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笑塵108


歷史條件:

法國自二戰後開始衰落,奠邊府戰役加速了這種衰落,而法國也明白撤出印度支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晚撤不如早撤。但美國不是這樣想的,美國要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要遏制越南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美國要遏制蘇聯的發展!於是越戰開始,越南其實是狐假虎威,不戰而屈人之兵。

越南戰爭(Vietnam War)時期,越南由南越(越南共和國)和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組成。美國想趁火打鐵,利用越南國際本身分立的矛盾,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並給予“幫助”。而蘇聯等國家看清了美國幫助南越的真實企圖以後。以社會主義國家為代表的集團卻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走社會主義,這樣就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兩大集團為了自己各自的利益,不得不發動越戰。

時代背景


二戰後,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華沙成立了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叫華約;之後美國人也不甘示弱,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北約,也一個政治軍事同盟,用以與華約對抗。

華約在東歐鉅變後就解散了,而北約的勢力卻繼續在擴大。 在蘇聯人看來,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應該向外輸出革命。其本質意義就是指要讓那些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打破二戰後美蘇之間達成的平衡格局。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後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就開始發動人民群眾展開了山地游擊戰,主要是越南北部發展自己的勢力。

二戰結束後,先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然後是前越南國王在法國的支持下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 因為北越有蘇聯的支持,法軍在越南被擊敗投降,法國把在越南的權益轉讓給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1955年10月,南越公民投票,取消帝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和北越以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北統一選舉的事再論,當時雖然劃定了最後期限,但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美國接手南越後,派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訓練自己的軍隊,目的是用來抵抗北越的進攻。從一開始美國沒有在越南打仗的打算,因為亞洲不是美國戰略的重點,也就是說越南和朝鮮的戰爭都不是美國的主動行為,是後來被動捲進來的。當時西歐的局勢非常混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游擊隊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其它國家的共產黨也活動頻繁。美國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和自己同種同源的歐洲主流國家身上,嚴格防止在蘇聯的支持下,共產黨在西歐建立自己的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開始稱霸全球的美國對亞洲有點力不從心,採取守勢。相反蘇聯自己不敢挑戰美國,就鼓動自己的小兄弟北越和朝鮮向南越和韓國發動進攻,來擴大共產主義在全球的版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亞洲不是美國的重點,但南越卻是一個重點。如果北越統一了南越,就打開了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也打破了二戰後各國談判後勢力劃分的平衡。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人是絕對不允許南越出現任何問題的。 雖然南越和北越劃分了各自的領土和分界線,但雙方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南北雙方都是自己的國家內部,對敵對勢力進行嚴厲打擊。


  • 1959年,北越決定推翻南越政權,開始向南越派出人員,協助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首批特戰部隊,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展開空中打擊。
  • 1962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和蘇聯的支持下,力量大大增強,甚至擊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美國政府開始幫助南越訓練了幾萬名的民兵,並建立了軍事觀測點,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偷襲。

  • 1964年,北越開始派出軍隊,直接進入南越,協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作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北越襲擊了美國的軍艦,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越南戰爭從這一時期開始升級。
  • 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直接派出軍隊,直接參與對北越作戰。 早在1961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東盟正式成立。
  • 1967年,在越戰進入高潮後,東盟更是強化了反共職能,建立東南亞各國的協防體系,在政治軍事各方面進行合作,防止越南共產黨向這一區域滲透。




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北越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強,攻勢非常凌厲。美國不得不多次向越南戰場增兵,但傷亡數字也一直在增加。鑑於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人民不願意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何況不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戰。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用其它方式解決越南問題。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開始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


談書論事


美國為什麼要進攻一個萬里之外的越南?說起來這個故事有點長。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驚人的勇氣,將中國人民志願軍開進了朝鮮的土地。

1953年,美國經歷了它建國以來的第一場失敗,美軍從鴨綠江邊退回到了三八線以南。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剛剛誕生的方興未艾的國家,居然擊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這徹底刷新了整個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對東亞的看法。乃至對整個亞洲的看法。


雖然在二戰時,日本也曾經是二戰的主要參戰國,但是在二戰結束後,歐美核心論依然停留在歐美各國的腦海裡。即使在二戰結束後,歐洲依然是歐美各國眼裡的核心地帶,而亞洲只是歐洲的附庸。所以在毛主席訪問蘇聯時期,赫魯曉夫曾經對毛主席說:“將來歐洲的革命蘇聯負責,亞洲的革命中國負責”。說明在赫魯曉夫眼中,歐洲依然是主要方面,而亞洲只能做次要方面。

但是在朝鮮戰爭之後,亞洲的重要性在美國人眼裡,陡然提升了。

亞洲,尤其是有中國的亞洲,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股力量甚至能夠遏制美國的擴張,能夠在正面戰場上與美國硬碰硬並擊敗美國,這是美國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所以,在抗美援朝之後,遏制中國也成為了美國國家戰略之一。

可是在朝鮮戰爭之後,美國人沮喪的發現自己手裡的牌並不多。

朝鮮半島沒有想象空間了,因為朝鮮戰爭打完之後,三八線南北的局勢已經確定,任何一方都不再可能挑起戰爭。而臺灣方面,被共產黨攆出大陸的蔣介石政權,也是爛泥扶不上牆,根本不可能反攻大陸。算下來在整個亞洲東部,美國人只有臺灣,南韓和日本三張牌可打。


不過如果僅僅有這三張牌的話,美國人也還算能夠招架,雖然不能形成有力威脅,但是面對中國,美國人的實力也不算太弱。

但是越南的形勢,嚴重的影響了亞洲的局勢。

越南在歷史上是法國殖民地,二戰時日本侵入越南,二戰結束後日本撤出越南,但法國人重新回到了越南,越南民族主義者自然不會再允許法國第二次殖民越南。所以,越南與法國展開了為期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越南共產黨贏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重創了法國殖民者,法國殖民者再也招架不住,雙方簽訂了日內瓦協定,法國撤出了越南北部。


越南北部被越南共產黨佔據之後,法國人在越南南部扶持了之前的越南國王,成立了一個偽政權。

其實法國人急於撤出越南,已經對越南南部沒什麼興趣,只希望留一個尾巴。這個越南偽政權絲毫不得人心,從成立開始就勉強維持,內部動亂不斷,眼看著就要崩潰。

越南的局勢深深的牽動著美國人的心。

為什麼呢?

因為越南可能導致美國整個亞洲局勢的崩潰。

越南雖然是一個小國,可能那是相對中國而言,在東南亞越南絕對是一個有重要地位的大國。 除了印度尼西亞之外,越南的人口在整個東南亞是最多的,影響力也最大。而一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正要佔領越南美國人怎能不害怕?

在越南周圍,老撾,柬埔寨的共產黨也是勢如破竹,大有奪取政權之勢。 更要緊的是,越南共產黨是蘇聯和中國大力扶持的政黨,雖然此時蘇聯和中國關係已經破裂,但是兩國作為共產主義陣營中的兩個大佬。為了爭奪共產主義陣營的領導權,對於越南的扶持都是不遺餘力的。就連法越戰爭中,越南的奠邊府戰役也是由中國顧問團負責指揮的。

如果北越政權順勢拿下整個越南的話,那麼緬甸,老撾遲早也會被共產黨拿下。而與之相鄰的泰國和馬來西亞,本來境內就有共產黨在小規模的活動,如果他們的鄰國都被共產黨佔領的話,這兩國也很難維持。這樣一來,整個東南亞的策劃也指日可待了。


為了避免越南這塊多米諾骨牌被推下,美國人決定出兵援助越南——準確的說是援助越南南部的南越政權。

可是美國人實力雖強,挑人的眼光卻始終不怎麼樣,無論是南韓李承晚,臺灣蔣介石還是南越吳庭豔,美國人總是能在萬千的候選人中挑出一個最廢物的候選人,充當他們的傀儡。

在法國人撤出越南後,美國人接手南越政權,一開始,美國人只不過是派出了一些軍事顧問團,總共人數不到1000人。可是從1960年開始,隨著北越政府加大了向南越滲透的步伐,南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人發現戰局已經惡化到了不直接出兵根本無法維持的地步。於是為了挽回南越局勢,美國人開始直接出兵越南。

到1962年,南越的美國人已經超過了12,000人,到1964年,這個數字超過了3萬人。

美國人有心要扶持南越政權,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消滅北越政權。 直接消滅北越就能終止永無止境的反游擊戰爭。

可是,不要忘了,北越的背後也是有大哥的。

中國政府明確的告訴美國,讓美軍不準踏過北緯十七度線,否則中國政府將直接出兵援助越南。

抗美援朝之前,中國人警告美國,不要跨過北緯38度線,當年的美國人是拿這句話當笑話來聽的。可是,20多年後,當中國人再次警告美國人不要跨過北緯17度線的時,這句話美國人是實實在在聽進去了。 終整個越南戰爭結束,美國人從沒有踏入過北越的土地,這一點是大家預想不到的。


越南戰爭並不是北越政府與美軍的直接戰爭,而是南越偽政權和美國一起。進行了一場反游擊戰爭。而得到百姓支持的北越游擊隊,根本殺不盡,打不絕。美國無奈的投入到了戰爭泥潭之中。 美國人有飛機有大炮,用炸彈炸,用炮兵轟。扔掉了多於整個二戰所消耗的炸彈,可是就是無法摧毀北越和南越人民的抵抗意志。

而南越政府也是一如既往的不能打,一切戰爭完全依靠美國。 美國本來想通過扶持南越來穩定局勢,為自己在東南亞爭奪一份領地。以制約蘇聯和中國。

可是美國人逐漸發現,扶持南越是一個無底洞,游擊隊永遠打不完。而南越政權也永遠扶不起來。

進入70年代後,中美關係逐漸解凍。中國與美國的教好,讓越南遏制中國的意義大大減弱。而中國與美國的合作,讓中國成為了制約蘇聯的最有力的武器。這個時候,繼續維持越南戰爭,意義已經不大了。

1973年在中美關係解凍之後,美國人停止了對越南的轟炸,軍隊也完全撤出了越南。兩年之後,南越就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被北越消滅了。說明哪怕再強大的力量,想扶持一個偽政權也是不可能的。

越南戰爭讓美國人懂得了很多,首先他們明白了,在別人家門口發動一場不義的戰爭,並不是一個很划算的買賣。其次,由於廣播電視傳媒的發展,讓美國人第一次如此直觀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越南戰爭雖然不是美國所參與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但是由於它被電視媒體向美國人民直播。讓人民感受到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它引起了空前的反戰遊行。讓美國人民的反戰意識提高了一個檔次。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美國帝國主義的擴張。


小約翰


越南戰爭可以說是自從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了,從1955年開始,直到1975年結束,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越南軍民死亡人數超過160萬,而且還導致1000多萬人無家可歸。

而美軍這邊也很不順,也在這二十年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總計有5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飛機、坦克等先進的武器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但我們都應該知道,當年的越南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而且越南也沒有對美國的地位造成威脅,為什麼美國還要執意侵略越南呢?

在二戰之前,越南是法國人的長期殖民地,不過在二戰中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而在二戰結束之後的同一年,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南共產黨向法國人宣佈獨立,並且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

不過事情可並沒有這麼簡單,四年之後,法國人重新介入越南國事,前越南的皇帝得到了法國人的支持,開始走上了和越南民主共和國分庭抗禮的道路,並且在西貢成立了“越南臨時政府”。所以後來人們習慣性把越南民主共和國稱為北越,越南臨時政府稱為南越。

而隨著南北越的矛盾愈演愈烈,北越人民對法國人的仇恨也越來越深,1954年,北越人民軍將法國人從越南趕了出去,本來以為事情就此結束的人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是再一個危機。


因為第二年,美國開始介入越南的國事之中,並且以幫助訓教越南軍隊為由支持吳庭豔政權,也是在同年,吳庭豔正式登上了南越的領導人之位。

這個時候,整個越南就像是被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瓜分”了一般,因為北越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南越是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但是,在北越人心中清楚南北越不能分離,要不就得重蹈朝鮮的覆轍。於是在1959年,準備妥當的北越徹底按捺不住了,大規模出兵討伐南越,意圖統一越南。

而美國深知,一旦北越統一了南越,意味著美國在越南行動的失敗,同時也意味著蘇聯的得手,在大局上輸給了,蘇聯,於是美國也找了一個藉口向北越宣戰。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裡,美國以絕對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是美軍始終都不能完成他們的最終目標——消滅北越。

而且美軍還屬於不長記性的那種,忘了在朝鮮被我國志願軍打敗的事實,試圖通過越南作為跳板,進而侵略我國。

對於美國人的陰謀,我國不可能看不透,於是我國開始源源不斷的派兵和物資援助北越,而且蘇聯也為北越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隨著越南戰爭的延長,美國士兵的補給越來越困難,而且美軍的傷亡率也直線上升,甚至在他們國內還出現了“動亂”,比如不斷有民眾遊行反對美國政府的對越戰爭,被逼無奈的美國最後只好宣佈從越南撤兵。

而在失去了美軍幫助下的南越,實力遠遠不如北越,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北越就徹底打敗了南越,實現了越南的統一。


夏目歷史君


大多數的90後00後是不曾聽過越南戰爭。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教科書裡面只講到過抗美援朝戰爭,卻沒有提到過越南戰爭。其實歷史上的越南戰爭與抗美援朝戰爭一樣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作為當時主要的參戰方美國到底有何企圖呢?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起,世界格局發生了大的變化。靠戰爭發家的美國,和有些廣闊領土的蘇聯成為世界兩大霸主。其中美國代表的是以資本家為主的資本主義社會,蘇聯代表的是以無產者為主的社會主義社會。美蘇冷戰由此開始,而當時的越南分為北越和南越,北越是中國和蘇聯支持的以胡志明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南越是以吳庭豔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南北以17度經線為分界線。 同朝鮮戰爭一樣,越南戰爭其實就是冷戰下的局部戰爭而已。


美國的參戰實際的目的是為了震懾蘇聯和中國。當時蘇中關係鐵,老美在朝鮮戰場上沒打贏,臉上沒了光彩,尋思機會亮出實力,告訴那些小國家們,你們該如何站隊。所以美國必須要打,還要在國際規則允許的範圍內,贏的堂堂正正,贏得無可爭議,可惜的是美國人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個能力不僅僅是軍事攻擊力,火力,兵力運用;紙面上的東西老美算來算去都能贏,穩穩地,但是他們太低估了獨立民族思想引導下的革命戰爭的威力,忽略了來自人民的力量,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以及中蘇聯手之下的戰爭持久力,當然也過高估計了自家對於一場戰爭的傷亡承受能力。



當時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就是不希望帝國主義被蘇聯的社會主義所代替。當時中國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以及大力支持越南分解放運動,美國更加意識到共產黨中國對美國安全利益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支那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繫,所以美國不能容忍越南在被解放。



從美國總統杜魯門起,就指定要參與越南戰爭。之後上臺的艾森豪威爾派300多人的軍事專家團前往南越,指導南越的軍事訓練和裝備建造。支持南越吳庭豔政府的反共運動。到肯尼迪執政時,更是提出所謂‘多米洛’效應,成為美國對越南的軍事介入和整個冷戰過程的直接領導思想,越南被肯尼迪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1967年,美國紐約街頭爆發了30萬人的反戰遊行。是美國政府陷入困境,全國面臨分裂的危機。所以美國撤軍了,越南戰爭以北越獲勝結束。



從此美國不再謀求以戰爭的方式打垮社會主義陣營,但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逐漸奠定了亞洲一霸,隱隱為世界新一級的格局。


策神歷史


與我們想象中的不同,美國打越南戰爭的初衷並沒有那麼邪惡,最開始時美國人其實是以幫助者的身份踏上越南國土、在越南展開了戰爭的,只不過因為他們幫助的是失敗者南越、只不過因為他們最終在越南殺戮得太過於嚴重,所以最終他們才會被人們當成了赤裸裸的侵略者。

越南的兩極分化是在二戰之後出現的,二戰後,蘇聯扶持的胡志明在越南北方建立了北越,法國扶持的越南國王在南方建立了南越,正是在他們的爭鬥下,才促使越南出現了兩極分化。


對於一個被分裂成兩半的國家來說,一統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士兵戰鬥力比南越強悍萬分的北越就對南越爆發了戰爭,想達成一統越南土地的目的。

從當時的狀況來說,北越的做法是沒有什麼不對的,很符合常理。

不過對於南越來說情況就不同了,對他們來說,北越的做法就是侵略,於是他們在危急情況下先後選擇向法國、美國求援也實屬正常,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美國插手越南戰爭的原因

在最開始的時候,南越的老大是法國人。

而法國人雖然在殖民時代是世界上的一霸、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很多殖民地,但是因為他們在二戰中遭受到的創傷實在太過於巨大、他們的實力損耗實在太過於嚴重的原因,所以在南越被北越壓迫得越來越嚴重後,他們就選擇撤出了越南,把對南越的掌控權交給了美國人。

美國人當時之所以會願意接過南越的爛攤子,主要跟他們對世界格局的佈置有關。

在把法西斯陣營給除掉後,世界上開始形成了兩股勢力的對峙,這兩股勢力的核心分別就是美國和蘇聯。

在二戰之後因為彼此都擁有核武器、彼此的實力都太過於強悍的原因,所以美國和蘇聯基本上是不會直接爆發戰爭衝突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那他們就會在其他小國或者第二等強國身上下手,通過拉攏他們或者對付他們來達到擴大自已影響力的想法。

因為南越是法國的小弟,法國在二戰後又變成了美國的小弟,因此南越在當時無形中是屬於美國陣營的。

如果南越仍舊存在的話,那對美國人來說就等同於他們在中南半島擁有了一份話語權。

而如果南越被北越滅掉的話,那對美國人來說就徹底失去了對中南半島的話語權、使得蘇聯陣營對中南半島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他們才撿起了法國人的爛攤子,選擇了支持南越。

逐漸變得冷血的美國軍隊

不過大家可不要誤會,在美國人剛開始選擇幫助南越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打算親自磨刀上陣去對付北越。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是不想在越南這片土地上耗費太多力氣的,他們開始時只對南越進行了一些武器上的幫助,並沒有真正介入到越南戰爭中。

他們後來之所以會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中、在越南殺了那麼多人,跟南越的弱小有著非常巨大的關係。

正是因為南越的戰鬥力太菜了、根本玩不過北越,所以美國人才會為了防止北越取得對全越南的掌控權,而選擇了對越南派出大軍,真槍實彈地和北越對幹了起來。


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說,美國人剛開始和北越爆發戰爭的時候還是比較尊重戰爭法則的,並沒有輕易對平民出手。

但是後來隨著一些情況的變化,他們卻開始變得冷血起來。

隨著戰爭的爆發激烈,美國士兵在越南戰場中遭受到了很多偽裝成農民的游擊隊襲擊、在叢林中被北越軍隊打了很多冷槍。

如果美國人能在戰爭中一直保持著絕對優勢還好,但是在這種巨大的傷亡以及防不勝防的騷擾下,美國人就有些無法壓制住自己的怒火了。

接下來,美國空軍為了解決隱藏在普通百姓中的游擊隊,而對許多平民居住地進行了無差別轟炸,使得許多無辜的平民百姓隨同著隱藏的軍隊一同喪命在了他們的爆炸焰火下。


越南戰爭的結束

正是因為他們的冷血,這才導致越南最終有數百萬人喪命在了和他們的戰爭中。

雖然說一開始時美國人的身份是幫助者,但是從美國人在整場戰爭中的殺戮來看,他們的初衷實際上已經產生了變質、他們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


而與大家潛意識中認為的不同,美國最後並不是被越南擊敗的。

美國最終離開越南的時候,實際上是以和平的姿態離開的,至於他們之所以離開,跟他們國內的反對聲有關,正是因為國內的反對聲,深陷越南泥潭已久的美國才選擇了從越南撤軍、把他們的南越小弟留給了北越隨意處置。

然後在他們離開沒多久,北越以無可抵擋的實力橫掃了南越。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很熟悉,越南一統沒多久,他們就和曾經給予他們無數幫助的我們爆發了戰爭、和帶給他們無限悲痛回憶的美國勾搭在了一起。

從這點來說,越南一點都不值得我們同情。

所以說這就是美國之所以會選擇向越南出兵的原因,他們之所以會向越南出兵,主要跟他們對世界格局的佈置有關。


孤客生


說到越南戰爭,很多人都很疑惑,美越之間並無歷史糾葛,為何美國要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來參與這場毫無勝算的戰爭呢?乍一看確實如此,但要從當時的國政治格局及越南的地理位置來看,此事就不難理解。

二戰之前,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已有五十五年曆史。1940年,越南被日軍佔領,法國人被趕走。二戰歐洲戰事結束後,法國人重返越南。當時的越共已經在北方建立了民主共和國,法國只能扶持末帝成立南越政權。

為了爭奪越南的控制權,越共領導的北越同法國扶持的南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北越最終在中蘇的援助下,取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在二戰中遭受重創的法國,實在沒有實力再耗下去,於是做出撤軍的決定。

1954年,有關結束印度支那戰爭的《日內瓦協議》得以簽署。協議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越共政權控制北方,而保大帝政權控制南方。次年,美國便決定取代法國在越南的位置,扶持吳庭彥在南方建立政權。

當時的國際環境正處在冷戰之中,美國在亞太戰略中將東南亞視為冷戰的關鍵戰場,美國為了避免共產主義席捲全越南,因此支持吳庭彥在南方通過政變建立政權。本來越南要在這年進行選舉,但因分治而不了了之。

隨著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失利和越南共產主義的擴張,尤其是中蘇同盟的形成,都使美國意識到潛在的威脅。冷戰格局形成後,美國除了在亞洲扶植日本而遏制中國外,還將目光投向了包括越南在內的中南半島。

越南是中南半島上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對美國來說,越南北可牽制中國,南可控制馬六甲海峽,東可與蘇比克灣美軍基地相呼應。越南的金蘭灣是世界最好的深水港之一,美國對其垂涎欲滴。

金蘭灣有亞洲第一軍港之稱,可停泊航母,扼守著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戰略通道,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越南就像一顆釘子一樣,牽制了東南亞的顏色革命。從戰略上來講,美國自然不想看到越南被蘇聯控制。

杜魯門主義盛行後,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成為其首要目標。美國先後出臺方針,闡明印度支那衝突是東西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意義。支持在越南的法國人,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成為美國的既定亞太地區政策。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美國是從1961年開始介入戰爭的,直到戰爭結束的兩年前。前期的越南戰爭,美國主要是向南越提供援助,用以遏制北越政權的發展,軍事上是以顧問團的形式存在。

1960年,中蘇關係出現僵化,第二年美國便直接介入越南戰爭。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撤出亞洲就會打亂世界的均勢,他要在越戰中顯示出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隨後美軍派出特種部隊進入越南,但戰局並未扭轉。

同時美國派出軍艦進入北部灣,企圖靠近北越軍事基地。不料卻遭到北越的襲擊,隨即美軍對北越海軍基地展開轟炸,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該事件激化了美國和北越間的矛盾,美國認為這是北越的挑釁。

1965年,美軍對北越進行了第一次打擊報復,隨後美軍不斷增兵越南。在肯尼迪主政時期,他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聲稱如果越南變色,則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美國出兵越南已成定局,其它事件只不過是找來的藉口或者導火索而已。同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動了第一場陸戰,北越很多軍事基地被摧毀。在德浪河谷戰役之後,北越決定採取游擊戰術,以避免美軍的正面打擊。

北越及時調整戰略,採取無限制的消耗讓美軍失去耐心。三年後,北越集中八萬多兵力發起春季攻勢,讓美國突然覺得離戰爭結束還很遙遠。同年,美國國內出現大規模的反戰示威運動,參戰士兵也出現厭戰情緒。

當時美軍在越南的兵力已達最高的53萬人,已出現十萬多人的死傷。尼克松上任後,推行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政策,讓美軍逐漸撤出越南。美越雙方開始談判,但局部戰爭還在繼續。直到1973年雙方才簽訂和平約定。

越南戰爭中,美軍死亡5萬人,傷30多萬人,越南有160多萬人死亡。共和國也為越南的抗美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派遣了包括工程、防空等部隊在內的30多萬人赴越支援,使得美軍始終沒能越過北緯17度線。

自杜魯門以來,美國曆屆政府都以共產主義威脅為藉口,在世界各地到處插足,企圖奪取維護世界霸主地位。越戰使得美國全球擴張政策遭到重創,越戰改變了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使得美國逐漸在東南亞收縮力量。

與此同時,蘇聯趁機向南擴張,改變了美蘇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力量對比。而且在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又遭受經濟危機的打擊,使得軍力發展步伐放緩,蘇聯在軍力上乘勝追擊,大大縮短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綜上,美國參與越南戰爭,就是杜魯門主義盛行的產物。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維護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野史也是史


我是生活問道。

二戰後,美國打過兩次奇怪的戰爭:

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朝鮮戰爭奇怪在他自始至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贏不了;

越南戰爭奇怪在他知道自己怎麼可以贏,但是隻能接受失敗。

越南戰爭的初期與朝鮮戰爭走著非常相似之處,都是國家分裂成南北方。但不同之處在於無論是南越還是北越,在建國初期都還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二戰前越南屬於法國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收歸己有,在二戰結束後法國又要趁機拿回曾經屬於自己的殖民權力。經過戰爭洗禮的越南人民自然是不會同意的。於是,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局面: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共)在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並向法國宣佈獨立,並積極促成越南全面統一。

因為在這之前,越南有一位傳統意義上的皇帝保大。保大因為戰爭原因長期流亡海外。也就是說,越南本質上還沒有推翻封建統治,並且處於殖民時期,在這個時候胡志明宣佈北越建國獨立統一,勢必要遭到反對勢力的敵視。

1949年4月27日,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殖民者法國的慫恿和支持下,在西貢宣佈建國,成立聯合政府並出任首任的元首,這就是(南越)。南越的建立意味著越南實質分裂現狀形成。

北越自從獨立伊始就積極加緊驅逐法國殖民者,並取得了中國政府的積極援助。當時中國政府經研究,派出了以陳賡為團長的參謀團幫助越南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戰爭,在1954年5月7日的奠邊府大捷後,終於迫使法國宣告投降。同年7月21日,中,美,蘇,英,法,越,柬埔寨,老撾等國代表在日內瓦簽署了法越停戰協定。宣告越南正式擺脫殖民統治。

隨著法國殖民統治的結束,越南亂局一觸即發。此時冷戰新思維剛剛成型,美國政府早早就開始為越南的出路絞盡腦汁。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表示:“從遏制共產主義蔓延的立場出發,印度支那(指越南)是衝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並在1954年8月開始,陸續派遣了300多名顧問幫助南越軍隊訓練。

暫時得到和平的南越由以美國,英國,法國和當時國民黨統治的中國臺灣支持;北越由蘇聯和我國支持。兩方均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規定,為避免事態惡化,南北越暫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國家的統一問題等到1956年7月進行選舉,按照這個會議精神可以看出,國際社會是不支持越南分裂的。而且,一旦舉行選舉,革命力量佔據優勢的北方勢必會成為合法的越南領導政黨,這對於美國及其追隨國家和地區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此日內瓦會議舉行期間,美國及南越代表就宣佈會議無效,拒絕簽字。南北越的分裂已經成為現實。

1955年2月開始,美國就支持的保大政權進行軍事訓練及武裝,但明顯的,保大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在10月26日,接到美國公開支持的吳庭豔宣佈國民公投選舉。不出意料的,98%的人支持廢除保大皇位及其封建統治,吳庭豔當任南越總統。當選總統後的吳庭豔在美國授意下,大肆打擊屠殺南越共產黨人。一時間,在南越掀起了反共的白色恐怖。1959年,對形式有充分認知的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正式確立使用武裝推翻南越反動政府,保證民族統一的軍事手段。

1960年11月,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的肯尼迪決定延續前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政策,批准軍事介入越南局勢。

在1960年之前,國際上(主要是中蘇關係)問題發生巨大變化。中蘇都需要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此,對於北越的民族獨立統一軍事行動都給予大力支持。

受到北越政府越來越強的政治和軍事壓力,腐朽腐敗的吳庭豔當局顯得無力支持,在1961年,美國介入越南內政正式以軍事行動展開。8月,美軍地面部隊首次參戰,伴隨美國陸軍的參戰,空軍也加入到打擊隊列。

1963年,眼看著無力支持南越政府運轉的吳庭豔沒有了利用價值,美軍又扶持楊文明,阮慶上臺組成聯合政府,企圖挽救大廈將傾的南越局勢。

為了挽回敗局,同時為了增加競選勝率,美當局必須儘快走出戰爭困境。1963年下半年,麥克納馬拉起草制訂,約翰遜批准的“34A行動計劃”,按照計劃,截止1964年底美軍特種部隊共建立了18個“民間遊擊自衛隊監視營地”,共計2萬餘人的民間武裝人員。針對美軍的“34A行動”,北越武裝針鋒相對,通過對軍隊進行特別訓練,將軍事力量滲透到南越範圍進行後方作戰。北約軍隊的南進,是越南戰爭的轉折點。


1964年7月上旬,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再次提出越南問題的政治解決,並得到了中國,蘇聯,柬埔寨,法國及南北越兩方民族解放陣線的積極支持。

但南越政府拒不承認日內瓦會議內容,7月30日晚,南越部隊乘坐美軍炮艇,襲擊了東京灣內的北越兩處島嶼。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又擊沉了北越的魚雷快艇。8月3日,依仗美軍強大的海軍力量,南越武裝又摧毀了東京灣兩處北越軍事基地。

8月4日下午,美軍派遣大批飛機轟炸了北越軍事基地,摧毀大量魚雷快艇和油料庫。隨著美軍主動參與軍事行動,10月,美軍開始公開支持南越對北越的海上軍事行動。

1965年3月8日,隨著美軍的滾雷行動展開,美軍3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硯港登陸,越南戰爭正式爆發。同年6月,美軍接替南越部隊,成為了對北越作戰的主力軍。


1965年11月,美軍同北越軍隊進行了“德浪河谷戰役”。

1966年1月至10月,美軍分別發起“搗碎器行動”“白翼行動”“黑斯廷斯行動”“大草原行動”及“艾託波羅行動”。

1967年初,美軍針對越共領導機構有發動了“雪松倒下”行動,旨在消滅越共指揮機構。

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對北越軍隊的打擊帶來巨大的損失,尤其在其後的空戰打擊中使用了國際禁用的化學武器,可謂是罪惡滔天,滅絕人寰。但是依靠靈活機動的優勢以及先進的符合自身條件的戰術,在被美軍圍剿的同時,也大量的消滅了美軍軍事力量。

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逐漸打破了美國人民心中的神話,從戰爭爆發伊始就遭到民眾的抗議。1967年4月,美國紐約爆發了二戰以來首次大抗議遊行,30多萬人參加集會,進行反戰示威。迫於壓力約翰遜做了電視講話,公開宣佈結束對越南的(北越)轟炸行動。5月下旬,美國和北越的代表在法國進行秘密會談。


隨著1968年1月北越軍隊的反擊,向南越美軍駐守的64個全部軍事目標發動打擊,美軍傷亡5000多人。這場打擊徹底逼迫約翰遜政府宣告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11月,美軍宣佈停戰。

至此,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的主要階段已經宣告結束。雖然美國不甘心失敗,對柬埔寨發動了長達14個月的無限制空襲,並趁西哈努克親王外出訪問時指使朗諾發動軍事政變,成立傀儡政府。並有朗諾的傀儡政府作為第三方發言承認美軍對越的軍事行動,給了美軍再次聯合南越入境部隊發動越南戰爭,但戰爭大局已定。北越發動的春節攻勢生生將南越政府又打回了談判桌。


面對國內日益高漲的反戰浪潮,戰場上無論何種規模的空襲,美軍都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在1973年1月27日,美越(北越)在法國巴黎舉行談判,並最終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越戰爭宣告結束。

越南戰爭是美國自二戰以來第二次沒有取得(達到)勝利的戰爭,一方面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第二就是特殊的戰爭形態。

由於朝鮮戰爭的失敗,在戰爭初期,我國政府就越南問題發聲併為美國政府劃下紅線,也就是世人皆知的北緯17度線。告誡美國不得跨過日內瓦公約中明確的分界線,否則,勿謂言之不預!由於有近在眼前的朝鮮戰爭陰影,美軍地面部隊自始至終沒有越過17度一步。任憑空中優勢在強大,解決問題是要靠地面部隊的。

第二,我國先後派遣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及指揮人員親臨第一線參與訓練,指揮作戰,先進的戰術戰法是保證戰鬥勝利的根本。

第三,我國那時也處於國家地子薄,國力弱的困難時期,但為了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民族獨立解放戰爭,仍舊給予了最大的支持。當然了,事後越南白眼狼反過來侵略我們是後話。

第四,當時蘇聯是世界兩極中的一機,蘇聯的政治選項也是美國顧及的一個因素。

美國為了遏制逐漸強大的社會主義浪潮,防止所謂的赤色浪潮席捲全球而發動的這場戰爭,本質上是意識形態作祟的孤立主義復活

由於美國一意孤行,使美國不得不面對60-70年代最佳發展期的躑躅,2500億美元的戰爭消耗及幾十萬戰爭受害者至今還困擾著美國社會。

美國曾先後拍攝了七部反應越戰的電影《野戰排》《全金屬外殼》等不僅僅是戰爭場面的真實殘酷,更是對美國社會的深度反思。

當然,越戰的產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隨著71年尼克松訪華,中美融冰之旅為世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生活問道


哪用那麼長篇大論來證明,美國打越南主要原因是1960年時美國科學家已發現越南的東側海域(南中國海域)海底庫存大量石油和可燃冰,另一個因素是越南南端海域海上咽喉要塞,控制住越南對山姆大叔來說太重要了。打越南的導火線是:越南居然吃了豹子——膽敢不警告不譴責而直接開火擊沉山姆大叔開往越南海域的航母?!這是多麼不給大叔面子的事情,這是地球上除了越南,沒任何國家敢做的事情,山姆大叔順理成章地轟打了小強,奴才棒子立馬加盟跟上。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回應:北緯17度是底線,只要戰火燒到越南境北緯17度,就是間接入侵中國(與朝鮮半島上的北緯38度一樣),中國將出兵自衛。小強越南因此與1955年的朝鮮兄弟一樣,士氣更足,狼狼地抗擊山姆大叔和棒子侵略者。


辣椒是個好東西


這個問題就說來話長了。

誰能想到,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會以陣亡5萬餘人,負傷30多萬人,並賭上15年光陰去打一場根本就沒有勝算的戰爭。

而且因為這場戰爭的存在,美國國內掀起了自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抗議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社會階層的分裂,其影響力直到今天仍然揮之不去。

而且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無論蔣介石、李承晚還是吳庭豔,美國的精英集團總是在仔細甄別後準確無誤地選中了爛泥扶不上牆的代理人,而最後的結果幾乎都是被這些代理人拉下水,在國際上顏面盡失,尤其是越南戰爭。

從1961年美軍正式登陸南越開始,雖然美軍不斷在越南戰場加碼,但卻始終不敢越過1954年由東方大國調停確定的17度停火線,這使得長達15年的越南戰爭成為美國自縛手腳的戰爭,美國最終在曠日持久的越南戰場元氣大傷。

那麼美國為何要出兵越南?他想在越南得到什麼?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闡述,簡單說來就是:

出兵越南,是為了對抗蘇聯,更是為了遏制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成為兩大並峙的超級大國,雙方在各領域展開激烈競爭,針鋒相對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雖然美蘇爭霸是二戰之後的主旋律,但雙方交鋒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歐洲,向東最遠也就是到達南亞的阿富汗地區,亞太區域雖大,但始終是次要陣地,二戰時期如是,美蘇爭霸時期更如是。

所以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大張旗鼓,絕不僅僅是為了遏制蘇聯這麼簡單,它的最終目的在於,徹底扼殺一個紅色東方大國的崛起。

美國的精英集團始終相信,一個領土完整的東方大國更能起到遏制蘇聯的作用,所以一直以來美國都不主張肢解這個東方大國,但他們沒有預料到這個東方大國僅僅用三年時間便實現了脫胎換骨,並和蘇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兄弟。

所以在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迅速開進臺島海峽,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東方大國崛起的擔憂。

針對美國的企圖和野心,偉大領袖在抗美援朝之前曾有過精彩論述:

“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我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從臺島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

也就是說早,早在美軍出兵越南的十多年之前,領袖就預言到這一天的到來,並對美軍的野心瞭如指掌。

正是基於這樣的高瞻遠矚,領袖力排眾議抗美援朝,用兩年零十個月的時間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軍,震撼世界。

正是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使共和國有了斡旋亞太局勢的資格和能力。在中蘇兩國的支持下,北越用9年時間打敗了捲土重來的法國殖民者,迫使法國在日內瓦簽訂媾和條約,以北緯17度線作為南北越的軍事停火線,維持了共和國南疆的安寧。

但北越的胡志明政府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吞併南越,更是兼併老撾和柬埔寨,恢復印度支那聯邦雄心的宏偉版圖,所以在南北越停戰後,北越向17度線以南大量派遣游擊隊,攪得南越天翻地覆。

從二戰後美國扶持的諸多代理人來看,戰鬥力弱雞是他們的共同點,除了社會制度的差異導致的凝聚力和戰鬥意志都不同,更多的原因在於北方政權一直以來都有兩座靠山,那就是蘇聯和共和國。

越南戰場同樣如此,雖然此時的共和國和蘇聯早已交惡,但他們對北越的支持都是大公無私的,而且為了爭奪在共產主義陣營的領導權,兩國對越南的支持可謂傾其所有,這導致北越的實力空前強大,南越在北越的打擊下根本不堪一擊。

而一旦沒有美國的支持,南越勢必和韓國一樣被北方吞併,雖然這不是共和國想要的結果,但作為美國的死敵,特別是此時的共和國和越南尚處於友好時期的背景下,越南的統一客觀上增強了共產主義陣營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對美國在亞太的勢力形成了有力壓制。

和領袖高瞻遠矚的分析一樣,美國之所以在朝鮮半島、臺島及中南半島三個方向進攻,就在於掌握這三個戰略支點可將共和國牢牢鎖死在第一島鏈之中。

鎖住這條東方巨龍,無論它和蘇聯的關係如何,都不可能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形成實質性衝擊。

從二戰以來的歷史可以看出,雖然蘇聯和美國撐起了冷戰的框架,但蘇聯始終對美國有所畏懼。

比如朝鮮戰爭期間,美國誤炸了蘇聯在遠東的軍用機場,斯大林卻誤認為美國將要進攻蘇聯,因此取消了對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的承諾;

赫魯曉夫時代的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同樣在美國的以死相逼下選擇了妥協;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更是如此,雖然此時的蘇聯咄咄逼人,並在珍寶島事件後揚言對共和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但尼克松政府對蘇聯進行核報復的威脅,還是讓蘇聯最終認了慫。

所以,在越南戰爭時代,真正不怕美國的只有一個國家,而這個國家剛好處於越南的身邊。

二戰後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薩達姆、卡扎菲等紛紛見了上帝,同樣與美國勢同水火的金正恩卻安然無恙,這充分說明了體重不是決定結局的根本因素,地理位置才是。

而越南的地理位置令美國絕望。因為領袖在抗美援朝前對美國戰略的準確預估,所以即使美國進入南越後,我國並未正式對美國提出“不許越過17度線”的警告,但美國懼怕17度線成為下一個38線,害怕因共和國的參戰導致美國重蹈抗美援朝失敗的覆轍。

所以美國在越南戰場始終保持相對剋制的狀態,其地面部隊始終沒有越過17度線,而這樣做的最終結局就是越南戰爭成為嚴重束縛美軍手腳的戰爭。而北越則可以大規模派出游擊隊深入南方作戰,破壞美軍和南越設立的“戰略村”。

而即使美軍在北越上空投下了比有史以來所有戰爭總和還要多的炸彈,因為北越直接以共和國為靠山,使得北越的物資源源不斷,美軍史無前例的轟炸並未取得迫使北越投降的結果,反而使北越越戰越強。

在1969年胡志明去世,黎筍政府上臺之前,北越一直是共和國的好兄弟好夥伴。

所以打擊北越,將勢力伸向中南半島,就是對共和國的圍追堵截的最終封口。有了南越的立足,最起碼是南北對峙,美國就能在鎖住第一島鏈的同時,攪局南海並牢牢控制馬六甲海峽,掐住東亞的海上生命線。在這樣無恥的操作下,像日本這樣的盟友就不得不更加倚重美國,控制盟友同樣是美國在二戰之後的重要內容。

至於對蘇聯的影響,不能說沒有,但並不大,因為蘇聯和越南是在1978年才正式結成牢不可吹的軍事同盟。在這個軍事同盟建立前,美國在歐洲以及中東地區的對峙對蘇聯的打擊更有效果。

所以,對於美國而言,越南不能丟,歷史上扶持的代理人即使曇花一現也在所不惜。而這個越南除了能打擊蘇聯,更能夠徹底絞殺共和國。

當然,這注定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因為即使北越損失軍隊超過百萬,也不如美國陣亡5萬多,負傷30多萬嚴重。

所以,束手束腳的美軍是註定打不贏這場戰爭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美國的全球冷戰佈局。

當時冷戰開始,中國大陸是我黨控制,成為共產黨的地盤。而北朝鮮的實力強大,比南韓厲害的多。而日本當時被戰爭打了個稀巴爛,又被美軍解除武裝,沒有軍事實力了。

這樣一來,東亞的形式徹底扭轉,美國的力量就弱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全力扶持臺灣,南韓和日本,甚至自己出兵,就是為了扭轉東亞的不利局面。

朝鮮戰爭結束時,東亞局勢大體穩定,美國的力量不佔優至少還能招架。但中南半島,也就是印度支那又危險了。

盤踞北越的北越共產黨通過9年法越戰爭,把法國殖民者打的潰敗,1954年獲得奠邊府戰役勝利,很快佔領北越全境,直逼南越。

當時法國人支持不住,急於撤離越南。

美國人很清楚,如果法國人走了,南越政府是支持不住地,可能瞬間垮臺,被北越佔據越南全境。

而當時北越鄰國老撾和柬埔寨都是人口幾百萬的小國弱國,國內都有共產黨力量控制一方。那麼,越南被北越控制以後,很快老撾和柬埔寨也會完蛋,由此中南半島就成為共產黨的勢力範圍。

那麼,泰國、馬來西亞就會成為一線橋頭堡,兩國軍事力量都不強,恐怕是撐不住的。

由此,東南亞又不可收拾,逐步成為蘇聯盟友的勢力範圍。

為了抑制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擴張,美國最現實的方法就是維持南越政府,保持越南南北的分裂局面。

可惜,南越政府爛泥扶不上牆,內部混亂,軍閥叢生,總統吳庭豔骨子裡還反美。

如果美國不直接出兵進入南越幫助穩住局面,南越很快就會玩完。

萬般無奈下,美軍開始逐步進入南越。1960年前,美軍主要是顧問性質,派出了900人,訓練南越軍隊。

但南越軍隊戰鬥力太弱,不能碰北越人民軍,一戰就潰。

當時北越派出正規軍和大量游擊隊滲透進入南越境內,打的南越政府焦頭爛額,招架不住。

到了這個地步,美國人要麼放棄越南,要麼自己出兵。

最終,美軍開始大量出兵越南,至1962年底,在越美軍人數1.2萬人,飛機約240架。

1964年底,美國派遣到南越的軍事人員增加到3萬多人。

大家陷入持久戰,看誰撐得住。

但此戰中,美軍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

美軍畏懼爆發世界大戰,所以將戰略目標定位為扶持南越的穩定。

美軍從沒有出動大規模的地面部隊入侵北越,那麼就等於是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

北越無論打贏或者打輸,國家是沒有危險的,最慘也就是無法統一全國而已。

同時,北越也聰明的採用持久戰,游擊戰,消耗拖著美軍,看誰堅持的久。

1961年初到1964年6月,北越滲透進入南方的部隊,消滅和擊潰南越軍隊30多萬,包括2000餘美軍,摧毀80%以上的“戰略村”,解放三分之二以上土地和七百多萬人口,迫使西貢政權的統治收縮在城市和交通沿線。

到了這個地步,美軍還是不敢攻打北越,只是開展了北越的大轟炸,滾雷行動。


但當年的大轟炸和今天不能相比,第一是美軍沒有精確制導武器,轟炸效果有限,不可能通過轟炸打垮一個國家。

第二是北越有中蘇支持,建立了一個相當強悍的防控體系,打的美國戰機灰頭土面。單單北越空軍就出現了十幾個王牌飛行員。

第三是北越本來就是落後的農業國,就算首都河內也沒有什麼值得轟炸的東西。

第四是北越有中蘇的大量援助,中國就給了幾百億美元,具備持久戰死撐的條件。

另作闡述。

而美軍無奈之下,至少增兵。1966年8月,已有多達42.9萬名美軍士兵駐守在越南。

可惜,這種時候增兵越多,國內反戰越嚴重,美軍的越南政策也就垮臺的越快。

大家耗到1968年,支持了10年的美國撐不住了,宣佈撤軍。

南越政府迅速垮臺,北越在1975年統一全國,越南戰爭徹底結束。

越南戰爭的失敗,在於美軍的戰略錯誤。如果美軍敢於北上猛擊北越,學中國一樣給他地面打擊,結局可能又會不同,但實際是沒有。

美軍等於是一個拳擊手,在整個十二回合不出拳,就護著頭臉被別人打,這還不死翹翹嗎?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如此,北越軍隊也沒有真正獲得一場戰役的勝利。

越南戰爭,美軍陣亡5萬8220人。

而北越約有100萬軍事人員死亡或者失蹤,越南平民更是死亡失蹤高達200萬人。

其實,當時大家只要去北越首都河內街上走一走,就能看出戰爭的巨大影響。

為啥?街上男人很少,女人很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為啥?男人都被打死了,只剩下女人。


最後忍不住說一句:其實今天看來,維持南越和北越的分裂,對中國來說未必沒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