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線的感動」防控一線,來自貧困戶的溫暖

孫平生:防控一線,最溫暖的感動

2月1日大清早,南峪鄉南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孫平生冒著冬日凜冽的寒風,疾步來到南峪橋頭疫情監測點,把攥在手裡的50塊錢塞給了正在值班的南二村黨支部書記薛紅紅,並動情地說到“黨和政府幫助我脫貧致富,這個恩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現在國家有難,我年齡大了,啥也做不了,我很著急,這是50塊錢,是我的一點心意,可以給大家買幾個口罩。不要嫌少,請你們一定要收下。”值班人員面對一個四級肢體殘疾的老人,很是為難,再三推辭後,最後還是決定收下老人的一片心意。老人臨走時還再三叮囑: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防控一線的感動」防控一線,來自貧困戶的溫暖

南二村黨支部書記薛紅紅說“孫平生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身患殘疾,但從來不等、不靠、不要,平日裡起早貪黑、辛勤勞作,依靠國家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在2016年已順利脫貧。今天他為值班點送來50元錢,雖然錢不多,但是在自身困難的情況下,卻不忘盡綿薄之力,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激勵。我們監測點的所有人員一定會築牢防線,守好陣地,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防控一線的感動」防控一線,來自貧困戶的溫暖

奉獻不分大小,點滴匯聚力量。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南峪鄉各級黨員幹部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工作,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有許多像孫平生一樣被黨的政策關懷過的貧困戶群體,比如磨坪村貧困戶李吳仙也積極參與其中,她說“看到村上設立監測卡點,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是我非常想加入防控隊伍,我家庭困難的時候,是鄉上和村上的幹部幫了我,現在到了我報恩的時候,別的我不會搞,執勤還是可以的”,他們和鄉村幹部一起上門走訪開展政策宣傳,在卡點對進出人員登記、測量體溫、對重點路段清掃消毒……和鄉村幹部一起,為南峪鄉築牢了疫情防線。


“劉媛娟”,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暖心的“援捐”

“我叫劉媛娟,看到你們一天為大家的防疫工作特別辛苦,我也幹不了其他事情,捐1000元錢表示我的一份心意。”2月4日,在石家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正當包村幹部和村幹部一起彙總統計入戶排摸數據時,走進來一名學生模樣的小姑娘,在說出以上內容的同時,將1000元捐助現金交到包村領導手中。

「防控一線的感動」防控一線,來自貧困戶的溫暖

“劉媛娟,一個大學生的慷慨捐助,真的是我所遇到最暖心的援捐!”石家山村包村領導感嘆的說。通過了解,她所做的好多事還真的很暖心。

響應政策、主動脫貧。劉媛娟今年24歲,2016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縣城務工,因為她學的幼師專業又很喜歡小孩子,所以一直在縣城一幼兒園招聘當幼兒教師。以前由於她母親體弱多病,她父親一人要利用農閒務工來供養她和她哥哥一家人生活和上學,所以村上在評議貧困戶時將她一家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在她哥哥剛考上大學的2017年,在召開貧困戶脫貧退出評議大會上,他父親就第一個站出來說:“黨和國家的政策好,現在藥材也種上了,打工也有技術了,我第一個願意主動脫貧。”

「防控一線的感動」防控一線,來自貧困戶的溫暖

勤勞簡樸、增收致富。回家後說起這個事情,她立刻舉起大拇指誇獎她父親,“爸爸做的好,一切都要靠自己,雖然我這會招聘著工資不高,但咱們一起供哥哥上大學!”到單位後,她同事聚會參加的少了,衣服化妝品也買的少了,卻多了一種成熟穩重的內斂氣質和麵對生活的堅定笑容,額外增加的還有她哥哥上大學時每月多出的一筆生活費。通過她和她父親的不懈努力,她在縣城招聘的教師工作舒心如意,她父親也每年能靠外出務工在解決一家人的生計的同時還略有盈餘,她哥哥也於2019年大學畢業後早早地去新疆發展,現在她們一家人真的成了村上的脫貧攢勁人了。

反哺家鄉、奉獻愛心。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她始終記著父親說過的話,“我父親劉啟文是一名老支書,也是護林員,他一輩子艱苦樸素,看了一輩子林,也算是為村上做了好事,所以咱們一定都要向他學習。”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下,她也始終以她爺爺為榜樣,她說每次有休息時間跑回來看她爺爺,是她最期待也最快樂的事。同時,她家也一直對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心懷感激,每次村上有捐助活動時,她家都積極響應著,這次遇到如此大的疫情,看著鄉村幹部每天為著大家不畏風險地奔波著、風雪無阻的守候著,也是打心眼的感動,也想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就有了石家山黨群服務中心最暖心的一幕。

劉媛娟,你小小年紀卻懂事明理,大大咧咧卻心存善美,生活簡樸卻捐贈愛心,你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留援捐,你不但留下了捐贈資金,還留下了你的名字:“援捐”!

來源\\相關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