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精等消毒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可以用普通白酒消毒嗎?

一笑而過126


其實酒精短缺是個偽命題,只是目前物流運輸渠道暫時跟不上,中國酒精產能巨大,所有酒廠都可以就地轉產酒精生產,並且現在許多酒廠在生產酒精,基本不會短缺,即便短缺也是暫時,或認為炒作。

如果如你所說,沒有酒精,那麼你可以用七十五度以上原漿白酒代替酒精,因為新官病毒,七十五度以上酒精才有作用,七十五度原漿酒一般價格很高,所以這種情況下你應該以其他產品代替酒精,但土豪隨意。


閒話濟南


在酒精等消毒物資短缺情況下,能不能用普通白酒消毒,我們從美食角度來理解(配圖是我的內消毒白酒):

第一點,飲食文化說可以。

我們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對酒從來沒有不好的說法。舉幾個例子:

●早在東漢,有班固(公元32-92年)寫的《漢書》,裡面專有一篇介紹食物,叫《食貨志》。這一句

“酒,百藥之長”

奠定了酒的文化地位。因為這部書的歷史重要性,就使得酒的定性具有權威性,兩千年來沒有發生質疑。因此,中醫藥用到酒的就比較多。沒說像西方那樣,把它當作一級致癌物,避之不及。而是用來發散助力藥性,消毒去瘴。

●《黃帝內經》是歷史上很有名的醫學著作,裡面也把酒當作藥,說的是:

“湯液醪糟”

用的酒是甜酒釀,不是如今的高度白酒,那時候也沒有白酒。

●藥王孫思邈,說得更直接,好像是對著當前的疫情場景。他說:

“一人飲(酒),全家無疫(情)。一家飲(酒),一里無疫(情)”

好傢伙,發生了瘟疫就喝酒,一人喝酒管一家,一家喝酒,一村人都保住了。

第二點,喝酒人說可以。

首先搞清楚,喝酒能解乏、解悶、解憂愁。所以酒可以定性為精神食糧,和大米白麵等肉體食糧,共同構成生命的食糧,缺一不可。譬如有精神方面毛病的人,就是精神食糧吃得不夠數。很簡單的現象,如今患抑鬱症的人比較多,你可以瞭解下,這類人基本不喝酒,或者不會喝酒。反過來說,經常喝酒的人,就沒有抑鬱症,根本沒有機會患這個毛病。即便酒蒙子,整天暈暈乎乎,肯定不會想到跳樓跳河。為什麼呢?他有個最大的擔心,就是死了喝不成酒了,所以要好好活著。

這裡面就可以看出一個道理,喝酒能幫你想得開,心裡打不成死結。不喝酒的人就沒這個便利,自認為大腦很清醒,又聰明高智商,遇上問題非要整個明白。結果往往鑽了牛角尖,走進死衚衕出不來,抑鬱了。

這個道理吻合了老祖宗的智慧,老話說的那樣,冤家宜解不宜結。人生病,就是個“結”,鬱結在那裡了。身體的鬱結,來自於心的鬱結,大白話就是想不通。所以中醫理論就有“疏通鬱結”而百病不生之說。疏通了,理順了,四肢百骸通暢自如,自然就沒得毛病。

喝酒的這方面作用,正是應證了這個理論,有什麼想不通的,喝酒能激發大腦活力,考慮問題專一的多,效率高。還是想不通也好辦,先喝酒,別想了。這種心態,就不至於鑽牛角尖,想破頭,想到抑鬱。

單從這點理解,喝酒確實可以收到中醫的“治未病”效果。

第三點,醫生說也可以。

普通白酒有酒精,學名乙醇,對細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但是對病毒沒有殺滅作用,充其量只能延緩病毒的活性。

正常醫用酒精分兩個級別:酒精度為75度和95度。其中的95度基本就是純酒精了,殺菌效果快,細菌沾上就死。但是有個特點,只對表面細菌殺滅效果好,深層殺菌就不如75度的。還是大白話解釋,95度殺菌速度很快,就會有水過地皮溼現象,顯得毛手毛腳不徹底。生物學解釋說細菌沾上高純度酒精,一部分立馬就死了,一部分表面會迅速形成保護膜,裡面不受損傷,就死不透。75度正相反,因為沒有95度來得快,就有時間滲入細菌體內,讓蛋白凝固,細菌就死透了。

所以,醫用消毒都用75度的。至於普通白酒,能釀到75度的很少。也就是說,基本酒精度數都不夠。用到外表消毒,效果不如酒精,而且比酒精貴很多。不過,用於體內消毒,效果就比酒精好。只是這個好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到,酒友們才知道。


普濟


酒精分為醫用酒精和食用酒精,相對白酒來說,他只是所含酒精度數相對高一點。要是在沒有酒精的情況下,使用高度白酒也是一樣的,但是我覺得底於52度的白酒沒有效果。


飛哥小農


應該可以,50°以上越高越好,不過就是成本高了點。疫情當前,先殺毒再說……



徵戎客


也可以。當年紅軍長征路過貴州省茅臺鎮時,醫療資源短缺,就是利用茅臺酒消毒治療傷病員,效果好。


傲世兵兵


白酒是可以消毒的,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根據白酒的度數不同乙醇的濃度也有所不同。有可能是50%的乙醇,也有可能是65%的乙醇。酒精能夠殺滅自然界的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等


諾言pro


應該是可以的,因為白酒裡都有酒精成份。


老農李作民


喝點可以舒緩在家的抑鬱,開心了自然殺毒[呲牙]


明倫私塾


可以



團結力量林


酒精75度以上才能殺死病毒。一般酒不能殺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