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的容涵性極強,輻射程距又遠,覆蓋面又廣,這就造成了春意象具有多種方位視點的特色。順時方位觀點可映照出由春起到春終時人心跳動的種種節律譜系。這種春意象往往是人心苦樂相合的藝術原創動因引出的審美結果。“

宋人亦不免於有情也,故凡其歡愉愁怨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此語可謂善矣,在於其找準了宋人抒情的方位投射點。宋人“發於詩餘之情投融到春意象之中時,表現出明顯的時序感應性。因而宋詞中不同時序的春意象中常常伴隨著人心的靜動程式。馮延已《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將初春意象的動人精神盡現尺幅。況周頤雲:“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語是認識馮詞初春意象的千鈞啟鈕,譚獻評此詞雲“此正周氏(賙濟)所謂有寄託入,無寄託出也”,與況氏所云有軒轅巧合之功。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

而通過初春意象再作深層抽析,愁緒淡出的閨情便成了春意象的主心骨,馮煦也看出了馮延已作此詞的苦衷,一針見血地說:“作為小朝廷宰相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煩亂之中,有不自達者,於詞發之”。以春意象的順時方位視點啟動情感的全程律動在宋詞中多之又多。宋祁一曲《木蘭花》,因其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而得“紅杏尚書”之稱,詞人風流閒雅的惜春、愛春之情,未出初春意象的點滴攬結。蘇軾《哨遍·春詞》借初春意象抒“醉鄉路穩不妨行,但人生,要適情耳”的惜春之情,與宋祁毫無二致。趙佶《聲聲慢·春》詞中,初春意象所聚合的深層情愫亦是“共乘歡,爭忍歸來”的惜春、賞春情懷。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

宋詞中初春意象所涵詠的創作主體惜春主題情感,與宋人對初春的賞愛密切相關,朱敦儒這樣寫宋人迎春之習:“青旗綵勝又迎春,暖律應祥雲。金盤內家生菜,宮院遍承恩。時節好,管絃新,度昇平。惠風遲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除以具體儀式迎春外,宋人遊春逐勝之事見記於詞體者俯拾即得。“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採桑徑裡逢迎”(晏殊《破陣子》),“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吳文英《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均是表明時人面對初春存好於心的藝術訴說。宋代詞人投入春意象深處的情感細微之所更多表現為對春的傷感。女子傷春固然是中國傳統文學母題的一大匯聚點,而在宋詞中,男子傷春亦未顯弱勢。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

黃升早棄科舉,專心讀書,淡於功名,以吟詠自適,詞中時有田野之趣然終不免有傷春意緒流露,《南柯子·丁酉清明》是為代表:“天上傳新火,人間試衣。定巢新燕覓香泥。不為繡簾朱戶說相思。側帽吹飛絮,憑欄送落暉。粉痕銷淡錦書稀。怕見山南山北子規啼”。全詞以清明韶景為起,接以步步熔鑄出了大春意象。大春意象中的每一因子不是春日和美的適性暢情之物,而是“皆著我之色彩”之意象,其中傷春意緒自然滲出。辛棄疾則以比興手法寄寓政治感慨,《摸魚兒》詞中雖間有美人遲暮、佳人傷春重筆點染,但終未走出作者自身傷春的“偏執狂想”圈,作者的妙處在於將傷春主體作了性別轉移,使全詞的表層意象佔據了詞面的全部方位,然“壽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由此可見此詞春意象所含主題的深隱特性。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唯美圖

張樞“筆墨蕭爽,人物蘊藉”,有《瑞鶴仙》詞,被張炎捧為“聲字皆協”的詞體範本作者在此詞中刻意編織了西湖春意象,模糊地托出傷春主體,但細研“風光又能幾”句意,大致可將發問主體定位於詞人自身,緣此而下,便可確認“蘭舟靜艤”的主人該屬誰人了。張樞身生宋未國勢危殆之際,於家姬園林歌吹賞玩之餘,也不免有時日青春難駐之嘆,因此在膩玩之暇發出淡淡傷春徐詠,似乎在情理之中。南宋時期傷春詞人要數劉辰翁,在他的詞中,春意象有著較為一致的情感運載走向,最為典型的是作者系列送春詞的苦心設計詞人將春天比作故國,形成了宋季詞人將春意象賦於相同家國之念的創作小群體。群體諸員之中,劉辰翁獨得“送春苦語劉須溪”之號,為作男性傷春詞之領袖。在劉詞中,春意象約出現二百四十七次,居兩宋詞人第四,更重要的是,劉詞的代表作中多有春意象作為門面照壁。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天美景

僅從送春詞的《菩薩蠻·丁丑送春》、《減字木蘭花·庚辰送春》、《蘭陵王·丙子送春》、《虞美人·客中送春》、《沁園春·送春》、《摸魚兒·甲午送春》等看起,便知其春意象深處的傷春情緒所在。劉詞傷春已非傷春復傷別的兒女之情,而是將婉約詞的狹小生活圈擴展到了闊大的宇宙世界,對人類未來的命運作出了滿心關注,依此而論,劉辰翁也不愧為宇宙詞人,論其“

與稼軒旗鼓相當”亦不為過。宋詞中的男性傷春較佳人傷春的無名愁緒及自傷遲暮範式有了質的飛躍,在於前者將個體心緒容入民族血脈之中,詞境由小橋廊廡歌樓放大為長風遠疆煙塵暗天,創作主體心緒由淡淡哀愁變為剛烈式的憤怒,詞體語言由低細婉轉變為直呼式的責問與祈求,詞之主題已不再是亦此亦彼,而是單軌式的直線逼進,時勢造就了詞體文學的新型風貌,這在宋季詞作中表現特別突出。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傷春情緒

春意象的動態轉換過程中,暮春意象與殘春意象融含的惜時情緒最濃。依王立先生雲:“春恨具體可分為兩種,一是面對初春、仲春美景所發出的恨春、怨春之嘆,傷感自身本質沒有在人與人或人與社會的關係得到應有的肯定,這是一種自我與對象同構異質的比照;而另一種,則是面對暮春殘景發出的惜春、憫春之悲,痛惋花褪紅殘,好景不長,聯想到自身在現實中的被否定和難於被肯定,如同春光難久,春去難歸,這是一種自我與對象同質同構的印證”。事實上,宋代詞人在春意象的選擇上,已發生了明顯的情感投入偏向,初春意象中,創作主體的樂春意緒還間或可見,而在暮春殘春意象中,前述樂春意緒就較為少見,因而“同構異質的比照”與“同質同構的印證”是不可等量齊觀的。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暮春意象

自然界有它的氣候,氣候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植物的出現,精神也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藝術的出現”按中國人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的理論,中國古人由精神氣候構織的藝術與自然氣候必有趨同之勢。宋詞中的暮春殘春意象作為審美的生命代符,有其自然氣候的特質,也有創作主體的精神運行潛流。暮春殘春作為“生意”的階段性終結,稟五行之秀的詞人,受七情之動的推湧,必然有所詠歎,以此去溝通積於胸臆之中的性靈。“真正的詩歌只在於深切苦惱所熾燃著的人心”,當人們感受到春光徐徐來臨時,從心中反彈出的只是韶光撩人的淡淡青春愁絲,人心的反映僅是“春色惱人眠不得”而已。時光的流逝必然會引起人心對外物的強烈反思,老大逢春,可發情緒有誰知之嘆,而少年不識愁滋味,好上層樓則在意料之中。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天的唯美意象

宋代詞人感時神經敏銳非凡,陸游處春殘之日而想“時平壯無功老,鄉遠征人有夢迴”,與“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蝶戀花》)相較,不是出於同樣的深切苦惱嗎?朱淑真以“斷腸”冠已詞集之名,在《謁金門·春半》詞構設暮春意象,首出“斷腸芳草遠”之句,且前以“愁來天不管”作為前兆,實非偶然,還在其《暮春有感》與《晚春有感》詩中,就出現有“故人何處草空碧,撩亂寸心天一涯”與“斷腸芳草連天碧,春不歸來夢不通”之句,詩之意象與詞之意象具有頗為相合之眼。另一首《蝶戀花·送春》詞作暮春意象廣角統攝,全程傾注了心中的苦悶:“柳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春不語的意境

詞以柳絲輕拂,柳絮飄揚展開暮春畫卷,清晰地點出“飛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的時序特徵,詞筆至此還作“”“”之勢,杜宇哀鳴意象一出,斷腸苦情一傾如注,前後相較有慢起重落、淺斟狂飲的失衡藝術走勢,正是有這種失衡,才一絲不走地映現出了詞人那顆受盡創傷帶著血跡的心影,這一切都是在暮春意象的熔鑄中完成的。宋詞中的春意象已趨於祖國語言符碼意項開放的成熟完整程度。春意象的情感輻射有其偏重之勢而沒有偏廢之嫌。陽春意象吸納自然氣候而形成的祥和審美意境,無疑在不加折扣地與創作主體心境作出了和諧的溝通。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柳絲輕拂

杜安世《壽域詞》存八十多首詞,在北宋詞壇影響並不大,春意象中傳達花落春殘的萬端愁情不在少處,人言其詞“多襲前人”“殊無足觀”,然“三月牡丹呈豔態,壯觀人間春世界”(《玉樓春》)的意象設計,“

直須共賞莫輕孤,回首萬金何處買”(同前《玉樓春》)的惜春呼喚,與“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馮延已《鵲踏枝》)的愁春格套似有“微異”之處。打破了創作定勢思維統轄之下的詞體藝術創造僵格。黃庭堅《訴衷情》小詞與杜詞同妙:“小桃灼灼柳,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詞中的春意象實是大自然的和氣與人心的和悅順暢和合的精美藝術品,這與陸游拋開傳統悲秋主題,另開“喜秋”詩筆具有相同創意之功。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來的綠色魅力

在傳統詩詞春意象中,創作者多將女性容貌溶進春意象創造的深處。韋莊《浣溪沙》寫美人“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白居易寫楊貴妃為“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帶雨”(《長恨歌》,李白寫楊貴妃也帶“”字,稱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杜甫寫王昭君面容為“春風”(《詠懷古蹟》有“畫圖省識春風面”之語),牛嶠《菩薩蠻》寫閨中女子之玉容為“愁勻紅粉淚,眉剪春山翠”。宋代詞人則有將女子容顏徑直稱為“春容”者,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譽為“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的《玉樓春》詞即曾作“

欲語春容先慘咽”之語,“春容”顯指女子容貌。程垓又將女子嬌姿稱作“羞春態”,方千里以“春嬌”寫女性別樣情態,道出“眼尾春嬌波態溜,金樽笑捧纖纖袖,一陣粉香吹散酒”(《漁家傲》)詞句,與上述兩位詞人所云實質本同。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嬌的意境

周端臣《六橋行·西湖》詞又將“粉春”代指女子,“富綺羅妝豔,春態容冶”(陳允平《解語花》)中之“春態”亦在妝飾女性情態。褚生作《百字令》還將“春色”直指宮女,其詞雲:“春色尚堪描畫在,萬紫千紅塵土”,《湖海新聞》作者詮解此詞說:“三、四(指春色)謂眾宮女行……”,是為證實。宋詞春意象偏重於關注女性已為不祧之實,但也沒有完全忘卻男性與春意象的審美關聯,除“傷春”意象中有男性身影外,“春性”、“春愁”意象中也不乏男性抒情主人公的血脈。解防官小人微,詞作亦少,於詞壇影響不大,但詞人作詞能夠一反往日文人好寫女子思情和男子詞人好作閨音的失衡心態,直截了當地揮寫創作主體對女性的刻骨相思,在“春情

”意象中融進了男性的真情實感,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男性的真情實感

其《永遇樂·春情》作如是雲:“風暖鶯嬌,露濃花重,天氣和煦。院落煙收,垂楊舞困,無奈堆金縷。誰家巧縱,青樓管絃,惹起夢雲情緒。憶當時,紋衾粲枕,未嘗暫孤鴛侶芳菲易老,故人難聚,到此翻成輕誤。閬苑仙遙,蠻箋縱寫,何計傳深訴。青山綠水,古今長在,惟有舊歡何處。空贏得,斜陽暮草,淡煙細雨

”。全詞在春意象的構築中層層展示詞人“春情”,這春情明顯在指往日的“夢雲情緒”,夢雲即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朝雲典事。詞至尾結處生出對舊歡不再的慨嘆,頗帶淒涼意緒,俞陛雲評其:“勝處在下闕青山以下五句,舉目河山,舊歡如夢,斜陽煙雨,觸處生悲,山靈有知,閱盡悲歡百態,但身受者難堪耳”,可見此詞在讀者心中留有一定影響。北宋詞壇上,柳永、晏幾道、秦觀、張先等人前承李商隱亦多有直抒創作本體對女性的思念詞作,而他們作“春情”意象創制時,往往少出新意。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斜陽

解可貴之處在於春意象的運作中抒情主體性別的航程偏離,不失為有益的探索。與解防相類者還有黃庭堅,他在詞中能夠拋開春意象關涉女性的老常慣性,偶出一二新招。《西江月》發宦海浮沉,人生坎坷感嘆,以“春愁”作為苦情綜合意象代碼,不是愁紅慘綠的春半閒愁,也不是“香冷金爐,夢迴鴛帳餘香嫩”(趙鼎《點絳唇》)的閨中女子春愁。張元幹在春意象構設時,醞釀出了更新主題,在“春恨”中寄寓了黍離之悲,打破了宋詞中泛泛而作的老格,是對春意象品位的較大提升,其《蘭陵王·春恨》堪稱代表,詞分三片,其結構內容“上是酒後見春光,中是約後誤佳期,下是相思如夢中”表面看似普泛化的春恨,但又不是韶光撩人的美人春恨,這是抒情主體的第一次轉換。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愁的意境

而對舊日京洛疏狂歌笑的尋思,則帶上了鮮明的“傷心寒食當時事,夢想流鶯下苑牆”的思念故國渾沉情感,這是春恨關涉國運的主題昇華“別後華表,那雙鶴”為丁令威學道靈虛化鶴歸遼典,用典加重了詞人眷念故國的隱痛,正是以情作結的深婉流美之佳構。“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陳亮在作豪放詞之同時,也間有作“妖語、媚語”的婉約小詞。《水龍吟·春恨》在春意象的鋪展過程中寄寫春恨,上片作春景總攝,稍露作者情緒,下片感慨往日風流俱成雲散,春恨主題得以全盤托出。陳亮“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的創作態度註定了詞人多談國事少談閨事的藝術精神,因此詞中雖有“金釵頭草,青絲勒馬”“羅綬分香,翠綃封淚”關涉男女情事字眼,但一合“恨芳菲世界,遊人未嘗,都付鶯和燕

”全看,便知此詞“言近旨遠,直有宗留寧(澤)大呼渡河之意的核心”所在,詞題“春恨”的抒情主體在潛躍中發生的性別轉移就在推理的必然之中。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春意象

陳亮在春意象的審美創造中有其與眾不同的貫常手法,《眼兒媚·春愁》,《思佳客·春感》,《虞美人春愁》均為以作者充當抒寫春情主體的力作。劉辰翁生逢國亡,隱居未仕,生計困苦,《霜天曉角》詞曾寫自身處境為:“

想見登高無處”,“老來無復味,老來無復淚”,作詞有小雅、楚騷之風,春意象使用特見功力,為宋代詞人同類意象創造之冠由於前有述及,茲不贅說。宋詞中還有以春意象借指在新朝的富貴場中得意的人物,此出於張炎《綺羅香·紅葉》一詞。張炎作為亡國遺民,不肯侍俸新朝,曾作《綺羅香》借詠紅葉以寫飄零身世和高尚情操。詞中“紅葉”意象即為遺民,也有詞人自己的重重身影。“寒豔不招春妒”之“”自然所指為新朝新貴人物。張炎對春意象所施予的全幅轉格於宋詞中較為少見,有效地配合了詞人“小春”、“西湖春”、“春水”、“春感”(《鬥嬋娟》)春遊”(《風入松》)、“春日
”(《滿江紅》)等春意象,組成了張炎筆下繁富多姿的春意象群體,為遺民詞又添一筆新彩。

宋詞的春意象主要在婉約詞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傳達

西湖春

宋詞中的春意象於北宋時筆調較單純,基本未出傳統惜春、傷春等生命主題,南宋初始有家國之思滲入,宋季以至遺民詞中抒情方位出現立體多元態勢,使春意象進入五筆繁匯的創作流程之中,對宋詞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宋詞中的春意象始終主要在婉約詞的天地裡運作,使宋人喜柔的生命意識得以較為充分的傳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