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婆媳關係的問題是中國的一大“特色”,近日,由於疫情的關係,很多年輕人被動地“滯留”在家中,婆媳之間的爭吵也不可避免,前兩天還有不少人在網上投稿,詢問解決辦法。

這讓我想起今年春晚,賈玲團隊表演的節目《婆婆媽媽》,非常應景的反映了這一社會現實。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在小品中,賈玲飾演婆婆,張小斐飾演兒媳,婆婆看不慣兒媳婦買那麼多口紅,兒媳婦看不慣婆婆在房間裡的花盆裡種大蔥和蒜。但是因為兩個人都愛著同一個男人,只能把鬥爭轉移到地下,明面上,還是和和氣氣。不過很巧的是,兒子的領導因為自己家裡的婆媳矛盾來到了家裡,為了兒子的前途,兩個人藉著演戲的名頭大吵了一架,婆婆折斷了媳婦限量版的口紅,媳婦則拔出了婆婆養的蔥和蒜。在大吵一架後,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做的有些過分,於是放下了心裡的芥蒂,關係變得真情實意了起來。

藝術源於現實,更高於現實,不是所有的婆媳二人都會像小品中演的一樣,因為一次真正的吵架而改善關係。這個小品不禁讓我想起我曾經看過的一則婆媳關係的社會新聞——

福建泉州一名男子報警謊稱自己把老婆和媽媽殺了,警方趕到現場後發現,該男子因婆媳長期吵架,夾在中間受不了,所以報假警嚇唬老婆和媽媽,他說“想看下我被抓後,她們會不會愛我,為我各讓一步,我不可能為了一個人放棄另外一個”。最後,這名男子因報假警被行政拘留5日,有網友笑稱“機智,安生5天。”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報假警浪費了警力以及資源,自己還要被拘留,這名男子的做法實際上是為了逃避處理婆媳關係,但是即使逃避也是暫時的,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太難了”。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婆媳這一問題呢?作為男人,應該如何是好?

缺乏邊界感

“男人就像雙面膠,把婆婆和媳婦兩個原來不搭界的女人粘連在一起......”這句話出自前些年的一部電視劇《雙面膠》。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一個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夥子亞平。亞平在丈母孃家的幫助下,在上海買了房子成了家。本來兩個人生活得和和美美的,但是婆婆的到來打破了生活的寧靜,婆婆思想傳統,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改變麗娟,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摩擦不斷升級,倆人變得水火不容。最後因為剛學會說話的寶寶說了的一句“媽媽壞”,使得麗鵑徹底爆發,言辭越來越失控的麗鵑終於激怒了亞平,亞平在其媽媽的鼓動慫恿下,喪失了理智,瘋狂地將拳頭砸向了麗鵑。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婆媳關係問題導致的家庭破裂,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在中國離婚家庭中,47%的夫妻離異,是由於婆媳關係造成的,而造成這一問題背後的主要是缺乏自我邊界自我邊界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麗娟的婆婆內心是缺乏自我邊界的,她渴望和兒子亞平始終“共生”在一起,於是她就想要控制兒子的生活,甚至想要控制兒媳麗娟的生活,長此以往,生活中自然免不了爭吵。

其實,除了婆婆缺乏自我邊界,同時亞平也缺乏小家庭與原生家庭的邊界。事實上,最容易衝擊到我們小家庭界限的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李亞平覺得父母能供自己上大學是對自己天大的恩澤,所以他對待父母的愛會有一種內疚感,希望可以加倍償還父母,使得他沒有家庭邊界,所以在母親面前,希望麗娟能假裝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兒媳,後來他在母親的印象下成了只會索取的一方,認為麗娟家的錢就是他的,房子也是他和母親的,甚至要趕麗娟出門。婆媳關係不好不僅僅是婆婆沒有邊界感,更為重要的是亞平本身沒有對小家庭的邊界。在我們生活中,“媽寶男”就是沒有自我邊界的產物,母親想要控制兒子的選擇,有些會灌輸給兒子“沒有我,你就不行”的思想,作為兒子的也不會維護自己的小家,最後可能就導致了家庭矛盾激化,甚至破裂。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在歐美國家,為什麼很少會出現婆媳關係不好的情況呢?主要是因為他們自我獨立意識比較強,有很強的自我邊界,注重自己的隱私,他們大部分人在成年後就會和父母分開生活,在婚後,父母也會很少干涉他們的婚姻生活。所以,基本很少出現婆媳不和的情況。

夫妻關係第一位,婆媳關係自然好

作為男人,你一定聽過這樣一道世紀難題:如果你的媽媽和你的老婆同時掉到水裡,她們都不會水,而現場除了你以外再無任何其它施救條件,那麼請問,你想先救誰?

有人說“我會先救媽媽,因為媽媽給了我生命,把我養育成人,所以要報答媽媽”;有人說“先救老婆,老婆總是鼓勵我,我覺得我老婆能跟我一起走向美好生活”;有些人可能選擇不回答,他們認為沒有辦法選擇。無論哪一種回答,似乎都不能讓人滿意。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高讚的回答——“我的回答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冷漠,但我確確實實是這樣想的,我會先救我的老婆。因為我老婆才20多歲,我媽媽已經60多歲了,該經歷的該享受的她都已經享受到了,而我老婆還很年輕。而且我現在剛有孩子,我的孩子非常需要他的母親,這種母愛是任何一個人都替代不了的。所以我想,我這麼做,我媽媽也是會理解的。”

其實,相比於其他答案,我認為這個答案更有溫度,而且,我認為他在現實生活中,他母親和妻子的關係一定很好。因為他把夫妻關係放在了家中的第一位。心理學者武志紅曾經說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中的No. 1,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在家庭系統排位中,只有把夫妻關係放在與父母關係前面,家庭才會更和諧。如果把父母關係放在第一位,最可能導致的就是婚姻不和諧以及婆媳問題。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和你是有血緣關係的,無論你做了什麼,父母會一直愛你的,而相對於妻子來說,她和你的父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和他們產生聯繫是由於你的存在,你的父母對她的包容程度遠遠比不上對你,且他們的愛也一定指向你,不會指向妻子。如果當婆媳發生矛盾時,你一直向著你的母親,這個時候可能就形成了三對一的模式,你的妻子可能會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外人;當你站在妻子的角度時,至少是二比二,即使母親可能會感覺你“有了媳婦忘了娘”,但對你的愛一點不會減少。所以,只有你更愛妻子的時候,站在妻子的角度,愛屋及烏,妻子也會同樣愛你的父母,即使是和婆婆有摩擦,她也不會覺得委屈與孤獨。妻子的家庭地位是由丈夫決定的,如果你面對母親時維護自己的妻子,母親自然也會慢慢的更加尊重她。

做你的奧利奧夾心餅乾

婆媳關係並不單單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婆婆與兒媳和兒子三者之間的關係,兒子就相當於在中間起著調節作用的齒輪。如果你想讓家庭生活和諧美滿,需要怎麼做呢?

在家待久了,婆媳矛盾激化,左右為難的“夾心”丈夫如何是好?

1.首先,一定要保護好你和妻子小家庭的邊界,不要讓你的父母越界,避免讓媽媽為你們小兩口做決策。比如,與父母居住時難免發生爭端,如果父母過多的干涉你和妻子的生活以及關係,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考慮是否和父母分開居住了,分開居住可以幫助你保護小家庭的邊界。另外,心理學家跟蹤了許多老年人,發現老年人幸不幸福和子女是否在身旁沒什麼關係,所以不用擔心父母會因為你不在身旁而不幸福。

2.當婆媳矛盾出現時,永遠不要因為一方而責備另一方。如果是妻子有道理,一定要維護妻子,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當母親有道理時,這時可以先肯定母親以表示尊重,但是也同時要尊重妻子,不要當面指責妻子。只有你更愛妻子,你家裡的矛盾就會變少,才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3.在處理婆媳關係時,不要總是認為“我和我媽相處得很好,為什麼你做不到?”,而是要有一個同理心。你要知道,母子關係和婆媳關係不同,畢竟你和母親相處了二三十年,更為了解,而母親和妻子既沒有血緣關係,瞭解程度相對來說比你少,所以在考慮問題時,要設身處地的想,既要體會妻子的感受與苦衷,同時也要兼顧到母親的心情與立場。

婆媳關係就像奧利奧夾心餅乾,母親和妻子是餅乾,而你就是中間的奶油夾心,因為你的調節,生活的味道也會更美好。


你認為婆媳相處為啥這麼難?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