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將人變笨嗎?

開心採尼


首先,人工智能發展,會讓人類自己有所有競爭和壓力,會促進人類整體更加聰明和進一步演化。

人工智能是一門學科,而且是邊緣性學科,融合了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

“人工”就是人力所能及制;“智能”涉及到個人主觀意識、獨立自我、思想思維(包括無意識思維UNCONSCIOUS_MIND)等。廣義和狹義各有說法,不太好定義。

但是,有2點需要明確。

1.科技為人服務,懶人可能會變笨,全人類只會變聰明;

科技為人類服務,這一點,將訴諸於人類所有目前發現、發明並創造的所有科技概念和項目,如果一項科技項目出來之後,讓人類自身變得和過去不一樣了,那麼這樣的科技項目應該是沒有辦法推進下去的,因為科技的進步需要不斷演化的項目本身所必須的人才和思想去實踐、並將之變為現實。

人工智能超出人類目前的想象力,是有可能的,但是讓人類直接變笨,基本上沒有成立的生態環境。目前看起碼是這樣的。

2.科技是生產力,人工智能是生產力的一種工具,受社會生態影響才能發展和進化;

科技是生產力,這一個概念決定了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領域的發明和項目一樣,成為人類社會服務的根本性工具。

只有在競爭中,生產力才可能進一步發展和演變。同時受社會生態影響,包括法律和輿論。

1997年5月,IBM公司研製的深藍電腦(DEEP BLUE)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洛夫(KASPAROV)。大家或許不會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計算機幫助人進行其它原來只屬於人類的工作,計算機以它的高速和準確為人類發揮著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終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學科,計算機編程語言和其它計算機軟件都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的進展而得以存在。

那麼,看起來是人工智能更聰明更厲害了,但是想過的人就會明白,這些編寫組織並研究的人工智能的人類是不是也只有越發聰明,才可能研究出這樣不斷推進演變的高科技呢?

3.從50多年的進化史來看,人工智能還不能超越我們人類自己的大腦精密所想,起碼目前是這樣的。

1956年,以麥卡賽、明斯基等為首的一批年輕科學家共同研究和探討用機器模擬智能的問題,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術語,它標誌著“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

1997年IBM公司“深藍”電腦擊敗了人類的世界國際象棋冠軍更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完美表現。

無人值守、無人機等等人工智能驅動下,全球經濟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影響下,全球各大資管企業也紛紛走在了裁員的路上......

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僅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

2013年,帝金數據普數中心數據研究員S.C WANG開發導出了研究函數性質的新方法。作者發現,新數據分析方法給計算機學會“創造”提供了一種方法。從此,計算機不僅精於算,還會因精於算而精於創造。

值得注意的這一點就是:計算機學家們應該斬釘截鐵地剝奪“精於創造”的計算機過於全面的操作能力,否則計算機真的有一天會“反捕”人類。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2018年7月13日 - AlphaGo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徹底的戰勝了人類的圍棋大師,震撼了全世界。

2019年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已將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列入立法規劃。

馬斯克說在未來20年,全球12%至15%的勞動力將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

李開復更狠地說10-15年之後,也許50%的人類可能都要面臨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無人超市,無人物流,無人加油站,無人駕駛,無人酒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AI將無處不在......

4.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以及產業政策促進與時俱進,我們要更好地利用人類這項偉大的發明。

2019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透露,我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再添“新軍”,華為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平安的普惠金融平臺和小米的智能家居平臺等10家頭部企業正式入選。國家發改委相關數據顯示:根據相關機構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突破1萬億元。

國家在組合政策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 一是實施人工智能創新夥伴行動。以100家人工企業智能技術企業和應用企業為重點,支持開展協作研發,協同生產和協力推廣,解決共性技術,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二是實施人工智能資源共享行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完善開源平臺體系,深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指導意見,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 三是實施人工智能開放發展行動。深化與世界各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標準、產業、法規倫理等領域全面合作,共商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共建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

作者孫雲沁。(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專家庫高級專家; 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諮詢中心發起專家,國內知名電商研究機構“網經社”特約研究員。


孫子電法


人工智能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很多次出現在各種科幻作品中,它本身並不神秘,並且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算法已經在很多方面得到應用。不過,人工智能浪潮席捲現代社會,在帶來科技便利的同時也不禁使人思考,這些技術未來到底是人類的好幫手,還是人類的終結者。

你害怕人工智能嗎?就像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天網和《黑客帝國》中的矩陣,最終統治人類。

《人類簡史》有句話: 電腦算法將讓我們做出超乎感情的決定。 因為從數據的角度來看,你想要知道你未來和誰結婚,只要有候選人A、B

,擁有強大計算機的谷歌和亞馬遜就可以告訴你答案。因為大數據會告訴你: 從你出生我就開始跟蹤你,你所有的記錄、你的郵件、你讀過的書,你的身體情況我都瞭如指掌,我甚至掌握你的DNA,我可以根據大數據來分析誰更適合你。聽著好嚇人哈哈[呲牙]。

不過儘管人工智能看上去無所不能,大家還是無需杞人憂天,因為要達到“人類級別的超級人工智能”,至少還得30年時間。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確能幫助人類進步,或者是進化!

諸多科技公司都在尋找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的有機結合。比如百度就公佈了人類末學研究的計劃項目——凡爾納計劃,這是一個讓“意識腦”、“學術腦”的左腦與“創造腦”、“藝術腦”的右腦融合,擁有科學與科幻雙重內核的計劃。

你覺得呢?歡迎討論[靈光一閃]



旅行是帶著靈魂


會的。實際上這個讓人變笨的過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從工具是人類器官延伸的角度來看,我們在不斷髮明工具來幫助我們存儲記憶和做計算:文字、紙張、算盤、計算機,等等。


古希臘剛開始誕生文字的時候,蘇格拉底對文字有著強烈的質疑。很顯然,他的記憶力和邏輯能力是超強的。而後世的人則沒有必要像他那樣博聞強記,尤其是現在擁有搜索引擎的我們。


眾所周知,現在歐美人的心算能力是很差的。如果去超市購物,你會被他們收銀員的數學能力之低,驚訝到掉下巴。


所以,如果我們將記憶、計算或其他的大腦能力交給計算機或者人工智能來代勞,我們只會越來越“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會有更黯淡的未來,相反,正是因為這些工具的出現,解放了我們有限的腦力,讓我們在作為人類自己更擅長的領域,比如藝術創作,產品設計,或是編搞笑段子,做得更精彩,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袁宇在思考


簡單地說,會讓笨蛋變得更笨,讓聰明人更高效,變得更厲害。

人工智能會替代掉那些簡單初級的工作,譬如收費員,打字員,銀行櫃員等等這些曾經引以為傲的鐵飯碗馬上就被人工智能全面替代。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創造性的工作,像作家,體育教練,高級產品經理,企業高管等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變革的時候,也曾經有很多人有顧慮,機器會不會代替人類,但事實是,機器解放了人類的雙手,讓人類更快速的發展,所以智能時代一樣會加速人類的發展,就像有句古話說現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爬的更高有的更遠。


時尚快訊達人


人工智能依賴的是大數據和雲計算,這些全部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人工智能想完全超越人類是有點不現實。但是人工智能的風險在於,未來的數據量大了,運算更精確的情況下,人類能否控制住其中存在的人為操控的問題。

因為人是有感情的,人會犯錯,機器不會。但是,一旦被人為刻意控制,去做不發的事情,帶來的影響會更大。例如,控制住一個城市的電力、交通等。

至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只會讓生活更便捷、工作更高效,會讓勤奮的人有更多的機會,讓懶惰的人更懶惰。

當然,人工智能是被訓練出來的,人的聰明也是被訓練出來的。有了人工智能後,人類會找到更有效、更準確的方式來訓練人的聰明問題。所以,人工智能不會讓人變笨,只會讓人變懶。


數據資本時代


對於做事走心的人來說,只會得到更多的輔助支持,AI永遠不能完全替代人類。

這個世界需要溫暖,機器是效率和準確的代名詞,沒有溫度。


希得天津


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帶來科技的進步,同時會鈍化大部份人的思考能力,讓信息的傳遞面會更寬,同時會更深。但是也同時會鈍化了大部分基層人類的思考能力,但是具備知識型的塔尖的人物會更具有思考能力,創造力。他認為個人利大於弊,但是你個人時刻要保持時刻自我認知和認識,不隨波逐流,不聽從大眾,有思辨能力。在享受智能發展帶來的生活質量的提升生活品質的提高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層面營養的汲取。


湘西華為產品在線諮詢


人工智能代替了人工重負的動作


墨攻系統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必然趨勢,是科技的進步。這將促使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時俱進。 人會變的聰明,而不是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