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許多老年人再找老伴,不登記結婚,在一起搭夥生活,有的男方還給女方開工資?

遼北老代


好多子女都會因為老人拿了結婚證,怕老人以後的財產不好分,好多子女都不同意老人再婚,但老人也有他們的愛情,也想找個陪自己的老伴,兒女勾通不了,只能選擇在一起生活,不領結婚證,以後各個的子女管各個老人。


愛心給你


登記結婚,又去登記離婚太麻煩了。

我姨夫的老爸,就是這樣一個老頭。年輕的時候和女人偷情,老婆氣的上吊死了。


老頭特別的花心,仗著自己有退休金,左右逢緣。有些老太婆,就正好為了他那點退休金,兩個人一拍即合,就同居了。不久又會吵架,又分手,像過家家一樣。

他曾經和一個同居5年的老太婆領證結婚了,就是沒有辦酒,婚後老太婆嫌他朝三暮四,受不了了,結婚1年就離婚了。


從此,老頭再也不和同居的老太婆結婚了,因為上次離婚老太婆要了10萬元的分手費,可把他心疼壞了。後來,他基本每兩年換一個老太婆,因為老太婆們都想和他結婚分他的拆遷房,老頭也不傻,玩玩而已。他再也不想失去金錢和房子了。

所以啊,一些老太婆別自欺欺人了。年紀一大把了,就別動那些歪心思,想騙老頭的錢,反而被老頭騙了心了!到時候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LUO寶


我父親退休老幹部,一個月退休金一萬多。六十多歲時,母親腦溢血突然去世,一年後經人介紹找了個比他小十來歲的女人。兩人已經一起過了十三年了,聽說領證了,但是沒告訴我們子女。女方也有退休金,很少,兒子也獨立。我們家孩子也沒啥意見。老人有個老伴照顧,怎麼也比子女照顧好。子女再用心,他都覺得孤單。挺好的,不用我們操心就行。身體好就行了。開始也有些心裡不舒服,想想這樣也是給子女減少不少負擔。我們對那個阿姨就是客客氣氣的。兩個人當候鳥,冬天去三亞,夏天去威海。不指望給我們帶孩子。每天我在忙的團團轉時想老媽在就不會這樣。而且我覺得男的生活能力特別弱,心理承受也特別弱。女的老了,老伴去世很少找,男的不行的。


敏而好學8


這是最好的結合了。結婚麻煩離婚還麻煩,何苦呢,大家先試試看,日久生情了再研究,過的絆絆磕磕地就分手。一走了事,很是極簡。

我小區的一男一女,都六十出頭,買採對臉常了就成熟人了,三來兩去的就搭夥過日了。半大老頭的房子大出租,兩人平分錢,他呢到半大老太家去住,兩人合夥生活,還行,不出半年就合床了。現在三年多了,全然就是夫妻了,但不扯證。挺好的。兩家孩子一聚,夏天,到樓頂搞個家庭燒烤,相當過癮。我參加了一次。很棒!感覺有證沒證根本不重要。兩家孩子都升心的不得了。都解放出來了。現在老頭成了跟屁蟲,跳廣場舞也跟著去,說是怕人把老婆搶了去。據說生活的原理是賭了一扇門必定開它一扇窗,生活總是要過下去的,這是世上最偉大的真理!


秋歌988


這個倒是真的。

幾年前,我聽一個女孩說,她公公死後,她婆婆找了一個老頭,算是男女朋友關係,給那老頭洗衣做飯,一個月五百。

‘i還有一個我認識一個老婆婆,嫁給一個老頭十來年了,那老頭在城裡有房子,但是她和老頭是在農村住的,城裡的房子有閒著的,有一次應該也是先商量好了,婆婆去收拾一套出來給自己住,收拾的差不多快完了的時候,老頭的兒子岀來了,說那房子不能給婆婆住。後來確實沒住成。老頭還有線,說會給自己和婆婆重新買套房子。不知道現在買了沒有。老頭年齡大些,如果走在前頭,婆婆可能到頭來分不到什麼。房子和錢都是老頭的婚前財產。這樣是不是還不如每月給工資。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老婆婆被兒子趕出來了,開始說是老婆婆,老都老了,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在外面認識男的怎麼怎麼的。看老婆婆的裝扮確實是短褲十長靴,披著頭髮。看到後面卻有點同情老婆婆了。這兒子不是她生的,但是她嫁到這個家也是好多年,孫孑都帶大好幾個,看她以前帶孩子時的照片,穿著也很普通。婆婆說,我當牛做馬這麼多年,現在家都不讓我回了,老頭說,我也不敢為你說話啊,到時侯連我也趕出去怎么辦?如果婆婆這些年是給人打工,做保姆,結局是不是比現在好些。

我有一朋友,離婚多年,自己一直上班,自己也買了房子,有男朋友,就是沒有聽說要結婚。她男朋友說過去領證,她說沒意思






陳子同學


有一趙老頭,退休前是原糧食局局長,育一兒一女都是事業單位任職,退休金八千多,有別墅,2OO多平方。上下三層,老伴長病去世,金銀手飾留下的不少,很多女性擠破門的去添著與其結婚也行,搭伴也可,但趙老頭不辦,挑了二位漂亮年輕(三十歲左右)的,留坐名譽上的保姆,月工資20OO元,管吃住。(陪床另支),一名管生話,一名負責花草,魚池,狗的餵養,一星期一換班,日子過的跟皇尚似的,他說,找保姆比找老伴強,沒有後患,沒有麻煩,不牽扯財產,不牽扯後人(兒女)。最好的辦法


夏澇防洪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喪偶,真正需要的已不再是夫妻關係,而是伴侶關係,互相有個照應就行了。

我們單位的一個同事,父親是退休幹部,每月養老金七、八千元。2015年喪妻而獨居,他不願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平時沒什麼,遇到身體有病痛就無法自理,孩子工作忙也不能整天陪著照料。後經人介紹,與一位寡居的婆婆好上了。他們兩人再三商定,只同居,不結婚。同居之前各自擁有的財產及存款各自保管或處置,同居之後雙方養老金合著使用。結果是皆大歡喜。

實踐證明,喪偶老人同居不結婚好處多。

一是雙方子女容易接受並支持。

二是一方去世後,不會產生婚後財產分割等矛盾。

三是兩位老人更能相敬如賓,互相照應,互相感恩;雙方子女乃至家庭更能和睦相處,關係親密。

四是如果兩位老人相處關係發生變化或矛盾,分手也容易,不至於搞得那麼"驚天動地"。



玉堂行佛人


這種模式,在我們這裡非常普遍,領證的幾乎沒有。都是搭夥過日子。

比如,前面樓的黃老爺子,是高工退休,老伴生病走了。他一個人過,當他想找一個伴的時候,媒婆簡直都擠破了門。為啥?他有高額退休工資,有一套四室倆衛倆廳的房子,只有一個女兒,也已經出嫁。毫無牽絆,清清爽爽,很多失偶的老太太,看中了他。都想跟他“搭夥”。他挑了一個比較年輕利索的,也和對方說清楚了,

一個月給老太太開三千五工資。

家裡所有花銷由他出。

倆人就是搭夥過日子。

週末可以讓倆方孩子都來吃個飯。

雙方自己的房子各歸自己。

有了大病,各自讓自己兒女負責。

也就是說,互相不牽絆。這種條例,讓年輕人看,簡直匪夷所思,但是,對於黃老爺子來說,他面臨的老太太,都對他的條件很滿意,於是,就答應了,搬進他家過日子了。

雙方兒女,對各自財產的安置都很滿意。於是,也承認了這件事。互相也很客氣。

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老太太沒有什麼經濟收入,能找這樣的老頭,就很心滿意足了。

所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年輕人不會這麼做。也就是老年人,湊合幾年得了。真正有了毛病的時候,還是回去找各自的孩子。


Longsuixinyuan


人生真的很難呀!最難的就是人老了,手頭沒有幾個錢。

重組的家庭,重找的老伴不能登記結婚,也就是錢的問題。沒有錢,就沒有話語權,自己找個老伴也不能自行做主。

我姑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與老伴恩恩愛愛生活了幾十年,現在年紀大了,沒有一點經濟來源,兩人只好分開,由各自雙方的孩子來贍養。

昨天本人沒有更新問答,是去看望了一位親戚,這親戚就是我姑媽的第二任老伴。姑媽已經去世,這位姑媽的老伴現在孤苦伶仃,生活無著。

姑媽本身的丈夫是公社的武裝部長,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誤,很嚴重,過不了關,便在一棵老樹上搭上一根麻繩,結來了自己的生命。

姑媽帶著三個孩子,生活非常艱難。有位修自行車的師傅走進了她們的生活,一年一年,真是不容易呀。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都參加了工作,並生兒育女成立了家庭。

這師傅姓李,我叫他李姑爹。李姑爹很勤勞,對我們這些晚輩也非常的親切,特別是當親戚們家裡有點什麼事的時候,他忙前忙後,非常的誠懇真摯。我們都喜歡他,每次見面總是要聊聊天,開開玩笑,親切的稱呼他。

之後我到上海打工,去年有事回鄉,得知姑媽她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姑爹姑媽忙忙碌碌幾十年,現在已經年邁,身體不行了,又沒有養老保險,生活實在不能維持下去。

雙方的兒女們,又遇到了史無前例的下崗浪潮,紛紛背井離鄉、外出謀生,所以靠子女們贍養,也成了一句空話。

姑爹和姑媽就這樣分開了。由於沒有辦理登記手續,也沒有什麼經濟糾紛,由雙方子女接回,想辦法保證其生活來源。

姑爹和姑媽,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感情深厚,彼此牽掛,互相體諒過日子,現在不得不分開,主要是兩個人手頭沒攢幾個錢呀。

要是有一筆存款,或者有個社會保險,兩人完全可以登記,做名副其實的夫妻。即使只剩下一個人,也可以繼承財產,餘生也過得比較安穩。

我昨天去看李姑爹,他已經不認識我了。看到他呆滯、無神、無助的眼神,我心裡一陣陣酸楚。

普天下的老人們,如果不是富人家,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

晚年重新找的老伴,要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主要是年老之後,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誰來照顧?如果兩個人登記以後,孩子們很有可能以此為由,千方百計逃避撫養的義務。

所以現在重組的老人家庭,一般都不履行登記手續,並且在重組家庭之前,還約法三章,老人不能生活自理,或者只剩下一個老人之後,由老人的子女接回照顧。

沒有登記結婚,雙方的財產也不能成為共同所有,所以老人過世以後,也沒有什麼經濟糾紛。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認為兩位老人在一起搭夥過日子,不履行登記手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讓家庭難唸的經,以後稍微好念一點。

如果兩位老人生活在一起,家務基本上由阿姨操持,大爺又有經濟來源,是應該給一定的經濟報酬。如果大爺先走,阿姨有一點積蓄,在不能繼承遺產的前提下,也讓餘下的人生有一點經濟保障。

現在的老人搭夥過日子,是無奈之舉,是現實生活逼迫所致。

要是經濟條件還寬裕,兩位老人就可以堂堂正正過夫妻生活,不受孩子們的限制,就可以真正做到,當疾病和災難來臨的時候,也可以不離不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張望鹽井


人不到老誰也不會體會有個老伴的重要性。特別是男的,如果愛人是個標準的賢內助,到老了更離不開老伴的生活調理和照顧。

我原來的一個上級領導退休後沒有幾年,老伴就因病去世了,他找了個市郊農村的比他小十幾歲的婦女和他結婚了,那女的身體很好,當時兒女也是很高興,因為他老爸的每天生活不讓他們操心了。

女的是因為丈夫因癌症去世了,她改嫁前三個兒子也結婚成家了。

女的很勤勞,天天把屋子收拾的乾乾淨淨。後來,她的三個結過婚的孩子輪流來城裡看他媽媽,兩家兒女也是經常一塊聚餐。

時間長了,女方孩子們來的太頻繁了,當然還有女方的孫子孫女們來。男方的孩子們就有點不高興了,因為城鄉生活習慣的差異,處人待事的差距逐漸顯現出來了。

女的天天去買菜做飯都是男方給她錢,因為女方沒有收入。時間長了男方發現女方慢慢存了小金庫,女方是為了攥點錢,買點吃的穿的收買她自己孫子孫女的心。

本來當奶奶的,為了自己的後輩,也是理之應當的。

可是由於自己沒有經濟收入,她所花的都是男的退休工資。況且女方孩子們也太多了,男方感覺承擔的太多了,吃虧了。所以,他們結婚七八年了又離婚了。現在,我的老領導再也不想找老伴了,兒女們給他僱傭個保姆伺候他。

老年人經歷的多了,就怕結婚了煩惱和麻煩的事情會更多。

臨時搭伴過餘生也是最好的無奈的選擇。

感謝大家閱讀點贊,閱讀量已經超過1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