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收到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緊急通知,請全體同志趕赴崗位抗擊疫情!”正月初三早晨8點,這則短消息在金安區城管局的微信群中響起。

“收到,馬上到位”“已在趕赴單位路上”……不到11點,城管執法隊員們便已經從四面八方趕來單位集合,準備投入全區疫情防控一線!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區城管局作為城市管理的主力軍,擔負著文明創建、市容市貌整治、違建管控、大氣汙染防治等任務,為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在這個100多人的城管隊伍裡,有50名“不一樣”的執法隊員,他們是退伍軍人,這其中還有48名是共產黨員!他們脫下軍裝,穿上城管執法制服。退伍不褪色,帶著對黨的事業“有招必回,在所不辭”的忠誠信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用實際行動展現軍人本色,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這次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及早發現,有效處置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擴散,作為一名城管隊員,作為一名黨員、老兵,抗擊疫情,我們義不容辭!”區城管局副局長毛俊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作為一名在1987年入伍的老戰士,憑著部隊帶給他的滿腔熱血和錚錚鐵骨,他奮勇上前,始終衝在防疫第一線。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城管局的退伍軍人隊員主動放棄節假日,自大年三十起便開始在崗工作,自願加入“戰場”,投身一線。

道路管控,退伍軍人在路上

2月3日上午9時許,在毛坦廠鎮晉善一號橋疫情防控檢測點,城管工作人員正在對出入車輛人員逐一測量體溫、查看證件,退伍軍人餘茂兵在現場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和人員登記。這已經是他連續上班的第14天,疲憊的眼神中帶著堅毅,仍然在認真對過往車輛進行詳細排查。

毛坦廠鎮地處三縣交界,名校毛坦廠中學在其轄內,常住4.5萬餘名外來人員,其中2.3萬餘名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壓力巨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區城管局毛坦廠大隊全體隊員自1月23日起,便放棄休息,全力排查該鎮所有農貿市場活禽交易情況,並配合市場管理部門查處飯店售賣野生動物情況;1月27日起,配合鎮政府對鎮主要出入口進行道路管控;2月2日,根據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部署,區城管局又增援至25人,實行24小時值守制,做好道路管控和體溫檢測、防疫宣傳等工作。當前正是春寒料峭,堅守在檢測站,室外工作,不僅要有加倍的責任心,更要接受寒冷的考驗。尤其是夜間風寒逼人,累了、困了、冷了,工作人員就在檢測站旁由集裝箱改成的簡易值班室裡稍微休息幾分鐘重新投入戰“疫”。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雖然我退伍了,但依然要保持軍人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定守好毛坦廠鎮的這個入口關,把好全鎮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餘茂兵擔任毛坦廠大隊大隊長不足兩個月,但是在短時間內迅速摸清了毛坦廠鎮城管基本情況,快速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佈置,配合鎮政府有效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防疫宣傳,退伍軍人有妙招

1月27日,根據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城管局30多名隊員在局長鳳維生的帶領下,來到了包保社區中市街道迎賓社區入戶宣傳,開展疫情聯防聯治和群防群治工作。

迎賓社區地處市中心,商鋪眾多,人員流動量大,而且有些小區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職工宿舍,職工現在基本都搬到條件更好的商品房去了,原本的職工房現在都住著眾多的外來人口,這都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地形複雜,房子後期又經過改造,家家戶戶都沒有門牌號,摸排時很容易漏戶。”在這裡擔當疫情摸排網格員的退伍軍人、城管隊員陳善銀感到有點壓力。

“城管+社區+信息員+編號”是陳善銀因地制宜制定的新型“作戰方案”,除了諮詢駐中市街道城管隊員和社區工作者,加快熟悉這裡的情況外,陳善銀還充分利用小區內退休老幹部、個體戶等群體,詳細瞭解有無從外地返鄉人員,隨後對每家每戶缺失的門牌進行編號,詳細記錄每戶住址和房屋出租情況。對戶主姓名、聯繫方式、家中返鄉人員情況和有無飼養寵物進行詳細登記,並逐戶發放《疫情防控倡議書》和《聯繫卡》;對於第一條摸排時不在家的住戶,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進行二次、三次上門,確保疫情防控摸排全覆蓋。

退伍不褪色,築牢防控線!為金安城管隊員點贊!

2月2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式的變化,根據區指揮部緊急部署,城管局決定再選派6名優秀黨員同志到社區,擔當網格員參與疫情防控。“我申請前往社區防疫”“我也報名”……消息發出後不一會,報名的人數便突破了選派人數,其中退伍軍人更是奮勇當前,生怕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落在人後。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疫情就是軍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依然像在軍中承諾的那樣——“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來源:區城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