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小眾藝術?

天才小凡


玩了多年奇石,發現新疆竟然有可以拼字的石頭,從此沉迷其中,這是奇石與書法最奇妙的結合,石頭拼出來的書法作品可以萬代留傳,幾千年以致上萬年以後,我的作品還在,能給這世界留下點記憶。











石石在在73437735


畫馬是讓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小眾藝術。我從小喜歡畫畫,夢想成為一名畫家。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中間,當過兵、電影院美工、美術編輯、警察,雖然工作多變,但熱愛藝術的心沒有變,業餘時間,筆耕不輟,畫插圖,畫人物,畫山水,到了退休年齡選擇畫馬。馬是世間最美的動物,他那矯健的身軀,優美的姿態,動感十足的形象,讓我從入手開始就不能自拔。為了畫馬,我深入內蒙古草原,拍照速寫,讓馬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經過5年的刻苦練習,現在已初見成效,並且在全國畫馬大賽上獲獎。我慶幸選擇了畫馬,它讓我在藝術生涯中有所突破,也正是畫馬的人數不多,使我在眾多的畫家中有與眾不同的表現!








劉建國畫馬展示


文玩擺件,文玩手串,文玩的一切。

分享幾件湘工雕件。

【小葉紫檀·湘工雕件】

魚化龍,這只是我最喜歡的,造型誇張,體態流暢,氣勢和細節全部刻畫出來了,很有趣的一件作品,尺寸10.3×9×6cm,200克。

【老山檀香】

傳統出雲龍造型,印度產老山檀香原料裂多,出品這麼大的不容易,雕工不贅述,懂工的您自己看就行,11.7×5×16.5cm,400克

【小葉紫檀·湘工雕件】

印度小葉紫檀老料,純手工雕刻,湘工五穀師傅作品,鎮宅龍龜,整塊二膘老料立體圓雕,氣勢霸氣,細節細緻,總重674克,12×11×14cm


小方文玩


在對人生藝術的認識過程中尋找自我的心靈契合,在對傳統繪畫技法上體悟生活與精神。

葫蘆諧音福祿,美好的寓意,市面大眾多見是在表面處理過的葫蘆上提筆或者用電烙筆直接作畫,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劉宇老師的葫蘆畫,眼前一亮,也可以算是小眾藝術,因為丙烯顏料具有油性,劉老師在未經打磨的葫蘆上做寫實畫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耗時耗力,創作和後期完善的週期較長,但是這樣可以使作品不掉色,保持新鮮的長久。而且栩栩如生,不刻板壓抑。區別於普通的線勾和工筆葫蘆。淡淡的勾線,中性的色調,巧妙的色彩,使畫面充滿靈動,透明,輕鬆。筆墨情趣中透露藝術的感染力。

虎🐯獅🦁️狼🐺,根據毛髮的方向,粗細長短,點,勾,染相結合,豪發畢現,寓精於動,充分表現了眼神與姿態。

佛像畫手的姿勢,眼神的表現,面容飽滿,眼簾低垂,慈眉善目,莊嚴肅穆。

花的描繪,緣物寄情,隨風搖曳的花瓣借五彩的筆墨表達了生活的真善美。

劉宇老師的葫蘆作畫讓他沉迷其中,千錘百煉的筆墨讓大眾也能感受到人生的情操與緣。











良澤姐姐


篆刻算不算小眾 我喜歡篆刻。純粹自學。自娛自樂





荀山墨客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我一開始接觸篆刻是讀初二的時候。那一年在桂林美術館看了一箇中書協會員篆刻邀請展,就深深的被這門藝術所吸引。當時極為興奮與痴迷,甚至耽誤了學習。當時積攢了一些零花錢在舊書攤買了幾本舊印譜和青田印石,如痴如醉,不知疲倦的臨習。但苦於面臨中考的學業繁重,一週還要去上三節書法課,時間安排不來,只能斷斷續續的進行著。時光荏苒,一眨眼就到了2007年,這年我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系中國畫專業。學業之餘,我選擇兼修篆刻。同時得到了我們藝術系的幾位老師指導。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下苦功臨習漢印。我當時就去買了整整10斤的“練習章”印石,閒暇之餘就認真的讀漢印印譜中的一方方漢印並且仔細雙鉤描摹印文。日復一日,刻好了就磨掉,磨掉了了又刻,學業之餘,過得非常充實。老師的建議讓我打下了極為堅實的篆刻基礎。為我後來的篆刻進階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學藝至今,我不再拘泥印刻石印,更喜歡刻金、銀、銅、玉、琥珀、竹、木等材質的印章,醉在其中,自得其樂。

下面附上一些我的篆刻作品和刻制金屬印的過程請大家指導。











墨雲館主文重


讓我沉迷的愛好,手工製作文玩手串,文玩核

國核--桃核手串,屬於小眾飾品

山桃核、桃樹枝自古就有辟邪保平安的美寓因為小眾現代人很多都不知道,山桃核也可以做成漂亮的手串配珠,進行佩戴,裝飾!

所以我們傳統的國核文化,需要發揚開來

下面請欣賞部分核串,漂亮吧![愛慕][愛慕][愛慕]








王者時刻秀


押花葫蘆沒有彩繪葫蘆,烙畫葫蘆,墨刻葫蘆那麼直觀,製作過程也不那麼容易,很傷手,但卻讓我最為痴迷。

要經過慢長和講究的上色和包漿的過程,才能透出那即古樸又華麗的氣韻。

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押花葫蘆…





聚福堂任葫蘆


讓我沉迷不能自拔的小眾藝術是:賞石藝術。已經玩石十幾年了,網名:昆石迷。由賞石發展到畫石。











昆石迷畫石賞石


雖然古人曾說,藝術這東西,冷了不能當衣服穿,餓了不能當飯吃,但是古代藝術家對藝術的痴迷執著與熱情是讓現在的人難以想象的,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這或許也是古代常出藝術家的原因吧,問題來了:有哪些讓你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小眾藝術?

讓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小眾藝術

開篇簡單借用古人的話,藝術這東西,冷了不能當衣服穿,餓了不能當飯吃,這就說明藝術屬於小眾,而且任何表現形式的藝術都是小眾,簡單理解,藝術就是屬於極少數人玩樂的,顧名思義“小眾藝術”,就我個人而言,沒有哪門藝術能讓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藝術種類有很多,比如,書法、繪畫、音樂、攝影、舞蹈等等,對於這些藝術,我都喜歡,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繪畫中的油畫,雖然很喜歡油畫,但也不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主要是因為不是靠藝術謀生,只是純屬欣賞,順便思考油畫藝術的“寫實”文化,


當然了,對於那些真正以藝術謀生(也有從骨子裡真正感愛到藝術魅力的因素)的畫家來說,肯定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們就以19世紀的荷蘭畫家梵高來說吧,梵高本身就很喜歡畫畫,無論到哪裡都要帶著畫板畫筆,即見即畫,這也是為了靠畫賣點錢,吃飯交房租,

所謂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是完全把藝術當作職業了,而且對藝術還持有崇高的追求態度,想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比如,成為藝術家,最好是名利雙收的那種藝術家;不過,我們有必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能因為藝術,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成為藝術家除了天賦之外,還要昂貴的經濟財富來支撐的。就連被稱為“歐洲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有美第奇貴族支持,才功成名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