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農村老家,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依然是那個哥


我的農村老家,改革開放後發生了巨大變化,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我的老家名叫延邊琿春市楊泡鄉東阿拉村,250戶人家,居住著漢族,滿族,朝鮮族三個民族。改革開放前,我們村全市最窮,是有名的"窮阿拉"。

改革開放後,農民生活大大提高,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住房,泥草房全部換成磚瓦房,蓋房子錢不夠的,政府分別補助2至4萬元。自已花錢蓋房子的,房蓋補助3000元,門窗補助3000元。全村無償進行了暖房子工程。

院子圍牆,國家承擔90%,個人承擔10%,全部換成鐵杖子或磚圍牆。

改水改廁。家家按裝了自來水,統一建了廁所。

公路。實現了村村通和戶戶通,全部四米寬水泥路。

路燈。家家門前按裝了路燈。

水渠。水渠全部用水泥鋪設,保證水田用水。

活動室。由政府和包保單位投資300萬元,蓋了衛生所,活動室,辦公室,體育場,門球場等文化設施。建了垃圾場。

總之,村裡變化太大了,農民生活提高了,很多人家買了小汽車。正因為家鄉變化這麼好,我退休後,回到農村,安度晚年。


琿春徐飛768


我老家雲南發展的還算不錯,7年前我們村基本上都是土房子!現在基本上都家家都蓋了三層小樓房,首先是政府補貼優惠,其次就是靠大家,自己辛勤的勞動得到的成就!有句老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們老家現在家家戶戶都是水泥路通到門口!在農村嘛,唯一的就是就是要有路經濟才能走出去,以前路還沒通的時候,村民們種的一些土特產豐收了都無法得到收入,只能揹著或者挑著到二三十里的縣城去賣,並且還賣不到幾個錢。現在就真的方便太多太多了,只要你有東西賣,一個電話打過去馬上就有人開車過來,直接到家門口來拉,並且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有輛車!談起變化,現在農村真的幸福太多太多了。所以對我來講,我是農村人,我愛我的家鄉,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小南視野


我家皖北阜陽市,我們那裡現在不準個人建房了,都是開發商建好後自己買的,一戶有兩層的,有三層的,大概二百五十到三百二十平米,價格兩層二百五十平米十九萬,三層三百二十平米二十八萬,我就買了三層的,小區裡也用自來水,太陽能路燈,水泥路,垃圾每天都有人收,平常小區沒多少人,大部分都是空的,沒人居住,只有過年時大家都回來過年才很熱鬧,有的耕地沒人種都轉包給別人種了,一畝三百元左右,我們這裡結婚彩禮很高的,今年彩禮已經比到三十萬了,還有一部小車,就這很多男孩都說不到媳婦,因為九幾年計劃生育一孩政策,大部分生的都是男孩,女孩很少,(做比超)女孩太稀罕了,彩禮才高的。生活質量上溫飽解決了,很多達到小康了,我在廣州做點生意一年淨收入二十多萬,有的兩公婆在外打工一年也有十萬八萬的。願我的家鄉越來越美好,民眾越來越幸福。


阿彌陀佛長江水


我的農村老家現在發展的是越來越好了。唯一不足的就是去哪個市區都沒有車,只有去我們河南鄭州方便,我們是鄉里,村裡更沒有。去北京,上海,廈門,安徽,江蘇,浙江等等,都要跑市區坐車,我們縣城就很少跑各個省市的。反正每年出門就是麻煩。發展的好處是……比如大型的超市我們村都有。馬路修寬了,老百姓越來越好了,取快遞也方便,就是快遞費特別高胡亂要的,因為取快遞都是鄉里開門面生意做的快遞生意,大件十塊,五塊的,小件三元,兩元的。現在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蓋了樓房,路邊垃圾還有人清潔了。馬路兩邊種的楊樹,看著很舒服,很乾淨,很整齊,我很滿足自己的家鄉。


小琴在漂泊


老家在浙江諸暨,現在最大的感覺是人越來越少。

以前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現在很少了,諸暨本地年輕人也基本向杭州等大城市跑。

過年的時候小鎮上白天車子挺多,但一到晚上店都關門,感覺很冷清,市區也是這樣。

諸暨是走小鎮發現模式,主要產業都在各個鎮上,市區的經濟發展感覺滯後


天堂陳


我們是山西運城市平陸曹川鎮下澗村的,我們一直都生活在山腳下,這裡沒有汙染環境優美,這些年村裡人開始搞採摘園,有種連翹的,蒼朮的,花椒,櫻桃,八月瓜等加上黨的大力支持和輔助,我們這裡有了旅遊區,生活更輕鬆了,人人有活幹,有錢賺,真的很幸福,你們看看我們大山上好東西











霞姐土特產


        我的老家陝西銅川新區陳坪村,全村有685戶,2700多人,耕地5000畝左右。共有6個自然村組,我出生的二組村名張家坪,以張姓居多,其他以陳姓,郝姓,巨姓和師姓家族所聚。地處渭北黃土高原的最南端,地形由北向南,從高到低呈扇形狀。我出生村張家坪位於扇形最下邊的半坡和盆底,北鄰扇坡,東西南為不大的溝壑,一條有傳說美麗的趙氏河由村西北經西繞南向東從狹窄的溝道蜿蜒東流去。村界東西南分別與省內咸陽市和渭南市為鄰,可以說屬銅川市,咸陽市和渭南市三市交界處。

      民風淳厚朴實勤勞,和睦相處,平平淡淡,是記憶中小時的家鄉。村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說不上富裕,但也平淡安逸。在注重教育的父輩的鞭策和自身努力下,我和堂弟作為當時的姣姣者,最終通過考學走出小村,分別在省市城市參加工作。後來在我們的感染下,村裡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通過考學奮鬥走出小村,進入了新天地。

       目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黨的政策和鄉親勤苦的勞作使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茂高速從村東西而過,如兩條巨龍環抱護衛著小村。交通不再像小時逢雨雪出行難,通村公路修到了門前,街道也已硬化為水泥路,自來水也通了十多年,那口全村唯一的古井已成為美好的記憶永遠靜靜地居於村西頭的角落,每天都在注視著家鄉的點滴變化。

       如今的家鄉大部分家庭蓋上了樓房,大都二層,也有三層樓的,房間佈局裝飾不比城裡的單元房差。一半以上的家也購了小轎車,還有部分在新區買了樓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紅紅火火,早已過上了小康生活。

      如今的好日子,除了鄉親們多年勤勞的付出,更是黨的好政策的支持。特別是銅川市新區成立後,帶動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念,還有新區政府的支持引導產業致富的發展是關鍵。由於家鄉地處黃土高原南端,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根據這一獨特地理環境,早在十多年前,新區政府支持打造了以陳坪村為主的銅川大櫻桃種植基地,目前共栽植櫻桃5000餘畝,掛果面積4000多畝,佔全區80%以上。現有櫻桃園3400畝,年產值上億元。每年3月賞花,5月上旬開始採摘,持續到6月上旬基本結束。由於家鄉獨有的地理環境,種植的櫻桃含糖量高,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物質,其中,鐵的含量尤為突出等特點。特別是我們村生產的“紅燈”,“沙彌陀”,還有“維美”牌等大櫻桃,是被消費者廣泛認可的無公害綠色系列食品。目前,我們家鄉新區陳坪村已是遠近聞名的櫻桃村,2012年被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也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發家致富之果。 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陝西省銅川市是“中國優質甜櫻桃之都”。

      隨著國家建設美麗鄉村戰略的實施,我相信我的家鄉會更加美好!在此也祝全國千千萬萬個農村發展更好,農民生活愈來愈好!

      我可愛的家鄉,陝西銅川陳坪村,歡迎大家!

 











小河141525400


我的家鄉是江西贛南的一個小山城,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故名石城。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古代先人為躲避戰亂,從北自南逐步遷移,到了石城縣城通常住一個晚上歇歇腳,晚上做好決擇,該走福建還是廣東?第二天又好趕路。至今縣城還保留這條住宿歇腳的古街道,名為:郭頭街。由於石城縣的交通便捷,史有“閩粵通衢”之稱,是連接廣東、福建的黃金通道。

由於政府大力發展和扶持三農建設,村村戶戶通了水泥路,還有農村的住房改造,原來的土坯房基本看不見了,村民都住上了磚混決構的房子,用上了自來水,廚房、洗手間跟城裡的都一樣樣,室內裝修也不比城裡差,有天有地的幢房加上交通的便捷,感覺比城裡的單元房還要安逸。

石城縣原來是一個農業縣,主要種植菸葉、白蓮、水稻,有著中國白蓮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業和招商引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縣城範圍內建起了幾個工業園,一些鞋廠、製衣廠、箱包廠、五金廠,礦山選礦設備廠等等紛紛入駐。各鄉鎮街道、甚至一些大的村莊也開了眾多加工廠,因為這些廠,附近的留守婦女都能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幹,(甚至一些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也能在流水線上做些輕鬆一點的活),即放便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又多少有一些收入,一些原來在外打工的人,由於家裡老人照顧、孩子教育的原因也回到家,在工廠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崗位。

還有環境衛生也有很大的改善,每個村莊都放有垃圾桶安置垃圾,環衛車每天把桶裡的垃圾運走,鄉村小道也有環衛工人定時打掃,隨時走出去讓人耳目一新,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種垃圾隨地丟的現象了,總之,隨著民眾的生活質量的提升,民眾的素質也在大大的提升,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現況了。

隨著政府大力發展三農政策,相信家鄉發展會越來越好,這也是全國鄉村的一個寫照縮影吧!!!








激活沉睡的腦


非常好!我的老家江蘇泰興祁巷村是由原東小塢、丁莊、周堡、祁巷四個自然村合併而成,轄25個村民小組,1498戶,常住人口5516人,耕地和水面6341畝。經過這些年大力的發展,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明村”、“江蘇省最美鄉村”、“黃橋小南湖3A風景區”、“泰州市十強村”、“泰州市‘強富美高’新農村建設十佳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書記丁雪琪的帶領下,祁巷村以強村富民為目標,加快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五位一體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驚奇的成就,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今天的祁巷村向世人展開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新畫卷,吸引力大江南北的遊客爭相一睹它的風采!


特色祁巷


我的老家在漯河,是中原的一個小城,非常安逸,非常舒適,也非常休閒的。人們過得都是比較平淡,然後人口也是不流入不流出。 相對來說人過得比較平淡閒適,但是因為有世界500強雙匯,有一些企業比較著名的企業,像衛龍、南街村等食品企業,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食品名城,每年都有全國性的食品博覽會。

雖然小城市,但是變化還是有的,相對來說比較大,先後開發了西城區跟東城區,兩個大的城市新區,然後高樓平地起,環境優美的小區也不停的在建。風景美麗,四季分明,比較宜居。

打開中國地圖,漯河區位優勢還算比較明顯,是華北平原與黃淮平原的節點城市,處在中原的中原,位置得天獨厚。沒有大山阻隔,地勢極其平坦,交通十分方便。要想富,先有路嘛。漯河市人均收入排在河南19地市的前五,沒有一個貧困縣鄉,不需要任何對口貧困幫扶,很大程度上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知道,實力雄厚的曹魏集團盤聚許昌漯河一帶,依靠人才輩出潁川(禹州到漯河一帶)士族(漯河1980之前一直屬於許昌)完成了三國的統一。

漯河在清朝(1896年)的時候,就有了當時中國最長最早的鐵路之一:京漢鐵路,而且設立了漯河火車站,1995年京珠高速(現在是中國最寬,途徑大城市最多的高速公路),2000年洛滬高速,後來2012年京港高鐵,漯河的車站級別比普通地級市高,僅次於鄭州。

有人說,你說的這些很有用嗎?然而您不妨想想為什麼河北的省會從保定搬到石家莊,為什麼河南的省會從開封搬到鄭州? 為什麼廣西的省會從桂林搬到南寧? 難道不是因為鐵路、高速公路麼?翻開中國地圖,漯河以北包括的六億人坐火車,動車,高鐵去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門必經漯河。南部中國的三億人(除了西南與東南地區)坐火車,自駕走高速去往北京天津,內蒙古、東北四大城市等地也必須經過漯河。類似於鄭州輻射全國,肩挑洛陽開封;漯河因為自身的平原特性與鐵路高速樞紐特性,可以說是中原經濟區的重要參與者,輻射半個中國,肩挑平頂山周口。 客觀的說,這些都是漯河建立省級(已經建好一期了哇)乃至國家級物流中心的優良條件啊,企業的物流不建在漯河,總不能建在十萬大山裡的邊境城市吧?

說起歷史,七千年前的賈湖遺址七音骨笛和神秘的符號,三千年前的召陵會盟,孔子西皋困頓,伍子胥兵臨雪城的美好故事,兩千年前的說文解字(中國第一部字典)和三國時期赫赫有名人才輩出的潁川氏族,一千年前的岳家軍募兵主力,五百年前知縣的螺灣河詩賦,一百多年前袁世凱平移鐵路入漯河事件,九十多年前,毛澤東北上求學在漯河過夜,說明了漯河歷史與文化的厚重。

漯河人包容,不太講形式主義,更少有官僚氣,講求務實。依靠四面八方來的新漯河人努力奮鬥。城市規劃較好,此外,沙河澧河風景區也經常上央視,有方正的街道,衛生的城市,綠色的草地。

漯河總人口只有200多萬,但素質高,城鎮人口130萬,四個核心市區加兩個經濟發達的縣城.南街村集體您肯定聽過吧。從河南省的2030規劃來看,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漯河也不比任何地級市差。沒有礦業,沒有扶持,沒有幫扶,漯河人就這樣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奮鬥出來了。 除去領跑全國的食品工業,召陵工業園有香港電動車產業集群,有格力美的空調產業集群,有銀河造紙包裝產業集群。雙匯開創中國肉類品牌,來漯河,吃雙匯火腿,衛龍辣條,旺旺雪餅,喝奧德利飲料,品光明酸奶,抽與新中國同齡的黃金葉、沙河煙、雪城煙,吹格力空調,用銀鴿紙張,穿強人皮鞋,觀召陵賽車,遊沙澧河風景,喝北舞渡胡辣湯,吃北京方便麵,生活多麼美好,人性平和少煩惱,物價親民得實惠。

歡迎大家到漯河來旅遊,來參觀,來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