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走出“鋼鐵俠”——山東交通學院信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掠影

“丁零”“丁零”……近日,山東交通學院信息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院長張廣淵知道,這些電話多為“鋼鐵俠”而來。

“鋼鐵俠”是該院自主研發的軌道扣件智能裝配機器人。學院以此項目為題參加了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最終斬獲省賽金獎、國賽銅獎。

“這次獲獎不僅是山東交通學院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來的新突破,也是我們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收穫。”張廣淵總結道,“近年來,我們大膽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多措並舉,培育創新型人才。這次獲獎大大提振了我們創新創業教育的信心。”

“鋼鐵俠”在交匯處誕生

“同學們,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未來,我們真的能‘靠臉吃飯’嗎?”課堂上,青年教師趙峰博士詼諧幽默的提問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暢談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節普通的專業課,也是信息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對學生開展創新思維訓練的縮影。

該院注重抓“牛鼻子”,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這個“牛鼻子”就是新興技術的“融會貫通”。他們融“課內+課外”“必修+選修”“學校+企業”“授課+慕課”於一體,“分類別、遞進式、全覆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經過幾年的持續改進,現在該院2/3以上的課程增設了創新創業思維訓練及相關知識點。

此外,該院打出“組合拳”,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對學生需要的實驗設施設備優先滿足、優先支持、優先保障、優先解決,專業教師及時進行技術指導與服務。學院實驗室“全天候”“一站式”免費為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提供技術、場地、政策及創業孵化服務。在這裡,即便是午休時間,也會看到多個學生團隊或進行實驗,或檢驗產品,一派忙碌的景象。

不僅如此,學院還定期舉辦“創客沙龍”活動,及時發佈創新創業政策,報道創新創業典型。輔導員、學生會組織、班級學生幹部“三級聯動”,積極架起與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樑,創新創業蔚然成風。

“鋼鐵俠”在澆灌中成長

“合作愉快。大家一起來合影留念吧!”在日前“人工智能卓越計劃智能硬件創新實驗室”的授牌儀式上,熱情洋溢的話語從學院會議室傳來,現場50名學生手握嶄新的開發板,眼裡滿是憧憬。

這些學生可不一般,他們是大一時經過筆試、面試等環節,從近500名學生中遴選出來的,組建了人工智能“卓越計劃”創新班。“創新創業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起卓越班,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張玉霞如數家珍,“卓越班大一進行通識教育,我們通過創新思維訓練課、kab創業培訓、‘企業百家行’等教育活動,逐步試點‘創意—創新—創客—創業’螺旋式上升的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

卓越班成立一年多來,有6名學生取得了所在班級第一名的優異成績,17名學生進入所在班級的前五名,2名學生在山東省“互聯網+”大賽中斬獲金、銀獎,其輻射帶動作用突顯。

“創新創業教育帶動了我們的班風、學風,我們班是零掛科班級!”計算182班班長何乃鑫自豪地說。據張玉霞介紹,該院嚴抓考勤、請銷假、學業預警三項制度,嚴抓課堂、宿舍、考場三個陣地,實施“班級磐石、學子領航、學涯規劃”三大工程。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行為由規範要求向習慣養成轉變。一年來,5個班實現了“零掛科”。

“鋼鐵俠”在激勵中騰飛

一子落,全盤活。該院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破解應用型人才培養髮展的“瓶頸”,把創新創業工作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著力打造“一體、兩翼、三協同、四驅動、五機制”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

據瞭解,“一體”即以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體;“兩翼”即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三協同”即教學與科研、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專業與創業相協同;“四驅動”即以“通識教育帶動、課程建設牽動、實踐項目發動、科技賽事推動”;“五機制”即協調管理機制、選育培育機制、激勵示範機制、指導幫扶機制、宣傳推廣機制。創新創業教育“五位一體”新機制匯聚起發展新動能,全面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落地落實。

“機制創新破解了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難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張廣淵介紹,該院在2019年“挑戰杯”學術科技競賽中榮獲省賽特等獎1項,在全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一金一銀。近3年,在國家級賽事中獲獎204項,在省級比賽中獲獎739項,1500餘名學生通過比賽得到鍛鍊。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