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今兒2020鼠年春節正月十三還在過年,那麼正月十三習俗有哪些呢?正月十三習俗多,有上燈、吃湯圓、祭祀關公等習俗。下面為你一一盤點正月十三的習俗。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正月十三習俗有哪些呢?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1、燈頭生日

  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滾龍燈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繁昌荻港鎮春節玩滾龍的習俗已傳承了一百多年,一般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試燈這天傍晚,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首次上街。華燈初放時,龍燈開始上下穿行,四處盤旋飛舞。街道兩側,家家懸燈,各家各戶焚香放炮。接著,滾龍、花藍、故事燈、走馬燈、魚燈、獅子燈、兔子燈、蝴蝶燈、金瓜燈都上了街。這時路上各色龍燈川流不息,各樣彩燈閃爍輝煌,一直要鬧到三更以後,方才收燈,次日再接著玩燈,直到十六日圓燈。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3、扎彩燈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綵扎彩燈啦!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4、吃湯圓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是揚州人的又一舊習俗。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其實孩子們的心早已飛向大街,三扒兩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煙地三五成群地急著跑到街上去看花燈了。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5、祭祀關公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西安長安區農村有這樣一種習俗,每年正月十三這天,要祭祀關公。而祭祀關公所用的一種叫“添碟子”的貢品您見過嗎?一粒粒飽滿的大黃豆被排成一溜溜屋簷,各種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層層碼在由幾個碟子駕起來的造型上,最後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臺樓閣,這就是長安區獨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添碟子”。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6、做“聖蟲”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不過十五未出年門。”正月十三,在即墨農村有製作“聖蟲”的習俗,這一天,村裡的婦女們三五家湊在一起,一起和麵、裁剪、雕刻、蒸煮,作春節的最後一“忙”,迎接元宵節,一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聖蟲”便在這些扛得鋤頭摸得鐵鍁的巧手下出爐。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7、祭海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農曆正月十三,相傳這一天是海龍王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漁民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祭海活動,祈盼全年風調雨順,漁業豐收。按照傳統習俗,供桌上早已擺好了祭品,有豬頭、鯉魚、大饅頭等。供桌前,人們焚香化紙,紛紛朝向大海行叩拜禮,震耳的鞭炮聲響徹天地,璀璨的煙花更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8、放海燈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正月十三放海燈,是我國漁民的傳統習俗,據莊河民間傳說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在南方有的地區還有七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的不同說法。當地漁民和村民沿襲著傳統習俗,在岸上擺設祭品,點燃煙花爆竹,把製作精美寫滿祝福的船燈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風順幸福平安。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9.劉猛將軍蟲王爺誕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此神是一位姓劉的勇猛將軍叫劉承忠。劉承忠當年任江淮指揮使。正值江淮地區(今江蘇、安徽一帶)遇大旱,蝗蟲大肆危害莊稼,農民苦不堪言。劉承忠指揮滅蝗大戰,終於將蝗害撲滅,為江淮人民立下了汗馬大功。舊俗以正月十三日為劉猛軍誕辰,到時均有地方官府主持祭祀,民間也舉行盛大的迎神賽會。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正月十三的禁忌

據南部山區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

在傳統習俗的“正月十三”這一天,人們不走親戚,也不外出,也沒有婚喪嫁娶,更不能動土、搬遷……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農曆十三這一天,因為一大堆的禁忌讓人們只得乖乖呆在家裡“躲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尤為講究,這一天甚至是南部山區的“全民法定歇工日”,很少有人上山下地幹活,總擔心遇到不測;也很少有人出遠門辦事,老害怕遇到不測。

正月十三有什麼忌諱

1、點灶燈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這種風俗始於南宋,文獻記載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的民俗。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人們還要請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難問題。解放後,城市元宵活動以燈會為主,在文化宮、文化館、公園等地設燈景,供群眾觀賞娛樂。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楊公十三忌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大多數人們都知道農曆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這是為什麼呢?舊俗迷信以農曆正月十三日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此稱為“楊公忌日”,又稱“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楊筠松(834-906年),名益,字筠松,號救貧,贛州人。中國四大堪輿明師之一。因楊筠松一生用堪輿之術為無數貧人造葬作福,深得民心,人們尊稱他為楊救貧。楊公一生傳奇頗多,一生用所學堪輿之術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貧苦,期間有歹人、惡人要挾楊公點地,楊公不從;期間有政客、歹惡之人得不到他點的吉地,期間加害楊公,楊公一生有十三次被害,因楊公救人無數,福德深厚,每次有驚無險,所以楊公有十三忌。楊公一生有十三忌就是惡人求不到吉地,變設法害死他,但吉人天相,善德必昌,每次都只有驚險,卻沒有給人害死,楊公的三千弟子變把那十三次受害的日子定為楊公忌日。他的弟子在這十三天內便不為人造葬作福,在家為師做忌。

正月十三“閻王忌”閻王為什麼忌諱這一天

在民間,從年三十到正月初的這些天,天天都是有特定祭拜講究的,比如初五“破五”、初七“人日”、初九“老天爺生”等。但在過了正月初十的“老鼠娶妻日”後,似乎就沒有這麼多連續節點了,但在民間,正月十三是最需要注意的日子,因為這天相傳的“閻王忌”,早上長輩就會強調在這一天不能出門,萬事都忌諱。

關於“閻王忌”的故事,是據說閻王爺有13個兒子,一日口無遮攔的猖狂與別人打賭,說“我十三個兒子,就是每月死一個,一年也死不完”,結果沒多久,他的兒子就開始相繼去世,且都是相隔28天,正好到正月十三最後一個兒子也死了。後來人們就把閻王爺每個兒子去世的日子稱為“閻王祭”,以示對兒子的思念,日期分別是“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而對於正月十三呢,因為閻王爺眼看這十三個兒子就剩下最後一個了,害怕這個兒子這天也死去,導致閻王爺自己在這天也處處忌諱,人們就稱為“閻王忌”,世間的人也怕在這天惹了閻王爺的忌諱,所以就不敢輕易出門了。

其實這個故事呢,最主要的是說“人可以做過天的事,千萬不要說過天的話,天理昭昭,芸芸眾生無人能夠逃脫”。而在民間相傳中,正月十三這天不能出遠門,也不可以看望老人(看望老人,老人就會得病),也不可以探望病人(探望病人,病人就不能痊癒),這個說法,到現在老年人還是非常相信的。

另外還有種說法,正月十三實際上應該是“楊王忌”或者“楊公祭”,大致來源分兩類,一是說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根據“二十八星宿”順數,訂定了“楊公十三忌”。這十三個日子決不能被選來做為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等。二是說玉皇大帝無子,羨慕人間一個姓楊的有十三個兒子,就命令閻王爺沒28天收一個,這個可能是後世結合“閻王忌”的傳說附上的吧。

正月十三可以出門嗎

最好不出門。

出門走親戚或做生意應選好日子,有“待要走,三六九”和“七不出門,八不還家”之說。陰曆正月十三是“楊公忌”,忌出門探親訪友。一年有13個忌日,從正月十三日開始,以後每月隔前一日皆為忌日。七月有兩日,...此外,全省普遍主張“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也就是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

正月十三有什麼說法

“楊公忌日”又稱為“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據南部山區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

在傳統習俗的“正月十三”這一天,人們不走親戚,也不外出,也沒有婚喪嫁娶,更不能動土、搬遷……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農曆十三這一天,因為一大堆的禁忌讓人們只得乖乖呆在家裡“躲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尤為講究,這一天甚至是南部山區的“全民法定歇工日”,很少有人上山下地幹活,總擔心遇到不測;也很少有人出遠門辦事,老害怕遇到不測。

有關於“楊公忌”的神秘傳說很多,但比較靠譜、流傳較廣的有兩個。

第一個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姓楊的老翁,人們都尊稱他為“楊公”。他有十三個兒子,十三個兒子個個如狼似虎,雄壯有力,且又家財萬貫,財源滾滾,可謂春風得意,人財兩旺。但是,楊公這個人過於高傲,做事粗莽,而且口無遮攔,說話隨便,沒事愛亂開玩笑。因為他的兒子特別多,已經超過了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了,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說狂話:“我有十三個兒子,就算是每月死一個的話,還能剩下一個跟我過大年哩。”神仙無時無處不在,處處都有天庭的“眼線”,楊公這番狂妄放肆的話,偏巧被一位到人間巡查的神仙聽了,隨即就趕到天宮把這事報告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聽當即勃然大怒,沒想到楊公這人竟敢如此肆無忌憚,口出狂言,實在可恨。便傳令下去,讓老楊家每月死一個兒子,正月十三死一個,二月十一死一個,以後每月以此類推。偏巧那年潤七月,一年下來,老楊家死光了所有兒子。從此人們就把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等等這些日子看做是很不吉利的日子,專有名詞就叫“楊公忌”。這些日子很毒,是不能出門的,不過,時過境遷,現在人們天天外出,也就無所謂了。但是,如果有什麼大事、活動之類的,想挑揀好日子的話,最好不要挑選正月十三這個日子。

另一個說法是,宋太宗趙光義中了遼國計策,前赴北國會談,楊家將在楊繼業的率領下,七郎八虎闖幽州,前往保駕北征,行兵到兩狼山前,楊繼業認為此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楊”,“羊”遇“狼”,又遇兩“狼”難以取勝,告誡子弟官兵都要小心。結果,在戰爭中遇到了埋伏,兵敗金沙灘,楊家將受到嚴重損傷: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短壽一命亡,三郎馬踏肉泥漿,四郎流落在番邦,五郎怕死當和尚,七郎亂箭一命亡,李陵碑前碰死了楊令公,只剩一個楊六郎。楊家將兵敗這一天,就是正月十三日。人們為了紀念保國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為“楊公忌”。另外,也有把正月十三“楊公忌”說成是“楊公祭”的,意思就是說,這天是一門英烈楊家將、保國忠良“楊令公”英勇就義的祭奠之日。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兒正月十三習俗還在過年被稱為燈頭生日還有哪些民俗故事是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