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追星的女孩子那么疯狂,还花钱给明星买东西?

昆明的夏天


追星,并不光是女孩,不要一下集中针对女孩。男孩也追星的,并且还有很大一批生活悠闲、缺乏新鲜乐趣的老阿姨也追星。

我以为追星,已经付诸行动到可以为明星花钱的无怪乎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感情寄托

最常见,女友或男友粉。有些女孩或者男生,他们现实中还没有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谁不向往爱情?明星耀眼又有魅力,恰好符合追星者对于另一半的想象,喜欢上他们太自然了。这类人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能迷恋到不可自拔。经常起个名字都以谁谁谁的老婆或老公自居。大部分明星的毒唯都来自他们。他们单方面在与明星谈一场他自己想象的恋爱,明星甚至是他性幻想的对象。所以他们就要求绝对的忠诚,只爱一个。有的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连别人怎么喜欢都要干涉,理由是“他”那么好,你怎么可以三心二意。这种状态下,花钱算什么?哪个谈恋爱不大把大把的为对方花钱。

第二种:移情作用,举最常见的来说,比如那些老阿姨喜欢小孩类的明星。完全是觉得这个小孩真棒真好,弥补了现实中的某些遗憾,有人感叹要是能有个这样的孩子就好了。这种妈粉,很多人很有钱有闲,把明星当自家孩子宠。你说自家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不舍得花钱?当红艺人易烊千玺和王一博之类的,就有很多这样的妈粉。当然还有把明星移情成自己某个亲人的,他们一说起话来,就是我家谁谁谁。既然都当成自己亲人了,花钱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第三种:追求美好的欣赏者和守护者。这类人,总是被明星塑造出来的人设感动。比如好多明星都有那种卖惨类的粉丝宣传帖,说的都是明星一路走来多么努力多么不容易。他需要我们的保护。举个例子,杨超越从农村走出来,很多小哥哥觉得这女孩多么不容易,所以他们一起联合起来保护她。还有肖战,你看那么多人黑他,越是被黑那些粉丝就更加一致抱团要保护他。他们的心理反应:哥哥只有我们了!似乎没有他们的保护,这个明星就跨了。我个人认为他们很多时候是把自己的优越感凌驾明星之上。我捧你,你才会好,我不捧你,你什么也不是。为明星花钱是在展现他们的守护和自我价值,花点小钱算什么?

第四种:崇拜偶像型。某些明星的确特别优秀。(其实如果他们不把自己变优秀,何以吸引粉丝目光。)有的粉丝自己做不到像明星一样优秀自律,就完全变成了匍匐在明星脚下的崇拜者和仰慕者,跟一些宗教崇拜似的。很多写出的赞美词比写诗的都牛!你看那些宗教崇拜者哪个不是心甘情愿恭敬着去进贡。估计给明星花钱他会觉得是种荣誉呢!

总之,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几种舍得给明星花钱的原因。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优昙花开


我一个追星朋友的故事,仅是一件关于偶像很小的物件,却让她难以忘怀:

我有一个手机ipone4,高中的时候的,屏幕已经被摔得很碎很碎了。高考后家里就立马给换了新的手机,但我依然把这个旧旧的手机给带到了大学。不为其他的,只是因为手机里保存了许多视频和照片,关于我的偶像。

听起来可能会有些搞笑,一个偶像而已,可能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很高级,但就是这个手机,从高一开始到高三结束,我的整个高三生涯都穿插着关于他的记忆。

当时的生活并像现在那么的自由,学校是两个星期放一天假的休息制度,两个星期的学习有时真的会很累,特别是到了高三的时候,说句实话,真的有想放弃的冲动,快坚持不下去了,离家又很远,平常只能和爸妈视频,简单闲聊几句,根本不敢跟爸妈说自己的境况,怕爸妈担心,又怕爸妈失望。

有时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看一下自己提前下载的视频,听几分钟的音乐。这仅有的几分钟是每天激励我早上5点起床,在枯燥的生活中向前的动力。这几分钟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多么的奢侈。·

他很优秀,我也会不断不断的更新对自己的认知,并一直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

那年他整整消失了一整年,那年我正好高三。手机里依旧还是从前的东西,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就好像他不存在。本来也就是个没什么人认识的小透明。后来,当我高考结束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他真的如我想的那样,他一直在努力,拼命的努力。

惊讶于他的变化,也再一次为他高超的实力呼喊。我们好像相约好了一样,大家一起向前。

那年的我本来就很烦躁,在加上我听不到他的消息了,我很难过。但高三的我,不予许我那么任性。我就依旧每天听着以前他的音乐,告诉自己,他在我看不见的角落努力,自己也要加油。就这样,我就一天一天的坚持过来了。

很难说,手机里曾经存在的东西是不是我的精神食粮,反正用一句很常说的俗话来表达的话就是,我真的快要翻烂了。

现在想起来,五味交杂,即使现在这部手机我已经不经常用了,但它是存在的,每次看见这部手机时,时间仿佛都是凝固的,脑海里的画面就不断不断的涌现出来。

它见证了我青涩的高中年代。

我一直带着它,就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隔一段时间就充充电,翻翻里面的东西。

有时看到这部手机,我就会想起他,我内心的信仰。就像这部手机一样,没有现在高科技下的快速度,大内存的技能,但依旧是我内心是不可丢弃的。

年少时的他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透明,没有知名度。没有曝光度,甚至都没有拥有过他最爱的舞台,但他是我记忆里的人,是抹不掉的。

现在的他,做到了。

对于他现在的成就,我一点也不意外。

我们还要相约好一起努力,既然你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那我可不能落后。

(大家可以猜猜她曾经小透明后又大火的偶像是谁?)

以前的我并不是很明白追星的意义,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会如此的痴迷。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偶像能有多大的魅力,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让在家也是宝贝的孩子们为素不相识的人心甘情愿的付出那么多。

原来的这一切想法都是我的一叶障目,我仅是因一些极少数极端的例子而有色的看待了整个现象。

原来一切的行为都有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所以,身在其中,才会有所理解。



做一个吃喝睡的美少女


觉得追星女孩疯狂,那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有几个特别突出的人和事,作为代表,让人觉得整个群体疯狂。

但是,除了偶尔几个,追着偶像全国各地跑。大部分的人,只是偶尔买票去看看,但是因为人群基础蛮大,所以才给你这样的印象,以为大家都是追着偶像跑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大家的生活都是很正常的。该读书读书,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追星只是闲暇之余的事情而已。

追星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偶像身上,看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让人喜欢,甚至可以让人上进。我们常常也会看见,有那种看见偶像优秀,自己也努力上进的人。不过是关注的人少,没有大肆宣传而已。你没有发现这种特质,也没有感受到这种力量,但也不能说这种事情就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这种现象,就跟别的小癖好一样。比如爱旅游,爱收藏,爱游戏,爱小动物,爱打麻将,爱跳舞,爱运动…等等等等…也一样要花钱。追星的人,因为有距离的差距,所以才显得突出。但是你看,不追星的人,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小癖好。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追星,也不过是一种对生活的美的发现,追随美好,花一点钱,买一点美好的心情,有什么不可以呢?谁敢说自己的钱,完全花在刀刃上?没有一点娱乐,没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呢?

我知道对这件事情,有人又会说对自己父母都不一定那么好,有那个钱,还不如买点东西给父母,孝敬孝敬父母。别人孝敬没孝敬父母,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些人自己生活,那真不一定安排好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在意。生活,不是只有一本正经的严肃,还要有轻松的时刻!

追星女孩,并不疯狂!



十绢


其实粉丝疯狂追星行为由来以久,历数三十多年来发生的疯狂追星事件

1982年,日本一位相貌美雅的妙龄少女学生卧轨自杀,她的死亡遗书中写着自己因对成龙已经有了女友无法承受打击而选择自杀。

2000年2月,女子因狂购所有黎明产品而欠下了约二十多万元的信用卡债,被人电话及上门追债,导致精神恍惚。被发现在寓所中留下遗书并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死时手中仍握有黎明主演的电影影碟。

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在姥姥家的暖气管上上吊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

刘德华的极端“粉丝”兰州女子杨丽娟,从15岁开始痴迷刘德华,长达13年,并因此生活拮据、父亲卖房卖肾最后家破人亡。这件事至今都让人感到扼腕叹息

理性追星,是对自己和明星的一种保护。

理性追星,是一种将偶像榜样化的力量,偶像身上往往有粉丝心目中所向往的东西,在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下追星,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也是实现自我满足的一种牵托。

追星心理本身人人都有,只是涉及的领域不同而已。大部分人仅限于喜欢明星的作品,比常人对明星的关注度要高一些,购物时在自己需要的情况下选择偶像代言的产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偶尔去看场演唱会,去看几场偶像演的电影,这些追星行为都属于正常范围。

然而类似于以上事例中将追星完全当成生活中的主要事情,耗费时间、精力、钱财而去过度追星的行为,实际了不单对偶像造成伤害,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房东家的猫咪


导语:

女生为明星疯狂我倒是没有见识过。我反而觉得大部分的男生好像一旦有了女朋友,女朋友喜欢某个偶像,他就会疯狂的吃醋,最疯狂的我觉得还是男朋友的行为。

不管没有男朋友或者是老公,我觉得明星变偶像是个人喜好。

女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们每个喜欢的饭菜都有所不同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很正常的一个现象,而且每个人的喜好也不同,有些人喜欢老戏骨,有些人喜欢小鲜肉。这是人之常情的一件事情,没有必要讲诚疯狂这么离谱。

我觉得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消费并不是什么很大的事件?

女人追星就像男生喜欢玩电脑、买数码是一个道理。男人聚一块看体育类的节目,要嘛三、五成群的喝酒聊天。女人总是喜欢有所幻想,把偶像幻想成自己对未来另一半所期待的样子,让自己的脑细胞有精神的寄托,也是件好事。只要不过激都可以理解。

凡事过犹不及,应适可而止。

如果过于极端性的话,我还是不介意的,因为容易牵连到身边的人。

久而久之,容易盲目到连自己都认不清楚现实还是虚幻。很多人都会觉得有钱才不如多陪陪家人,或者是多孝敬孝敬父母,但是我觉得在孝敬和陪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我陪伴和自我调解。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自我的排解。

结束语:

通过正确的追星,我们能学习到明星身上的闪光点,那也是一种不错的追求。毕竟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好的或坏的,都需要我们去辨别真伪。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写红尘作梦语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社会的一个痛点,追星本无可非议,但近年来单纯的追星已演变成了一种经济行为。名日,粉丝经济。对小女孩而言,追星是要付出成本的,也正因为如此,追星的同时,各粉丝间互相攀比也成为一种时尚。你为你的偶像投入多少,我又为我的偶像投入了多少,成为衡量一个粉丝是否合格的标准。

同理、偶像们也用尽各种手段吸粉,圈粉。商业操作下的各种名目粉丝见面会层出不穷。这就形成了偶像与粉丝的互动循环。一方面是粉丝的多少决定了偶像的价值,另一方面偶像是追星女孩心中的梦,是精神的寄托。他们之间是互补关系。

这种关系则更象一种商业关系,一种供需失衡的关系。因而女孩们疯狂追星便可理解。疯狂购买明星同款、明星产品。疯狂地为自己的明星摇旗呐喊,成为女孩们的生活常态。她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没什么对与错,只是青春的狂热。

我们常劝她们理性追星,对追星女孩而言,都是废话。在她们眼里我们才是弱智的、有毛病的人。她们的世界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追星或许是这些女孩的表象,其实更承载着她们粉色的青春梦想,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明哥说彩票


实话不好听,但我还是想说!不管男孩女孩!无节制的去追星其实是心理没长大,爱慕虚荣的表现!也体现了父母教育的失败!老师只是教知识!而做个真正的人大多数是靠父母的!心理成熟了才算是长大了。什么是成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有多大能力养活自己,有多大能力去维持自己的开销!


念兮v好想念


我觉得我觉得这是人的生物性决定的,看看动物世界里雄性是如何吸引异形的吧,

孔雀,园丁鸟,大象,等等鸟类或哺乳类,他们凭借漂亮的羽毛,吼声,肌肉,气囊,等等身体器官,总得有一样出众,才会吸引到众多异形来交配,延续自己优秀的基因,人类发展到今天也一样,只不过换了个方式,而雌性呢?

偶像派只有男性才可以,女性,不存在的,

其实追星也没什么,生物性罢了,但现在的女性追星追的太离谱了,只要长的好看,会耍酷,炒作,卖人设,

追星追的不顾家人的,到机场接机,厕所里面堵人,尾随到酒店偷窥,星座身高血型,饮食生活习惯,身上哪个部位有什么胎记,整没整容,拔了几颗牙,点了几颗痣,照着偶像整容的,张口闭口“我家**” “我家老公”,给人偶像过生日,说他们脑残,过分么?

谁都有青春期,上学时候也喜欢周杰伦,刘若英等等,但只是喜欢他们的歌罢了,实在不能理解叫老公的是什么心态,部分女生真的就不能用点脑子么?

还记得文章么,《裸婚时代》火的时候,朋友圈,qq的女生都在转发《嫁人就要嫁文章一样的男人》等等脑残文章,后来呢,出轨了,又在转发《如何识别文章一样的渣男》等等,不可笑么?

这些追星女孩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灌输啥,啥就是他们的三观。

你敢说他们偶像,分分钟诅咒你全家。



是嘉杰本人


现在每个艺人都像百花争艳一样的展现在大众视线,毕竟颜值高成了一个艺人大红的必要条件,整容化妆的加入更是让那些本来面容较好的明星更是惊艳,有理智的人只是会因为他们的颜值高或者做了有正能量的事而单纯的喜欢,而也不少很多人被明星的颜值迷的失去自我,做出疯狂举动,甚至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钱攒起来给喜欢的明星买礼物,很有钱的富二代甚至送给偶像豪车。





我是会飞的隔壁老王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说过:

喜欢就是放肆,但爱是克制。

追星女孩还存在于喜欢的层面,

没有达到爱的层面,

喜欢就会冲动,巴不得别人的一切都好,

疯狂买东西,买自家明星代言的东西,

或者送东西给idol,

真正爱自己喜欢的艺人,

会从自身出发,

慢慢向idol靠近,

变成和他一样优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