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很少有人知道,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這項運動,最初的靈感,竟始於頑童少兒的一個簡單的遊戲。

奈史密斯的家鄉,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當地盛產桃子。在果子成熟的季節,採桃的孩子們都喜歡玩一種把球投入桃子筐的遊戲,作為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的一名體育教師,奈史密斯由此發明了籃球。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籃球的本質,就是把球投進籃筐”。從此,不管在哪裡,奈史密斯總是這樣告訴那些從事這項運動的人們。

而籃球運動發展到今天,雖然它的技術與戰術,經過無數次的革新與升級,已經複雜到令人無法想像的精細分工。然而,一個出色的投手,仍然是一支球隊取得最終勝利的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因素。

遙想中國男籃當年,一代又一代投手,鑲嵌在中國籃球的歷史裡,打開,就像暗夜裡的星火,照亮了我們記憶中那些令人神往的籃球歲月。

從“神投手”郭永林,到“歪把子機槍”張勇軍

新中國籃球史上,第一位被人稱之為“神投手”的,是大連人郭永林。做為當時國家隊與八一隊的絕對主力,郭永林在當時的國內聯賽中場均能得到33.7分,命中率最高達到70%。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而在國際賽場上,上世紀70年代,剛剛開始進入亞洲賽場的中國男籃,一參賽便豪取亞洲錦標賽的五連冠。當時隊中的靈魂人物,便是亞錦賽MVP、全國“十佳運動員”郭永林,1979年,他還入選了FIBA最佳得分手。

郭永林的一手籃子,人們謂之的天賦,完全源於日復一日的苦練。每天投進300個遠投,“高手頭上,高手頭後,高手後仰和空中變向”四種姿勢交替進行。當年他的名望婦孺皆知,身穿的7號球衣,成了全國上下各個籃球隊的投手專用號碼。

郭永林之後,中國男籃投手的代表人物是張勇軍,投籃姿勢怪異,綽號不雅,“歪把子機槍”。86年第十屆世錦賽,一個人投進35個三分,被評為賽會的最佳三分手,那一屆憑藉他11投9中的三分,中國男籃1分撼倒世界勁旅希臘,現在的年青人聽起來應當像天方夜譚。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1988年漢城奧運會,張勇軍在全部7場比賽中,3場得分過30,對陣加拿大,全場轟下34分,攻擊力之強令歐美強旅驚歎不已。

天才輩出的“黃金一代”投手群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男籃迎來了史上少見的“黃金一代”,如群星閃耀的這一代國手,湧現出了以“亞洲喬丹”胡衛東為首,加上孫軍、劉玉棟、鄭武、李曉勇、吳慶龍等一撥射手群。

與其說那一代球員號稱“黃金一代”,其實完全可以改稱為“射手一代”。當時的中國男籃內線,並沒有出現後來王治郅、姚明、巴特爾這樣頂尖的球員,但兩進世界大賽八強,靠的就是這些天才投手。

因為身高的侷限,當時的中國男籃防守上有相當明顯的弱項,但擁有大批頂尖投手的中國男籃,就是能往筐裡扔,扔了就能進球能得分,甭管防不防得住對手。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當時唯一能與中國男籃在亞洲抗衡的韓國隊,也是一個投手輩出的球隊,但“既生瑜,何生亮”,遇上這一屆中國隊,這支神投球隊屢屢被投得在場上滿地找牙。

這一屆中國男籃為什麼出這麼多投手?若干年後,已經成為江蘇主教練的胡衛東解開了謎底,仍然是勤奮加苦練。胡衛東自己回憶,每次訓練完畢,幾乎所有球員都會留下來加練投籃,投完後去食堂吃飯,手已經很難抬起來,筷子也拿不穩。

“小李飛刀”李楠,成也飛刀,敗也飛刀

剛剛在本土世界盃中鎩羽而歸的李楠,應該是“黃金一代”之後,中國男籃最具代表性的投手。

李楠和他的前輩郭永林一樣,來自大連。作為球員的李楠,一手籃子完全承襲了郭永林的神準風格。人送外號“微波爐”,意思就是隻要上場,三分線出手就能得分,即插即用。無論是在八一還是國家隊,通常當球隊打不開局面時,他上場便能起到作用,常常利用三分球製造強大的殺傷。而且因為走位飄忽,出手如閃電,江湖人稱“小李飛刀”。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只可惜,這位像極了古龍筆下“小李飛刀”的神投手,在去年的本土世界盃中,卻沒有在隊中帶上哪怕一位靠譜的投手,最終,功虧一簣的中國男籃敗走麥城,很大程度上,就是隊內沒有真正的投手,外線完全不開,內線也就始終受制於人。

命運真是無常,當年,李楠憑三分絕技,打遍江湖無敵手。世易時移,最終他的弟子卻沒有一個,得到他哪怕一半的本事。

正所謂,成也飛刀,敗也飛刀。

夠吹一輩子的“王七絕殺”

就在“小李飛刀”將退未退的當兒,中國男籃歷史上,出現了罕見的7號,當然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8號。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本世紀初的男籃8號朱芳雨,也是CBA歷史三分榜第一人。朱芳雨在聯賽中一共命中1621個三分球,論數量無人出其右。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廣東隊,大大小小的比賽,朱芳雨無數次三分如雨,投得對手膽戰心驚。“三分雨”的美號名副其實。

但歷史總是更青睞橫空出世的孤膽英雄。

同為朱芳雨隊友的王仕鵬,在國家隊身披7號戰袍,平時也以三分遠投見長的王七,雖然國內聯賽無法媲美朱八,卻一不小心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留下了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神來一筆。

2006年世錦賽小組最後一戰,在中國男籃比分落後兩分,全場比賽僅剩最後5.8秒的生死時分,王七這把“神經刀”底線接球,一路奔襲過半場,在比賽結束鑼響的最後時刻,手起刀落,超遠距離三分絕殺了世界勁旅斯洛文尼亞。

超出常人的冷靜與決絕,遠在星辰之外的靈感和運氣:男籃投手回眸

那一刻,毫不誇張地說,王七王仕鵬創造了中國籃球的歷史。

唉,遺憾呀遺憾,一代一代的投手,這些有中國特色的神勇投手,俱往矣。

客觀而言,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和越來越強大的對手相比,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上最好的戰績與最差的戰績,其實也就只相隔一場或者兩場勝利。但,如果沒有投手,我們很難有一場絕地反擊的奇蹟,因為光憑防守,我們很難擊敗一支真正的歐美強隊。

多麼痛的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