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的有遺傳嗎?

097131


很遺憾,糖尿病真的會遺傳。

我們知道,糖尿病大體可以分為1型和2型,1型是胰島素依賴型,必須要藉助胰島素治療,發病通常較急,發病群體比較年輕。而2型發病隱匿,多半是中老年人發病率比較高,尤其是身材肥胖的中老年人。醫學研究顯示,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2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更加明顯。

有數據顯示,如果父母一方中患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不超過20%,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糖尿病,那麼子女患病的概率也會翻倍,可達到50%。但也不要過於擔心,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相對於基因的影響,其實後天因素佔到更大比例。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要注意:

1.把體重控制在正常的BMI範圍內。

2.採取健康的飲食,少油少鹽少糖。

3.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抽菸酗酒。

4.堅持運動,避免久坐不動。

5.定期檢查血糖,保證1年有1次體檢,尤其是年紀>40歲後。

說到這裡,有些人會問,生孩子前沒有糖尿病,生孩子後才得了糖尿病,會不會遺傳給後代?

答案是仍有可能遺傳給後代,因為母親患了糖尿病,不管是生孩子前患還是生孩子後患的,都證明母親攜帶有糖尿病易感基因,那她的後代也會攜有易感基因。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夠幫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識我們在後期問答中分享!


糖人健康網


11r我三十多年前,得糖尿病時,醫學專宗就對我進行了隨機調查。問我父母有沒有糖尿病。我回答是沒有。又問我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有沒有沒有糖尿病,我說沒有。專家讓我再回憶我們家誰得過糖尿病,我回答,我得病了後,我母親說,“她的姥姥有糖尿病。"專家立馬問,“她活了多大歲數?”我答,“我母親說,她姥姥活了好幾個99歲。"專家不解問,她怎麼活了好幾個99歲?我答:“山東老人不願別人說她一百多歲了。"專家和眾醫生笑。說,“活那麼大歲數,得什麼病都正常。不得病反而不正常了。"囉嗦半天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不知自己幾枝祖上有糖尿病。所以,人人,即所有人都有遺傳基因。得糖尿病主要是後天好吃懶動的結果。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6歲半的時候,因為好奇偷了鄰居家的尿糖試紙玩,兩個加號第二天就直接去醫院,隨即就確診為1型糖尿病了。 現在即將24歲,說起來將近18年病齡,好有自豪感呢,哈! 中國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大多都是1型,他們因為主觀客觀的原因很多都隱瞞了自己的病情。。。。所以為了將來的生存,他們就不得不。。。 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隱瞞過病情,所以生活在一個大家都很關照的環境裡,所以即便有最開始的自卑,久了一直都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來對待的。可能因為生性愛折騰,運動打架什麼的都沒少參與,所以沒怎麼影響發育,暫時身體一切良好。 女生,身高170,體重130,目前在英國某公司苦逼實習中(現在轉正快2年了)。。。一身肌肉活蹦亂跳吧。本來寫過自己很多的生活經歷,但是因為賬號和親朋友好有諸多關聯,也就只能匿名。所以特別申請了一個新賬號,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歷,多幫助到一些還處於迷茫的朋友。 人生有幾個關鍵節點,第一次獨自旅遊,第一次上大學,第一次出國讀書工作。 可能因為得病年紀比較小,所以已經把糖尿病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常年拿這個自黑,找藉口偷懶。如果說對生活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一些不安全感吧和從此相信命運吧,囧。然而因為我這個人特別喜歡折騰,所以就不斷嘗試新鮮的東西,並沒有停下來,也沒有因為糖尿病而太過自卑。 如果有什麼建議,就希望糖尿病人能多讀書,多提高一下科學基礎知識的儲備,沉下心來學習。然後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要過分懷疑醫生。我遇到過很多從此消極的病友,總體來說都是自身性格也有缺陷吧。越是有短板,所以才越要讓自己變的強大一些,這樣才能有足夠實力應對未來有的一切變故。不要亂吃藥,建議可以吃些桂仁植物海藻硒片,提升抗體。注意::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專家。 很多時候我也覺得可能自己不能折騰了,不過每次咬牙撐下去都又過來了。如果說能達到一個人生說起來滿意的時刻,我希望能多積累一些經驗,出一個拍給自己看的小劇本,送給當年6歲的自己。 現在人生主要目標就是,英語再好點,賺錢賺錢!!!!


青蓮5214


醫學專家談各種慢性疾病,最後總會歸入基因:糖尿病基因、高血壓基因、癌症基因,然後鼓勵基因檢測,查出每一個人身上是否有某種慢性疾病的基因。

瞭解進化理論就應該明白,優勝劣汰是生物的自然選擇。物種總是選擇那些有利於它們生存、繁殖、發展的基因。

那麼,那些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基因,是缺陷,還是智慧?是基因白痴?還是有些專家故意轉移視線?總有人,要為這種差異買單。尤其,是那些不加思考,盲從的病人。

當前糖尿病被醫學定義為病因不清,很難治癒,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然後把責任甩給基因,甩給遺傳因素的做派,彷彿在說,“不是國軍無能,是共軍太狡猾”。

下面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糖尿病不會遺傳。因為糖尿病基因不是顯性的,也就是孩子出生到成年甚至終其一生,都可以不觸發糖尿病基因。

其次,糖尿病基因更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當生活習慣錯誤,飲食不當,特別是經常處於低血糖、壓力、缺氧、急性應激反應等需要大量能量供應的狀態時,身體的糖尿病基因可能會被觸發,用來改善能量供應、滿足身體對血糖的需要。

每個人體內,都有能量代替補償的隱藏機制,要麼有糖尿病基因,通過升高血糖來補充能量;要麼高血壓基因,通過升高血壓來供給氧氣和能量,要麼有癌症基因,通過減少氧氣消耗來規避缺氧風險。低血糖、低血壓、缺氧是人體面臨的三大致命風險,每個人的基因裡面,三者必居其一。

所以,沒什麼可擔心的。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都是乾貨。關於糖尿病調理,應激反應,生酮飲食可搜索我的相關問答。在悟空的370個回答。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關注轉發!


vista營養師


糖尿病會遺傳嗎?遺傳特徵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明白糖尿病的分類,由於種類較多,筆者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常見的糖尿病是不會遺傳的,只是有基因易感性,但是有兩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是屬於遺傳性疾病的,但是其發病率很低,這兩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總結如下:

1.青年人中的成年發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單基因遺傳病,其特點是(1)有3代或3代以上家族史,且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發病年齡<25歲(3)無酮症傾向,至少5年內不需要用胰島素;

2.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其臨床特徵為(1)母系遺傳(2)發病早,胰島功能逐漸減退,自身抗體陰性(3)身材多消瘦(4)常伴神經性耳聾或其他精神肌肉表現。

通過以上的結論我們得知,有部分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遺傳的,但是我們常見的糖尿病只是具有基因易感性,就是指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較正常人大,如果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




醫者良言


糖尿病是具有遺傳性,但不是遺傳病。1型或2型糖尿病均有明顯的遺傳性,以及家族聚集發病傾向,1/4~1/2的糖尿病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

是因為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係最為密切。而在2型糖尿病中,有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其中有家族聚集發病傾向是因為,子女與父母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大多相似,而這些因素也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三級:

一級預防,就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二級預防,就是糖尿病已經發生,應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狀態,且需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三級預防,就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延緩併發症的進展,降低致殘致死率。

這些三級預防都需要做到:

1、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不可進食宵夜,限制零食攝入,任何食物均可刺激分泌胰島素,加重胰島負擔。

2、建議低脂飲食,減少高糖食物攝入,同時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多進食穀物、蔬菜、糖分低的水果。

3、作息規律:禁止熬夜,保證睡眠,避免精神過於緊張,保持愉快情緒。如果人體的生物鐘打亂,內分泌系統也就紊亂。

4、適量運動:適當運動,防止久坐,保證長期適量的運動,對維持健康、對免疫系統都非常有利 。

6、控制體重: 肥胖或超重者BMI達到或接近24 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

建議有遺傳傾向的人,不僅要做到以上注意事項,還需要定期檢測血糖,密切觀察血糖情況。


小曉醫生


☞(大海撈針啊121)♥的回答:我來回答這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多數學者認為,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臨床上發現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無家族史的發病率高的多,前者是後者的3~40倍,父親或母親有糖尿病或雙親皆為糖尿病患者均有很大的遺傳傾向。有關資料統計,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具有更強的遺傳傾向。 一般認為,隱性遺傳常隔代或隔數代,糖尿病患者遺傳給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遺傳了易發生糖尿病的體質,即突變基因遺傳,臨床稱為糖尿病易感性。



多數糖尿病專家認為,糖尿病是由於多基因變異,使個體產生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較差,極易發生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注意節食、控制體重和加強運動,則可避免發生糖尿病。


大海撈針啊121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糖尿病是一種非遺傳的慢性疾病,但研究證實,Ⅱ型糖尿病具有明顯遺傳易感性。也就是說,只要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得了糖尿病,那麼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會遺傳上糖尿病。

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你還沒有孩子,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變健康!父母健康,孩子生下來當然也健康。

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何保證自己健康,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呢?

1、 及時體檢:至少一年體檢一次。糖尿病慢性疾病早期症狀都不明顯,發病時往往病情都已經比較嚴重。及時體檢,及時調理。

2、 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有氧運動最佳。健步走、瑜伽、練太極拳等都是有氧運動的好方式。早上起床做半小時瑜伽,提神醒腦;工作後做一套簡單的拉伸操,放鬆肌肉,拉抻筋骨;回家路上可以走上半個小時等等。

3、 飲食均衡,補充營養:營養攝入要全面,一天至少要吃五種顏色的食物。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c,鈣等。

4、 儘量不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暴飲暴食與經常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是導致糖尿病的一大元兇。平時儘量不要吃精米精面,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

5、 健康作息:晚上11點前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三餐吃七分飽,剛剛覺得飽的狀態最好。不吃零食,不吃油膩食物!特別是孩子,越少接觸這些食物越好!

6、 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有利於身體排出代謝廢物。一天最好喝八杯水,不要喝太多,增加腎臟的負擔,也不要喝太少。早晨醒來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清理腸胃。

7、 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孩子抵抗誘惑的力量有限,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孩子。比如,不給孩子買甜品,讓孩子遠離高熱量食物;教育孩子不挑食,多運動等。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只要從這幾個方面做起,就一定能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為了孩子,現在就做起來吧!



糖友要知道


糖尿病會遺傳嗎?

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約有6.55%,並且專業的研究發現,糖尿病一級親屬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5~21倍。另外,隨著年齡的増長,發病率也不斷増高。同性別的雙胞胎均患糖尿病者,幼年為50%,成年可達90%以上。這說明成年後發病的糖尿病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係。

如果雙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代約有60%得糖尿病的概率;若雙親中只有一個患糖尿病,而子代得糖尿病的機會約40%,並且常呈隔代遺傳。原因是,糖尿病的遺傳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肥胖、攝入高熱量的飲食、感染等外在環境因素常常會誘發糖尿病。

中華養生源遠流長,注重養生,才能遠離疾病,獲取更多養生知識,請持續“關注”中華養生道


中華養生道


所有內科疾病都具有遺傳因素,這就是人必須面對的挑戰。

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癌症所有這些現代社會的常見疾病,都具有遺傳因素(或者遺傳易感性),但它們大多不是經典遺傳疾病。


啥叫經典遺傳疾病?疾病的發生不是你的錯,就是經典遺傳疾病。

經典遺傳疾病的發生,是純粹由於遺傳的原因導致,和個人的後天遭遇以及奮鬥無關。比如色盲。色盲不是因為你用眼過度,或者沒有正確的使用眼睛,比如躲在被窩裡看手機等造成的,它就是100%的因為基因的缺陷導致的,並且這種疾病還可以繼續往下遺傳。

圖示:如果你不能認出這裡面的數字,那麼你就是紅綠色盲,但這不是你的錯。是因為你遺傳到了色盲基因


啥叫具有遺傳因素的疾病?疾病的發生,你有錯甚至社會有錯。

糖尿病,主要是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裡的環境包括飲食環境和運動環境等多種因素,也包括個人的主觀努力。

一句話,現在當你成為患者之後,你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歸因到遺傳上。

你的生活方式要對疾病的發生負很大責任。

之所以說這些病既有遺傳因素又有環境因素,那是因為同樣糟糕的生活方式中,有些人依然不會患上糖尿病。他們擁有更強的抵抗糖尿病的能力,但這是羨慕不來的。

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或不容易死!


如何預防糖尿病?

要注意控制那些我們能控制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這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也是糖尿病的可能的遺傳因素。

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是因為家族飲食習慣不好,所以從自己開始改變吧。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少喝甚至不喝含糖飲料!

體力活動少:宅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肥胖:BMI超過35,就有很高的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

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為 體重(kg)/身高(米)/身高(米),體重按公斤算,連除兩次身高(按米算)。一個身高為1.70米的人,如果體重為101.15公斤,那麼他的BMI就等於35。

大量飲酒:飲酒不僅導致二型糖尿病還是多種疾病的根源。比如肝硬化、肝癌、酒精性痴呆等。

精神壓力大:生活在任何時代,精神壓力都難免。學會正確的舒緩精神壓力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的技能。


歡迎關注,獲得靠譜又易懂的健康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