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多盡力,失去心無悔。應該怎麼才是盡孝?

用戶61530440171


這並不是地方特色,是城鄉村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老人在世時不孝順,對老人的生活不關心,又如何能夠保證自己年老的時候,子女能夠善待自己呢?我們今天孝敬老人,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做給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們養成尊老的習慣。見過很多,老人活著的時候不孝順,去世的時候鬼哭狼嚎的,跟多難受似的。你真難受嗎?難受的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孝順?你現在的哭哭給誰看?親朋好友的誰不知道你的德行?別哭了,再哭也不能彌補老人活著的時候你對老人的所作所為。

老人生前的時候,你照顧好了現在去世了即使你一滴淚也不掉,老人也會高興的。在世的時候你沒有好好的照顧,沒有盡孝,老人去世了,你就算把天哭下來。老人也不會原諒你的。

不是有那句話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趁著家裡老人還在世的時候好好照顧老人,多回家陪陪老人,別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如果身在外地,給家裡人打個電話。如果就在身邊,好好陪老人家說說話。人老了,要求不多。一家人在一起吃頓飯,吃完之後陪老人說說話。這就是老人所等待的。






鈴兒視覺


活著不孝此類現象在農村較為常見,我居住的那個地方,處於農村和市鎮交界之地。

親眼看到好幾位老人,生了好幾個兒女對父母養老,不負責任推三推四誰也不管。

村委會多次出面調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一旦老人去世了,大操大辦吹鼓手,樂隊,和尚唸經等等全都花錢用上。

全村人一個不少參加弔唁,大擺酒席,豆腐燒上好幾大鍋。

燒紙大堆大堆的太多了,活著不孝死了風光。

老話所說,棺材頭上踢一腳,死人心裡自得知。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這一切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衷心希望所有當兒女的,趁父母活著多關心多孝順點,才是真真的孝。




靠山4


古人云:天下孝為先。為此先輩們寫下著名的“孝經”以此給後輩人訂下了敬孝的規矩傳送至今。敬孝是中華民族的道徳規範,它反映了子女對己逝父母及先人的感恩表現,以此展現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天下孝為大,孝為先,以敬孝來教育後代,天下獨一無二,為我們先人所舉點贊。如何敬孝,我認為必須這樣做:(1)做為後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父母把我們培養成人他們需要付出多少苦和累,世界上父母對子女最無私,他(她)把一切都獻給我們培養教育我們長大成人,做為子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報達父母之恩呢。(2)孝心沒有時間規定,只有敬孝的行動表現。有個別子女以父母能夠自理,以自己工作忙沒時間等理由不對父母敬孝心,這是一種自找藉口的歪理。試問:父母養育你講條件,講時間了嗎?孝敬父母不要講理由而要講表現,自己對父母感恩之心要拿出表現才是真的。(3)拿出時間多倍伴父母是孝心最好的表現。我們坐在父母身邊,父之情,母之情,情誼深深,留下天底下美好時光,這是世上拿錢也不能買來的親情。珍惜吧。(4)老人故去,兒女打理後事,這是兒女責任必須做之,舊習帶來燒紙搭棚一通折騰不惜重金人力財力不在話下,好像這樣處理越大越顯示孝心,百姓而言,活不孝死孝又有什麼用?生前不孝,死後折騰,沿襲舊習燒再多的紙又有什麼意義?當今講文明處理後事,拋棄一切舊習,適應時代的要求。讓孝心寫出時代的內容,賦予新的含義,宣傳和繼承中華民族敬老敬孝的傳統美德,使之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yaya


孝是傳統、美德、是責任、義務。

只要能讓父母頤養天年,就是孝,至於怎麼孝真的不重要,因人而異。

常回家看看,常打個電話,常嘮嘮嗑,從細微上關愛父母,就像小時候父母對待你一樣。

對於那些生前不盡孝,死後假慈悲的不孝之徒,已經不能用人類語言去表達憤怒,因為他們已經與畜生無異,那能聽懂人類語言。

髮膚受之與父母,羔羊尚且跪乳,我們豈能不孝。


追夢人


活著不盡孝,失去千萬紙是孝嗎?活著多盡力,失去心無悔,應該怎麼才是盡孝?

感恩邀答:

孝道有儒學《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裡面講了二點:一是父母給予身體不敢毀傷,才有曾子臨命終時告誡子弟與門人,掀開被子讓門人、子弟看他手足完好,才可放心去見父母了。這是一輩子的戰兢所換來的,這個我們也努力力求做到。

二是養父母之志,即是揚名。這個順天安命即可也。

還有道學《文昌孝經·辨孝章》:“養親口體,未足為孝,養親心志,方為至孝;生不能養,歿雖盡孝,未足為孝;生既能養,歿亦盡孝,方為至孝。”

裡面也講了二點:其一養父母之身,不足為孝,養父母心志,方為至孝,即讓父母不憂不愁,無有可遺憾方為孝。

其二這裡很明確地講到,生不養,死多燒紙錢,不足論孝;生養死葬方成孝道。這裡養也指養心志呵。

我們努力力求做得好一點,父母照顧我們無憂無慮地長大;讓我們有機會使父母無憂無慮養老,於願足也。敬奉!


紹興李珍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孝道更是中國地國寶。孔子道家學說就專注講的人義道德,一個有孝心的人,首先是孝道自己的父母親大人!養兒防老,兒女盡孝又是給後人孫子輩作出模範板樣。一代一代傳承至今,人不孝如同畜生。過去有這麼一句話;養兒不孝?如養豬。一個有學文水平的大學生,還是教授,國家主席總理官有多大?首先必須是一個孝子。國不孝則亡,人不孝則敗。這是孔子道教精華。俗話說;屋簷溝裡水,點點滴在舊窩裡。孝行父母親大人,中國《憲法》明文寫出,公民有贍養父母親的義務和責任。如果做兒女的不孝心自己的父母大人?那給後代孫子輩樹立不好的板樣,將來你老了後也會不養不孝心你,你也會受到兒女打罵的下場。這就是屋簷溝裡水點點滴在舊溝裡的含意。要想有一個幸福家庭?首先自己要孝心自己的父母親大人,這是天京地獄的大事件,不能小看。自己的孝心才會有一個完整的幸福家庭!家有一老,如同一寶。超級全能的保姆!大人們也樂意,這是天下大人們的心願!誰不願有一個幸福地家庭?誰不願有一群聽話的孩子?誰不願意家有一老?對國家,對家庭都缺一不可。孝心等同愛心,人不孝不如豬,國不孝不如散。孝心依是國之重皿,缺一不可。在生不孝,死了?孝木頭!人死一切該休,活人給死人祭奠表示心中有父母親戚朋友之心,國才安寧,家才幸福!做好"孝"字文章,依是治國之本!


手機用戶60830931336


孝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孝道有一整套的傳統理論和許多榜樣人物。忠孝齊家,而齊家又是治國的基礎。所以,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來,政府一直提倡敬老愛幼是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認為這提示大家,在一個家庭裡應該做到上慈下孝。作為父母必須對子女有出自內心的愛護子女之心,而且要貫徹始終。不能認為子女大了,等待子女的孝順。同樣,子女也應該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不是掛在嘴上,而是出自內心。這樣的上慈下孝的關係一鞏固,你就不會愧對父母。父母也不會要求子女愚孝。厚葬是做給別人看,盡己之心為父母做一些事是真正的孝。你對父母好,這是以實際行動教育你的孩子,他們會以你作為榜樣來奉侍年老時的你。一個家庭如此承傳下去,就是福的延綿。我覺得孝順是一種自我修養,與金錢關係不大。作為老年人,你如果能在一切方面體諒自己的孩子,那你會覺得有一種心靈上的幸福。


信敏498


“孝”在人心。只有父母在心裡,自然而然就會知道怎麼去待父母,依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表現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答案。

例如:現在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在外地工作安家,那麼到底接父母過來還是讓父母在家鄉是孝順呢?!如果不接,有人會說你不孝,發達了卻不管父母,但“別人”並不知道,你時時打電話跟父母視頻,聊天聊近況,父母不來,是因為年紀大了陌生地方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人,反而讓他們侷促。反之,把父母從家鄉接過來,讓他們給你做飯帶孩子,難道就是孝了麼?!

孝,在人心,因為是發自內心的行為才被稱之為美德,才會被傳頌。

但不可置疑的一點就是,所有的事情要在當下做、馬上做、立刻做,人在時叫做孝順,人不在時一切就只是圖個自己的心理安慰。


11小豆包11


史上名士閔子騫盡孝中,曾勸其父留其後母時說,"母在一人單,母去三人寒"此言一出,即感動其母在以後生活中對閔子騫視若己出,關懷倍至。

他胸襟寬廣心無芥蒂,孝舉感人至深流傳久遠。耐人尋味,鑑值世人深思。


稷桑望野


什麼是活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