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全中國都是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這是教育的一大進步還是教育的倒退?

至善菩提


應該取消衡水一中這種高考工廠。他是應適教育的真正代言人,它破壞了原生態教育,他把全國的優質學生,通過各種手段招到這裡,熟不知把這些優質學生,放到那都能照樣升學的學生,通過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進行在加工,難道他真的能點石成金嗎?不是!前兩年,我的同事有個孩子,從小,初,高都是優秀學生,而且在河北競賽拿了第二名,而清華早就知道有這一個人才,最後說高考進入一本線,清華必錄取。而在這之前,衡水一中一直與孩子的家長勾通,到後來在打電話,家長拒絕了衡中,我的孩子不適應你那裡環境,最後碰了一鼻子灰。到後來沒去衡中,也照樣上了清華。由於衡水一中這個加工廠的存在,它讓河北參加高考的其各類學校的學生更難進入大學的校門。


旭日東方718


作為一名衡水中學學生的家長,我要和大家說的是首先要弄清楚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

衡水中學作為一所公辦高中,在河北衡水這個經濟欠發達地區把教育辦到這種程度應該說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和學校一把手有直接的關係。

衡水中學採取地 是比較科學的教育方式,學生在校的時間都給你科學的計算好了,而且每天的學習時間不能私自延長,中午還有午休,晚上10點之前必須睡覺,這樣保證了學生們白天上課有充足的精力。

其實教育模式並不是衡水中學的制勝法寶。衡水中學的管理、衡中的師資力量這些才是其制勝的關鍵!

衡水中學的老師水平非常高,曾經東北某大學附屬中學到全國各地高中挖人,最終從衡水中學選走了7個,而且只從衡中選了7個!老師們敬業愛崗,教學水平高,這是教學成績好的保障!衡水中學的管理也是出了名的,老師們的進修學習每學期都安排的緊密有序。平均每位老師一個學期就要出去學習3-5次。我敢說哪所公辦學校能做到這一點?

網上一些不明就裡的人說衡水中學管理學生非人道,太殘酷。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個學校1萬多人,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那這個學校不就散了嗎?再者衡中的管理還是比較科學的,而且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每學期都要搞2-3次的講座,各方面的都有,每學期的每次考試都要搞表彰大會激勵學生,每學年都要搞運動會,聯歡會。敢說哪些學校有這麼多的活動?

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我認為可以稱之為精英教育模式,是為了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是為了孩子們的為了著想。


師路斑斕


中國不缺大學生,我們八零後最有感觸,讀小學時大學生安排工作包分配,讀初中時三年制變四年制,讀高中時考個大學復讀八年的都有,讀大學時學弟學妹比我們多了一倍,一問降分了,最悲催的就是我們是山東人,分數線高的可怕,還有小學初中讀書免費了,大學畢業自謀生路,找到了工作國家政策是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我的老闆比我都年輕,等工作做好了老闆宣佈公司倒閉了。真不知道我們趕的這麼巧是怎麼趕上去的。畢業十幾年了還在背故天降大任與斯人也。。。考大學從農村來到了城市,後來發現沒考上大學的都在家當老闆。千萬別把自己當人才,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至於復讀考大學,想想都是悲催的一代。。。人家吃一遍苦的事你得糟二遍罪。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還不如去幹點別的。


泰城玩具


說到衡水就不得不談一談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那是學霸搖籃,它的功勞的確不小,它為北大、清華等頂尖學府輸送了眾多學習成績優異的人才,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效仿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但也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衡水中學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

高分的學霸們像是被機器工廠統一製造的一樣,千篇一律,真的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習機器。可是在這樣的體制培養下,孩子們怎麼可以全面發展呢?倘若全國都是這種教育體制,不得不哀嘆一句,這真是教育的倒退啊!


據我所知“睡覺不脫衣,吃飯要跑步”是他們的常態。衡水中學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實行“三年一盤棋”規劃,即高一要夯實基礎,和諧發展;高二要凸顯優勢,自我發展;高三要超越目標,跨越發展。

具體在教學方面,三年教學進度相應設計為高一下學期分文理科,高二結束全部課程,高三全部安排複習。小編看到這個規劃,不禁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到了高二才分文理科,高三還在上課本上的課,就可以想到這個衡水中學對教學進度敢的有多快了。

實際上,按照衡中的教育模式,主張的是題海戰術,這會讓孩子們只知道做題,而忘記了其他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著他們去探索,這些可愛的高中生們都還正處於青春年少,除了學習,他們還有很多事去做,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是生命的全部。

在這種“衡水”模式下,孩子們的思想存在著向固化發展的趨勢,與古代受“八股取士”制約的人沒有區別,這也與當下的素質教育的大環境相違背。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衡水中學這種“學學學,考考考”的教育思想與素質教育的思想背道而馳。

我認為,衡水中學的這種教育模式,無疑是一種教育的後退,他們沒有完全的的理解素質教育的概念,素質教育的初衷不是讓孩子不學習,而是讓孩子學習的更全面,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如果全國都是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那麼我想,作為祖國未來的孩子們除了成為一個應試的學習機器,也別無他用了吧。


大三老學長


關於衡水中學的是是非非,已經屢見報端。

顯而易見的是,很少聽到、看到衡水中學內部、或者曾經在內部出來的學生的不良評價。更多的,卻是我們外部人、局外人對其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這已經說明了許多的問題。

上世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明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我認為,在對待衡水中學的問題上,這篇文章仍然具有實際意義與現實意義。所以,“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究竟是教育的一大進步,還是教育的倒退”問題,也必須用事實來進行檢驗。

而現實情況是,衡水中學每年的高考成績都是非常驚人的!請看下面兩張圖片:



我不是說,衡水中學就是絕對完美的,但這樣的高考成績,已經給否定衡水教育模式的人打了一個響亮的臉!

不得不說,否定衡水中學教育模式的人,無非就是一種“酸葡萄”心理而已。

我們不能否認,現在的高考模式還有一些弊端,也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空間。但在找到更加完美的國家人才選拔機制前,現在的高考模式就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我雖然肯定“衡水模式”,但是“衡水模式”卻是無法複製的,也就不存在全國都是“衡水模式”的問題了。


感動時代


這問題似乎是個陷阱,終究是要歸結到對衡水模式的褒或貶吧。

特殊性就是特殊性,在於其具有不可複製不具有普遍意義。正如我們不能就日本曾經實施過的寬鬆教育發問~這是教育的進步還是退步?

日本人的“寬鬆教育”不靠譜,終歸不得不自我調整過來。

關於衡水中學模式,已經有過很多的爭論,再怎麼說下去大概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或一致的結論。奇怪的是,身處其中或從中出來的學生多持肯定態度。倒是旁人,總喜歡著迫不及待義正嚴辭的譴責一番,否則似乎顯不出高人一等的姿態了。

至少在道德上,衡水模式是正確的。

沒有誰強迫家長們把孩子送到衡水去,也沒有誰強迫學生留在衡水中學讀書,相反的,衡水中學的門檻還很高。而事實是,衡水中學每年都將大批的寒門學子送進了大學殿堂。

誰能說這是教育的倒退?

批判者們討伐最多的,當然還是這種模式“死記硬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呵呵,想當然罷了。不知道有誰對衡水學生做過全面調查,並證明出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低於全國學生平均水平?

如果沒有,不妨先調查再下結論吧。

教育因人而異,也因學校而異。如人,每個學校都有其傳統的學風/校風。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即便在最寬鬆的國家,也不盡都是快樂教育。所以,無論如何是不能以一所學校來判斷一個國家的教育進步或倒退的。

衡水中學如何,最有發言權的還是當事者。


灰太狼44967765


假如全中國都是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既不是教育的進步,也不是教育的倒退,而是不正常的,一種病態的教育,不是讓教育充滿希望,而會陷入危機。此種教育滿足的是家長、社會心理、意識需求,而對於學生的成才、成人,不是疏,而是堵。模式下的教育,出來的是知識的機器,限制了人的個性的發展,限制了人的發展,出來的所謂的人才,既算不上正常的人,也難當得起棟樑之材。

教育偏離了以人為本的基礎和目標,就成為了不正常的了。

衡水模式,可以用魔鬼訓練來形容,它以高考為目的,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把“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應用到極致,真正做到了不管不顧,只為升學一個目的。所謂物極必反,初衷是好的,但走的路過了,極端化了,所以就不正常了,甚至走上了錯路。

衡水模式,滿足了一群人、成就了一群人,但同時也誤了一群人。成績的背後,更多的恐怕是代價。

教育不需要模式,也不應該有模式,現在是,將來也是。教育面對的是有生命、有個性的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人,什麼時候把教育人,像工廠裡進行機械化生產一樣,進行生產“人才”,那麼教育的生命也就到了盡頭,也不能再被稱作教育了。


超敏教育


我個人覺得是教育的倒退。

原因有三:

一是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能夠獨立生活、會生活的人。

教育是為了培養會生活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而衡水中學的方式就是一切為了高考,學生的所有時間都是為了書本上的知識,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們能獨立生活,而能夠獨立生活的人不只是有知識就行,還需要生活的技能、獨立的思考、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建議衡水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再去讀一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

就國家層面而言,也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公民,而不是簡單獲取知識的學習機器,要不然教育法怎麼會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呢?

二是教育的方法要因材施教。

而衡水中學的方法一般就是題海戰術,強化、強化、強化,以適應高考的需要。

三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

而不是單一灌輸、強化,學習只為分,看書只為題,讀書就沒有了樂趣,學習的能力也是依靠記憶,這樣的方式怎麼能讓孩子終生學習?

教育失去了目的,就會偏離了方向,那樣的方法也不會讓孩子更長久地學習,那樣的教育我覺得是一種倒退。


啟智


假如全中國所有的高中都是衡水中學的教學模式,當然是時代的悲哀,國家之痛和民族之傷。

筆者我回答過關於衡水中學教學模式的問題,態度始終如一,看法一貫如此:其教學模式使得更多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有了入讀名校的機會,有了改變人生的機會。從這點來講,我們不能單純地從好壞來評價它。存在即合理。

但是,我反對衡水中學模式成為教育的唯一模式。如同教學過程一樣,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衡水中學模式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它具有普適性和推廣性。它是河北幾乎每年近一百萬考生滋養出來的高考名校和超級中學,最適合的土壤還是衡水!離不開這個地方,很可能水土不服。


Scarett


也許是因為我昨天回答了一個跟衡水中學有關係的問題,今天又有推薦。

我不想就“衡水模式好不好”這個問題繼續老生常談了,今天我換一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不滿“衡水中學們”的人一直都有,而且比較奇葩的是這些人大都要麼自己怕也不是,要麼就非要把問題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境界去。

我認為這些人一定沒有上過高中,起碼沒上過比較好的高中!非但沒上過,還不瞭解身邊的高中都是怎麼學的。

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至少一所“衡水中學”——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至少一所重點高中,在那裡絕大多數的學子他們的目標就是考入一所好的大學!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可以拼勁每天最後一點精力、體力!

這些孩子難道不應該被敬佩嗎?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阻止、阻撓他們?有什麼資格去“善意”的跟他們說“你這樣的學習是會高分低能的”、“你這樣是在拔苗助長”、“你這樣是在接受應試教育的摧殘”、“你這樣能得諾貝爾嗎”……

在我看來,“衡水中學”代表的不是一種學習的方式,而且一種對待學習的態度!一種敢打敢拼,為了目標,為了理想拼盡全力去努力的態度!

別說是高考了,任何人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有這種精神,這種態度,那麼獲得成功、去的收穫的概率就一定會極大的提高。

而“學習能力”本身就是可以培養的,過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意識到,而今天孩子們意識到“學習真的就是給自己學的”、“縱然天賦不夠,但是勤奮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差距的”……這種三觀,會讓他們在未來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任何的困難!

別問我為什麼這麼肯定!這是因為儘管我不是衡水中學畢業的,但是二十多年前我們那些同學們用的是比現在衡水中學更努力的方式才一個個的考上好大學,才有了今天的發展!這些年來,從來還沒見過有一個人說他後悔曾經那麼努力過!!

教育是進步還是倒退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只知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努力會意味著自己總是很多進步的機會……

向上的路並不擁擠,擁擠是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安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