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疫情之下,中國社會的“好”與“壞”

張志坤:疫情之下,中國社會的“好”與“壞”

一場空前疫情,對中國社會是一場強烈的衝擊,也構成一次深刻的暴露,在這場空前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社會既展示出了它好的一面,也暴露出諸多糟糕的問題。

一、“好”的方面:令人欣慰與鼓舞的表現

一是強大的應急應變能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上下迅速進入戰時狀態。雖然這並不是真正的戰時,但誰都知道,此次疫情對中國的衝擊堪比一場戰爭。筆者甚至冥想,即便爆發大規模戰爭,比如南中國,或者臺灣海峽發生戰鬥,對13億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恐怕都沒有這次疫情嚴重。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嚴重衝擊著每個中國人和每個中國家庭的生活,使得他們不得不大幅度地轉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存在狀態,所以,形容疫情之下全中國進入戰時狀態,並不為過。

發生如此急速的轉變,社會秩序與民眾心理都有一個能否承受的嚴峻問題。很多脆弱的社會面對類似的危機將很難適應,可能會釀成大面積的騷亂,比如搶購風潮、群體性事件等,但是,我們中國社會總體而言卻波瀾而不驚,適應突變的表現是既急遽又平穩。各級政府力量和各種社會力量迅速激發調動起來,開始卓有成效的行動,社會秩序和大眾心態做出了良好的適應與配合,上下同欲,官民一致,國家整體上表現出了強大應急與應變能力。

二是強大的貫徹執行能力

從中央到地方,中國是一層又一層的層級社會,平常生活中我們見慣這這種層級社會層層傳達、層層貫徹,結果往往層層折扣、層層放水的現象。這曾經是眾多公知們所詬病與攻訐的焦點,也曾是海外許多人斷言“中國即將崩潰”的依憑,也是我們經常為之痛心的體制與機制弊端。如果僅僅從這個側面出發,那麼許多人都難免要得出這樣悲觀的結論:中國的官僚體系沒有希望,中國社會在重大社會危機面前沒有希望。

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在危機面前,中國社會的組織動員和貫徹執行能力迅速被喚醒激發,中央一聲令下,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全都無條件地行動了起來,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羼水分,僅以小時為計,就能把最高決策和部署貫徹落實到中國社會的最基層、最底層。任何人只要看看網絡上所展示的村裡、鄉里、社區裡那些鮮活動人的標語口號,難道只是“逗人”、“有趣”那麼簡單嗎?這樣的執行力,讓人彷彿想起了共產黨打游擊、鬧革命時期的光景,也讓人恍然有種回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感覺,這些表現在深層次上證明,共產黨統治的執行力依然十分地堅挺。

三是強烈愛國心凝聚力

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思想精神與文化情感高度統一、高度凝聚。除極少數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之外,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管身在何處,全都心繫祖國,全都願意為抗災救難貢獻力量。社會公眾的正義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堅決,使命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旺盛。談到奔赴武漢災區救援,朋友同事間私下裡掏心窩的話都這樣表示,只要國家需要,那就義不容辭、義無反顧。

任何秉承客觀公正立場的人都看到,在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相反卻激發出來空前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這意味著,任何危機面前中國人都不會鬆散潰退,反而要變得更加團結堅強,這一點,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

二、“壞”的方面:令人沮喪和憤慨的問題

一是中國並未擺脫危機的魔掌

儘管我們現在已經走在“強起來”的道路上,但洶湧而至的疫情告訴我們,危機隨時可能來到我們面前(筆者在此次疫情之初,就寫了《小康社會更應重視中國的安全問題》一文),中國的安全保障在許多方面還有驚人的缺位與漏洞,一旦被攻擊就有可能釀成大災難,無論這種攻擊來自於自然抑或人為。為此,我們還必須在今後把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應對抗擊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此次新冠疫情可以戰勝也必須戰勝,但在此之後其它危機的魔掌還必將伸向我們,這不是我們願意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個不能不承認的痛苦的現實,任何時候都不可高枕無憂。

二是有人藉機發“國難財”

從口罩到白菜,有人利用抗擊疫情全國進入戰時狀態之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藉機大發橫財。有人說這是資本的本性,也有人還要為這種發財方式辯護。但不管怎樣,藉機哄抬物價發財就是在發國難財,這沒有什麼爭議。對比大量的捐助,發“國難財”行為該有多麼缺德,相信任何有一點正義感的人都完全明白。有人說這並不違法,但要知道的是,“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道貌岸然的資本操盤者們如果連內在道德底線都缺失了,那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法律。

三是一些幹部尸位素餐、顢頇無能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的幹部隊伍也是這樣,轟轟烈烈的抗疫行動暴露出一些幹部的醜陋本相,他們實在是太無能、太麻木了。但這不是關鍵,關鍵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幹部的醜陋表演嚴重敗壞了政府的公信力。可以這樣說,在抗疫行動中,一方面是黨和政府殫精竭慮,廣大黨員奮勇爭先,而另一方面則是個別黨員幹部在抹黑敗壞,呈現出正與反、光明與黑暗兩種傾向鮮明對比與映照的空前奇觀。

當然,上述總結歸納註定膚淺偏頗,但“好”的方面已充分代表和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優勢方面,這是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也是社會主義制度性優勢,更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特有的優勢,這些優勢是中國最寶貴的資源,也足以形成強大的震撼與震懾,使未來任何危機在中國面前都難以避免戰略上的渺小與破產,中國具有在戰略上藐視一切危機的強大力量;與此同時,“壞”的方面也足以證明,當代中國還存在相當陰暗的成分,還有相當多的毛孔正在歡快地流淌著十分骯髒的血,令人痛心,令人憤慨。

將疫情之下“好”與“壞”的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比對品鑑,將極大地豐富我們的認知,將在中國再次引發有關主義與制度的反思和爭論,也將給未來中國的社會治理與危機應對提出更深層次的課題,並相應地對社會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做一定程度的修正,以糾正那些歷史的偏頗與失誤。

正所謂不吃一塹不長一智。中國人經歷新冠病毒肆虐之塹,由此看清了許多人和許多事,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國際社會”,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誰是我們的敵人,此時此刻中國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地區分出“好”與“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