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追星的女孩子那麼瘋狂,還花錢給明星買東西?

昆明的夏天


追星,並不光是女孩,不要一下集中針對女孩。男孩也追星的,並且還有很大一批生活悠閒、缺乏新鮮樂趣的老阿姨也追星。

我以為追星,已經付諸行動到可以為明星花錢的無怪乎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感情寄託

最常見,女友或男友粉。有些女孩或者男生,他們現實中還沒有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誰不向往愛情?明星耀眼又有魅力,恰好符合追星者對於另一半的想象,喜歡上他們太自然了。這類人具有很強的排他性,能迷戀到不可自拔。經常起個名字都以誰誰誰的老婆或老公自居。大部分明星的毒唯都來自他們。他們單方面在與明星談一場他自己想象的戀愛,明星甚至是他性幻想的對象。所以他們就要求絕對的忠誠,只愛一個。有的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連別人怎麼喜歡都要干涉,理由是“他”那麼好,你怎麼可以三心二意。這種狀態下,花錢算什麼?哪個談戀愛不大把大把的為對方花錢。

第二種:移情作用,舉最常見的來說,比如那些老阿姨喜歡小孩類的明星。完全是覺得這個小孩真棒真好,彌補了現實中的某些遺憾,有人感嘆要是能有個這樣的孩子就好了。這種媽粉,很多人很有錢有閒,把明星當自家孩子寵。你說自家孩子要什麼,有什麼不捨得花錢?當紅藝人易烊千璽和王一博之類的,就有很多這樣的媽粉。當然還有把明星移情成自己某個親人的,他們一說起話來,就是我家誰誰誰。既然都當成自己親人了,花錢又有什麼捨不得的。

第三種:追求美好的欣賞者和守護者。這類人,總是被明星塑造出來的人設感動。比如好多明星都有那種賣慘類的粉絲宣傳帖,說的都是明星一路走來多麼努力多麼不容易。他需要我們的保護。舉個例子,楊超越從農村走出來,很多小哥哥覺得這女孩多麼不容易,所以他們一起聯合起來保護她。還有肖戰,你看那麼多人黑他,越是被黑那些粉絲就更加一致抱團要保護他。他們的心理反應:哥哥只有我們了!似乎沒有他們的保護,這個明星就跨了。我個人認為他們很多時候是把自己的優越感凌駕明星之上。我捧你,你才會好,我不捧你,你什麼也不是。為明星花錢是在展現他們的守護和自我價值,花點小錢算什麼?

第四種:崇拜偶像型。某些明星的確特別優秀。(其實如果他們不把自己變優秀,何以吸引粉絲目光。)有的粉絲自己做不到像明星一樣優秀自律,就完全變成了匍匐在明星腳下的崇拜者和仰慕者,跟一些宗教崇拜似的。很多寫出的讚美詞比寫詩的都牛!你看那些宗教崇拜者哪個不是心甘情願恭敬著去進貢。估計給明星花錢他會覺得是種榮譽呢!

總之,我能想到的就這麼幾種捨得給明星花錢的原因。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優曇花開


我一個追星朋友的故事,僅是一件關於偶像很小的物件,卻讓她難以忘懷:

我有一個手機ipone4,高中的時候的,屏幕已經被摔得很碎很碎了。高考後家裡就立馬給換了新的手機,但我依然把這個舊舊的手機給帶到了大學。不為其他的,只是因為手機裡保存了許多視頻和照片,關於我的偶像。

聽起來可能會有些搞笑,一個偶像而已,可能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很高級,但就是這個手機,從高一開始到高三結束,我的整個高三生涯都穿插著關於他的記憶。

當時的生活並像現在那麼的自由,學校是兩個星期放一天假的休息制度,兩個星期的學習有時真的會很累,特別是到了高三的時候,說句實話,真的有想放棄的衝動,快堅持不下去了,離家又很遠,平常只能和爸媽視頻,簡單閒聊幾句,根本不敢跟爸媽說自己的境況,怕爸媽擔心,又怕爸媽失望。

有時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看一下自己提前下載的視頻,聽幾分鐘的音樂。這僅有的幾分鐘是每天激勵我早上5點起床,在枯燥的生活中向前的動力。這幾分鐘在當時的我看來是多麼的奢侈。·

他很優秀,我也會不斷不斷的更新對自己的認知,並一直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努力。

那年他整整消失了一整年,那年我正好高三。手機裡依舊還是從前的東西,沒有人知道他去哪裡了?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就好像他不存在。本來也就是個沒什麼人認識的小透明。後來,當我高考結束後,我才瞭解到,原來他真的如我想的那樣,他一直在努力,拼命的努力。

驚訝於他的變化,也再一次為他高超的實力呼喊。我們好像相約好了一樣,大家一起向前。

那年的我本來就很煩躁,在加上我聽不到他的消息了,我很難過。但高三的我,不予許我那麼任性。我就依舊每天聽著以前他的音樂,告訴自己,他在我看不見的角落努力,自己也要加油。就這樣,我就一天一天的堅持過來了。

很難說,手機裡曾經存在的東西是不是我的精神食糧,反正用一句很常說的俗話來表達的話就是,我真的快要翻爛了。

現在想起來,五味交雜,即使現在這部手機我已經不經常用了,但它是存在的,每次看見這部手機時,時間彷彿都是凝固的,腦海裡的畫面就不斷不斷的湧現出來。

它見證了我青澀的高中年代。

我一直帶著它,就好像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隔一段時間就充充電,翻翻裡面的東西。

有時看到這部手機,我就會想起他,我內心的信仰。就像這部手機一樣,沒有現在高科技下的快速度,大內存的技能,但依舊是我內心是不可丟棄的。

年少時的他只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小透明,沒有知名度。沒有曝光度,甚至都沒有擁有過他最愛的舞臺,但他是我記憶裡的人,是抹不掉的。

現在的他,做到了。

對於他現在的成就,我一點也不意外。

我們還要相約好一起努力,既然你已經向前邁了一大步,那我可不能落後。

(大家可以猜猜她曾經小透明後又大火的偶像是誰?)

以前的我並不是很明白追星的意義,不明白她們為什麼會如此的痴迷。不明白那些所謂的偶像能有多大的魅力,不明白到底是什麼讓在家也是寶貝的孩子們為素不相識的人心甘情願的付出那麼多。

原來的這一切想法都是我的一葉障目,我僅是因一些極少數極端的例子而有色的看待了整個現象。

原來一切的行為都有它本身存在的意義。

所以,身在其中,才會有所理解。



做一個吃喝睡的美少女


覺得追星女孩瘋狂,那只是一種刻板印象。因為有幾個特別突出的人和事,作為代表,讓人覺得整個群體瘋狂。

但是,除了偶爾幾個,追著偶像全國各地跑。大部分的人,只是偶爾買票去看看,但是因為人群基礎蠻大,所以才給你這樣的印象,以為大家都是追著偶像跑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大家的生活都是很正常的。該讀書讀書,該工作工作,該生活生活,追星只是閒暇之餘的事情而已。

追星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在他們的偶像身上,看到某些特質,這些特質讓人喜歡,甚至可以讓人上進。我們常常也會看見,有那種看見偶像優秀,自己也努力上進的人。不過是關注的人少,沒有大肆宣傳而已。你沒有發現這種特質,也沒有感受到這種力量,但也不能說這種事情就是完全錯誤的。

其實這種現象,就跟別的小癖好一樣。比如愛旅遊,愛收藏,愛遊戲,愛小動物,愛打麻將,愛跳舞,愛運動…等等等等…也一樣要花錢。追星的人,因為有距離的差距,所以才顯得突出。但是你看,不追星的人,身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小癖好。不也是很正常的嗎?

追星,也不過是一種對生活的美的發現,追隨美好,花一點錢,買一點美好的心情,有什麼不可以呢?誰敢說自己的錢,完全花在刀刃上?沒有一點娛樂,沒有一點精神上的追求呢?

我知道對這件事情,有人又會說對自己父母都不一定那麼好,有那個錢,還不如買點東西給父母,孝敬孝敬父母。別人孝敬沒孝敬父母,我們不知道。但是這些人自己生活,那真不一定安排好了,不然也不會那麼在意。生活,不是隻有一本正經的嚴肅,還要有輕鬆的時刻!

追星女孩,並不瘋狂!



十絹


其實粉絲瘋狂追星行為由來以久,歷數三十多年來發生的瘋狂追星事件

1982年,日本一位相貌美雅的妙齡少女學生臥軌自殺,她的死亡遺書中寫著自己因對成龍已經有了女友無法承受打擊而選擇自殺。

2000年2月,女子因狂購所有黎明產品而欠下了約二十多萬元的信用卡債,被人電話及上門追債,導致精神恍惚。被發現在寓所中留下遺書併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死時手中仍握有黎明主演的電影影碟。

2003年6月21日,大連一位16歲的少女在姥姥家的暖氣管上上吊自殺,起因只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

劉德華的極端“粉絲”蘭州女子楊麗娟,從15歲開始痴迷劉德華,長達13年,並因此生活拮据、父親賣房賣腎最後家破人亡。這件事至今都讓人感到扼腕嘆息

理性追星,是對自己和明星的一種保護。

理性追星,是一種將偶像榜樣化的力量,偶像身上往往有粉絲心目中所向往的東西,在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的情況下追星,是對生活壓力的一種釋放,也是實現自我滿足的一種牽託。

追星心理本身人人都有,只是涉及的領域不同而已。大部分人僅限於喜歡明星的作品,比常人對明星的關注度要高一些,購物時在自己需要的情況下選擇偶像代言的產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偶爾去看場演唱會,去看幾場偶像演的電影,這些追星行為都屬於正常範圍。

然而類似於以上事例中將追星完全當成生活中的主要事情,耗費時間、精力、錢財而去過度追星的行為,實際了不單對偶像造成傷害,同時也傷害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房東家的貓咪


導語:

女生為明星瘋狂我倒是沒有見識過。我反而覺得大部分的男生好像一旦有了女朋友,女朋友喜歡某個偶像,他就會瘋狂的吃醋,最瘋狂的我覺得還是男朋友的行為。

不管沒有男朋友或者是老公,我覺得明星變偶像是個人喜好。

女生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們每個喜歡的飯菜都有所不同一樣,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很正常的一個現象,而且每個人的喜好也不同,有些人喜歡老戲骨,有些人喜歡小鮮肉。這是人之常情的一件事情,沒有必要講誠瘋狂這麼離譜。

我覺得為自己喜歡的東西消費並不是什麼很大的事件?

女人追星就像男生喜歡玩電腦、買數碼是一個道理。男人聚一塊看體育類的節目,要嘛三、五成群的喝酒聊天。女人總是喜歡有所幻想,把偶像幻想成自己對未來另一半所期待的樣子,讓自己的腦細胞有精神的寄託,也是件好事。只要不過激都可以理解。

凡事過猶不及,應適可而止。

如果過於極端性的話,我還是不介意的,因為容易牽連到身邊的人。

久而久之,容易盲目到連自己都認不清楚現實還是虛幻。很多人都會覺得有錢才不如多陪陪家人,或者是多孝敬孝敬父母,但是我覺得在孝敬和陪伴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自我陪伴和自我調解。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一種自我的排解。

結束語:

通過正確的追星,我們能學習到明星身上的閃光點,那也是一種不錯的追求。畢竟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無論是好的或壞的,都需要我們去辨別真偽。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寫紅塵作夢語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社會的一個痛點,追星本無可非議,但近年來單純的追星已演變成了一種經濟行為。名日,粉絲經濟。對小女孩而言,追星是要付出成本的,也正因為如此,追星的同時,各粉絲間互相攀比也成為一種時尚。你為你的偶像投入多少,我又為我的偶像投入了多少,成為衡量一個粉絲是否合格的標準。

同理、偶像們也用盡各種手段吸粉,圈粉。商業操作下的各種名目粉絲見面會層出不窮。這就形成了偶像與粉絲的互動循環。一方面是粉絲的多少決定了偶像的價值,另一方面偶像是追星女孩心中的夢,是精神的寄託。他們之間是互補關係。

這種關係則更象一種商業關係,一種供需失衡的關係。因而女孩們瘋狂追星便可理解。瘋狂購買明星同款、明星產品。瘋狂地為自己的明星搖旗吶喊,成為女孩們的生活常態。她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買單、沒什麼對與錯,只是青春的狂熱。

我們常勸她們理性追星,對追星女孩而言,都是廢話。在她們眼裡我們才是弱智的、有毛病的人。她們的世界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追星或許是這些女孩的表象,其實更承載著她們粉色的青春夢想,對未來無限的憧憬。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明哥說彩票


實話不好聽,但我還是想說!不管男孩女孩!無節制的去追星其實是心理沒長大,愛慕虛榮的表現!也體現了父母教育的失敗!老師只是教知識!而做個真正的人大多數是靠父母的!心理成熟了才算是長大了。什麼是成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有多大能力養活自己,有多大能力去維持自己的開銷!


念兮v好想念


我覺得我覺得這是人的生物性決定的,看看動物世界裡雄性是如何吸引異形的吧,

孔雀,園丁鳥,大象,等等鳥類或哺乳類,他們憑藉漂亮的羽毛,吼聲,肌肉,氣囊,等等身體器官,總得有一樣出眾,才會吸引到眾多異形來交配,延續自己優秀的基因,人類發展到今天也一樣,只不過換了個方式,而雌性呢?

偶像派只有男性才可以,女性,不存在的,

其實追星也沒什麼,生物性罷了,但現在的女性追星追的太離譜了,只要長的好看,會耍酷,炒作,賣人設,

追星追的不顧家人的,到機場接機,廁所裡面堵人,尾隨到酒店偷窺,星座身高血型,飲食生活習慣,身上哪個部位有什麼胎記,整沒整容,拔了幾顆牙,點了幾顆痣,照著偶像整容的,張口閉口“我家**” “我家老公”,給人偶像過生日,說他們腦殘,過分麼?

誰都有青春期,上學時候也喜歡周杰倫,劉若英等等,但只是喜歡他們的歌罷了,實在不能理解叫老公的是什麼心態,部分女生真的就不能用點腦子麼?

還記得文章麼,《裸婚時代》火的時候,朋友圈,qq的女生都在轉發《嫁人就要嫁文章一樣的男人》等等腦殘文章,後來呢,出軌了,又在轉發《如何識別文章一樣的渣男》等等,不可笑麼?

這些追星女孩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給他們灌輸啥,啥就是他們的三觀。

你敢說他們偶像,分分鐘詛咒你全家。



是嘉傑本人


現在每個藝人都像百花爭豔一樣的展現在大眾視線,畢竟顏值高成了一個藝人大紅的必要條件,整容化妝的加入更是讓那些本來面容較好的明星更是驚豔,有理智的人只是會因為他們的顏值高或者做了有正能量的事而單純的喜歡,而也不少很多人被明星的顏值迷的失去自我,做出瘋狂舉動,甚至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錢攢起來給喜歡的明星買禮物,很有錢的富二代甚至送給偶像豪車。





我是會飛的隔壁老王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裡說過:

喜歡就是放肆,但愛是剋制。

追星女孩還存在於喜歡的層面,

沒有達到愛的層面,

喜歡就會衝動,巴不得別人的一切都好,

瘋狂買東西,買自家明星代言的東西,

或者送東西給idol,

真正愛自己喜歡的藝人,

會從自身出發,

慢慢向idol靠近,

變成和他一樣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