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家過春節,對聯是自己寫的?

搞笑大學校長


現在過年的對聯都是買的多,很少有人自己寫,有的沒時間,有的怕麻煩。


滿江紅xyf


時代變遷,寫春聯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三十年前,過年的時候,每家都寫春聯,大門,堂屋門,廚房門,牲口槽,自行車上,壓水井上無處不在,就是圖個吉利,那時候幾乎很少買春聯,都是寫,當時我寫的毛筆字雖然不好,但村子裡寫春聯的也不多,每年到臘月二十四五就開始有人找我寫春聯了,我提前就準備好筆墨了,反正寫春聯都是免費的一分錢不收,有仔細的人家,在家裡裁好紙張,門對,門方,門頭,長條方塊,規規矩矩,我只管給他們寫寫就行了,有的買了幾張紅紙,還得讓我幫他裁剪,還有紙張不夠的,想再要一個,牲口槽上的,槽頭興旺,或者自行車上的,日行千里什麼的,我還得給她們賠紙張,寫春聯的內容就是那老一套,大門上一般寫,歌頌國家,太平盛世一類的,堂屋門一般寫與春節有關的句子,牲口槽寫槽頭興旺,廚房灶頭灶君爺就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糧食囤上寫,五穀豐登,還有請主的請神的寫牌位,等等,到臘月二十七八最忙了,顧不得吃飯,一屋子都是人,晚上到八九點才算寫完,都是鄰居爺們,一分錢不收,全部免費,現在都不寫春聯了,就連我也懶得寫了,每逢過年買幾副對聯省事了,寫春聯的盛況已經變成了回憶!現在的年輕人比起我那個時代,學寫毛筆字少之又少,隨著科技的發展寫毛筆字的已經變成鍵盤俠了!


波波興趣


如今過春節自己寫對聯的是越來越少了。

首先會寫毛筆字的人比以前少了。

過去我們村會寫毛筆字的人比較多。一到過年,會寫毛筆字的人家門庭若市,親戚鄰居每家都買幾張紅紙,排隊來寫春聯。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蒸饅頭,包包子,炸丸子。而父親卻忙著寫春聯,一寫就是一個多星期,有時還要加夜班寫。如今我知道的幾個能寫春聯的人都已經過世了。

其次現在時興送春聯。

現在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為了招攬客戶,與客戶聯絡感情,過年前幾天就給客戶送春聯,這不今天上午跑保險的就把春聯送到我家了:

還有銀行,春節前幾天凡是到銀行辦理業務的,不論你是存款還是取款,都送給春聯。這些贈送的春聯就夠用了,有的家庭還用不完呢,所以都不用找人寫或自己寫了。

儘管如此,還是有極少數人堅持自己寫春聯。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雖然近幾年沒有人再找他寫春聯了(平時鄰居兒子結婚或女兒出嫁還是找他寫)。我家的春聯還是自己寫,這不把今年的又寫好了:

寫毛筆字是我父親的一生愛好,雖然今年88歲高齡了,寫毛筆字時還是蠻有興致。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鼠年春節了,祝朋友們鼠年大吉!在新的一年裡有:

“鼠”不盡的快樂,

“鼠”不盡的笑容,

“鼠”不盡的鈔票,

“鼠”不盡的幸福,

“鼠”不盡的收穫。

願所有的好運都“鼠”於我們!


奎瓜美騏爺


個人愛好吧!我大姨媽家也在農村,離縣城遠,年年對聯他們自己寫。我父親寫毛筆字一輩子了,每年對聯都是他去買,然後讓我們哥倆負責貼,他指揮著,幹著幹著,我哥哥就準備挨一頓罵。這就預示著春節來了!近幾年,我兩個外甥往往負責,他們基本上很聽我父親的話,春節味淡了不少。





縹緲的我1828


我們家春聯每年都是父親自己寫。記得小時候每年除夕前父親就開始想春聯,到了除夕那天下午開始寫,要寫好多對春聯。一會隔壁鄰居都會來拿,好像已經習慣成了自然。父親寫,我和妹妹就幫忙一張張攤平放好,等墨汁乾透。看著陸陸續續鄰居阿姨叔叔道著新年好,謝謝,謝謝的話語把春聯拿走,我們心裡就挺樂滋滋的。現在每年春節我們都不習慣貼買來的春聯,或者各種銀行送的春聯,還是要父親把寫好的春聯寄給我們,於我們,那就是年味。今年的已經在路上了。(我去拍張去年的),除夕前貼好,然後去父母那邊闔家團圓。[比心][比心][比心]



安讀時光


先說一下我自己家裡的情況吧,從我記事起,家裡乃至鄰居的春聯都是我父親寫的,我家裡從未購買過春聯,春節是咱們中國人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咱們將就的就是一個年味,而寫對聯也正是年味之一,所以對聯還是自己寫的好啊,既體現濃濃的年味,又充滿自己的個性。

對聯用簡單的文字形式能最直觀的體現出一個家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一副合格的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言簡意賅,平仄協調,是體現我國語言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貼對聯是過年日子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延伸出掛彩旗、貼福字、粘門神等,更加充滿年味的習俗。一副對聯,彰顯的是一個家庭的精氣,寄託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下圖一是我家十幾年來不變的一幅春聯,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橫批:人壽年豐。就是老百姓對這一年最簡單的期許,不求大富大貴,不求展翅高鵬,只求一個安字。

再說一下大眾的需求,我自己現在經營一個畫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春節選擇自己寫春聯的,自己寫的好與不好都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參與到這個裡面,才能體會到那種快樂。自己寫的不是很好的,也會請別的老師寫對聯,我自己在逛街的時候,也是發現,越來越多的現場寫對聯的生意很紅火,相對來說印刷的就冷清多了。

總得來說,咱們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該追求精神文明瞭,自家寫對聯是越來越普遍的事情了,過年自己寫春聯也是一種大勢所趨。




怎惜


這是兒時的記憶和期盼。父親在農村是比較有文化的,所以臘月二十八、九就會有好多相鄰自帶紅紙來討要春聯,大家都其樂融融,彷彿生活一下子生活就變得很美好,雖然那個年代一年吃肉都是有數的。但寫春聯的專注和陶醉,看春聯的擰眉細品、似懂非懂,總之都像討了頭彩般,臉上寫滿了幸福!現在可能大多時家裡的春聯都是網上買來的,儘管每年都推陳出新,花樣款式繁多,但都沒了期盼和期待,也許這就是歲月的沉澱,讓人少了那份激情,多了成熟和沉穩。今天早上出門我驚喜的發現我們的單元門又貼上了傳統手工題寫的春聯,雖然上班時間很緊,我還是駐足看了很久很久!一種模糊的驚喜又從記憶的沉澱裡油然升起!


李萬寶3


有多少人家自己寫春聯,這個不好說,也說不準。就我知道的,應該是還有一部人是自己寫春聯的。我曾接觸不少書法愛好者,且都是鄰村的,他們寫的春聯不比買的差,書法養眼。他們不但自己寫,而且有求必應,經常給別人寫。如春聯,結婚聯。我自從成年後,春聯一直是自己寫,直到現在有三十年了吧。


彈指搜住


現在甭說自己寫對聯了,就問問平常家庭誰家還有毛筆,再進一步字兒都還會寫不,除了特別講究的大家庭估計很少有自己寫對聯的了。

記得小時候過年我家從不到小年就開始人來人往了,因為爺爺字兒寫的好,村裡的人都來找他寫對聯,那會人也看中貼對聯,幾乎各種門窗上都得貼一點,那會我最大的任務就是給爺爺按著紙,然後他寫完了給晾起來,有時候家裡客廳地面(那會住平房客廳很大)都擺不開,就一波幹了再寫另一波,人來人往爺爺也樂意幫忙,寫一晚上我跟他的手都能被紅紙給染紅了,想想那才是過年的氛圍,爺爺不知不覺走了好幾年了,這個話題勾起的全是快樂的回憶。


dei子的日常


七、八十年代總自己寫對聯。每年臘月(放寒假)都寫很多對聯,差不多半個村都讓我寫對聯。當時農村文化人很少。一個村子除教學老師,還有村會計會寫對聯,其餘都不會。當時農村寫對聯不要錢,只幫助幹些活頂替。比如幫助打掃衛生,清掃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