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玉林房價賣500元一平米對老百姓有好處嗎?

謝美清ok


500元一平方米,題主也真敢假設,醒醒啦,都不及現在房價的一折,房地產行業真的有那麼暴利,可能嗎?!一平方米500元,不要說建安成本,恐怕連地皮也買不到。當然,我也明白題主無非是祈盼房價暴跌,但是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房價將保持相對平穩態勢,不可能出現暴跌。


首先,無論怎麼說在房子仍然是家庭最大資產,房產在我國資產中佔比高達62.72%,如果加上房產類投資份額,這個比例還將提高至80%左右,很多家庭辛苦奮鬥窮盡一生積蓄才夠得上一套房的首付,還要揹負巨大的貸款。如果房價出現很多人企盼的那樣暴跌,資產變鉅額負債,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所以調控房地產避免大起大落的情況發生。其次,高槓杆購房時代,大部分玉林市購房者買房都是貸款買房,如果發生房價暴跌,銀行將承擔大比例風險,另外,房地產所牽連的其他行業太多,房價暴跌將會對玉林市整個市的經濟造成影響。最後,不得不承認,目前房地產依然是玉林市主要經濟支柱,雖然近幾年都在努力減輕對於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大力發展其它產業,但是房地產的整體體量還算較大,短期內很難有一個產業能夠取代它的經濟地位。

總而言之,房地產對於經濟太重要了,它既具有金融屬性又具有抗通脹性,調控房地產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證平穩健康發展,在玉林市房價大漲大落的情況都不會出現,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說,剛性需求急著居住的就痛快下手,有房才有家呀;如果不急著住的可以努力賺錢,慢慢挑選。


森林驢


今年年初拜年的時候坐車經過玉林,看到不少新開發的樓盤,橫幅上寫有價格的,一平米三千元到四千元的範圍,小編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像我們沿海這邊的,四五千的、五六千的,有些地段好的、海景房的還八千一萬的呢,讓我等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房價低到500元一平米,對於想買房的人來說確實是好事呀,畢竟可以省不少錢了,然而反過來想想,影響房價的因素也是很多的,單是說做房子用的磚頭水泥石子沙子石灰鋼筋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就是筆不小的支出,所以就算是房價有所下降,但也不會降得太離譜的,幾百塊錢一平不現實,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十幾二十多年前了,很多東西都在進步、提高,500塊錢能買得了多少材料、付多少工錢呢。


鄉居小菜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們村規劃了新村建設規劃。表兄家拆舊建新缺勞動力,叫我去他家幫忙。在那時建築材料及為匱乏。在吃飯時講到原老房拆下來的梁、椽子還得用水坭梁替代。老姨夫嘆道;從前,木排商人將木排撐到河浜裡來賣,實在便宜!一根杉木樑只要一塊多洋錢!"表嫂開言說道:"既然這麼便宜,你們家為什麼不多撐幾排木排開一個木材行?或者多造他個幾百幾千間房子呢!現在看那個時候木材便宜,大家都沒有這"便宜“的錢呀!

老姨夫被嗆得啞口無言!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建造二間門面的四層樓(自備建材丶請建築隊建)只需二百七十元一平米!總造價二十五萬多一點。現在價值千萬元。既然如此,因何不多建點呢?那時,家裡面有三、五十萬元的畢竟也不多的!


錢虎生74


首先你這個問題是假設,就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只能想象的回答。

玉林房價500一平,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玉林發生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情況。否則好端端的房價怎麼會500一平,就算地不要錢,,建築成本也不夠啊。所以500塊錢是不會有人去建房子的。那麼只能之前的房子賣500塊錢一平了。那麼為什麼會賣500一平呢?我實在想不出答案,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房子太多,供大於求,所以500一平了。既然房子太多,說明沒人在這裡居住,那麼對老百姓當然沒好處。老百姓都不在這裡住了還能有啥好處。


康小小有話說


2百5?我幫起


茶三袋


最近總是看到這個問題,廣西經濟並不十分發達,玉林最多也就4線城市,房價觸頂也就4,5000,但是500是不可能的,以鋼混結構為例,一般三線城市建安成本也在3,4000,所以這應該是農村自建房。只有有沒有好處,如果房價真這麼低,對於剛需購房者的確有好處,但房地產是一個行業,有完整的產業鏈,對於上下游的廠家來說真不算好事


徽火


首先要搞清楚,房子是買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管賣得高與低。我認為是給需要住房的人住的!你再有錢就不應該去炒房。


童年86504271


大家好,看到這個題目,我只想說一下成本,蓋樓不是拿嘴說說一層樓房就蓋起來了,現在工人師傅出一天工多少錢,原材料多少錢,開發商投資買地多少錢,這些原因已經捆綁住房價,不可能降到500的,除非當地的物價,生產力成本,地表價格回到20年前,可是老百姓喜歡回到20年前嗎?真回到了,可是老百姓還是買不起,因為你的收入也會回到20年前,謝謝


閆二振


500一平,做白日夢吧,你假設成立的機會都沒有,能回到3500你就算時間輪迴了


行走1987


中國專家在央視說過一段話:房價高影響農民入城落戶的積極性,所以500每平方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