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定60歲退休,但一般招工超過50就不要了,難道說50-60歲的人不用吃飯了?

樂在其中L


任何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原因,必然會有相應的結果產生。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只要站在企業的角度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原因一下子就清楚了。

一、為什麼企業找工人不要超過50歲的人?

(1)企業有更多的選擇,超過50歲的人性價比不高

<strong>當前市場的基本狀態就是供大於求,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同時社會上還有大量的以前沒有就業的人,所以就總體上來說,很多公司在用人方面有更多的選擇。而作為員工來說,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一些表現不是很突出的人就容易被淘汰。

而有的人在超過50歲後還在應聘公司的普工,這時候他們去和那些年輕人競爭就不是很有優勢,或者說他們的性價比並不是很高。

(2)超過50歲的人在腦力和體力方面都已經不佔優勢

<strong>不論是做什麼樣的工作,工作對你的腦力和體力都會有一定的要求,雖然對普工來說,他們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簡單重複性的操作,但是即便是這種操作性的工作,還是要這個人能記住一些東西,在腦力和體力上能夠跟得上公司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適應長期辛苦的勞作。

而一個人的身體也是要遵從一定的生理規律的,當一個人上了50歲,這就表明你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衰老的跡象,你的腦力和體力也已經明顯的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了,所以這時候再讓你去做普工,這對企業來說就不是很合適。

(3)企業要生存和發展,他們必須要選擇精兵強將

<strong>很多企業在做出一些選擇的時候也很現實,畢竟企業也要生存發展。企業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選擇一些精兵強將來推進企業的發展。在成本相同的情況下,企業必然會去選擇哪些更年輕、更有技能、效率更高、失誤更少的年輕人,而不願意選擇那些年齡較大,做事還不是很突出的中年人。

國內很多的就業都是由一些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而在當前大環境下,很多中小企業的生存週期都超不過三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中小企業的相互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所以很多企業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企業生存週期變得長一些,為了讓自己的生意做得大一些,他們就更願意選擇那些真正的強者,然後和他們一起共創輝煌。

(4)企業不願意付出額外的用工成本

當一個人超過50歲以後,在身體方面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同時之前潛伏的一些病因也會慢慢的顯露出來。所以很多企業不願意用50歲以上的人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在擔心一個問題,比如:員工在工作時,突然就生病了,或者突然出現了一些狀況,這時候他們就需要去看病,甚至有的情況下公司還要給他們支付一定量的費用,還要給他們請假,所以很多公司會覺得這樣做很不划算。

特別是一些處於上升期的公司,他們公司當前有大量的訂單,有大量的業務需要去做,如果員工隔三差五的請假,這必然對他們的生產進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好多公司都不希望在關鍵的時候出一些問題。

二、為什麼一些人在超過50歲後還要應聘普工崗位?

(1)年輕時不注意積累,到了50歲時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

<strong>按照正常的發展情況來說,如果說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候很注重在一個行業裡積累,那到了50歲的時候,他們至少也成了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領域裡面的頂級的人才。但是當他們到了50歲的時候還要應聘普工,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注意積累,並沒有積極的打造自己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當他們到了50歲時,就只能委曲求全,此時為了生存,他們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很低端的選擇。

(2)年輕時太懶,沒有好好學習一手拿得出手的技能

<strong>年輕時偷的懶,當你人到中年的時候,必然會一點一點的加在你的身上。不論我們是在職場上生存和發展,還是選擇自己去做,自己都要去學習一門技能,而且這門技能要能拿得出手,最好能成為某個領域裡的佼佼者。

當前社會上的競爭非常激烈,優勝劣汰的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如果說你不懂得學習,老是偷懶,或者老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去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當前這個時代就提倡“活到老,學到老”,因為時代變化發展實在太快,當你停止學習時,別人還在不斷的學習和提升自己,這時候你和他們的差距必然會越拉越大,時間久了,你便會發現,可能你再也追不上他們了。

(3)生活所迫,一直在社會的底層發展著

除了上面所說的情況以外,還有的人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沒有多少能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在年輕的時候,他們為了生存就一直在付出勞力,一直在辛苦的做著基層的一些簡單重複的事情,但是當他們上了年紀,人到中年還在出賣力氣時就會顯得很尷尬。

因為人到中年,和年輕人相比,你在技能上沒有積累多少,你掌握的技能和年輕人差不多,而在年齡上,你也不具有優勢,畢竟年輕人有活力、可塑造、學習力強、有發展空間,你比不過他們,那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三、超過50歲還在應聘普工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活?

(1)立足現實,從多方面找尋機會

<strong>當然,站在現實的角度上來說,不論你之前經歷了什麼,不論你之前的生活到底過得怎麼樣,現在面對這個處境時,一切都要立足現實,自己要想辦法從多方面來尋找機會。此時,所謂的尊嚴都應該悄悄的放下,先解決當前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圈子或親戚朋友那裡尋找一些機會,也可以讓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幫忙給你介紹一下工作,只要能找到工作,先幹好手中的活再說。

(2)提前佈局,想辦法自己創造機會

<strong>一個人如果在職場上找工作,他就少不了被別人擺佈,這是一種很被動的狀態,因為你根本不清楚別人到底在想什麼,別人把你招過去以後,你將要擔任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自己提前佈局,提前為自己創造機會,而不要等到讓別人來擺佈自己的命運,控制自己的人生。

50歲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按照正常的理解來說,50歲的年紀已經是一個人接近暮年,各方面都已經定型了,但是如果我們反過來看,有很多人在七八十歲的時候依然在創造奇蹟,為什麼自己不可以從50歲開始?

(3)不要自我設限,年齡不是問題,只要肯幹,任何時候都可以逆襲

<strong>不論在任何時候,不論在什麼樣的場景之下,人都不應該給自己設置限制,更不應該認為我都已經這樣了,那接下來就“破罐子破摔”,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理智的,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不論你已經處在哪個年齡階段,當前的現狀到底有多糟糕,你最應該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積極樂觀的狀態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雖然工廠對年紀做出了限制,但對你來說,你應該給自己最好的暗示,年齡都不是問題,只要自己肯幹,任何時候都可以成就人生。而且這個世界上大齡人士逆襲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希望下一個逆襲的人就是你。


職場邏輯1


50歲以上難找工作,這是一個殘酷的社會現實。特別是很多城市居民,下崗工人,還有失地農民。他們是家庭的頂樑柱,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最難的時候。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家庭負擔加重,矛盾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會大幅增加。因此,希望國家,政府實事求是的工作,不要回避問題,盡力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應當相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這一個關係多少人,多少家庭的問題能很快得到解決!讓中國人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ww3e


首先糾正一點,國家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一般來說:男性年滿60週歲,女工人年滿50週歲,女幹部年滿55週歲。

也就說如果是女性,基本上50-60歲這個階段是可以靠自己社保生存的。但是如果是男性的話,就會面臨一個殘酷的事實:別說是50歲,有很多吃“青春飯”的職位可能超過30歲就會比較難找工作了。

一、基礎型崗位

相信在廠裡面從事流水線工作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年輕的時候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是十分的充足。但是到了中年之後,就會有一個明顯的退化。自己的動作不像從前那麼麻利了,也不能保持足夠的專注力。

而反之新進來的年輕人效率就會高得多,企業畢竟都是追逐利益的。如果一個員工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那麼辭退或者不招進來就是他們的必然選擇。

所以,對於一些“純體力活”、“操作簡單”、“容易被替代”的崗位,往往對員工的年齡就會有一個明顯的限制。

二、管理型崗位

而如果是一些要求較高的管理型崗位,年齡則反而會是一個“加分項”。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擁有年輕人身上所沒有的管理經驗、技術和能力水平,人脈資源等等,這些人的加入就會讓企業產生一種非常寶貴的“槓槓效應”,帶來更多的收益。

就像我之前所在的華為,有不少獵頭天天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把公司的中層管理者給挖走,即使出再多的薪資他們也覺得在所不惜。

這些在管理崗位上的中年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50-60歲的人)不僅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貶值,反而是變得更加有影響力。

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其他HR天天圍著他們轉。

三、啟示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道出瞭如今我們常說的“職場危機”,但是其中有一點不一樣的是,職場危機它是不分年齡的。

有些剛出社會的畢業生,可能畢業幾年都毫無建樹;有些是年過30,卻仍然還是在基層崗位做著簡單重複的工作內容;有些是事業有成的40歲中年人,卻突然因為某個原因遇到了職場瓶頸,還有的......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起就要為面對突然而來的職場危機做好準備,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外,在業餘時間,也要加強學習,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和不可替代,讓別人看到我們身上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才是保證我們年過50,甚至更高年齡的時候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的根本。

我們的學員中,就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事基礎崗位的。也許是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所以他們很清楚,要讓自己除了本職工作有口飯吃之外,更關鍵的是還得有追求。

因此,他們幾乎犧牲掉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全部用來寫作。結果就是真的有挺多人靠著自己的努力,依靠這項技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這讓他們更有底氣,即使是未來離開了原來的崗位,他們也能活得很好。

記住一句話,吃飯的本領永遠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不是靠父母,也不是靠國家和單位。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了,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用人單位不招超過50歲的工人,跟大齡工人吃不吃飯沒有關係,這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

為什麼企業不招年齡大的職工呢?

第一,勞動力充沛,可以招用更好的年輕人。

不管怎樣,我國始終是一個勞動力充沛的國家。2018年我國實現就業人口數量高達7758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3419萬人,還有34167萬人在鄉村就業。

工廠的工資待遇,遠遠要比務農要強,再加上基本是按勞分配,對於精力、體力更好的年輕人自然是更有吸引力的,能招到年輕人,工廠肯定不願意招老年人。

第二,年齡大的職工事情比較多,工作效率差。年紀大了,身體和精力已經不如年輕人,加班也加不來。其實中層管理人員會發現老年職工不好帶,他們總是這兒不好那兒痛的,安排個工作理由一大堆,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的話,人們肯定不會選擇年紀大的工作人員。

而且老年人的社會閱歷較多,經驗豐富,關係背景複雜,說不得、罵不得。萬一沒落實清楚,有可能會請尊爺爺回來,這些都是用工企業要考慮的。

第三,老年職工有風險,僱傭成本更高。

一般工齡10年以上,一年內可以有6個月的病假待遇。得病請假是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年紀越大得病的概率就越大,不僅會影響工作,單位成本還會更高。



另外,老年人由於年齡原因,更容易出錯,更容易產生工傷。產生工傷,要在工傷治療期內發放工資待遇,而且離職時還有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等支出,這都是額外的成本。企業自然想避免這些風險。

第四,老年職工沒有多少發展前途,不如年輕職工有創新創造能力。

很多老年職工都是為了熬到退休去工作。年輕人還有奔頭兒,想努力,能夠不停的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甚至有創新性的想法,能夠讓工廠發生巨大改變,也說不定。任何工廠都希望僱用到腦子活泛的年輕人,所以老年人一般不吃香。

實際上,國家也考慮到了老年職工的求職困難,因此將女滿40週歲、男滿50週歲設置為4050就業困難群體,可以享受到國家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每月能夠為企業降低負擔七八百元呢。


對於中老年人,如果找不上專業經驗對口的工作,那麼只能是自己擺攤、幹零活,或者就找保安、保潔工作崗位了。如果是自謀職業,也可以享受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的,繳納社保也能夠大大減輕負擔。

不過對於中老年人的建議,一方面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未來是屬於年輕人,但自己該努力還要努力;另一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到哪裡都有競爭力。


暖心人社


我是七三年出生的,自己的年紀也進入了中年,但是當我有的時候,在招聘的信息中看到有的地方招35歲的,有的地方招20多歲的大學生。我就不免感嘆起來,現在都已經47歲的,我怎麼就沒感受到這種好時光。我也是從這個年紀成長起來的,我覺得那時候機遇真的是太少。哪像現在這裡也招人,那裡也招人,等到我一看年紀的時候心裡就冰涼了,因為人家已經把我們這些超過40歲的人列入了大叔的年齡隊伍里人家招工自然也不會考慮我們這些人。因為企業發展使最主要的目的經濟騰飛也是人家的理想和目標,所以說人家不會選擇我們這些思想陳舊年齡老化。況且養老金什麼的也成為了束縛她們的想法。所以說對於我們這些中年人來講已經失去了機遇,做不成那些我們想往的崗位了,即使我們有能力,但是年齡就把我們排斥在外了。


我們這些40多歲的人也就能幹一些像打更,賣苦力等一些活兒了,誰讓我們70後的人命苦呢,現在機遇無限多,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已經不在了,所以我說現在要是有崗位我可要好好珍惜。


伊春美食美客


這個六十歲退休對於下崗職工來說是不公平的,下崗了五十五歲了找不到工作還得自己交養老,哪裡來的收入啊!我們把青春獻給了企業為啥會是這樣對待下崗職工。


孫權69453989


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提得很無奈。退休,實際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社會上還有幾億人,連退休的資格都沒有。比如,農民、農民工、個體戶、小生意人、打零工的、保姆等等。這些人談論“退休”都是很奢侈的,他們恐怕要活到老做到老,比如,你看工地上、家政服務業、田間地頭,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依然在勞動掙生活費。

談論退休,那是有正經職業的人,還有多少人,雖然有工作,但沒有社保,退休不退休,與他們沒有關係。有些人生活很困難,他們想做事掙錢,甚至做到六七十歲,但企業也不給他們機會。還有一些即使退休了,比如,老工人,退休金只有一千元,他們為了生活,還要去打工。比如,你看一些門衛、保安、保潔、環衛、綠化工,六七十歲了,穿得破破爛爛的,不是照樣打工嗎?

前不久,有一家企業讓員工可以辦理提前內退政策,條件挺好的。有些員工不願意內退,因為很簡單,內退後收入降低,而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他們最缺的不是回家休息,最缺的是錢,而且是現錢,因為他們每一天都需要錢,沒有現金流,他們就過不下去啊。

很多企業,員工到了50歲,就找個理由辭退了。人老了,幹不動了,工資高了,企業都是精明的,為什麼不招工資低、聽話、有力氣的年輕人呢?反正滿大街都是年輕人求職。恨不能把老員工統統趕出公司。比如,有些知名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35歲以上就要淘汰出局了。至於這些老員工出局之後,吃什麼?關他們什麼事?這就是所謂狼性文化的負面效應,這就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虧欠。

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肯定要吃飯的,而且還要吃藥的,更殘酷的是還要給孩子買房子娶媳婦的。企業不招他們,他們照樣要生存啊。有的去做保安、保潔、保姆、綠化、環衛、打零工,對於他們來說,只能出賣體力和汗水,出賣時間和健康,去賺取微薄的收入。

難道這個社會不應該反思一下嗎?他們最需要錢,但社會就不給他們機會。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大、體力差、文化低、素質弱嗎?這是人類的客觀規律啊,難道社會不應該建立保障機制嗎?


職場火鍋


話也不能這麼說,舉兩個例子

1、先舉個工資高的例子,認識一個人,現在也差不多五十多,快到退休年齡了。是工程師,在工地做工程的那種,之前年輕的時候全國各地跑。之前把錢掙夠了,買了好幾套房子,開封一套、杭州一套、老家兩套;現在年紀也有點大了,也沒法像年輕的時候全國各地跑了,就在公司找了個文員的工作,依舊還是可以工作的。雖然工資沒有之前發的多,但是打法平時生活費用是綽綽有餘;

2、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父親,當了一輩子農民,17年的時候來到我們市裡打工,最開始當保安,在醫院和銀行都幹過,幹了一年就做到領班隊長,但是他感覺當保安沒啥出路,誰都可以當。然後他在巡檢的時候看到有消防中控員這個職位,工作比他們舒服多了,不僅工資相對要多一些,晚上還可以睡覺休息。然後就問了可以從事消防中控員需要的條件,人家告訴他要考證書。說實話我還真挺佩服老爹,18年47歲,一般這個歲數誰還學習、考試呀,人家硬是報了班,天天上課,天天早晨早起背書,然後去年就把初級證書拿下來了,現在在一家當地大商場當一名消防中控員,雖然工資不多也就兩千多,但是工作環境比之前舒服多了,19年又報了中級,現在筆試已經考完了,預估應該沒啥問題,平時練習都在八十多分

所以你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但是一定要有目標。什麼時候都不怕完,只要是你肯用功!


留在北京


我個人覺得這樣很不人性化,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局勢。

我爸媽54、55歲,以前是做個體的,前年生意壓力大就停業來到兒女的城市生活。他們閒不住,來之前就打算好要找工作的,為此苦學電腦五筆打字和辦公軟件。幸運的是,他們有了工作,爸爸做倉管,媽媽做收銀。好景不長,媽媽工作大半年後,剛熟悉所有工作流程,公司就以她到了退休年紀為由,辭退了她。

這對好強的媽媽是個嚴重的打擊,她彷彿一下子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生了懷疑,又接連找工作因年紀受挫,應聘營業員都要求45歲以下,只有一些清潔工、雜工向她敞開門,她很心傷,無奈之下做了一段時間的短工,現在在家。事實上,媽媽以前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年輕很多,經過這一番折騰,她自信全無,現在出門都不願打理自己。

再說說我爸爸,他做倉管也有兩年了,假期少、工作時間長,上貨下貨也很辛苦,關鍵是工資也不高。以他這個年紀,公司很難給他漲工資,反正你不幹無所謂,多的是年輕力壯的人願意幹。他努力地考電工證、駕照,就是為找工作多加一份砝碼,可是也是屢次因為年齡的問題不被錄用而受挫,現在依然只能繼續幹著原來倉管的工作。

現在全世界、全社會都在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如果50-60歲算是老年人的話,要想老年人有更好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那還是需要上班的。

老齡化社會的現實焦慮,不僅源於老年人自身,更是輻射到子女的家庭身上,如果子女不成器,中國父母將擔負更多,這是既現實又複雜的問題。

上班族總是暢想自己退休後的美好生活,但真正退休後,生活會變得單調和孤獨,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我們會逐漸喪失技能、存在感,甚至尊嚴。

為了生存和活力,延緩退休,讓人們工作更長時間;事實上,老年人往往比年輕人有更多的學習慾望和更大的創造力。退休年齡再晚一點吧,社會的歧視和偏見會再晚一點,我們這一代人的老年時代也會更加充實和幸福!


王者上不了鑽石


題主說得也太極端了啊,誰說五六十歲的人不用吃飯啊,你的意思是說,現在沒有單位僱傭五六十歲的人作為員工嗎?我想難道你是活在深山老林裡面嗎?你還接觸社會嗎?如果你接觸社會,我想你是不會說出如此無知而不負責任的話的。

遠的不說,就說我親身接觸的,親眼見到的,五十歲~六十歲區間的勞動者吧。

一、商場、超市、商鋪裡的工作人員。

之所以懷疑題主是不是與世隔絕也是這個原因,但凡你有一點社會常識,只要你走出家門逛逛超市,你一定能看到,超市商場裡有很多五十歲左右的員工啊,我家附近一家小超市,裡面負責生鮮區域的阿姨,已經在這家超市做了十年了,從理貨員做到了小主管,月薪五千多,她的同齡人很多都去跳廣場舞了,但相比之下,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的她卻顯得比同齡人年輕,我覺得就是人年齡越大就越不能跟社會太脫節,尤其是我們女性,適當忙碌的工作,反而能夠一直激發人的活力。

二,學校裡的教職工人員。

大學裡五十歲以上的講師教授不要太多哦!其實不僅是大學,教師這個行業,資歷也是相當重要的,年齡約等於經驗,經驗又約等於資歷,資歷深經驗豐富,教得越好,越受歡迎,很多老師的年齡和其收入成正比,這是大家的共識吧,所以諸如教師、醫生等等側重個人經驗的行業,真的是越老越吃香呢。

三,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個體從業者。

很多人到了五十多歲退休之後,並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整天蹲在家裡沒事做,為家庭貢獻了一輩子,兒女都大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生存壓力,這時候剛好放飛自我啊!做點自己之前一直想做,但因為要賺錢養家一直沒時間做的事情啊!

我以前去某網紅古鎮旅行的時候住了一家民宿,民宿的擁有者是一對老闆夫婦,他們兩位都五十多歲了,退休之後就開了這家民宿,這是他們夫妻畢生的夢想。

他們夫妻英語都講得很好,而且你永遠都想不到,他們的英語都是自學的!所以有時候還有外國遊客住在他們家民宿。

老兩口非常樂意交朋友,民宿的大廳裡放了一張大大的世界地圖,有新的外國遊客來他們家住,他們就會在那個遊客的國家那裡插一面小旗子,特有儀式感。

而且夫妻倆還開通了各種社交賬號,平時用視頻分享他們做民宿的點點滴滴,在網絡上也收穫了很高的人氣,有十幾萬粉絲。

其實我也是通過他們的分享種草了他們家的民宿,你看,網絡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老闆夫婦帶貨能力超強啊。

結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人越來越長壽了,五十歲的人生也就剛剛過半,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實現年輕時未竟的夢想,打開你的想象力和行動力,大好時光還在前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