓮休要這般不識廉恥!

由此可見,從名義上,武松敬潘金蓮“長嫂如母”,但幾經接觸之後,看出潘金蓮輕佻風流,心裡對潘金蓮便有了極大的反感、厭惡,但礙於這種名分卻不好撕破臉,待潘金蓮公然挑逗、撩撥武松,武松對潘金蓮徹底失望,內心的反感與厭惡更勝一籌,忍無可忍,故而藉機警告潘金蓮一番,此刻,武松的心中對潘金蓮已經有了深深的防範和警覺。

所以,從武松和潘金蓮的數次接觸之中,完全可以看得出來武松壓根對潘金蓮沒有過一絲一毫的“男女之情的想法”,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潘金蓮。


喬鞅



武松到底喜不喜歡嫂嫂潘金蓮?

看到這個問題,小生惟有啞然失笑,深感無奈。

一般問這個問題的人,大都是認為潘大嫂天生麗質,且放蕩不羈,而自己卻生不逢時,無緣趕上去沾染點腥味,所以苦思冥想腦補出武松與大嫂之間的曖昧故事,以達到意淫自慰的快感。

就好比水滸裡的同道之人所嘆:“好塊羊肉,卻落在了狗口裡!”情同此理。

眾所周知,《水滸傳》一書,幾乎都是講大男人的事。在作者眼裡,何謂英雄好漢?

——視錢財如浮雲,拿女人當衣服。這就是當時的評判標準。縱觀全書,眾好漢幾乎都是“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的人。



況且,武松這一人物,是施耐庵先生想要極力工筆細描的英雄人物。整篇小說裡,寫武松用了最多文字,有“武十回”之說。理所當然,武松也是梁山好漢中令讀者印象最深,最有個性,最蕩氣迴腸的人物。

所以作者沒有絲毫理由,去把武松塑造成一個虛有其表,不顧人倫,愛上大嫂的好色之徒。你以為武松是歐陽鋒啊?

再者,全書中沒有隻言片語看得出武松,在大嫂的色誘之下,有意動神搖,左右為難的表現。

武松的心理活動,有過很多表達:見潘金蓮心行止不端,武松有幾分不快;隨著潘嫂的步步緊逼,武松又增加了幾分不快,直到最後把話挑明,鬧得不歡而散……

這些都足以說明,武松很反感。



很多人都認為武松在當時態度不夠堅決,反抗不夠徹底,這是一種錯覺。

因為武松自小與武大相依為命,感情很深,哥哥先天顏值不足,討個老婆不容易,考慮到態度太過直露,難免會影響哥嫂感情,於家庭和睦不利。

所以說,那些總是懷疑武松對嫂子潘金蓮有曖昧之情人,其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武松喜歡嫂子?沒有的事。武松還是那個武松,我們心裡敢作敢當,豪氣干雲的英雄。


榮知事


武松:一遇金蓮誤此生,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知事批水滸第三期:武松對潘金蓮到底是怎樣的態度,讀完原著發現我好幼稚。

知事批水滸,歷史知事 給你打開腦洞,看一個不一樣的《水滸傳》。


武松對潘金蓮,絕對是真愛,只是礙於叔嫂關係,沒有捅破那張窗戶紙而已!

在《水滸傳》中,最讓人揪心的一幕,就是武松不得不把心中深愛的嫂嫂開膛破肚,挖出心肝。看電視劇的我,一直以為潘金蓮和西門慶姦夫淫婦謀害親夫,罪有應得。可是當我仔細研讀水滸傳原著,才發現我之前的想法太幼稚了。

今天,就讓我們打開《水滸傳》看看武松有多愛嫂子潘金蓮。

先糾正一點,武松只能叫潘金蓮叫嫂嫂,不能叫大嫂,因為在宋代,嫂嫂的意思和妻子是一樣的。因為,高衙內在陸虞候家想要強姦林娘子,林沖很窩囊在外面大喊“大嫂開門!”同樣,武松和潘金蓮在樓上吃酒,武大采辦酒菜,叫一聲“大嫂下來安排!”也是叫的自己親媳婦。

一,

就在武大叫一聲“大嫂下來安排!”引起了武松的不快。因為,在武大上來以後,三個人一起吃酒,武松立刻表現出十分的不自然,在和嫂嫂單獨相處時,並沒有表現出來。

原文中這樣說:

那婦人吃了幾杯酒,一雙眼只看著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過,只低了頭,不恁麼理會。當日吃了十數杯酒,武松便起身。

很明顯,武松被嫂嫂看的害羞了、膽怯了。之前兩個人一口一口吃酒,並沒有害羞膽怯,現在為什麼膽怯?不是害怕嫂嫂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而是害怕武大發現什麼。

酒是色媒人,有了醉意的武松很快扛不住了,說了一句“只好恁地,卻又來望哥哥。”趕快離開。

二,

當武大和金蓮要求武松搬來一起住時,武松和金蓮的對話是:

武松道:“既是哥哥嫂嫂恁地說時,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來。”那婦人道:“叔叔,是必記心,奴這裡專望。”

注意,武松當著武大的面,說的是“今晚搬行李”可是,當他到了縣衙,還在工作時間,直接就是搬著行李就回家。原文中充分表現出來了武松的這個迫不及待!

武松別了哥嫂,離了紫石街,逕投縣裡來,正值知縣在廳上坐衙。武松上廳來稟道:“武松有個親兄搬在紫石街居住;武松欲就家裡宿歇,早晚衙門中聽候使喚,不敢擅去,請恩相鈞旨。”知縣道:“這是孝悌的勾當,我如何阻你;你可每日來縣裡伺候。”

一離開哥嫂,就找知縣請假搬行李,武松是迫不及待和嫂嫂住一起了。

武松對嫂嫂有意,嫂嫂對武松自然也是歡喜。當武松搬回來行李時,金蓮的反應是:

那婦人見了,卻比半夜裡拾金寶的一般歡喜,堆下笑來。

好一個郎情妾意!

三,

武松不僅急於和嫂嫂住在一起,還十分迫切要送嫂嫂禮物。原文中這樣說:

過了數日,武松取一匹彩色緞子與嫂嫂。

在那個時代,送布料就算是很貴重的禮物了,通常來說,結婚用的“彩禮”大都就是各色的布料。而武松送嫂嫂,直接送緞子(一種昂貴的絲綢),不僅送緞子,還送的是彩色緞子!

雪天吃酒那一幕,武松的表現更讓金蓮感動。當金蓮問他為什麼不回來吃早飯。武松回答:

便是縣裡一個相識,請吃早飯。卻才又有一個作杯,我不奈煩,一直走到家來。

注意這裡面“不耐煩”三個字,武松和同事之間的應酬,本來屬於好漢之間的交情。武松確實不耐煩!不耐煩的原因,很明顯是急著回家,哥哥早早出去賣炊餅了,家中只有嫂嫂,武松急著回家的原因是什麼,已經昭然若揭了。


從雪天吃酒這一幕看來,武松一早上沒見金蓮,就早已不耐煩了。心中所思所想,早已表現無遺!

可是,武松是一個自詡英雄好漢的人,在和金蓮吃酒的過程中,十分享受十分快活,可是當金蓮“酥胸微露,雲鬟半軃”時,還用“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的情話來撩撥時,武松忽然暴起,一把把她推開,還罵他“不知羞恥!”

潘金蓮表示,從沒見過這樣的漢子,和他吃酒調情沒問題,再進一步就要捱打!真的是直男癌晚期了!

雪天吃酒這件事發生後,武松就出外面公幹了,很明顯是躲著金蓮了。為什麼躲著?害怕擦槍走火!


沒想到,武松一回來,就發現潘金蓮勾搭姦夫西門慶毒死了武大。武松一下子就成了催化狂魔、心理變態。

武松殺嫂那一幕,很多人沒有看到的細節是,金蓮“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她(金蓮)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

如果不知道後面武松會一刀去除潘金蓮心肝,恐怕都以為武松要實施強姦了。

此時武松的心理應該是這樣的:

1,潘金蓮,我雖然喜歡你,但我不會給我哥哥武大戴綠帽。我喜歡騷,但我只喜歡悶騷。

2,潘金蓮,既然我不能得到你,西門慶那個人渣更不配得到你,東門南門和北門也不想,所以,你必須死!

3,大哥,我真沒給你戴綠帽啊!

4,嫂嫂,真想看看你的xx啊!

《水滸傳》中,武松是戲份最多的,也是接觸女人最多的。從一開始的潘金蓮,再到孫二孃、蔣門神小妾、玉蘭,這些都或多或少讓武松色心大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英雄好漢都有缺點,武松和魯智深的特點就是好色加脾氣暴,而林沖和楊志則是官癮大加腦子笨,相對而言,不知所蹤的王進還算是比較完美的好漢。

也難怪,梁山好漢們必須王進“亡盡”了!死光光!

知事批水滸,歷史知事給你打開腦洞,看一個不一樣的《水滸傳》。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歷史知事


在大眾的印象中,潘金蓮這個淫娃蕩婦愛上了武松,但是武松是個堂堂好漢,不愛她,她一氣之下勾搭了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武松回來報仇,手刃姦夫淫婦。真是快意恩仇,看的人熱血噴張。但這裡要討論個問題,武松對潘金蓮有沒有意思呢。答案可能毀了你三觀,讓小編抽絲剝繭告訴你真相。

武松第一次見潘金蓮,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潘金蓮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殺奴家。然後三人一起上樓,潘金蓮打發武大出去搞火,對武松動了色心,問武松那裡住,武松說在單位住,管飯。潘金蓮說你搬回家住吧,我侍候你,給你做好吃的,武松同意了。一會兒武大買回東西,喊小潘下來做飯,小潘不給做,讓他找隔壁老王幫忙。吃飯時候潘金蓮一雙眼只看著武松身上。武松吃他看不過,只低了頭不恁麼理會。總之小潘在武松面前賣萌犯賤,武松都接受了。然後武松就搬回家裡住。當然你這可以理解為武松不懂男女情事。

從此小潘對武松各種好。過了幾天,武松就給潘金蓮買了一匹彩色段子做衣裳。買衣服什麼概念。有人說小叔子給嫂子買衣服感謝一下不行嗎?這很正常啊。那我請問,你去你哥家吃了幾頓飯,你就給你嫂子買衣服穿嗎?正常嗎?你應該給你侄子買東西才對吧。或者沒有侄子,不想白吃,給你嫂子錢也行啊。買衣服是幾個意思。幾個意思你說說。你知道你嫂子多大罩杯嗎你就買。

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裡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松每日自去縣裡畫卯,承應差使。不論歸遲歸早,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服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這是暗文本。水滸傳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你在你哥家住,你哥每天加班不回來吃飯,你每天回來跟你嫂子一起吃飯,你嫂子還對你說些風言風語,撩撥你,挑逗你,調戲你,你不以為意,不見怪,每天還照樣如此。還要單獨跟你嫂子一起吃飯。正常嗎?請問正常嗎?你是這樣的小叔子嗎?你要是這樣的小叔子你哥放心嗎?所以施耐庵寫書不是你寫書,也不是現在一幫傻逼寫書,人家是有伏筆的,是有起承轉合的。你以為你在看爛大街的穿越玄幻呢。

於是一個大雪天,武松踩著瓊漿碎玉回來了。武松早上籤了到,早就想回來了,不想被同事攔住喝了酒,喝完趕緊跑回來。心急火燎的想幹啥這是。幹啥事會這麼心急火燎?你有沒有找到自己約會女朋友的感覺?大雪天你單位沒事幹一幫同事湊份子下飯館你心急火燎半路走了,什麼緊急情況會讓你如此著急。武松回來心虛,沒話找話,我哥吃了沒。以前問過他哥吃飯嗎?他不知道他哥每天中午不回家嗎?其實武松心已經亂了。小潘問武松,你有女朋友嗎,聽說你找了一個,武松說沒有。嫂子說我不信,武松說不信你問我哥。我還是個標準單身狗。你用得著跟你嫂子這麼趕緊撇清嗎。

那婦人也有三杯酒落肚,鬨動春心,那裡按納得住,只管把閒話來說。武松也知了四五分,自家只把頭來低了。那婦人起身去燙酒。武松自在房裡拿起火箸簇火。細膩,多麼細膩的描述。畫面感多麼的強,什麼叫作文高手。小潘拉些家常,武松心知肚明,低下頭用火筷子扒拉火炭。乾柴烈火,只等一燃。武松的慾火現在已經快要把他燃爆。給你你會怎麼做,你面對這麼一個嫂子,此情此景,你會怎麼做?趕緊出門跑啊。眼看要出事知道嗎?但是武松無動於衷,就等下一幕。有人說武松是鐵打硬漢,不懂男女之事。我靠我也就醉了,武松起碼是個荷爾蒙旺盛的男人不是木頭好吧。他以前可是混黑道的每天就跟流氓妓女打交道搞黃賭毒,不知道孤男寡女獨處一室會幹啥。你跟我扯喜洋洋灰太狼呢。

小潘暖了酒,下了決心回來,開始上手。啥叫下決心,談過戀愛的都知道吧。這個決心好下的很嗎?武松開始不快意,後來焦躁。慾火焚身趕緊出門啊。但是武松啥都不幹。潘金蓮一看不明白武松的意思,你到底啥意思啊。如果沒有那個意思,你跟我還坐著幹啥,趕緊出門滾蛋啊。如果有心,你倒是表示一下啊。老孃胸都露了知道嗎?你嫂子在你面前把胸都露了,你要是對你嫂子沒意思,你會幹啥?不主動不拒絕,不反對不負責,武松典型的四不男人。因此小潘只好明問,你到底對我有意思沒有。有的話把我的殘酒喝了。小潘也算是沒辦法到家了。因此人們說小潘犯賤,也不是沒道理。武松終於理智戰勝了慾念。嫂子如母,碰不得啊。於是惱羞成怒。一句話說的好,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最大表現。武松處理不了這種事,只能推卸責任。孔子也是老二,也是山東人,但是他說,不遷怒,不二過。身為老二就不能遷怒,不能犯錯。二人鬧翻,武松還不走,氣憤憤的。我就奇怪武松為啥不走。你還有啥留戀的你說?你要是武松你走不走?場景,大家想象一下場景。一個坐在廚房,一個坐在餐廳,兩個人生氣。這不典型的小倆口吵架麼。此時就等一人服軟。

下午兩點左右,武大回來了。小潘說武松調戲她,武大問武松咋回事。武大就這一問就知道被西門慶一腳踹死活該。他最缺的不是個頭,而是智商。智商是硬傷。武松沒話說,出門走了。家裡沒啥可留戀的了。走了算了。閒言少敘。寫文章其實就是寫個意思,把意思弄明白就行。說太多就沒意思了。那麼武松對小潘是怎麼個感覺。日本有個漫畫,分析男人在女人面前有三種,吃草的,吃肉的,吃草加吃肉的。西門慶是吃肉的,武松是吃草的。具體不解析,自己百度去。武松從小沒娘,浪蕩江湖,靠一雙拳頭打天下,吃遍人間冷暖艱辛,沒有一天安生日子,彷彿生活在一片大漠中,現在忽然遇到了明媚春天,心中感動,把小潘當成自己的精神存在。為啥他要跟小潘在一起,因為高興,因為溫暖,因為心中愉悅。但是他對小潘沒有非分之想,沒有肉慾。他就想保持那種溫暖和安寧。可惜小潘破壞了這一切。或者說,武松沒有說明這一點,小潘誤會了。用現在的話說,武松把小潘當成女神對待。但是小潘沒把自己的位置定準。

武松為啥最後選擇了出家當和尚,其實就是對自己殺嫂的懺悔。隨著自己閱歷的增加,武松開始反省自己的錯誤,明白了嫂子之死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唯有唸經拜佛方能超脫。一句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風宋月


《水滸傳》中描寫打戲最多的英雄應該就是武松了,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精彩片段數不勝數,另外人送綽號“行者”,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江湖豪傑,武藝高強。除了這一點很多人很難發現,在愛情上武松是一個極為悲劇的人物。他喜歡過潘金蓮嗎?答案當然是是!



一、道德束縛

《水滸傳》中原文如何描寫潘金蓮的呢: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單看這種描述,相比大多數人都已經心動了吧,相貌堂堂的武都頭當然也不會例外。

在影視劇中潘金蓮也像武松表達過自己愛意,奈何在倫理道德問題上,武松不能有任何突破綱常的行為,只好壓抑了自己拒絕了嫂嫂的心意。後來由於潘金蓮和西門慶姦夫淫婦共同殺害了武大,武松最終親手刃了自己曾經心動過的那個女人。



二、玉蘭

在之後的生活中,武松來到了張都監府上,一次酒宴上,酒過三巡,張都監叫出她的乾女兒“玉蘭”跳舞助興,他說要把玉蘭許配給武松,武松願意嗎?自然樂意。 原文對玉蘭的描寫:臉如蓮萼,唇似櫻桃。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纖腰嫋娜,綠羅裙掩映金蓮。

外貌描寫和潘金蓮相比絲毫不落下風,放在今天我們會心動嗎?當然會了,武都頭會嗎,自然也會。武松後來確實也對其動心了,外貌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我想更多的是玉蘭身上有潘金蓮的影子吧。



三、玉蘭與潘金蓮

首先從名字上來說,絕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為之,“金”對“玉”,“蓮”配“蘭”,這一點來說,玉蘭是活脫脫的一個小潘金蓮絕不為過;

其次,玉蘭對武松的情意曖昧和潘金蓮對武松的如出一轍,武松心動了,因為這是他壓抑在心底已久的情愫,不難看出,武松心中確實有潘金蓮呀。

江湖豪俠武松在愛情上來說絕對是悲劇的,所以最終只能是行者,出家五臺山。曾經產生過兩個情感的女人,一個是她嫂嫂,連同西門慶害死其親哥;一個玉蘭,想聯合張都監害死武松。從現在來看,我們只能為武松默默嘆息了。


微光人文


武松不能也不會喜歡潘金蓮,《水滸傳》的作者也不允許,因為武松是好漢,是打虎英雄,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提這個問題是被抹黑中國古代文明的人欺騙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人特別重視宗族、人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叔嫂通姦是亂倫。

武松自幼父母雙亡,由身小力單的哥哥武大郎費盡千辛萬苦撫養大,對武松來說,對武大郎即有兄弟之情,更有如父的養育之恩。因此,對武松來講,長兄如父。這種感情是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後來武松因傷人而出逃,由武大郎自己在家處理。在武松心中,武大郎的命比自己的都重要,為了兄長,自己會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武松打虎後碰見哥哥,隨武大郎回家第一次見到潘金蓮,是很敬重的,當親嫂子對待,古人講長嫂比母,面對潘金蓮的撩撥,文中寫道:“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可見,武松對潘金蓮開始只是敬重。

後來,面對潘金蓮的挑逗,武松將潘金蓮推了一跤,文中是這樣寫的: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松眼裡認的是嫂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再休要恁地!”從此以後搬回衙門去住。

以上可以看出,武松首次與潘金蓮見面時,潘金蓮是以武松的長嫂身份出現的,武松做為一名重情重義講道義的英雄好漢,潘金蓮的身份決定了武松不會喜歡潘金蓮的。武松對潘金蓮的態度,是隨著潘金蓮對武大郎的態度變化而變化的。


南極冰火


應該喜歡的,不僅喜歡還喜愛吧。老弟到哥哥家,初見面誰不希望自己的嫂子是一象模象樣人,這是人的初心與本性自然法則。

人生,一個不喜歡同胞兄長的自己的親嫂,此弟不為人之常情,從古至今"父母在,不遠遊","父母不在,兄嫂為長",這是南北各地古訓。兄弟為情愛,叔嫂為喜歡,要不這一家子給鬧翻了天,把自己擺進去想一想吧,這家人還要不要活下去。

古代除夫妻恩愛,男女授受不親這是做人道德的標準,這點二叔做得好,做得對。做人起碼原則問題沒有放水,點贊。希望還有49位加贊,頭條平臺會發來賀電的。

武松是打虎英雄,但做人的孔老二一套仁愛之心,自重自律,禮義相往君子風範還是具備一些。

所星期天去了趟花布商店,回家"武松取出一匹彩色緞子與嫂嫂做衣裳。",可以講武大與金蓮結婚不到二年,沒生娃。如有,武松一定會 帶侄兒去兒童公園或娛樂場所的。


易家巷


你問的是《水滸傳》中的武松到底是否喜歡潘金蓮?這個問題絕對是明知故問,既然你都知道是小說中的人物,那小說怎麼描寫的,就是小說描寫的情況。武松和西門慶都是年齡相當的男人,武松為什麼不像西門慶那樣見色起淫心呢?第一點,潘金蓮是武松的大嫂,按照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小叔子必須尊重大嫂,潘金蓮作為武松的大嫂,武松必須尊重。第二點,武松是英雄,是正面人物,必須有別於反面人物西門慶,這是小說作者為故事情節塑造的人物,塑造成啥樣,就是啥樣。

那麼,如果不是小說故事,而是在現實中,武松會不會經不住潘金蓮的誘惑而做出對不住哥哥的事情呢?這就要看現實中的武松是個什麼人了。如果現實中的武松也是一個心靈純潔,重情重義,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英雄,當然不會被美色所迷惑,假如武松是一個整天在社會上東遊西逛,惹是生非,不講倫理道德的混混,不幹才怪了。

小說裡的人物塑造完了,就成型了,不是讀者想改就改的。現實中的人物還要看遇到誰,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結果。武松在小說中並沒喜歡潘金蓮,那就沒喜歡,你要去猜的話,你永遠也猜不到,因為小說裡的武松不會告訴你他是否喜歡潘金蓮。


若愚趣談


我的看法是——有好感,有點點喜歡,但最多隻停留在喜歡二字上。

武松心中最重要的人排一個次序,第一個一定是武大,第二個可能會是武大之妻——潘金蓮;第三才可能是武二自己。

請注意,我這裡用武大之妻,因為在武二心中,自己的這個哥哥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天,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與依靠,潘僅僅是作為武大的“妻子”,才能在武二心中佔如此地位。

如《水滸傳》二兄弟再再見時的言語;

話說當日武都頭回轉身來,看見那人,撲翻身便拜。那人原來不是別人,正是武松的嫡親哥哥武大郎。武松拜罷,說道:“一年有餘不見哥哥,如何卻在這裡?”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許多時,如何不寄封書來與我?我又怨你,又想你。”武松道:“哥哥如何是怨我,想我?”武大道:“我怨你時,當初你在清河縣裡,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隨衙聽候,不曾有一個月淨辦,常教我受苦:這個便是怨你處。想你時,我近來取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不怯氣都來相欺負,沒人做主;你在家時,誰敢來放個屁?我如今在那裡安不得身,只得搬來這裡賃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處。”

武松不是那種守禮之人,可見到哥哥,第一時間便是“撲翻身便拜”;再看二人對話,武大對武二可全是“愛護”,即便是因弟弟惹事,武大話語中也沒得半分埋怨,更多的是想這位弟弟了。

再看武大領武二見潘時,武松的表現;

武松揭起簾子,入進裡面,與那婦人相見。武大說道:“大嫂,原來景陽岡上打死大蟲新充做都頭的,正是我這兄弟。”那婦人叉手向前道:“叔叔萬福。”武松道:“嫂嫂請坐。”武松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這段話是武松正式打量潘金蓮之前的原文,大家可以想想,見潘的第一面,直接“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潘能讓武二納頭便拜,只能因為她是武大的妻子,不可能是第二個原因。

再看後面文字;

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裡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松每日自去縣裡畫卯,承應差使。不論歸遲歸早,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然後是潘向武二的攻勢,惹武二動怒了,其原因;

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在武二眼中,潘只是大哥的妻子,自己的嫂嫂。若是潘敢“風吹草動”,勾引男人,就別怪武二的“拳頭”了。


後來,武松醉打蔣門神,得張都監“青睞”。

張都監叫喚一個心愛的養娘,叫做玉蘭,出來唱曲。那玉蘭生得如何,但見:  

臉如蓮萼,唇似櫻桃。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纖腰嫋娜,綠羅裙掩映金蓮;素體馨香,絳紗袖輕籠玉筍。鳳釵斜插籠雲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這與潘金蓮的唱詞比較;

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這就是二個不同版本的潘金蓮,一個蜂狂蝶亂,妖嬈,用詞也是春柳,桃花,風月;一個亭亭玉立版的潘金蓮,用詞向“淑女”方向用,或者是中性詞,絕不會向蕩女的詞。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施老的惡趣味,不過老版本的《水滸傳》有一幕拍的很好。

另外鴛鴦樓這名稱,施大作者留這麼大的暗示。


所以,以我不負責任的看法;武松是對潘有好感,即便是真有小小的喜歡,也會在對大哥的親情面前,被狠狠的藏到內心最深的地方。特別是在武二與潘金蓮的歷次對話中,作者都沒有采用諸如“高興”“笑”“哭”“等感情豐富的詞,只讓讀者感覺武松對潘僅是板著臉,不冷不熱,除了最後一次武松警告潘。別亂招蝶外。

再就是後面遇到的玉蘭,雖說原文中武二對玉蘭也沒有任何感情用詞,可能是對這位正版潘金蓮的牴觸心理;再者,這殺人的酒樓——鴛鴦樓,也值得人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