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攻擊下毀滅了,對於燦爛的古典文明來說,這是一起浩劫,但是對之後的歐洲文明,這卻是一個開端。龐大的羅馬帝國的核心是地中海,通過地中海,羅馬粘合了歐洲、亞洲、非洲,然而日耳曼蠻族的征服,卻造就了一個單純的歐洲。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晚期羅馬軍團越來越蠻族化

歐洲此時被一群日耳曼蠻族佔領,他們帶來的戰爭把羅馬帝國富庶的地區變成了廢墟,就在這一片經濟沙漠基礎上,日耳曼人發展出了一套封建體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歐洲的中世紀並不是一個貧窮灰暗的時代,封建主義的經濟也不是乏善可陳的一潭死水,恰恰正是封建領主中具有創業精神的那批人,採取了持續幾世紀的努力與經營,歐洲得以在1200年左右實現中世紀的鼎盛狀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封建領主是值得研究的一群人,正是他們的經濟活動與努力為日後歐洲的商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毀滅了西羅馬帝國,造成了農業人口的大幅下降,很多繁榮富庶的地區淪為荒野,甚至重新退化為森林。中世紀前期歐洲最大的威脅就是糧食嚴重不足。增加糧食的產量是當時歐洲封建領主的頭等大事。羅馬帝國的農業生產大量依靠純粹的奴隸,中世紀封建時代的歐洲的農業生產主力軍是農奴。農奴與奴隸的最大差別在於,農奴可以擁有私人財產,可以成家,家庭成員不會被隨意倒賣分開,而且農奴有權力與領主討論強制勞動的時間與數量。簡而言之農奴的生產積極性肯定要比羅馬時代的奴隸高出很多,他們不能隨意離開自己依附的封建領主,通過強有力的莊園制度與領主聯繫在一起最主要的貢獻價值的方式就是提供勞動、支付租金(田地、磨坊、設備)。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然而雖然有農奴的辛勤勞動,歐洲整體上的勞動力還是十分欠缺。對於有雄心壯志的封建領主來說,希望增加農牧業產量,純粹靠壓榨農奴的勞力還是遠遠不夠的。創業型的封建領主們最終通過三方面的舉措實現了目標,分別是:技術投資、開墾森林、開墾沼澤、鼓勵拓殖。

技術投資的核心目標是節省勞動力,提升效率。離開地中海越往北,氣候、土質與地中海越不相同,因此需要全新的農業技術與工具,才能實現開墾、翻土、犁地等一系列高強度的農業工作。封建領主們技術投資的首要方向就是犁田工具,其次就是犁田的牲畜,中世紀歐洲的犁往往具有沉重堅固的犁頭,更加堅固的梨架,在四頭公牛的拉力下完成翻土犁田。除此之外,主要為麥子的糧食的碾磨工具也需要改進升級,從而實現節省人力,各種水磨與風磨出現在當時的歐洲,稱為封建領主投資的主要選擇。水磨藉助各種河流水流的天然能量,風磨則是通過風車帶動磨子,兩者都是高效的利用自然能量的精密機械。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水磨在中世紀得到大量運用

開墾森林與排幹沼澤,是擴大農田面積的必經之路。荷蘭所處的低地地區是人向沼澤索取良田的最佳案例,而在中歐砍伐繁茂的森林獲取農田也是封建領主的主流選擇。在日耳曼蠻族王國經歷初期的動盪逐漸站穩腳跟後,各個方向的日耳曼擴張運動都逐漸開始了,他們蠶食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的空間。封建主依靠優惠的政策吸引具有雄心的農奴與農民前往邊境以外開拓殖民地,從而給農民們獲取土地提供機會。農民很樂意前往拓殖地區,因為那意味著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與更加自由的生產環境,很多拓殖農民甚至擺脫了領主強制勞動的包袱。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馬爾堡--德國人東拓的重要基地

就這樣,在封建領主的努力下,歐洲中世紀的經濟得以逐漸恢復,雖然一開始歐洲與拜占庭、穆斯林鄰居相比顯然是貧窮落後的一方,但是在一系列努力之後,歐洲在1200年前後已經實現了中世紀鼎盛狀態,雖然十字軍運動的經濟學因素一直被謠言的宗教因素遮蔽,但是它本質上就是一種中世紀歐洲在實力恢復後的能量噴射滿溢現象。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轟轟烈烈的十字軍運動---歐洲能量的一次釋放

羅馬文明、古典文明通過基督教會得以保留,然而歐洲很幸運的避免了成為一個神權文明,因為日耳曼蠻族發展出了封建騎士文化,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世俗方面的獨立法理根基。騎士文化對封建領主團體的最大影響就在於確定了具有炫耀性目的的較高物質標準,簡而言之雖然有基督教謹慎與簡樸的影響,在騎士文化薰陶下的歐洲封建領主,仍然變成了一群奢華的消費者。意大利北部商業城市的繁榮建立在歐洲對東方奢華商品的需求上,之後輻射到北德與低地國家,使這兩塊區域稱為城市崛起的搖籃,再加上中歐出產的金銀等貴金屬,歐洲的市場與商業網絡就此成形,為之後的商業崛起鋪平了道路。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祈禱者、戰鬥者、耕種者三位一體的中世紀歐洲社會

隨著眾多具有創業精神的封建領主的經營努力,950年至1220年,歐洲的人口實現翻倍,城鎮數量也增加了2倍。到了12世紀後,曾經被猶太人掌控的匯兌與借貸領域最終也移交給歐洲本土基督徒人群。13世紀開始,農業中世紀歐洲逐漸向商業中世紀轉變,意大利北部、低地國家、北德意志已經為商業革命做好了堅實準備。


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很有創業精神的一群大老粗

文藝復興時期的商業革命給各階層帶來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