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疫情直接對勞動力市場產生負面影響:部分行業的用人計劃將有所延緩,在即將開始的高校春招中減少招聘職位。

目前來看,受到疫情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旅遊服務、餐飲娛樂、銷售貿易、交通運輸、證券保險等部門,而這些部門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戶”。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就業競爭度和就業的壓力或因此增加。

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月31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與市教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暫停各類現場招聘。疫情期間,大型、集中的招聘活動不可能正常開展。特別是在全國各高校陸陸續續開始封校的情況下,招聘企業入駐學校,針對應屆畢業大學生進行招聘宣講宣傳的招聘活動延期或取消。目前,各省市就業指導部門和高校陸續開通了“鼓勵線上服務、簡化就業手續、推遲業務辦理時間”等多項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通過網絡和其他通訊方式繼續進行招聘和應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影響。

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是,網絡招聘的效果還有待觀察。比如,單純的公司介紹能否讓同學深入瞭解公司情況和具體職位內容;有的學生在遠程面試中或會因為心理緊張而失常;有的學生在壓力下盲目求職結果卻並不滿意。對於處於疫情中心區的湖北畢業生,簽約後何時可以到崗、求職中是否能夠參加最終面試、是否會受到就業歧視等都存在著不確定性,就業面臨更多挑戰。

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擺在國家與各行各業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應對防控疫情帶給畢業生們的影響,又是擺在各地高校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應對極有可能的就業困難年,是需要教育部、各級政府、各高校、畢業生們共同去解決的問題。

面對疫情,高校畢業生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解決問題。首先,調整心態,未雨綢繆。每年3月至5月才是大學生擇業的“黃金時期”,時間比較充足。畢業生們可趁防疫在家的契機,結合自身特長和技能,理性思考、梳理求職的意願與方向,穩紮穩打做好“持久戰役”的身心準備。其次,主動了解,全面優化。找尋心意的工作機會,不僅是技能點與職位需求的匹配,更是應聘者與用人單位的深度磨合。畢業生們可主動學習如何與用人單位交流、展示能力,並提前瞭解市場供求情況、不同地區的就業政策等信息,實事求是做好“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準備。

再次,保持聯繫,積極爭取。畢業生需與就讀高校保持聯繫,充分利用後者所提供的,如,心理諮詢、就業指導、競爭技能培訓、輔導員導員協助等服務,同時通過學校就業信息網等渠道拓寬搜索視野,隨時隨地做好“主動出擊”的行動準備。

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只要自信、樂觀、科學、勇敢地面對,再特別的春節,過了就是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