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狼共舞,我們曾數次死裡逃生

與狼共舞,我們曾數次死裡逃生

在美蘇爭霸中,蘇聯最大的瓶頸是人口太少,他們有資源有技術,但是人口短缺,而且過於倚重國防工業、重工業,在輕工業和農業上就沒人幹活了,從而導致蘇聯這個強權國家經常因為鬧饑荒餓死人。蘇聯如果要贏得和美國的爭霸賽,它需要得到更多的工業人口。

當時蘇聯和東歐總人口3億多,而美、歐、日加起來,工業化人口是蘇聯的3倍左右。隨著工業技術越來越複雜,體系越來越龐大,美國仍然有足夠的人口來進行生產分工,但蘇聯不行。蘇聯因為人口限制,只能偏重於發展保命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結構缺陷導致蘇聯的經濟問題越來越嚴重。

1978年中國宣佈改革開放,意思就是說我不跟蘇聯玩了,美國,我要來跟你玩。美國說,我為啥要和你玩啊?你那麼窮!所以,還得利益交換。這次和美國的利益交換也是一場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美關係迎來了蜜月期。

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不再需要聯合中國抗衡蘇聯,和中國也就沒了可交換的利益。

後面的科索沃戰爭是冷戰後中、美、俄、歐四支力量的大匯演,此戰過後,多極化世界格局的肥皂泡被美國刺破。

對美國來說,他的全球統治戰略是防止出現另一個強權國家,同時還要防止歐亞一體化,歐洲有資本和技術,俄羅斯有資源,中國有人口。這麼一整合,美國就被邊緣化了。

為了防止中、俄、歐抱團取暖,美國需要各個擊破,先是和中國做生意,進行利益交換,這筆生意就是放中國入世,將中美利益捆綁在一起。

中國入世,標誌著多極世界格局的破產,美國終於實現了天下共主的霸權夢。

入世十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活力和能量,可以說超過了新中國成立前50年的總和。資本、人力、技術帶來的工業化的魔力,讓中國經濟從只有骨架變得血肉豐滿起來。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加速,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越來越嚴重。2008年次貸危機代表著由美國主導的現有全球貿易格局已經崩潰。如果出現了超出掌控的狀況,美國一定在這盤棋中漏算了什麼,它漏算的是中國的人口規模效應,以及中國人可怕的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是什麼呢?用三句話概括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能,錢花在刀刃上。

光有人口規模,沒有全要素生產率,即便有了資本和技術,也無法成為工業化強國,代表的例子就是印度;光有全要素生產率,有資本和技術,但沒有人口規模,也無法成為工業化強國,這個例子就是韓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同時具備全要素生產率和人口規模優勢的國家,所以只要資本和技術條件齊備了,中國經濟就會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