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高產種植技術有哪些?

霧都山客


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1、品種選擇

生產中一般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品種主要有紫皮、紅皮和白皮3種,中低海拔地區宜選用紅皮或白皮品種,高海拔地區宜選用紫皮品種,要選用新鮮的30~50g塊莖播種,按畝播3000株計算,需種芋90~150kg。

2、地塊選擇

地塊應選擇排灌水方便,肥沃的壤土或沙土為宜,能連作,但連作不要超過4~5年,否則會因土壤中某些菊芋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元素缺乏而影響產量。

3、耕翻整地

栽培用地要深耕25~30cm,及時填壓保墒。在播種前20d左右施入基肥,畝施優質農家肥2500~3000kg,過磷酸鈣15kg,並淺耕1次,將肥料翻入土中,然後整成連畦帶溝寬120cm,畦長視地勢而定的播種畦。

4、播種繁殖

4.1 播種時間。菊芋播種分秋播和春播2種,秋播應在10~11月土壤封凍前進行,次年早春出苗;春播宜在3~4月土壤解凍後進行。秋季播種由於開春出苗早,生長期延長,比春季播種產量高,但春播耕作期短,土地使用率高。

4.2 播種方法。按行距60cm開挖播種溝,溝深8cm左右,畝用過磷酸鈣60kg、尿素15kg、硫酸鉀20kg混合後,按株距35~40cm規格點施於播種溝內,每點30g左右,將芋種點播於2施肥點中間,每點播1個菊芋種,大的種芋可切塊播種,每塊種芋不少於15g且留2-3個芽眼,播後蓋好種土,澆透水等待出苗。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產量。

5、中耕除草

苗期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6cm左右,以利提高地溫且增加土壤透氣性;在現蕾前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深度8cm左右,並培土,將畦溝土培於菊芋蔸,把近地分枝的基部培入土中,為塊莖生長髮育創造良好條件。

6、水肥管理

6.1 水分管理。菊芋苗期較耐溼,拔節期怕澇,現蕾期和塊莖膨大期是需水的兩個關鍵時期,若遇乾旱年份,可在4月澆灌1次促苗水,5月澆灌1次拔節水,8月澆灌1次現蕾水,9月澆灌1次膨大水,平常保持土壤見幹見溼。

6.2 巧施追肥。菊芋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還需巧追施3次肥,增產效果明顯。第1次於5月結合澆灌拔節水,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kg;第2次在7月現蕾以前結合中耕培土、視苗情畝施尿素10kg、硫酸鉀10kg,並在現蕾期及時摘除花蕾;第3次在9月結合澆灌膨大水畝施硫酸鉀15kg。

7、病蟲防治

7.1 菊芋鏽病。①與非菊科作物進行2~3年以上的輪作。②合理密植,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減少病菌入侵機會,及時清理病株殘葉,深埋或燒燬。③發病初期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50%萎鏽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施,每7d噴1次,連噴2~3次。

7.2 菊芋斑枯病。①秋季收穫後及時清園,掃除病殘葉,集中燒燬或漚。②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必要時噴灑30%鹼式硫酸銅(綠得寶)膠懸劑400~500倍液,或1:1:60倍式波爾多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10~15d噴治1 次,連噴治2次。

7.3 金針蟲。①秋季或春季深翻地,多施腐熟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改善通透性狀,促進根系健壯發育,增強菊芋抗蟲性。②在成蟲盛發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已發生為害且蟲量較大時,用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西維因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10%吡蟲啉5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g,可殺死根際幼蟲。

7.4 蚜蟲。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可減少蟲源。③本著早防的原則進行藥劑防治,可用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或70%來蚜松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噴霧。

8、適時採收

菊芋抗寒性強,一般不會發生凍害,應根據市場需求儘量延遲收穫,以延長塊莖膨大時間,提高產量,產品採收後應及時加工或出售。種芋要精選後就地埋藏,即挖一淺窯,把種芋放入,及時撒上沙土,保持足夠的空氣和溼度,最後覆土5cm,窯內種芋不能透風。


飛洋沫熙


201 401和南芋9號 蘭芋1號等


牛人鑿壁93


不能用含錄的化肥,而且要多用有機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