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吸引了一大批的德雲女孩,要做德雲女孩的你夠格嗎

相聲是中國民間曲藝表演藝術,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所以可以說這裡面有很多中國傳統藝術的融合。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一般認為是到了晚清年代,大概就是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的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作為德雲女孩你知道嗎?

德雲社吸引了一大批的德雲女孩,要做德雲女孩的你夠格嗎

語言,包袱,笑聲是相聲的三大要素,並且缺一不可,語言、笑聲是其它一些喜劇藝術也是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聲藝術特有的。包袱在相聲藝術中處於最重要的地位。這應該都知道了吧,不曉得這個怎麼聽相聲呢?

德雲社吸引了一大批的德雲女孩,要做德雲女孩的你夠格嗎

相聲有很多的分類,按照內容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相聲。內容有諷刺型,娛樂型,歌頌型。按照著作時代分,傳統相聲:清末民初時期到1949年。新相聲:1949年到1980年代後期,當代相聲:1980年代以來。現在最火的就是德雲社的相聲了,郭麒麟閻鶴祥,秦霄賢孫九香,張雲雷楊九郎等新生代吸引了無數粉絲。

德雲社吸引了一大批的德雲女孩,要做德雲女孩的你夠格嗎

相聲有四種基本藝術手段,也是每個相聲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就是說學逗唱。“說”是敘說笑話和打燈謎、繞口令等;“學”是模仿各種鳥獸叫聲、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風貌、語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一般有人把唱戲歸結到唱裡面,但是其實只是指太平歌詞。太平歌詞約形成於清代初期,流行於北京城區、郊區。所以大多用北京方言演唱,唱詞內容,有民間傳說故事、勸世文和文字遊戲三類。尤以第一類曲目最多。2009年,被正式列入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雙福成為太平歌詞的傳承人。太平歌詞在各種形式,各個時代都很注重創新,現在最火的應該是張雲雷改編的探清水河了,被改編成了北京小曲兒。

德雲社吸引了一大批的德雲女孩,要做德雲女孩的你夠格嗎

相聲2008年被收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也在不斷地創新適應著時代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