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1998年6月末,美國總統克林頓來中國訪問,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場關於自由的演講。演講結束後,臺下的同學們依次提出安排好的疑問,

一切按部就班。到了第六個問題時,接過話筒的女孩竟然駁斥了克林頓的觀點,當場引起一片譁然。

這個大膽的中國姑娘因此被譽為“反美鬥士”,而她的驚人之舉還不止於此——幾年後,“反美鬥士”竟然嫁給了一個美國人,十年後又與美國丈夫離了婚。她似乎一直在離經叛道的路上,走著違逆世人認知的路。

馬楠是一個北京姑娘,從小篤信佛教、堅持素食、性格獨立,但她並不是不問世事、中規中矩的傳統性格,反而有著不羈的俠骨丹心,從小就渴望做個披堅執銳的戰士,有著很強的鬥志和熱情。1994年,馬楠考入北大中文系,第二年加入了國際教育交流會。

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光環的頭銜——反美鬥士

1998年,克林頓在北大禮堂演講時,向在場的四百餘師生闡述美國自由,他引用胡適的“為了國家的自由,需要犧牲個人自由之說,表示為個人自由奮鬥即為國家自由奮鬥,為個性奮鬥即為國民性奮鬥。

學校安排了一些學生做演講後的提問,馬楠並不是受指派者之一,但她在校期間參加了辯論賽,形成了強烈的辯證思維和反叛的作風。在踴躍舉手後,她成了第六個提問者。

馬楠沒有迎合克林頓的演講提問,而質疑了他的美國自由論,引用北大校長蔡元培之言——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指出個人與國家自由並非對立的,推動國家發展是中國民眾的自由選擇,所以大家願意主動做出貢獻。當人們真正瞭解自由,便會更尊重他人的自由。

當面反駁美國總統的這番話成功引起了轟動,國際教育交流會的同事們將她當做勇於抗爭的鬥士,交流會的老闆盛讚她有高遠的志向,想抗起

“天下”的大旗;媒體將馬楠這次提問視為批判美國自由虛偽的果敢行為。馬楠一舉成名,成了“反美先鋒”

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反美”的真相

多年後,馬楠回憶這段經歷時表示,克林頓的演講有對中國學子輸出意識形態之嫌,她當時懷著一股年輕人的熱血和家國情懷,不希望美式自由觀影響中國年輕人的判斷,所以才出面反駁。

對於大家給她扣上的“反美”名頭,她解釋說自己沒有像一些人熱議的那樣,與克林頓對簿互嗆,只是提出了一種更寬泛的理解,算不上反美。

而大家對她斥責美國人權的評價,她放出了當年的演講,表示“人權”這一話題不是自己提的,而是之前的那位同學提及的,媒體對她的報道和人們對她的評價都失真了。

馬楠對自由思想有著獨立而深刻的思考,常常直率地袒露自己的想法,但這種習慣並不受多數人的讚揚。她的父母覺得女兒不會隱藏自己,在人群中總是表現得很突出,容易授人以柄,被人當做攻擊對象。這樣的馬楠並沒未入黨,她自詡無心政治,只想做個透徹的人。

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矛盾的頭銜——美國太太

克林頓演講事件之後,馬楠一邊關注自己的學業,考取研究生深造,一邊在國際教育交流會工作,增長見聞,賺取收入。除此之外,她還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在國際教育交流會結識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美國來客——寇白龍。

寇白龍從密歇根州立大學國際金融系畢業後來到中國,馬楠作為接洽人員招待了他,並被他吸引,深深愛上了他。馬楠受到普林斯頓大學邀請,本有機會去美國教書,但她選擇留在國內,一腔熱情嫁給了寇白龍,做了美國人的太太。

馬楠和寇白龍婚後生活自由快樂,到許多地方去旅行,擁抱了大多數年輕人嚮往的詩與遠方。然而人們不理解為什麼頭頂著光環的“反美戰士”一轉身就做了美國媳婦,認為曾經的馬楠被過度神化了,她很可能只是個“博眼球”的女學生,為了嫁給美國人或者移民演了出鬧劇,根本不配被人們奉上神壇。

2006年,媒體對馬楠進行了採訪。馬楠仍舊是未被現實挫折過的樣子,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做人大代表。

她也許有政治抱負、有為民服務的想法,但她像一根在國外寬鬆環境長大,沒有被中國儒道思想洗禮過的荊刺,每一句無知無畏的表達都刺痛國人的神經,自己卻渾然不覺,亦或後知後覺。

美國太太想做人大代表,馬楠再次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採訪新聞播出後,圍繞她的批判此起彼伏,她也被人視為自我矛盾、沒有信念的政治投機者。

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悽清的頭銜——單親媽媽

馬楠與寇白龍在上海生活了幾年,先後生下兩個孩子,之後搬往廈門。

廈門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兩人帶著孩子在海邊過著桃園般的生活,寇白龍打算長期留在中國,馬楠放棄綠卡申請。

他們的故事本該就這樣幸福安寧地繼續下去,可惜如畫的環境沒能營造如畫的感情,如畫的婚姻最終還是在蹉跎與矛盾中走到了盡頭。

2012年,馬楠在賬號上發佈了一篇尋女文章,稱7歲的女兒寇禪音被丈夫帶走,數月沒有消息。為了找回女兒,她甚至接受了採訪,對前夫提起訴訟。

那個淡出人們視線的“美國太太”又成了個可憐的媽媽。關於她與寇白龍的婚姻走向終結的原因,她的信仰、素食習慣和寇白龍的出軌都是逃不掉的話題。

但馬楠保護了孩子父親最後的尊嚴,她希望人們記得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至於感情破裂的原因,馬楠三緘其口,不肯多談。

當年質問克林頓的北大女孩,後來嫁美國人,20年過去她過得如何?

最合適的頭銜——孩子們的夥伴

離婚後,馬楠選擇留在花園城市——廈門,如今做了一名小學圖書管理員。二十餘年前那個坐在北大禮堂中反駁克林頓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年餘不惑的普通員工,躊躇滿志、銳利孤勇都被磨了個乾淨。

與眾多前往國外頂級高校任教的同學、同事們相比,愛呈口舌之快的馬楠似乎錯過了很多很多。但她表現得很平靜,她承認自己的生活有遺憾,但並不在經濟方面,而在於沒有在自己熱愛的專業和學術上有所成就,沒能實現理想。

馬楠像一個理想主義者,對世界有過最崇高宏大的設想,但與一切宏大和崇高的理想擦肩而過。但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孩子。

她被孩子和美好的童話故事包圍,將自己在國際教育交流會期間吸取的國外教育優勢應用到自己的崗位中,為學校代英語課,鼓勵孩子們寫

劇本、表演,帶著他們過萬聖節。

馬楠熱愛圖書館的工作,在校園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她忙碌又充實。沒了那些虛妄不可及的宏願,馬楠反而過得踏實幸福起來。

馬楠說自己的內心有著一團熱情,整個人如同從太陽而來,必得燃燒。二十年的經歷將她拉回了現實,虛浮於天上的那個人終於落地生根。

人的一生如翻山越嶺,總要經歷無數坎坷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馬楠的歸宿也許就是一個理想國,她嚮往坦誠自在、不受複雜拘束。社會不能給她理想國,但校園可以,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可以。旁人看來的不幸沒落,於她,也許正是最大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