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后阿魯特氏死因成謎,作為兒媳,為何受盡慈禧虐待?

Ocean_Song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皇后的地位亦是歷朝最高的。

這是因為皇后之位極其尊貴而特殊,皇后不僅可以統馭六宮,嬪妃必須無條件地聽命於皇后,進而在後宮有著絕對的權威,而且其子能夠擁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權以及提升其家族地位的機會。

因此,成為皇后是天子女子尤其是滿洲貴族女子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

然而,皇后也是一份“高風險的職業”,既要迎合帝王的喜好,又要應對後宮嬪妃的爭寵,尤其是要處理好婆媳之間的關係。

在清朝歷史上就有一位皇后,因婆媳關係不好,而受到婆婆的虐待和凌辱。這位可伶的皇后就是同治帝的原配夫人孝哲皇后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是狀元崇琦,自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和薰陶,所以,長大後的她知書達禮、溫柔賢惠、冰清玉潔,並且文化素養頗高。據史料記載:

“後……幼時即淑靜端慧,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時滿洲、蒙古右族,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

那麼,如此溫婉賢淑的皇后,為何卻不能討得婆婆的喜愛?

首先,兩宮皇太后立後有爭議,阿魯特氏被同治選中,成為中宮皇后,這表面上看來,前途無限,實際上卻是她人生悲劇的開始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載淳已經步入“晚婚”的年齡,因為在清朝幼年登基的皇帝中,順治帝十四歲大婚、康熙帝十二歲大婚,十四歲幾乎是大清皇帝大婚的法定年齡,但十七歲的同治帝還是未婚。可見,同治帝的人生進度明顯落後。因此,慈安和慈禧決定為同治帝立後選妃。

然而,在立誰為皇后的問題上,慈安和慈禧各持已見。慈禧認為,刑部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年輕漂亮,而且出身高貴,隸屬上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是最合適的皇后人選。而實際上,慈禧主張立富察氏為後,更重要的一點是,富察氏年輕、閱歷淺,易受擺佈。

而慈安則認為,狀元崇琦之女阿魯特氏容貌俏麗、雍容爾雅、知書達禮,美名傳遍滿洲和蒙古,雖然阿魯特氏外貌不及富察氏,但是“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立皇后以德行為最重要,再說阿魯特氏比同治帝大兩歲,成熟穩重,更能夠照顧好皇帝。因此,阿魯特氏才是母儀天下的最佳人選。

最終,選擇權落到同治帝手裡。慈禧認為同治帝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必定不會忤逆自己的意思。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同治帝竟然毫不猶豫地把如意遞給了阿魯特氏。這是慈禧萬萬想不到的,兒子居然忤逆自己,於是她惱羞成怒。從此,慈禧就把這口怨氣發洩在阿魯特氏身上,這為阿魯特氏悲涼的一生埋下伏筆。

其次,同治和阿魯特氏倆人婚後格外恩愛,卻惹來婆婆慈禧的不滿

同治帝喜歡有才又成熟的女子,才華橫溢的阿魯特氏恰恰滿足這些條件。因此,小兩口婚後格外恩愛,帝后之間情趣比較高雅。據史料記載:

“孝哲物度端凝,不苟言笑,故穆宗始終敬禮之。宮中無事,恆舉唐詩以試後,後應口背誦入流。上益喜,伉儷綦篤,而燕居時,曾無褻容狎語。”

另外,慈安對這位兒媳阿魯特氏也是格外照顧。不幸的是,由於慈禧對阿魯特氏心懷不滿,看到同治帝對她很好,特別生氣。於是,慈禧就對同治帝的私生活橫加干預,不允許同治帝和阿魯特氏同居,更以“惠妃賢惠,雖屈在妃位,宜加眷遇”為由, 強迫同治帝恩寵惠妃。同治帝不得不聽,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惠妃親近,所以乾脆就獨居養心殿。

然而,慈禧太后並沒有停止對阿魯特氏的排斥。儘管阿魯特氏入宮後,處處小心謹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是慈禧對她總是雞蛋裡挑骨頭。

其一 、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相敬如賓,夫妻感情融洽。阿魯特氏每次見到同治帝,必笑臉相迎,可是慈禧卻說皇后:狐媚以惑主。”

其二、同治帝生病,阿魯特氏雖心中擔憂,卻不敢去侍奉,慈禧責備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帝病情加重,阿魯特氏前去探視,作為妻子,為丈夫同治帝擦拭膿血,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慈禧卻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尓夫耶?”

更嚴重的打擊還在後面,慈禧居然不顧皇室的體面,動手打皇后。據《崇陵傳信錄》記載: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午後,阿魯特氏到養心殿探望同治帝病情,忍不住淚流滿面地向同治帝傾訴獨處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

不料,夫妻間的對話,剛好被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她勃然大怒,揪住皇后的頭髮,一邊打,一邊往外拽,並揚言要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眼看心愛的女人遭到凌辱,卻無能為力,氣得昏了過去,慈禧這才善擺干休。

除此之外,皇后阿魯特氏是自康熙朝以來第一位從大清門抬進的蒙古皇后,這是她的驕傲,也是她的軟肋。

阿魯特氏生性耿直,從不刻意逢迎。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迎合慈禧,與慈禧搞好關係,才能保住皇后之位,可是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暱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不料,這話又傳到慈禧耳邊。眾所周知,慈禧是從嬪妃逐步爬到皇后之位,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因此,慈禧認為阿魯特氏是故意譏諷自己,對她更是恨之入骨。

其實,慈禧討厭阿魯特氏有著更深一層的政治原因。一方面,阿魯特氏是慈安看中的人,慈安和慈禧之間是有矛盾的。另一方面,阿魯特氏是慈禧的死對頭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辛酉政變後,端華被慈禧賜死。所以慈禧和阿魯特氏有著先天的排斥心理。


憶史官


按照常理講,阿魯特氏確實是位德才兼備、出身高貴的皇后了,出身正藍旗,她的祖父是道光年間的權臣賽尚阿,她的父親是同治三年的狀元崇綺,娶一個狀元的女兒當皇后,算是非常顯赫的事情了,在皇家也不例外,況且阿魯特氏長相亭亭玉立、清秀優雅、知書達禮、端莊大方,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娶這樣的皇后算是既實惠又有面子了,可是慈禧卻非常痛恨這位兒媳,這是為什麼呢?

作為同治皇后的阿魯特氏死因成謎,作為兒媳,為何受盡慈禧虐待?

慈禧太后

第一:阿魯特氏的外祖父是慈禧的政敵

鄭親王端華的二女兒是阿魯特氏的母親,她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鄭親王端華是咸豐皇帝留給皇長子載淳的顧命八大臣之一,是慈禧太后的政敵。辛酉政變後,慈禧奪得政權後,端華被賜令自盡,慈禧雖然是個女人,可她也是個有政治手腕的太后,以前的死敵的外孫女給自己當兒媳婦,天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轉悠,慈禧如何能不恨?

作為同治皇后的阿魯特氏死因成謎,作為兒媳,為何受盡慈禧虐待?

同治帝和皇后影視形象

第二:選秀的時候,慈禧和慈安的較量

慈禧本來中意的皇后並不是阿魯特氏,慈禧當時想讓富察氏做皇后,可阿魯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相當於阿魯特氏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因此慈安大力推薦阿魯特氏做皇后,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最親近,因此聽了她的話,選了阿魯特氏當皇后,這讓慈禧心裡大為惱火,於是日後把所有的仇恨都發洩到了阿魯特氏身上。

作為同治皇后的阿魯特氏死因成謎,作為兒媳,為何受盡慈禧虐待?

慈禧和慈安太后影視形象

第三:阿魯特氏性格剛烈,為人倔強

阿魯特氏性格算是非常剛烈了,在遭到慈禧虐待的時候,竟然對慈禧說自己是大清門抬起來的名正言順的皇后,多少要給她留點面子,這句話刺痛了慈禧,因為慈禧是嬪妃出身,進宮的時候沒有資格在大清門進來,這也成了她一輩子的缺憾,因此對阿魯特氏更加痛恨,一心想著儘快除掉這位皇后。

作為同治皇后的阿魯特氏死因成謎,作為兒媳,為何受盡慈禧虐待?

慈禧虐待阿魯特氏影視形象

後來同治皇帝死去,阿魯特氏徹底沒了靠山,慈禧立了光緒為皇帝,這樣阿魯特氏就成為了皇嫂,身份的尷尬,以及內心的鬱悶愁苦,加上慈禧太后的虐待,她不知該回去活下去,目前關於她死因流傳最廣的是,同治帝死後,後來慈禧宣佈讓她為同治皇帝殉葬,她在絕望中吞金自盡,結束了自己22歲的生命,她的不幸更多的來源於遇上了慈禧這位心狠手辣的婆婆。


青年談歷史


因為同治帝和慈安皇太后沒有聽從慈禧的建議選富察氏為皇后,而是選了比同治帝年長的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沒想到自己的親兒子竟然在選皇后的時候竟然和慈安一條心,違背自己的命令,十分惱怒,後又因慈禧不允許同治帝專寵阿魯特氏,引起同治帝的強烈反感,所以同治帝為了和母親鬥氣,乾脆不再去任何妃嬪的宮中,又在恭親王奕忻的兒子載澄的帶領下偷偷出宮,去逛八大胡同,惹的一身花柳病早亡,所以慈禧認為這一切都是阿魯特氏造成的,所以慈禧才會在兒子去世後避阿魯特氏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