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农村老家,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依然是那个哥


我的农村老家,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我的老家名叫延边珲春市杨泡乡东阿拉村,250户人家,居住着汉族,滿族,朝鲜族三个民族。改革开放前,我们村全市最穷,是有名的"穷阿拉"。

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大大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住房,泥草房全部换成砖瓦房,盖房子钱不够的,政府分别补助2至4万元。自已花钱盖房子的,房盖补助3000元,门窗补助3000元。全村无偿进行了暖房子工程。

院子围墙,国家承担90%,个人承担10%,全部换成铁杖子或砖围墙。

改水改厕。家家按装了自來水,统一建了厕所。

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和户户通,全部四米宽水泥路。

路灯。家家门前按装了路灯。

水渠。水渠全部用水泥铺设,保证水田用水。

活动室。由政府和包保单位投资300万元,盖了卫生所,活动室,办公室,体育场,门球场等文化设施。建了垃圾场。

总之,村里变化太大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很多人家买了小汽车。正因为家乡变化这么好,我退休后,回到农村,安度晚年。


珲春徐飞768


我老家云南发展的还算不错,7年前我们村基本上都是土房子!现在基本上都家家都盖了三层小楼房,首先是政府补贴优惠,其次就是靠大家,自己辛勤的劳动得到的成就!有句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们老家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水泥路通到门口!在农村嘛,唯一的就是就是要有路经济才能走出去,以前路还没通的时候,村民们种的一些土特产丰收了都无法得到收入,只能背着或者挑着到二三十里的县城去卖,并且还卖不到几个钱。现在就真的方便太多太多了,只要你有东西卖,一个电话打过去马上就有人开车过来,直接到家门口来拉,并且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有辆车!谈起变化,现在农村真的幸福太多太多了。所以对我来讲,我是农村人,我爱我的家乡,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小南视野


我家皖北阜阳市,我们那里现在不准个人建房了,都是开发商建好后自己买的,一户有两层的,有三层的,大概二百五十到三百二十平米,价格两层二百五十平米十九万,三层三百二十平米二十八万,我就买了三层的,小区里也用自来水,太阳能路灯,水泥路,垃圾每天都有人收,平常小区没多少人,大部分都是空的,没人居住,只有过年时大家都回来过年才很热闹,有的耕地没人种都转包给别人种了,一亩三百元左右,我们这里结婚彩礼很高的,今年彩礼已经比到三十万了,还有一部小车,就这很多男孩都说不到媳妇,因为九几年计划生育一孩政策,大部分生的都是男孩,女孩很少,(做比超)女孩太稀罕了,彩礼才高的。生活质量上温饱解决了,很多达到小康了,我在广州做点生意一年净收入二十多万,有的两公婆在外打工一年也有十万八万的。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民众越来越幸福。


阿弥陀佛长江水


我的农村老家现在发展的是越来越好了。唯一不足的就是去哪个市区都没有车,只有去我们河南郑州方便,我们是乡里,村里更没有。去北京,上海,厦门,安徽,江苏,浙江等等,都要跑市区坐车,我们县城就很少跑各个省市的。反正每年出门就是麻烦。发展的好处是……比如大型的超市我们村都有。马路修宽了,老百姓越来越好了,取快递也方便,就是快递费特别高胡乱要的,因为取快递都是乡里开门面生意做的快递生意,大件十块,五块的,小件三元,两元的。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盖了楼房,路边垃圾还有人清洁了。马路两边种的杨树,看着很舒服,很干净,很整齐,我很满足自己的家乡。


小琴在漂泊


老家在浙江诸暨,现在最大的感觉是人越来越少。

以前还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现在很少了,诸暨本地年轻人也基本向杭州等大城市跑。

过年的时候小镇上白天车子挺多,但一到晚上店都关门,感觉很冷清,市区也是这样。

诸暨是走小镇发现模式,主要产业都在各个镇上,市区的经济发展感觉滞后


天堂陈


我们是山西运城市平陆曹川镇下涧村的,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山脚下,这里没有污染环境优美,这些年村里人开始搞采摘园,有种连翘的,苍术的,花椒,樱桃,八月瓜等加上党的大力支持和辅助,我们这里有了旅游区,生活更轻松了,人人有活干,有钱赚,真的很幸福,你们看看我们大山上好东西











霞姐土特产


        我的老家陕西铜川新区陈坪村,全村有685户,2700多人,耕地5000亩左右。共有6个自然村组,我出生的二组村名张家坪,以张姓居多,其他以陈姓,郝姓,巨姓和师姓家族所聚。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的最南端,地形由北向南,从高到低呈扇形状。我出生村张家坪位于扇形最下边的半坡和盆底,北邻扇坡,东西南为不大的沟壑,一条有传说美丽的赵氏河由村西北经西绕南向东从狭窄的沟道蜿蜒东流去。村界东西南分别与省内咸阳市和渭南市为邻,可以说属铜川市,咸阳市和渭南市三市交界处。

      民风淳厚朴实勤劳,和睦相处,平平淡淡,是记忆中小时的家乡。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平淡安逸。在注重教育的父辈的鞭策和自身努力下,我和堂弟作为当时的姣姣者,最终通过考学走出小村,分别在省市城市参加工作。后来在我们的感染下,村里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通过考学奋斗走出小村,进入了新天地。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政策和乡亲勤苦的劳作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茂高速从村东西而过,如两条巨龙环抱护卫着小村。交通不再像小时逢雨雪出行难,通村公路修到了门前,街道也已硬化为水泥路,自来水也通了十多年,那口全村唯一的古井已成为美好的记忆永远静静地居于村西头的角落,每天都在注视着家乡的点滴变化。

       如今的家乡大部分家庭盖上了楼房,大都二层,也有三层楼的,房间布局装饰不比城里的单元房差。一半以上的家也购了小轿车,还有部分在新区买了楼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红红火火,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如今的好日子,除了乡亲们多年勤劳的付出,更是党的好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铜川市新区成立后,带动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念,还有新区政府的支持引导产业致富的发展是关键。由于家乡地处黄土高原南端,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根据这一独特地理环境,早在十多年前,新区政府支持打造了以陈坪村为主的铜川大樱桃种植基地,目前共栽植樱桃5000余亩,挂果面积4000多亩,占全区80%以上。现有樱桃园3400亩,年产值上亿元。每年3月赏花,5月上旬开始采摘,持续到6月上旬基本结束。由于家乡独有的地理环境,种植的樱桃含糖量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其中,铁的含量尤为突出等特点。特别是我们村生产的“红灯”,“沙弥陀”,还有“维美”牌等大樱桃,是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无公害绿色系列食品。目前,我们家乡新区陈坪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樱桃村,2012年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也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发家致富之果。 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陕西省铜川市是“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

      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战略的实施,我相信我的家乡会更加美好!在此也祝全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发展更好,农民生活愈来愈好!

      我可爱的家乡,陕西铜川陈坪村,欢迎大家!

 











小河141525400


我的家乡是江西赣南的一个小山城,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故名石城。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古代先人为躲避战乱,从北自南逐步迁移,到了石城县城通常住一个晚上歇歇脚,晚上做好决择,该走福建还是广东?第二天又好赶路。至今县城还保留这条住宿歇脚的古街道,名为:郭头街。由于石城县的交通便捷,史有“闽粤通衢”之称,是连接广东、福建的黄金通道。

由于政府大力发展和扶持三农建设,村村户户通了水泥路,还有农村的住房改造,原来的土坯房基本看不见了,村民都住上了砖混决构的房子,用上了自来水,厨房、洗手间跟城里的都一样样,室内装修也不比城里差,有天有地的幢房加上交通的便捷,感觉比城里的单元房还要安逸。

石城县原来是一个农业县,主要种植烟叶、白莲、水稻,有着中国白莲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县城范围内建起了几个工业园,一些鞋厂、制衣厂、箱包厂、五金厂,矿山选矿设备厂等等纷纷入驻。各乡镇街道、甚至一些大的村庄也开了众多加工厂,因为这些厂,附近的留守妇女都能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甚至一些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也能在流水线上做些轻松一点的活),即放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多少有一些收入,一些原来在外打工的人,由于家里老人照顾、孩子教育的原因也回到家,在工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

还有环境卫生也有很大的改善,每个村庄都放有垃圾桶安置垃圾,环卫车每天把桶里的垃圾运走,乡村小道也有环卫工人定时打扫,随时走出去让人耳目一新,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垃圾随地丢的现象了,总之,随着民众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民众的素质也在大大的提升,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现况了。

随着政府大力发展三农政策,相信家乡发展会越来越好,这也是全国乡村的一个写照缩影吧!!!








激活沉睡的脑


非常好!我的老家江苏泰兴祁巷村是由原东小坞、丁庄、周堡、祁巷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25个村民小组,1498户,常住人口5516人,耕地和水面6341亩。经过这些年大力的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江苏省最美乡村”、“黄桥小南湖3A风景区”、“泰州市十强村”、“泰州市‘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书记丁雪琪的带领下,祁巷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加快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就,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天的祁巷村向世人展开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新画卷,吸引力大江南北的游客争相一睹它的风采!


特色祁巷


我的老家在漯河,是中原的一个小城,非常安逸,非常舒适,也非常休闲的。人们过得都是比较平淡,然后人口也是不流入不流出。 相对来说人过得比较平淡闲适,但是因为有世界500强双汇,有一些企业比较著名的企业,像卫龙、南街村等食品企业,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食品名城,每年都有全国性的食品博览会。

虽然小城市,但是变化还是有的,相对来说比较大,先后开发了西城区跟东城区,两个大的城市新区,然后高楼平地起,环境优美的小区也不停的在建。风景美丽,四季分明,比较宜居。

打开中国地图,漯河区位优势还算比较明显,是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的节点城市,处在中原的中原,位置得天独厚。没有大山阻隔,地势极其平坦,交通十分方便。要想富,先有路嘛。漯河市人均收入排在河南19地市的前五,没有一个贫困县乡,不需要任何对口贫困帮扶,很大程度上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知道,实力雄厚的曹魏集团盘聚许昌漯河一带,依靠人才辈出颍川(禹州到漯河一带)士族(漯河1980之前一直属于许昌)完成了三国的统一。

漯河在清朝(1896年)的时候,就有了当时中国最长最早的铁路之一:京汉铁路,而且设立了漯河火车站,1995年京珠高速(现在是中国最宽,途径大城市最多的高速公路),2000年洛沪高速,后来2012年京港高铁,漯河的车站级别比普通地级市高,仅次于郑州。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很有用吗?然而您不妨想想为什么河北的省会从保定搬到石家庄,为什么河南的省会从开封搬到郑州? 为什么广西的省会从桂林搬到南宁? 难道不是因为铁路、高速公路么?翻开中国地图,漯河以北包括的六亿人坐火车,动车,高铁去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必经漯河。南部中国的三亿人(除了西南与东南地区)坐火车,自驾走高速去往北京天津,内蒙古、东北四大城市等地也必须经过漯河。类似于郑州辐射全国,肩挑洛阳开封;漯河因为自身的平原特性与铁路高速枢纽特性,可以说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参与者,辐射半个中国,肩挑平顶山周口。 客观的说,这些都是漯河建立省级(已经建好一期了哇)乃至国家级物流中心的优良条件啊,企业的物流不建在漯河,总不能建在十万大山里的边境城市吧?

说起历史,七千年前的贾湖遗址七音骨笛和神秘的符号,三千年前的召陵会盟,孔子西皋困顿,伍子胥兵临雪城的美好故事,两千年前的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和三国时期赫赫有名人才辈出的颍川氏族,一千年前的岳家军募兵主力,五百年前知县的螺湾河诗赋,一百多年前袁世凯平移铁路入漯河事件,九十多年前,毛泽东北上求学在漯河过夜,说明了漯河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漯河人包容,不太讲形式主义,更少有官僚气,讲求务实。依靠四面八方来的新漯河人努力奋斗。城市规划较好,此外,沙河澧河风景区也经常上央视,有方正的街道,卫生的城市,绿色的草地。

漯河总人口只有200多万,但素质高,城镇人口130万,四个核心市区加两个经济发达的县城.南街村集体您肯定听过吧。从河南省的2030规划来看,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漯河也不比任何地级市差。没有矿业,没有扶持,没有帮扶,漯河人就这样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奋斗出来了。 除去领跑全国的食品工业,召陵工业园有香港电动车产业集群,有格力美的空调产业集群,有银河造纸包装产业集群。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来漯河,吃双汇火腿,卫龙辣条,旺旺雪饼,喝奥德利饮料,品光明酸奶,抽与新中国同龄的黄金叶、沙河烟、雪城烟,吹格力空调,用银鸽纸张,穿强人皮鞋,观召陵赛车,游沙澧河风景,喝北舞渡胡辣汤,吃北京方便面,生活多么美好,人性平和少烦恼,物价亲民得实惠。

欢迎大家到漯河来旅游,来参观,来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