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日兒孫碰面,不如天天相互想念”,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有句話叫:遠了香,近了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人與人相處,哪怕親人之間,天天見面,優點看的少了,缺點看的多了,就會產生疲勞感,甚至反感。因此,距離產生美。保持一定距離的關係,敬而“遠”之,才能產生出更多的和諧與溫暖。


東音八度


遠了香近了秧,雖說小時候調皮粘人,也是停可愛的,兩天見不到孫子就要提念他,總決跟前少了什麼東西一樣,為了孫子情怨受點委屈心也是高興的,爺爺奶奶情怨少吃一口也要讓孫子多吃一點,不能叫孫子受半點委屈,每個爺爺奶奶都有自信,把孫子調教好做個懂事的孩子,不能讓孫子走了下坡路。每個爺爺奶奶可能都有這個想念,總決著日日夜夜看著孫子長大成人。


以起來


我對"曰曰兒孫碰面,不如相互思念"有"同情感",也有"別樣情",更有著自己的"感同深受"。特別是對"兒孫碰面"的感覺"心事重重","模稜兩可"。尤其對兒子與孫子的"碰面表情""陰晴兩半",各有所"愛"。對於兒子我是態度生硬,臉色嚴苛。而見了孫子總是喜笑顏開,"返老還童"。往往要求全無,"對錯不想"。兒子可以"天天不見\

喜建國


這是一很現實的話題,”日日兒孫碰面,不如天天互相思念”兒孫是自己的親人、自已的血脈,能日日碰面說明住在一起、或離得不遠,是晚年的福份、天倫之一樂,好事情,說明你所處的地域或現狀、生活比較優裕富足,足以支持人家能在身邊的現實。可以每日感受大家庭的溫暖,如果家中和睦,溫欣的氛圍會常繞身心,那怕花錢、出力、甚止小有受氣,也心甘情感,誰叫他們叫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但家庭也是社會,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說的就是兒孫也自有家庭,長輩已不在是舞臺的主角;關心和幫忙可以,卻不可過度或過深的介入子孫的生活與工作;因隔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何況當今世界發展太快,已不是長輩人所能適應的節奏,家中也會出雞說鴨答的情況,多了就會出矛盾,雖說是親人間的矛盾,可解決起來卻無頭序,沒道理可言,有時也煩心。所以就有了日日碰面、不如天天恩唸的講法;日日見、直面生活,樂趣雖多、有時難免出小矛盾;不在起、少了歡樂、也少了不順之意;改做天天思、更顯掛念心切。有道是:越近越朦朧,越遠越情濃,不管是日日見,還是天天思,割捨不了的是親情。雖近有不適,卻是美好的,是令人難忘的:每逢節假日、億萬奔波的人,不就是在追隨、追憶親近的美好,那怕能拌個嘴,都要千里迴歸,讓風、雨、雪無阻、無奈。




勁犬


一對熱戀的情侶,從感覺上距離產生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記得八十年代人,結婚的沒有房子的多。婚後,有的相隔天南海北,相思情真意切。那時候只能依靠鴻雁傳書,想念對方了,在業餘時間就是寫信。來回幾天,甚至於十幾天才能收到。真可謂;盼望來信望眼欲穿,收到伴侶來信裡表白的愛,令多少情侶喜淚歡顏。那時候的夫妻之間愛的真深,可惜如今;一日夫妻百日恩,七年夫妻都離婚。到底是進步了,還是人學壞了。不知道誰能說得明白?!😡😡


翰林藝客


回答:或許是距離與空間是親情的一種粘合劑。

1.親情,是家庭或家族得以維繫的紐帶,是一種割不斷理還亂的“怪物”,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有時候,只可意會而無法用言語表達,有時候,形同陌生人,面目相視,而沒有笑臉相迎。不過,大部分時間段內,近了不親,遠了反而終日思念,究其原因,可能與距離的疏遠有關。

2.父子、母女或祖孫之間的情感濃淡,確實與距離的遠近有關。但僅僅是有關,而不是原因。估計情感濃淡的真正原因,恐怕與人生閱歷、生活方式、問題看法等等有關,或者說叫代溝。

3.父子、母女或祖孫,如果終日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由於各自成長的年代不一,形成的思想觀念不盡相同,因而言談舉止間,便容易產生歧義,甚至是正面衝突,儘管這種衝突是暫時的,但還是或多或少地會傷害父子、母女或祖孫之間的感情。

4.如果父子、母女或祖孫相隔一方,各自生活工作在不同的城市裡,儘管他們之間有代溝,但都被距離填平粘合了。首先,生活上不再發生碰撞,其次,由於各自不同的緊張工作,也很少會發生見解上的衝突。即便有點喘息的多餘時間,也都被客套的問侯所佔據。

總之,日日兒孫碰面,不如天天相互思念,這話說得是有一定道理的。距離雖然遠了些,但是,父輩、祖輩之間的情感卻拉得近了。


江水濤濤8851


兒孫滿堂,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也是每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美好願望。

天天能和兒孫在一起,每天能見面當然很好,但是時間長了,未免會出現磕磕碰碰,不利於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糸,還不如各自生活,互相想念好。

陳大媽六十多歲了,是個好強的老太太,兒子一家人雖然已分開過了,但就住在同一條街,兒孫們早不見的晚見,陳大媽閒不慣時,經常到兒子的家,指點兒子家事,嘮嘮叨叨,管這管那,操心作主,費心費力不討好,弄的兒媳和孫子對老人意見很大,根本不願意讓老人摻和進來。

因此,我覺得人到了晚年,孩子們長大了,他們的事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再去摻和,孩子們獨立生活了有自己小家了,自有主見,做教師爺去幹涉他們的事,只會得不償失

情感上不要去綁架子女,非要和兒孫天天碰面呆在身邊才覺得子女們孝順是不是老思想了,社會在變化,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要求子女,兒女有兒女的事,工作忙壓力大,想念孩子時就主動打個電話,互相問候。

兒孫自有兒孫福嗎?人老了,也辛苦大半輩子了,兒孫的事不歸自己管了,該好好善待自己了,兒女不在身邊,孤獨時去會見老朋友聊聊天,路邊遛遛狗,公園散散步,窗臺上養養花,在家拉拉二胡,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幸福而充實點。



追夢人1534930


答:有人說“日日兒孫碰面,不如天天相互想念″對此你什麼看?“日日兒孫碰面不如相互想念″這樣說也許對少數兒孫的而言有道理,但對老人.爺爺輩的!就有不盡人情味!因為天下大多數的爺爺輩的老人,多喜歡根兒子.孫子在一起生活!這樣真快活!有樂趣!這是我的看法!也許是所有老年人的心裡想要的快樂生活!!


陳正道


"距離產生美",這話有一定道理的。

兒孫都是父母的親骨肉,肯定都是疼愛的,但因為天天見面,肯定沒有那種思念的感覺,時刻見面,用不著思念啊!時刻在眼前晃,有時不順心還看著煩呢!

過年了,無論多遠,子女都會回家過年,為了見到自己的兒孫,老人早早就準備兒孫喜歡的菜品,為兒孫準備舒適的被褥,老人日夜思念兒孫,希望兒孫繞膝的生活,享天倫之樂。

有些子女在外求學的寒暑假回到家,剛開始幾天好菜好飯招待,在外一學期生怕他(她)吃不好。但幾天之後看見他(她)每天睡得那麼晚,只知道看手機,不知道為父母分擔一點家務,心裡惱火得很,希望假期快點結束,早點去上學,除一個輕鬆,反正回家就是為父母增添生活負擔。現在的孩子比較懶散,沒有我們那時勤快。

其實父母永遠愛自己的子女,但近在咫尺,往往沒有那種日思夜盼的感覺。所以適當有一點距離也是可行的,每天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總會有那麼一點小摩擦小矛盾,牙齒和舌頭還互咬呢?何況人呢!


長江後浪推


日月兒孫碰面,不如天天想念。這句話還是有個條件。那就是人永遠沒有老的動不了的那一天。這句話我是不贊成的。

就像兩個人的婚姻一樣,分居兩地,感情會越來越淡。生活在一起雖然矛盾,會很多。但這也增加了彼此的瞭解,瞭解會更多一些更深一些。

這句話的態度就是長輩不願再自己還能獨立生活的時候,再為兒孫付出。那麼可想而知你沒有付出怎麼會有收穫?當自己不能獨立自理的時候,兒孫怎麼會盡心盡力的為你付出。也許兒孫這時候會照顧你,但他們大多是迫於壓力,相對的投入感情會少一些。我記得我一個同事曾和他的公公起矛盾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到你老了,就是涼水沒有我你也喝不到。這句話何其的現實。當一個人老的時候不能生活不能自理,真的是喝水也要兒孫餵給你,這個時候你還要講日而思碰面,不如天天想念嗎?

所以題主的這句話對生活的態度是不對的。我不太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