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男孩整天睡意朦朧,沒精神,沉默不語,身體檢查一切正常,這是怎麼回事?

思念169409271


孩子整天犯困,沒精神,這可能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十三歲的孩子我想應該已經上初中或者叫7年級了,這個階段學業較之前繁重,有些孩子升入中學換了新的環境,會出現適應不良,因為以前的好夥伴、好老師都更換了,有些孩子確實會因為這樣的情況而難以適應;那麼他出現犯困沒精神頭有多久了,是最近幾天還是持續數月,最近的作息時間怎樣,晚上有沒有熬夜玩手機,或者其他牽扯精力的事情等等。作為家長需要掌握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態,最好從同學和老師的方面多瞭解一下。

提到沉默不語,我見過一些青少年的患兒很多來門診也都是保持緘默,對家人或者醫生的詢問不予回應,這可能確實是因為孩子自身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的。現在的小學和初中環境已經不是我們以前印象裡的那樣,孩子們的很多觀點和知識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們能接受新鮮事物,當然也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左右,在同學交往上,很多小學、初中的孩子不能很好把握技巧,造成與同學交往的障礙,甚至由於自身沒有調整好狀態,被同學歧視、排擠等等。

如果孩子不是內向性格,以前經常侃侃而談,突然變得沉默不語,那我們更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是不是在近期遭遇了自己無法解決的生活事件,或者受到其他事情的刺激而出現的反應。

我能看出你很擔心孩子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感覺孩子上面的表現會不會是抑鬱症。我們診斷抑鬱症需要有病程標準、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等等,那我們首先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或者從側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確定是否存在引起孩子抑鬱的原因;之後我們需要和孩子聊一聊他目前的感受,沉默不語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孩子不願意說,那我們要試著用關心的口吻去了解他日常的變化,比如最近心情怎樣,以前喜歡的事情還是否感興趣,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白天感覺乏力有沒有原因,頭腦反應有沒有變得遲鈍,最近為什麼不愛和同學聚會了,有沒有想出去旅遊的想法等等,從一些平常性的問題看看孩子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樣。

如果我們多次溝通後發現孩子確實因為一些事件影響了自己的心情,以至於自我無法調整狀態,出現沒精神、不想說話,甚至還有更嚴重的表現,那我們需要帶著孩子到專業精神科醫院進一步診治,如果確定是抑鬱症,及時給予藥物對症治療還是很有必要的,情感障礙的患者通過藥物治療預後還是很好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精神知多少


分析一下孩子的問題

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的問題,十三歲的孩子,如果我沒有算錯應該是小學六年級,是不是要面對小升初的考試,在一些城市,小升初成績好是可以異地擇校的,所以一些家長給孩子很大壓力,當然即使家長不說,存在這樣的抉擇的時候孩子自己也會感受到升學的壓力。

所以我會問,孩子最近在學校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事件,比如學習成績有沒有快速的下降?與老師同學相處有沒有什麼反常的表現?有沒有社交退縮、喜歡獨處的表現?有沒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沒有整日悶悶不樂?晚上睡眠是否有所減少?我覺得這麼大的孩子大概率事件還是一個情緒問題,但不管是否情緒問題,我們一定要排除青少年抑鬱症的可能性。

不要以為十三歲的青少年患抑鬱症是危言聳聽,實際上在兒童門診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我現在就有一個15歲的抑鬱症患者最初發病就是在小學六年級十三歲的時候,她是因為父母離異,在學校感到自卑,怕別的同學議論自己的家庭情況逐漸出現的抑鬱症狀。

對於青少年抑鬱的研究我們國家做的很少,但美國的這方面研究很多。2010年和2011年對美國12至17歲青少年(n> 45,000)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年內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病率為8%。另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終身患病率為11%。而且相比較而言,處於青春期的女孩要比同年齡的男孩更容易患抑鬱症,甚至大於成年人男女患抑鬱症比例的1:2。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研究中的患病高危因素有:

  • 低出生體重

  • 一級親屬抑鬱和焦慮的家族史(包括產前或產後抑鬱症)

  • 家庭功能障礙或照顧者 - 兒童衝突

  • 暴露於早期逆境(例如,濫用,忽視或早期損失)

  • 心理社會壓力源(例如,同伴問題和受害[欺凌]和學業困難)

  • 性別焦慮和同性戀,特別是如果青少年被欺負

  • 解釋事件和應對壓力的負面風格

  • 焦慮症,物質使用障礙,學習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對立違抗障礙的歷史

  • 創傷性腦損傷

  • 慢性疾病,特別是如果症狀和/或治療負擔導致慢性生命中斷

關於孩子的問題,我覺得如果確認排除青少年抑鬱症,考慮是否青少年情緒障礙,最好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不適合藥物治療。

如果到兒科門診診治後考慮青少年抑鬱症,還是最好到專業的兒科治療中心由家人陪同進行治療,如非嚴重到一定程度,最好避免使用抗抑鬱藥物,運用心理治療,改善患者家庭支持系統和情感支持,改善患者在家庭和學校與人溝通的方式。

  • 瞭解自己和抑鬱症的本質

  • 改變有問題的行為

  • 應對抑鬱症狀

  • 管理與抑鬱症相關的關係和生活壓力

  • 提高社交技能

  • 增強自信心

  • 預防抑鬱症狀的發作

如果通過醫生確診,抑鬱程度達到中度或重度抑鬱發作,也可以在醫生嚴密監護下使用抗抑鬱藥物甚至運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以及運動輔助療法等治療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你的疑問,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幫你解答,或者覺得不方便也可以私信留言,我會每隔幾天定期幫大家回覆,工作原因做不到每天及時回覆,請見諒。


我說精神


小孩“更年期”,成長過渡期,需要換個環境

用老人的話說,帶孩子過過海就好了

其實就是旅旅遊,散散心,帶孩子坐船跨海一遊吧


手機用戶丐幫幫主


父母抑鬱情況下生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