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積德免瘟疫,積善之人改命運


祖上積德免瘟疫,積善之人改命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古語說:相從心生,命由心造。這是真實不虛的。

孔子在註釋《易經》的時候說「積陰德」。

積善之人,所得善報自己受用不完,餘慶會遺留給子孫;反之,積不善之人的餘惡也會殃及後代。

三世積德獨免瘟疫

明朝人縉雲在未取得功名之時,元旦早起,出門遇見很多大鬼,形體面貌猙獰,於是大聲呵斥問因,眾鬼回答說:「我等疫鬼,每年來到人間散佈疫情而已。」

縉雲說:「我家也有嗎?」

鬼說:「沒有。」

縉雲說:「為何得以避免?」

鬼曰:「您家三世積德,看見人有惡行則阻止,有善行則表贊,子孫應當顯耀門戶,我們怎麼敢進入?」

說完就不見了。

這一年瘟疫盛行,縉雲家獨無恙。

積陰德是「給人」,但不為人所知…..

到底什麼是『陰德』?陰德是指暗中做好事、暗中幫助別人,整個過程不告訴任何人。而且做這些好事是出於自己的內心很想去做,沒有利益關係、沒有目的性、不求他人回報。這才叫做積陰德!倘若做了好事到處跟別人說,並且有目的,這充其量可以叫『陽德』。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也有說是:陰德指在人世間所做的而在陰間可以記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因此,關於陰德總結如下: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訓》解說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於真誠而無所求,這是真善。

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陰德就如《趙氏孤兒》里舍身救趙武的公孫杵臼,以及犧牲親生兒子的程嬰,他們扶忠除奸不求回饋的陰德,令人稱揚。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分粥賑饑是積陰德;築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

見人危急,勇於搭救;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乃至於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鬱悶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心、用心,讓領導者安心、同事們歡心,都是積陰德。

積陰德是「給人」,但不為人所知,是「為人」但不為人所明,……

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您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

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禍稔惡盈,就是為自己造作惡因惡緣、輪迴受苦的因緣。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如袁了凡的改變命運,不就是由積陰德而來的嗎?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溫馨提示:《五千年中華文化》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